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 出神入化,自悔曾为世俗儒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xuex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改朝换代之际,对前朝的忠诚往往会让一些文人心灰意冷,遁入空门,置身红尘之外,以冷眼看天下。但这个时期,也是一些文人创作的顶峰时刻,摆脱了世俗杂事,追求内心的宁静,让艺术作品充满新的意境。陈洪绶就是这样一位前朝遗老,他目睹了明朝的腐败与终结,经历了江山易主的动荡,以出神入化的表达形式,以僻古争奇的人物画风,在明清两代独树一帜,无与伦比。
  陈洪绶(1599~1652)为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浙江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
  陈洪绶祖上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陈洪绶幼年即喜绘画,相传他五岁时到已订亲的岳父家读书,见室内墙壁粉刷一新,便用桌椅做脚手架,在墙上画了一尊武圣关羽像,长八九尺,一手捋髯,一手执《春秋》,秉烛凝视,神采奕奕。老人见了情不自禁跪拜,并且长期供奉。朱彝尊感慨地说:“盖绘事本天纵也!”
  九岁时,陈洪绶的父亲去世,他开始随蓝瑛学画花鸟。后来,陈洪绶将自己的一份家产让与兄长,离开家乡,客居绍兴,在绍兴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崇祯三年,陈洪绶乡试落第,不得已捐钱成为国子监生。崇祯皇帝对他颇为欣赏,召进宫中临摹历代帝王像,因而得观内府所藏古今名画,技艺益精,名扬京华,与崔子忠齐名,世称“南陈北崔”。明朝覆没后,陈洪绶避难绍兴云门寺,削发为僧,自称悔僧,曾自云:“岂能为僧,借僧活命而已”,一年后还俗,晚年学佛参禅,在绍兴、杭州等地鬻画为业。
  陈洪绶的性格,深受他的老师刘宗周的影响。学识渊博的刘宗周登上政坛以后,清正廉洁,嫉恶如仇,敢于直言进谏,执拗而无所顾忌。这种风骨影响了陈洪绶一生。崇祯十五年,刘宗周因为敢于谏言激怒了崇祯皇帝,被革职为民。两袖清风的刘宗周骑着驴子,在肩扛包袱的仆人陪伴下,从顺城门出京,踏上了回乡之路。陈洪绶作为他的学生,含泪送别恩师,写诗一首,抒发“夫子受谴去国”的悲愤。次年七月,陈洪绶怀着对时局绝望的心情,离京南下,回乡隐居作画。他在诗中说:“病夫二事非所长,乞与人间作画工。”深秋抵达杭州,画出名作《水浒叶子》,用自己擅长的绘画方式,向恩师刘宗周学习,以北宋末年社会动乱的历史画面,曲折地影射明朝的末路,希望当局者警醒。
  清军南下,明朝覆没,心灰意冷的刘宗周,绝食而死。刘宗周之死,显示了遗老们与明朝共存亡的风节,极大地震撼了陈洪绶,影响了他晚年的行止进退,也影响了他的艺术风格。在陈洪绶的木刻画《屈子行吟图》中,屈原没有史书上歌咏的绰约风姿,而是孤独、瘦削,跨剑踯躅,那眉宇间锁着忧愁,能把人心看碎,可见,这个屈原寄托了陈洪绶的无限敬重。
  陈洪绶既有艺术家的天赋,还有坚持学习创新的毅力。他早年下过苦功,潜心临摹前辈画家名作。比如,在杭州府学临摹石刻李公麟的《七十二贤像》,又临摹周昉的《美人图》,不止一遍,而是再三再四。友人对他说:你的临摹画已经超过了周昉原画,为什么还不满意?陈洪绶却回答说,模仿不算艺术!在年轻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独立艺术追求,敢于师古而不泥古,这是陈洪绶绘画才气超群的基础。他学古人,但不拘守成法,着重于体会古代画法中的内在精神,大胆突破前人成规,加以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其艺术效果具有奇傲古拙气势,被人们称之为“高古奇骇”。
  陈洪绶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师,他所绘山水、花卉、人物多精品佳作,尤以人物画成就最高。陈洪绶人物画题材广泛,主要有圣贤、仕女、佛像、罗汉、观音等。他的仕女画多表现世俗生活中的侍女婴妇形象,大多数取材于市俗女性,并将她们日常听琴、读书、赏花、扑蝶等悠闲的生活情景,作为创作题材进行描绘。所画仕女脸庞丰满但不显肥,端庄温柔,毫无冶艳之态。陈洪绶所画人物不重于写形,而更在于风韵仪姿和不俗精神状态的表现。陈洪绶还擅长画古代文人高士,如他在作品中多次绘制陶渊明、老子、钟馗、白居易、苏东坡等形象。陈洪绶此类的作品较多,如《陶渊明像》、《老子骑牛图》、《李白宴桃李园图轴》、《笼鹅图轴》等,都源于文人高士或历史人物,可见“深得古法”。
  陈洪绶所画人物,体格高大,衣纹细致流畅,钩勒有力度,大都具有造型古雅,奇骇夸张的特点,在比例上有一定的变形。早期,通过临摹学习,初露个人的变形风格;中期,注重对人物神态精妙之处的刻画,变形随意,达到出神入化之境;晚年时,则更炉火纯青,愈臻化境,造型怪诞变形,线条清圆细劲中又见疏旷散逸。
  陈洪绶对花鸟也情有独钟,其荷花画得相当不错。他一生爱荷,尤以“老莲”为号就可见一斑。在他的水墨荷花,在其它的一些花鸟作品里,或者是作为道具的瓶插,都可以感觉他花鸟画的淡雅妩媚感。
  陈洪绶一生从事版画艺术,在推动中国版画发展方面居功至伟,他的作品以书籍插图的形式广泛流传于世,数量很多,流传下来有《九歌图》、《西厢记》、《鸳鸯冢》、《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五种,都由与他同时代的著名刻工雕刻,是明清木刻版画的代表作。陈洪绶的著作,有《宝纶堂集》、《避乱草》、《筮仪象解》等。
  奇才往往有奇特的品格,陈洪绶的性格可以概括成“狂狷”二字,类似于竹林七贤的名士风度,恃才傲物,放浪形骸,不拘小节。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这样记述:“中年,纵酒狎妓自放,客有求画者,罄折至恭,勿与。”有钱有势者拿了巨额款项,恭恭敬敬来求画,他不予理睬。但是,“及酒边召妓,辄自索笔墨,虽小夫稚子,征索无弗应。”只要有酒喝,有妓女作陪,他自己找来笔墨作画,即使贩夫走卒乃至儿童,有求必应。据记载,清军攻占南京时,大将军固山额真从城中抓获陈洪绶,大喜过望,当即指使陈洪绶作画,不画,拿刀威胁,也不画,最后用酒和美女引诱,才得以如愿。陈洪绶爱美女的天性一直到老,毛奇龄说到:“老莲总角为画,便驰骤天下,特以好酒,尤好为女子作画,故女妓每载酒邀作画。”
  作为才华横溢的画坛奇才,陈洪绶的代表作《九歌》、《水浒叶子》等,久享盛名,蜚声中外。他的画作当时已经流传于朝鲜、蒙古、日本、西亚、西藏等地,其绘画技法也远播朝鲜和日本。这些地区不惜以高价收购他的名画,在商业利益驱动下,仿制他画作的竟然有几千人之多,赝品层出不穷。曾有一个故事:宁波人袁鹍,家庭贫穷,在日本商船上做账房先生,把两幅陈洪绶的名画藏在竹筒里,送给日本船主,船主大喜过望,其实那是仿制品。陈洪绶画作精美的赝品,大多出于他的弟子严水子、严山子、司马子雨之手,往往能够以假乱真的地步。
  陈洪绶以其怪诞、奇崛、纵恣、奔放的独立品格,雄视明末清初的画坛。他以严谨的态度、精妙的笔墨、古朴清简的美来表现出淡雅的形象,创造出了中国前所未有的新形象,使中国古老而伟大的人物画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陈洪绶的作品属上乘佳作,得来不易,现存流传的作品较多,大多数被世界各地大博物馆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仿赵千里山水、《玩菊》、《问道图像》、《人物图》、《夔龙补衮图》、《杨升庵簪花图》、《玉堂柱石图》等作品,浙江省博物馆收有《楼月德像》、《笼鹅图》等作品,南京博物院收有《咏梅图》是精品之一。国外收藏陈洪绶作品最多的要属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馆,藏有《宣文君》、《老子骑牛》、《罗汉》,《林下高士》、《寻幽》等经典作品。
  陈洪绶不仅画好,诗也写得好。可惜的是,他的画名太大,把诗名完全掩盖。清代学者阮元对陈洪绶诗词流传甚寡颇为感叹:“能诗而名勿著,为画所掩也”。恃才傲物的陈洪绶,孤芳自赏,体现出了一个文人最难能可贵的一种风骨。如陈洪绶所写的《云门寺九日》:“九日僧房酒满壶,与人听雨说江湖。客来禁道兴亡事,自悔曾为世俗儒。枫树感怀宜伏枕,田园废尽免追呼。孤云野鹤终黎老,古佛山癯托病夫。”用精辟的语句,把自己鲜明的个性全面表达显现,也暗喻着他孤傲中的哀愁无语诉说。
  责任编辑 王海珍
其他文献
少年时,父母忍痛将他送去参军,那时他不满16岁;  转业成为石油兵,他由一名共青团员锻炼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由一名司机成长为一名科级干部;  他带领青年突击队敢想敢干,曾经开着挂着12个拖斗的货车,赢得“小火车司机”的美誉;  他就是原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油田老司机、新疆石油管理局小车大队大队长李财东。  李财东老人的家位于克拉玛依油田职工小区,77岁的他和老伴身体硬朗,慈祥和睦。眼前的李财东老人
期刊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他的故事已被改编成小说,拍成电视剧,偶尔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他没有企业也不经商,回国20多年来,却以每天数万元的速度对外捐款,至今累计捐款5亿多元;  他被喻为中国的基督山伯爵,中国红十字会百年来首次对外授予慈善家荣誉,他因此被称为“百年慈善第一人”。  他就是美籍华人、著名慈善家李春平。  2014年5月8日上午,首届北京市华侨华人“京华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
期刊
对于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香港合兴餐饮集团总裁洪明基一直比较关注,究其原因,除了自己经营餐饮行业的身份外,更是来源于一种情怀,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片子里能闻到家的味道”。  “这让我一下就想起自己刚来北京时的感觉,中国人的血脉让我没有感到丝毫的陌生。”洪明基说,“这座城市给我的关怀、照顾、支持,让我很快就适应了这里,也爱上了这里。所以我要将这种‘爱’传承下去,带给更多来到北京的异乡人。”  我
期刊
2014年4月19日,由中国报业协会、中共信阳市委主办的“全国百家党报社长、总编看信阳”新闻采访活动正式启动,来自全国103家党报的150多名社长、总编和记者齐聚信阳,共同领略信阳老区改革发展的崭新风采。本刊记者对中共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同志进行了专访,他希望通过一次难得的机遇,让更多的人到信阳、看信阳、帮信阳。  智慧信阳 中原家居之都  在采访中郭瑞民介绍,信阳是河南的南大门,是中原经济区和东南
期刊
在北京市东城区的张自忠路,有座古香古色的中式楼宇,在整条街上显得分外庄重与素雅,它出现的时间虽然才短短一年,但却已声名远播,这里就是北京东直门医院国际部。步入旋转门,走进一楼大厅,一股淡淡的草药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心清气爽。凝神望去,进门的两根立柱上嵌有一幅很特别的对联,字体稳健灵动,线条刚中藏柔,上联是:“东南西北,寻医问药,看中医,首推东直门。”下联为:“望闻问切,衷中参西,求奇效,以德做药引。
期刊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在中国麻风界有这样一位防“麻”巾帼,她叫李桓英。改革开放,1979年,在她59岁接近退休的年华,接到了新任务,以第一批访问学者的身份出国考察麻风病的防治方法。在思想守旧的年代,她突破精神枷锁,不畏麻风病魔,与病人面对面交流,克服路途艰险,坚持一线调研,解救成千上万遭受麻风折磨的患者,打破千年来麻风不可治愈的历史。  几十年过去,如今,她已是一位93岁高龄的老人。
期刊
上任伊始,岳宣义把“官府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改成了“法援大门朝难开,有理无钱请进来”。在岳宣义看来,开支情况完全公开透明,是理所应当的事。而他的“理所当然”,却恰恰是很多基金会所缺少的。  他的一生经历了三次重大转折——19岁投笔从军,戎装38载,从士兵到将军,曾任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57岁服从组织安排,从部队到地方,拿起反腐倡廉之剑,任司法部纪检组组长、部党组成员
期刊
经济学博士,经济评论员  即使要救市,也不能突破市场边界,不能突破底线思维。救市的时机必须是房价的下跌严重创伤中国经济,很有可能引发系统金融风险的情况下。这是必须遵守的边界。  5月12日,央行召开的“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被外界普遍解读为中央层面对房地产开始救市的最明确信号。在这个座谈会上,央行要求商业银行要“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及时审批和发放符合条件的个
期刊
住房难、入学难、看病难,被当代中国人形容为新“三座大山”,而看病难又首当其冲,在看病难里,儿童看病,更是难上加难。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族群,如今只要孩子一生病,就是全家最大的事。只要家里有条件,“上北京去”成为家长们共同的选择。  的确,儿童基数庞大、增速稳定,儿科医疗资源却稀少,且分布严重不均、不合理。这都导致了我国儿童看病变得越来越难。然而,作为首都,北京集中了大量优质儿科医疗资源。同时,孩子可
期刊
编者按:  1952年,奉毛泽东主席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第19军第57师转为石油工程第一师。近8000名军人脱下军装转战石油。  他们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始终心系石油,舍家忘我,演出了一幕幕壮怀激烈、动人心魄的石油史诗。他们中有多次参加石油会战,功勋卓著的石油工业战线的老领导、老模范;有默默奉献的石油科技工作者;有在油田各条战线埋头苦干的普通干部和运输司机……  岁月沧桑,60年弹指一挥,伴随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