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四百年,繁花开满枝

来源 :上海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ay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夏酷暑,在上海逸夫舞台却掀起了一股瓯剧热浪。瓯剧对上海观众来说是不熟悉的,但由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院长蔡晓秋、副院长方汝将等率110多人的队伍、三台大戏来沪演出,其表演艺术水平之高,大大出乎上海观众的意料。剧场里掌声如雷,喝彩声此起彼伏,是对瓯剧这次来沪演出最好的回报和评价。在看完新秀版《白蛇传》后,很多观众直接去售票处排队购买次日青年演员主演的《狮吼记》戏票,不少观众连续看了三场演出。
  这次来沪演出的三台大戏,“那年那秋”是蔡晓秋的个人戏曲专场,它以散文诗的形式,把传统瓯剧《玉燕记·磨房产子》、《装疯》、移植剧目《百花赠剑》和昆曲《亭会》完美地串联在一起,叙述了蔡晓秋从事戏剧艺术20年的不凡历程,展示了她“瓯昆两栖”的艺术才华。她善于从各种艺术样式中汲取营养,京之华丽、昆之细腻、越之灵秀一一融化在自己的表演之中。通过这次专场演出,观众领略了蔡晓秋在舞台上柔美清丽的艺术魅力,感受到天生丽质、沉厚聪颖的蔡晓秋在瓯剧艺术上的提升和蜕变。
  演出反响如此强烈,除了首场演出蔡晓秋一炮打响之外,另一个原因是瓯剧舞台上出现了一群靓丽的青春偶像,一批整齐的青年演员,共有28人,名曰“瓯三班”。“瓯三班”是温州瓯剧第三批进学校作订单式培养的学员,八年唱念岁月,八年做打人生,“瓯三班”硕果累累。28名青年演员,生旦净末丑,唱做念打舞,个个都了得。这次来上海,他们展示了瓯剧这个有四百年历史的古老剧种的艺术传承,声容并茂、绚丽华彩。演员们虽然年轻,但已能镇得住舞台。原以为温州人做生意本事很大、闻名世界,想不到温州戏也这样好看好听,瓯剧演员这样亮丽出彩,一点不输于京、昆、越、婺、绍,令上海观众赞叹!《白蛇传》和《狮吼记》两台大戏,就是由这些平均年龄只有20岁的青年演员担纲出演,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台下吃得苦中苦,台上方有真功夫。二十而立,出人出戏。二十而立,一举成名。二十而立,可喜可贺。吴鑫、张大生、叶媛媛、翁翔、郑朝文、余立杰等,都“揣着”浙江省“新松计划”青年演员大奖赛的金牌银牌。
  《白蛇传》是一出最考验唱做功力的戏。年龄只有19岁的叶媛媛饰演白素贞,徐步出场,甫一亮相,就获得了一个碰头彩。随着剧情的进展,她的端庄动人的表演和清丽温婉的唱腔,完美地塑造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移的女性(蛇仙)形象。《断桥》是全剧的一粒珍珠。锣鼓一响,演许仙的翁翔上场,琵琶与三弦齐飞,宽衣大袖的许仙失魂落魄地上台,又急又怕,又悔又慌,凄切切地唱“逃出金山把妻寻”,边唱边跑圆场,为逃避小青的追杀,跌打滚翻,跌倒时甩出了一只靴子,马上来个抢背,把靴子接住。再金鸡独立,欲套靴子。只听得小青在幕内高声一喝,許仙吓得鞋子套不上,慌忙中把靴子夹在腋下一溜小跑,逃下场去。这些巧妙的技艺动作,用在此地是恰到好处。瓯剧的《断桥》也令我们开了眼界,它不亚于被周总理誉为“天下第一桥”的婺剧《断桥》;这个“满场飞”的许仙,一点也不逊色于婺剧《断桥》中那个“跌不死”的许仙。在《盗草》和《水斗》两场中,演白娘子的郑朝文和演小青的徐阳阳,武功不凡。小青一人应对8个神将扔出的16根枪,手接脚踢,从容自如,近10分钟无一失误,满台花枪飞舞,令人目不暇接,台下掌声四起,为瓯剧出了这样优秀的武旦而喝彩。
  《狮吼记》则是一出从昆剧移植来的做工戏。吴鑫饰演陈季常,把一个怕老婆、受惊吓又有点小狡猾的懦弱书生演活了。《跪池》一折,在40多分钟的表演中,对严妻又爱、又怕,表面驯服而心底叛逆的这样一个既可怜又可笑的巾生角色,表演难度极高,吴鑫认真向昆曲老艺术家汪世瑜和自己的老师方汝将学习,从人物的内心和性格出发,用极其生动传神的演技,把陈季常和妻子“爱而恶之”的关系,表现得很生动。尤其是苏东坡上场后,三人的对手戏,极具喜剧色彩,分寸拿捏得也比较准确。
  “瓯三班”的青年演员,近年来还演出了传统大戏《杨门女将》、新编瓯剧《混天珠》和《奇巧案》等。《杨门女将》中18岁的杨蝶珊饰演佘太君,小老旦唱做俱佳、稳如泰山;《混天珠》是一台文武大戏,28名新秀整体上场,一批资深演员充当配角甚至龙套,衬托剧院的这批“宝贝”,显示了培养新生力量的良苦用心和高尚风格。
  瓯剧新一代人才的涌出,是温州市重视地方文化名片、着力培养瓯剧人才的成绩,也是以院长蔡晓秋、副院长方汝将为首的院领导和艺术名家对学员们因材施教、精心栽培的结果。蔡晓秋说:“我是瓯剧的女儿,我愿意为了瓯剧的传承和发展,付出我毕生的精力。”在瓯剧圈内,蔡晓秋还有一个名字,叫“爱哭的院长”。听过她有些“哭”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2013年初,在杭州红星剧院,她为搭档方汝将竞争梅花奖做最后冲刺的专场演出。在谢幕时,她泪流满面,那是为方汝将“摘梅”成功、为瓯剧梅花奖实现零的突破而流下的激动之泪。正因为有这样的心胸情怀和艺术追求,蔡晓秋的身后才有这样一支优秀团队,支撑起瓯剧的枝繁叶茂和持续发展。她把培养青年一代视为己任,把每一个青年演员看作自己的弟妹,为瓯剧的薪火相传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古树四百年,繁花开满枝。我们在瓯剧艺术研究院来沪的这次成功演出中,不仅欣赏到了瓯剧的独特风采,同时也看到了瓯剧这个古老剧种的美好未来。戏曲演员是必须通过师傅带徒弟、口授身教心传的方式培养的,武戏演员更需要从小苦练“童子功”。这十多年来,前有瓯剧老一辈艺术家孙来来、翁墨珊、章世杰、王奋扬、朱秋霞、陈玉莲等老师的扶持;后有蔡晓秋、方汝将等“瓯二班”学员的坚守,成为瓯剧的主力阵容;现又有“瓯三班”青年演员的整体接班。后生可爱,后生可敬,后生可畏,前程似锦,前途无量。瓯剧艺术院有了这样一个人才梯队的构成,才人辈出,将保证瓯剧在未来半个世纪内不会断层。这个成就,是比三台大戏获得上海观众热情喝彩更为可喜的。
其他文献
时 间 残唐时期  地 点 长安、晋、梁一带  人 物  李存孝 原姓名安敬思,李克用义子,排行第十三太保,封飞虎大将军(武生扮)  李克用 晋王,沙驼人(净或老生扮)  瑞 云 李存孝妻,李克用、刘妃女(花衫扮)  刘 妃 李克用妻(青衣扮)  康君立 十一太保(武净扮)  李存信 十二太保(武丑扮)  小 云 瑞云贴身侍女(花旦扮)  梁 使 梁国使者(文丑扮)  马 童 李存孝贴身马夫(武丑
期刊
淮剧《半纸春光》观后  人文新淮剧《半纸春光》在上海初演时,管燕草要我写几句话,我毫不犹豫就写了以下的话:“淮剧向以金戈铁马大江东去为传统,而《半纸春光》却携带着浓浓书卷气走出了传统,别开生面,让流浪知识分子、烟厂女工、黄包车夫等城市贫民在淮剧舞台上展开一部有情有义的新式都市剧。”我先读了剧本,先前也曾与燕草讨论过改编郁达夫作品的一些问题。说句心里话,我虽然鼓励她把郁达夫的作品搬上舞台,但还是为她
期刊
7月,总计五场的“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创作辅导讲座在中华艺术宫开讲,五场讲座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志远讲席教授、中国神话学会会长叶舒宪主讲 《从神话学看中国文化》,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主讲 《中国创世神话的类型与谱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民间文学教研室主任陈连山主讲 《中国古代神话的涵义》,中国现代文学馆特聘研究员黄德海主讲 《中国古代神话损益》,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毕旭玲主
期刊
7月7日至10日,“上海市舞台艺术精品创作——2017年度剧本研讨会(上半年)”在沪召开。  根据研讨会专家的综合评价,此次讨论的21部剧本题材广泛,基础扎实,风格多样,其中反映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的作品1部,即交响合唱史诗《启航》。演绎中华创世神话的作品5部,即越剧《素女与魃》、史诗情景歌剧《炎黄曲》、创世神话小戏《补天》《精卫》《鲧复生禹》。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2部,即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
期刊
7月6日晚,第21届“佐临话剧艺术奖”颁奖典礼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举行。《大清相国》剧组一举夺得三个奖项:最佳男主角奖田蕤,最佳男配角许圣楠和最佳女主角丁美婷。最佳女配角奖则由《玻璃动物园》中饰演劳拉的朱杰夺得。  沪剧电影《挑山女人》开机  沪剧电影 《挑山女人》 近日在上海举行开机仪式。《挑山女人》 由汪灏担任总导演,华雯担任制片人兼主演,上海宝山沪剧艺术传承中心原班人马参演。影片保留了舞台演出
期刊
6月27日晚,法国兰斯喜剧院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了现代版莫里哀喜剧《吝啬鬼》(1668年)。于是,在黯淡潮湿的梅雨季,诙谐幽默和阵阵笑声多少消解了不少人心中的阴郁。  17世纪的莫里哀古典主义喜剧在本质上遵循“一地、一天、一件事”的戏剧三一律原则,剧本中巧合密集,短时间内的矛盾冲突和消解都很迅速。从当下的语境反观,诸多偶合加强了戏剧张力,同时也让全剧容易囿于刻意的局限,因而现代版的诠释焦点往往在于主创
期刊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创作于17世纪初的作品,彼时西班牙正处于“黄金世纪”由盛转衰的时期,塞万提斯通过这部小说探讨人类理想与现实的永恒矛盾。作品问世之时,堂吉诃德滑稽可笑的疯子形象深入人心,作品以杰出喜剧小说的定位流行于西班牙;而当作品转译到欧洲其他国家后,18-19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家解读出人物的悲剧性,英国诗人拜伦、法国作家雨果等皆称其“可笑又可悲”;而到20世纪,中国学者朱光潜
期刊
7月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宝春领衔的台北新剧团为沪上观众带来了三部京剧“新老戏”——《长生殿》《赵匡胤》《宝莲神灯》,三部戏均由李宝春编导并主演。本刊与李宝春先生进行了一次对话。这三个戏,新剧团称之为“新老戏”,即新包装的老戏,李宝春形容它是“老腔老调,但又是有些生疏的老相识”,对于继承与创新,他说,不论新戏还是老戏都要做到一个“新”字。  问:其实戏曲改编、移植都很常见,同一题材不同剧种的演绎也
期刊
最近,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为上海观众带来了三台好戏。在上海天气酷热的日子里,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瓯剧热。这次瓯剧院来沪献演了“那年那秋”蔡晓秋个人戏曲艺术专场、《白蛇传》和《狮吼记》三台大戏,这次演出活动,生动地展现了瓯剧这个古老剧种丰富的剧目结构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地展现了瓯剧研究院在传承传统艺术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鲜经验,生动地展现了瓯剧院人才培养、梯队建设的成绩和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的艺
期刊
“那年那秋”蔡晓秋个人戏曲艺术专场7月10日在天蟾逸夫舞台演出。四折重头戏,没有主持人、没有助演嘉宾,每折间只以平均3分钟左右的视频串联。素净纯粹的两个小时,满是蔡晓秋其人、其戏。2017年是蔡晓秋从艺二十周年,打造这个专场,不仅是对个人艺术的小结和汇报,更希望展示当今瓯剧舞台中坚力量及团队的艺术风采和生命力。专场的四个作品,简单勾勒出蔡晓秋不同阶段的艺术足迹。  一  《磨房产子》和《装疯》都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