城市更新的财务平衡分析r——模式与实践

来源 :城市规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pei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主导是中国式城市更新的一大特征,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基于政府视角的财务分析工具.按照两阶段增长模型和不可替代原则,城市更新可以分为资本性投入和建成后运营两个不同阶段,二者的财务必须独立地实现平衡,不能出现缺口.就财务平衡的模式而言,从时间上,可分为单一项目的静态平衡与多项目的动态平衡;在空间上,可分为就地平衡和异地平衡.一旦分析工具选择存在问题,财务上的“伪平衡”可能导致错误决策.土地赋予了中国地方政府强大的融资能力,这是中国面对全球竞争拥有的为数不多的宝贵优势,如果错误的城市更新模式不能得到及时纠正,这一优势可能会被毁于一旦.不同的财务平衡方式,将会像当年的“土地金融”那样,导致中国城市发展的第二次“大分流”.
其他文献
武汉是国内遭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城市,本文基于武汉中心城区的确诊病例数据,对确诊小区地理位置信息进行空间化处理,利用核密度分析对COVID-19感染人群的空间分布进行估计,分析武汉中心城区的疫情分布及扩散程度.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域进行网格化处理,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疫情与社会人口、城市形态、城市设施、城市功能等空间风险因素的关联性,揭示了这些因素的效应、影响范围和空间异质性.通过对这些空间风险因素的分析和验证,有利于在未来采取有效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应对手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
分析荷兰乌特勒支中央火车站地区公私合作的更新改造历程,指出公法建立了弹性动态的规划管控模式;私法通过开发协议促进政企合作.公法与私法并行运作推动规划主动实施,公私合作的开发协议贯穿项目开发全过程管理,提升了项目的创造力和可持续性.公私法的相互融合是现代法律制度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推动市场主体参与城市更新的重要制度背景.建议在公法角度建立具有适应性和弹性的详细规划制度,完善规划许可的类型与程序;在私法角度重视各类协议的作用和地位,发挥公私合作的潜力,保障土地增值的公共还原.
杨俊宴: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关于中国现代城市设计的起源.齐先生,您投身建筑和城市研究领域这么多年来,有哪些事件对您来说印象十分深刻?rn齐康:要说对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苏州的干将路.当年苏州拓宽干将路,为了留住苏州的老味道,我的老朋友周干峙委托我来做项目审查,让我把握两边建筑的基调和风格.当时苏州市建委决定,一定要做成苏州风格,如果没有齐康签字,方案就不能通过.
期刊
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逐步推进,一体化示范区亟需一种以生态为本底的基础设施作为区域一体化生成、演变和增长的系统框架,来统筹“三生”融合发展.与示范区中大多数的城镇一样,苏州吴江的盛泽从传统水乡向现代纺织重镇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环境破坏加剧,生活品质下降、产业升级迫切等现实问题.本文基于以生态为本底的景观基础设施的五大特征,以盛泽地区为例,从区域、城镇和邻里3个尺度结合传统水乡的高、中、低圩区的格局,探讨构建城乡交互、产城融合的新型水都市模式的策略与方法.该模式是对解决水安全与环境问题,振兴区域
良好的区域空间组织是提升区域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现有研究多关注基于行政区或跨界功能区等的区域空间组织方式,较少涉及基于实际市场空间单元划定的方式,且缺少对不同组织方式的尺度、效率的比较.为此,采用网络分析方法识别全国城市间物流市场中的市场单元,并比较其与省级行政单元、城市群单元的尺度与空间组织效率.研究发现,城市市场整合能力存在显著的地域分化;市场单元的空间尺度更大,空间边界也有别于其他两类单元;市场单元效率的平均值最高,但城市群单元间效率的均衡性更好.研究认为区域市场整合不充分制约着区域空间组织优化,可
实现“多规合一”是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基本要求,是推进空间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改革.“多规合一”目的是解决规划“打架”问题,有利于落实空间管控措施,避免城市无序蔓延,实现内涵集约发展.2014年起我国逐步开展国家级“多规合一”试点,本文采用2012—2017年地级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对政策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多规合一”能够有效抑制城市蔓延,试点城市的蔓延指数减少约1.3%,稳健性检验表明抑制作用显著存在.(2)市级规划使蔓延指数减少约3.1%,省级规划使蔓延指数减少约1%,一定程度上说明市
旧城更新中公共设施的更新关系到城市公共空间的结构和城市空间的品质.基于空间生产的视角,从“利益-资本-权力”三要素出发,尝试构建旧城空间再生过程的分析框架.总结了南京大行宫地区文化空间更新过程的3个阶段,对应着3次空间分配过程,包括选址阶段的政策性分配、开发阶段的资本性分配、运营阶段的消费性分配.探讨旧城文化空间再生的机制,包括需求驱动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资本增殖机制.旧城公共服务设施的更新应该由政府主导,公共利益是主要的更新目标,而专业群体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我国旧城更新目标多元化,更新过程复杂化,
存量发展背景下,面对城中村违法建筑等复杂历史遗留问题,深圳市率先探索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城市更新单元为核心的更新模式.但近年实践中存在碎片化开发、开发商挑肥拣瘦、蓝绿空间和遗产保护缺位、容积率过高公共利益受损、结构性失衡等困境,急需政府整体统筹.本文总结了片区统筹规划思路、主要内容和创新,并介绍了坑梓案例的详细做法.认为片区统筹规划通过空间统筹重新划定单元边界,通过拆建比规则的利益统筹确定各单元内配套要求及开发量,通过分期及实施方式统筹各单元的开发方式,有效推动了存量地区连片更新,促进了公共服务设
创新是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产业用地供给与治理是关乎城市创新发展成败的关键环节.新的产业人群、产业业态对城市空间产生了新的使用需求,激发了城市空间的迭代升级,也对土地资源供应、规划与用途管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现行的产业用地供给体系与治理方式无法响应创新型经济的需求.面对经济形态与城市空间的全新逻辑关系,探索适应创新型经济的土地供给侧改革成为地方政府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干预手段.本文在解析创新型经济发展导向下“人-产-城”特性的基础上,聚焦适应创新型经济的产业用地供给与治理策略,总结典型地方
近年来,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总体城市设计各自所承担的任务已经得到明确的区分.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所具备的综合性、战略性、协调性、基础性和约束性不同,总体城市设计应当基于本地自然和人文禀赋,加强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城市空间秩序控制引导方案,提升国土空间品质与价值.本次南京总体城市设计从“绿”“文”“城”3个维度出发,借助大数据模型的前沿技术方法支撑,把握并梳理了南京自然山水特征、历史文化特色、都市活力特色.基于此,构建南京市城市魅力空间骨架,并借鉴中国传统智慧的营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