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舞台表演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lp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舞台表演实践与钢琴演奏是紧密联系的,在钢琴教学领域中,不应该疏忽舞台表演实践的重要性,因而对该学科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实践的探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论文围绕舞台表演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与舞台表演音乐形式的创新研究,进一步思考舞台表演实践教学活动创新的方向与理论指导,为舞台表演课程提供更加全面、更加高效的模式与理论。
  [关键词]钢琴;舞台表演;教学模式;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9-0055-03
  [收稿日期]2021-01-14
  [作者简介]周正茂(1975— ),男,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长春 130021)
  一、舞台表演的特征
  钢琴是音乐艺术的重要部分,舞台表演也同样是极为重要的,钢琴音乐包含着声音与谱子,受到专业培养的人可以利用内心听觉对谱子进行欣赏,但大多数的听众并未接受过这样的培训,需要通过演奏者的表演去欣赏,为听众创造音乐主导的便是钢琴演奏者。“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很不相同。而包括音乐在内的表演艺术则不同,它们都必须通过表演这个中间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1]绘画以及文学作品等艺术门类,它们需要创作者激发灵感进行创作,直接呈现给观众和读者,无需通过表演这个中间媒介向欣赏者进行演绎,因而音乐表演在艺术中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或缺的地位。人类具有感情,可以通过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也同样适用于演奏音乐,因此舞台表演在钢琴演奏的领域中是不可或缺的。
  二、舞台表演教学的意义
  人类表达情感与钢琴舞台表演虽然具有相似的触发过程,却并不完全相同。人类表达情感是自发性的,并不需要外界客观媒介的指导便能实现,“人类在处理音樂中的感情信息时有多个层次和阶段,如在处理较低层次的情绪时,反应较为快速、单纯,这是人类感知觉的普遍特质,因此,具有跨文化、跨地域的普遍性;而较高级的感情信息处理则需要运用记忆、思维、评价、决策等认知资源,因此,与个体的学习经验、审美经验有重要关系”[2]。舞台表演也应该与音乐进行严谨地结合,因而舞台表演需要后天的培养与指导,为音乐的审美服务。在钢琴教学领域乃至音乐的教学领域,舞台表演课程都不应该是被忽视的一项重要知识。完善而科学的舞台表演教学模式会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把控与展示,丰富自身对于音乐的理解与感受;没有接受舞台表演教学指导或接受了不妥当指导的学生,则可能会走向极端:
  1.浅显地将音乐理解为声音的奏响,无法将感情通过舞台表演展现出来,进而对音乐本身的理解不够深入。
  2.在虚荣心或过度的表现欲的驱使下,将音乐片面理解为炫技,甚至对于音乐的审美走向误区。
  上述两种极端现象均属于钢琴舞台表演发展过程中的障碍,需要通过相关的教学方案进行矫正与引导。虽然钢琴与声乐均属于音乐领域,但是它们在形式体裁、表演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而声乐舞台表演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用于钢琴。钢琴舞台表演随着钢琴与钢琴音乐的发展,不断地积累与完善了舞台表演的内容与理论,将这些理论运用于表演实践中是该课题的目标。如何将理论更加完善地运用于实践,则更需要对模式进行创新研究。
  三、舞台表演与心理的关系
  钢琴舞台表演的主体是人,人作为钢琴与听众之间的媒介,将音乐配合着舞台表演展现给听众。舞台表演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钢琴音乐的效果,进一步影响到听众对于音乐的共鸣与理解。舞台表演发挥的水准,除了受到平日里对舞台表演的训练与对将要演奏的钢琴音乐本身的理解之外,心理状态也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于1709年发明钢琴后,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产生了无数优秀的钢琴作品。不同时期的钢琴音乐是不同的,作曲家直接受到所处时代、所在地域、所属民族与所经历的事件影响,创作出符合时代总体风貌的优秀作品。现如今对于钢琴音乐的诠释是非常重要的,钢琴舞台表演也应该尽量地贴合作曲家本身创作的背景。同一种舞台表演模式不是万能的,也不可能用来诠释不同的钢琴音乐,如使用不当,甚至可能会完全违背作曲家创作的意图,因此钢琴舞台表演的教学应当伴随着对音乐背景的教学。
  钢琴教学并不仅仅是对于知识的单一传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于心理进行一定的研究,并依照一定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模式’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它的要点是分析教学中的主要矛盾,认识教学的基本特征,进行模式的合理分类。‘教育模式’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抓住教育特点,对教育过程的组织方式作简要概括,以提供教育实践选择;另一方面,对教育实践的经验作概括,抓住特点,则可得到个别的教育模式以丰富教育理论。”[3]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心理与观念,教师需要对不同的人采取相对应的教学策划,在心理产生认同的情况下,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效率将会大大提高,也从根本上避免出现逆反,阻碍学生的发展。钢琴舞台表演的教学也理应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充分地运用。
  (一)年龄段与舞台表演心理的关系
  舞台表演伴随着钢琴教学进行,钢琴教学会分不同的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钢琴教学计划与内容是逐渐推进的,舞台表演也应采取钢琴教学的手段,在学生心智成熟的过程中,将舞台表演从最基本的知识逐渐地引入较为难以掌握的内容。
  1.学生在年轻的时期,心智还未成熟,对于舞台表演的教学更加适合侧重于感受与模仿,这个时期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欲,会对舞台表演等展现自我的行为产生共鸣,在舞台表演初期的教学阶段,为了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与家长应对学生的舞台表演模仿做出积极的肯定与鼓励。
  2.学生在初高中时期,心智有了一定的发展,性格也变得更加复杂,这个时期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羞耻心,会倾向于约束自己,这样的状态对于舞台表演具有些许负面的影响;且在叛逆期的影响下,教师也不适合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的要求,因而需要通过教学心理手段尝试进行疏导。人是具有情感的生物,会对感人的情节产生共鸣,对残忍的剧情产生愤怒感,这种现象也体现于舞台表演的教学之中,教师在讲授曲目的时候,将自身的情绪调动起来,使学生受到感染,进而促进自己的表演欲望。在舞台表演课程中,带领其他年龄相仿的学生进行表演示范,在竞争心理与共鸣的双重引导下,也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舞台表演的积极性。   3.学生心智发展成熟是在大学期间,相比于初高中的教育模式,大学期间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与初高中是不同的,理解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初高中的钢琴学习需要利用舞台表演弥补不足,大学时期的学生对于舞台表演则需要有更加成熟的认识。教师在舞台表演的教学中需要引入音乐史学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于不同地域文化和不同时期舞台表演的审美倾向进行系统的学习与研究。不同作曲家经历过不同的事件,他们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不同的,想要表达的主旨也完全不同。舞台表演是表达作曲家与诠释音乐最为直观的一种体现,结合作曲家自身与演奏音乐的大体背景,演奏者需要将自身带入到环境之中,通过舞台表演向听众进行充分的表达,引起听众的共鸣。
  (二)舞台表演心理具有统一性和独立性
  不同人具有复杂的情感与个性,在钢琴教学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性格的不同,进行对应的教学设计,舞台表演也同样需要进行类似的教学方法。舞台表演需要利用心理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适当地利用共鸣和竞争关系,因而钢琴舞台表演需要进行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利用不同学生的演奏产生相互影响。但这种模式并不是完全生效的,不同的学生因为个性相异,对于舞台表演的学习和吸收能力是不同的,若没有适当地调节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可能会激发学生的挫败感与自卑感,使得双方产生较大的差距,因而需要结合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进行协调。
  四、舞台表演对演奏心理的影响
  钢琴演奏是一项较为有压力的活动,它不同于理科,可以反复检查与改正,也不同于文科,注重理解与化用,钢琴演奏是一项要求精准的实践活动,由于钢琴演奏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无法对于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也不能单纯地理解内容形式而忽略细节,对于某些较为复杂的钢琴音乐,在演奏错误后甚至会导致中斷,出现无法继续演奏下去的情况。上述种种因素是造成演奏者产生压力的主要原因,若不能很好的改善与调整,则会在原有压力的基础上再次增加更多的负面情绪。调整演奏心理状态的方式有很多,诸如平日的勤加练习、放松全身、教育引导等,这些调整方式均为演奏前的准备和铺垫,并不能在演奏的进行中发生较大的作用。舞台表演心理存在于演奏的过程,并与演奏发生相互作用,舞台表演并不只是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它更多的是由于心理的介入导致一系列身体反应,再通过艺术方面的训练改善动作和表情。演奏者在演奏中的心理状态是复杂的,没有人会毫无压力,也没有完全不想表现自己的人,演奏者在适当压力的影响下更能集中精神减少失误,在适度的表现欲影响下更能将情感与舞台表演融入于演奏之中。
  舞台表演心理与钢琴演奏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在舞台表演的积极调动下,会进一步促进钢琴演奏的演绎与发挥,在钢琴演奏的精彩发挥影响下,又会反过来促进舞台表演的欲望,这种积极的影响关系在恰当的调整中,带来的效果是优秀的。若是没有调控好这种积极的相互关系,则会过分加速二者的强度,最后造成失控状态,诸如节奏不稳、力度过当、表演过分等状态。这种积极关系,应当由舞台表演占据主动地位,进一步调整钢琴演奏;而反向的调整方式,是较为风险的做法,在调控不得当的情况下,就会产生负面的互相影响。改善负面舞台表演心理状态,决定了演奏者舞台表演的成功与否,钢琴练习与技巧训练是舞台表演必不可少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舞台表演心理状态则是钢琴表演的主导。消极的舞台表演会为钢琴演奏提供心理压力,增加失误的几率,抑制钢琴曲目的演绎与听众的共鸣,演奏失误又会反过来影响舞台表演心理状态。因此,舞台表演心理状态的训练与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良好的舞台表演心理状态下,会进一步完善演奏失误后的补救手段与心态的及时调整,这对于演奏者表演钢琴,是十分有利的。
  舞台表演是一种心理训练,对于演奏者来说,它不应只存在于钢琴演奏与音乐活动上,它同样需要渗入到平日的练习之中。学习一首乐曲是漫长的,并非一朝一夕,对于钢琴音乐内容、背景、演奏技巧、艺术处理等方面,需要长期的练习。保持长期练习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便是舞台表演,舞台表演受表现欲的影响,表现欲则会为练习者提供动力,演奏者热爱音乐,拥有表现欲,也有想要分享的心理状态,在平日的基础练习中,积极调动起这些心理状态会激励练习者自身进行反复地练习,减少产生枯燥情绪,妥当地调控练习者的舞台表演心理状态,会提高练习的效率,在练习大型钢琴音乐或曲目众多的钢琴单曲时更加从容与稳定。
  五、舞台表演的培养方向
  (一)舞台表演是音乐感与情感的体现
  钢琴舞台表演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但钢琴舞台表演最根本的方向并非表演本身,它的存在是为了促进钢琴演奏方面的提升,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乐感与情感,舞台表演是衡量乐感与情感的客观标准。伟大的钢琴家与艺术家在舞台上的表演并非刻意而为,艺术家在演奏的过程中将自身的乐感与对曲目的理解代入,将音乐本身呈现给欣赏者,舞台表演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舞台表演激发学生的音乐感与情感,但只讲授舞台表演肢体动作等表面内容,则会限制学生乐感的养成,也会使舞台表演变成一种生硬而怪诞的行为。
  (二)舞台表演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舞台表演需要学生带入自己的情感,在实现这一环节的过程中,想象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钢琴音乐的创作有作曲家的思考、作曲时期和作曲背景等诸多因素,这些客观条件在为演奏者提供想象材料的同时,也规范着想象力的范围和程度,使二度创作不会过分荒谬导致错误。在这一大体背景下,音乐创作的内容则是想象最可靠的依据。音乐的创作需要构思,作曲家也需要通过音乐向后人传达自己的思想,或阐述一件事情、或描绘一幅画、或表达对事件的态度,等等。演奏者在对音乐内容有了总体的理解后,需要借助想象力将自身带入,这样为实现舞台表演提供了较为直接的方式。同样,演奏者通过自身的想象力,也能进行展开与延伸,对音乐进行更全方位的了解,想象力会帮助演奏者学习到更加深刻的内容与知识。
  (三)舞台表演的美   人们从古至今热衷于歌颂、追求美的事物,这种现象也存在于音乐之中,作曲家因为自身对美的追求,创作出具有美的音乐,为表现作曲家的审美和音乐本身的美,舞台表演也必然需要进行美的修饰。美是主观的,不同人对于美的理解和倾向都是不同的,但美又是统一的,因为人们对于美有着共同的趋向。“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当中。”[4]
  (四)舞台表演的自然性
  人受到家庭与学校的影响,会形成一种本能的思维逻辑与观念思想,在社会的不同位置,会形成不同的行事风格与交际手段,生活水平的不同,导致人们对于生活的享受与感悟出现不同。这些不同的事物并不是人们刻意为之,而是在客观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一种本能。钢琴舞台表演,与上述观念有着很大的相似点。不同的钢琴演奏家对舞台把控与舞台表演存在差异,因为钢琴家在平日的训练与熏陶下,将舞台表演变成了一种本能,这是舞台表演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自然而放松的表演会带给听众舒心的感受,更加有利于引起听众的共鸣,紧张而僵持的表演不仅会影响到听众对于音乐的欣赏,同样还会直接影响到演奏者本身的演奏。自然放松的舞台表演,需要长期的训练与培养,使之变成一种本能。
  (五)舞臺表演培养人的修养
  “音乐表演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技巧行为,它的生命在于传达音乐中的丰富内涵。”[5]钢琴表演不应局限于表演,也不应局限于音乐本身。演奏者的舞台表演并不完全来源于想象力与对音乐的理解,生活阅历与经验在表演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对生活有着充实的认识与体验,会使舞台表演的把控与拿捏变得更加真实和准确;对人生的思考,会使舞台表演变得更加深刻与伟大。舞台表演的训练,伴随着音乐与历史学科进行,也伴随着音乐内容的分析与思考,学生在学习舞台表演的过程中,对文化、地域和文学哲理进行了研究,这些方面的学习,与音乐紧密相关,使得学生在学习音乐与舞台表演的同时,也对自身的修养和阅历进行了积累和扩充,这为学生在向着更加专业与优秀的方向努力的进程中,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注释:
  [1]
  张 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182.
  [2]李小诺.音乐的认知与心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66—267.
  [3]袁善琦.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3.
  [4]秦润明.音乐课程与教学论通用教程[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27.
  [5]张 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221.
  (责任编辑:庄 唯)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化复兴是时代的大课题。艺术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肩负着精进传统文化、延续文化价值与生命的责任,可谓意义重大。艺术教育既是繁荣文化艺术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但也有诸多问题,如通识教育、基础训练、因材施教和提倡多元文化等,需要我们在新时代做出新的思考与解答。  [关键词]艺术教育;通识教育;基础训练;因材施教;文化多元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我国的民族器乐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传统文化的复兴,民族器乐得到很好的普及和发展,对于民族器乐表演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本文以综合类大学民族器乐表演专业为例,探讨如何优化课程结构和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一专多能的优质毕业生。  [关键词]民族器乐;高校;音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随着社会的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逐渐步入更加高效的信息新时代。为此,普通高校图书馆书库的建设也要摆正目标,确保图书馆书库的建设能够得到改善。作为高校中关键的基础性建设,图书馆中的书库建设尤为重要。因此,本文浅析普通高校图书馆书库建设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对策及建议。
[摘 要]竹笛的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乐器之一。民间曲子《小放牛》曲调优美、旋律欢快,深受大多数民众的喜爱。著名演奏家陆春龄和刘森将其改编成两种不同版本的笛曲。因此文章分别从两首笛曲《小放牛》的曲式结构、演奏技法及演奏风格上探析笛曲《小放牛》的艺术创作。  [关键词]笛曲《小放牛》;陆春龄;刘森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9-0088
阅读推广工作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不断提升阅读推广工作效率,也是公共图书馆在服务社会、发挥自身职能过程中的重要追求。为此,公共图书馆有必要对阅读推广效率提升路径做出持续探索。本文在对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价值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效率提升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促使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得以持续优化与发展。
[摘 要]古筝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交流碰撞,古筝左手演奏的侧重点发生了重大改变,从传统的“以韵补声”发展到“以音表现”。通过文献归纳、对比论证、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证明:左手技法的过度发展已经使古筝失去了原有的民族韵味。  [关键词]古筝;左手技法;以韵补声;以音表现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9-0075-03  [收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深厚的民族底蕴,是中华民族的靓丽瑰宝。但近年来,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不断遭受冲击。本文将从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现状、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必要性及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路径出发,探析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音乐;传统音乐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21
2000年,千禧年.人们完全有理由欣喜,站在新纪元的桥头回望过往,对明天寄予更多的憧憬和期待,给自己更多的祝福和期许.rn2000年,王宏伟32岁,正是做大事的好年纪,当时还在新疆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青少年钢琴演奏技术课程教学为例,探讨了教学实践路径问题。笔者认为青少年钢琴演奏技术课程教学的实施意义,表现在提高钢琴演奏技艺、提升青少年审美意识、培养音乐表现能力、增强学生音乐核心素养这四个方面;从教学现状看,主要存在忽视细节问题、忽略音乐体验、概念理解偏差、急躁心理凸显等问题,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路径上需要从以上问题出发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青少年;钢琴演奏技术教学;实践路
歌曲《红楼一梦》,由栾凯作曲,陈道斌作词,是一首极具古典韵味同时又兼具时尚感的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作品主题上不仅选取了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内容,而且还将这些古典内容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