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翻转课堂通过对教学结构上的颠倒实现生本教育理念,推动个性化教学。在实践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时,本文虑及学校自身硬件条件及生源特色,因地制宜,在保留其本质的前提下,对其实施的方式进行调整。通过寻求可以替代微视频的知识传递自学手段,并引入Kathy Michael的蜂巢式讨论小组模式,试图最大程度地实现个性化教学。
【关键词】翻转课堂;个性化教学;实施方式;蜂巢式讨论;改良
1.选题背景
翻转课堂最早来自2007年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教师(乔纳森·伯尔曼&亚伦·萨姆斯)的创意。为了帮助缺席课堂教学的学生,两位教师提前录制教学视频并发布于网上,令学生可于课前自学。而后,逐步形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科学探究或完成家庭作业,不再出现教师讲解占课堂时间过半的情形。
同年,可汗学院成立。免费的网上课程、简短又丰富的教学视频资源令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迅速风靡全球。我国的教育研究界更是掀起了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热潮。
但是,国情及学情的不同必将影响到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及应用。如何依据翻转课堂的内在本质进行因地制宜的改良?这正是本文试图探索的内容。
2.翻转课堂的实质
论及翻转课堂的实质,我们可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洋思中学模式的区别说起。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将传授新知识的过程(对学生为知识的传递过程)放置于课堂,而关于新知识的识记、理解及应用等各方面的训练(对学生为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则放置于课后,是一种“以教导学”模式。由于课堂授课过程主要用新知识的探究理解及接收,故而教师在备课内容上更为系统,对重点难点的讲解上也较为从容。但容易陷入“满堂灌”,学生学习的课堂主动性受到压抑,又或者接受容易应用难的怪圈。诸如高中物理教学,很容易出现上课听得懂,课后做题做不来的普遍现象。
洋思中学教学模式则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增强了学生在知识传递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了课堂学生学习热情,并恰当地进行了新知识实践应用训练,弥补了传统课堂中学习能力较弱学生在课后难以独立解决问题的缺陷。但是,由于兼顾了知识传授与当堂训练,造成了知识传授时间减少的同时,知识内化时间也显得不够充分。另一方面,在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及知识内化的教学过程中,其保留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集体进行,统一步调的习惯。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则是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知识传授放置于课前,由学生根据教学视频自行学习,学生自行安排学习速度,在网络、同学或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新课知识的接收及初步理解。课中则通过小组形式进行针对性科学探究、作业训练,除小组内同学互助学习外,教师巡回指导,借此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理解并应用过程。如此在知识的接收与知识的内化两阶段都显得从容,且很好地实现了对班内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
可以看出,相对于前两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在于对教学结构的安排进行了颠倒。将学生感觉较为简单的知识的传递过程放置于课堂之外,将学生普遍感觉较难的知识吸收内化过程放置于课堂之上,通过当堂训练、教师的巡回一对一指导、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到较好的提高。
借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突破传统课堂局限,由传统意义上的“以教导学”转变为“以学定教”模式,加强了对学习过程的辅导与训练,试图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
3.翻转课堂的实施方式与局限性
翻转课堂实施方式主要分为两个模块:
首先是课前设计模块:分为教学视频的制作,课前针对性练习两项内容。
其次是课堂活动设计模块:分为确定问题、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成果交流、反馈评价等五个步骤。其中小组是互动课程的基本模块,协作为小组内。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在教学视频的制作与学习方面,翻转课堂的核心内容在教学视频,教学视频决定教学质量。然而,相对于教学视频制作技巧问题,教学环境的支持似乎更容易出现硬伤。
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农村中学、山区学校、民办学校、民工子弟校等教学资源较为落后,在网络资源及硬件提供、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构建,及电脑等信息技术配套硬件的配置上,均难以有效实现翻转课堂模式的课前视频自学过程。另外,经济较发达地区也有其烦恼。在忙于应酬的家长没时间在旁监控,或一个班级人数超过60人的督修教师没精力逐一监控学生视频学习的前提下,学生是否能自觉科学利用手中的平板电脑学习,而非用于游戏和网络冲浪社交。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犹如在政治上,斯宾塞期望用制度而非仅靠道德约束去限定权利的私用一般,不进行制度或环境的改进而仅寄希望于每一位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是一种对问题的逃避。
其次,在课堂活动环节,学生的数量及学习能力分布对小组探究的深度及教学效率及进度颇有影响。对此,国内很多学校的班级学生过多,有些班级学情明显颇为艰难,又或者班上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如此种种带来的问题在协作学习环节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小组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对所有的教学任务进行有效的协作学习讨论,探究能力的组间不均衡将极大影响弱势小组学生的学习信心与热情,影响整体的知识内化过程的教学效率、并进而影响到课堂管理及教学进度的安排。另一方面人数较多带来的小组过多,将令教师无法有效地在较短时间内兼顾到所有小组,特别对于学情艰难的班级。
4.翻转课堂在局部区域的因地制宜改良探索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针对以上两方面问题,尝试提出改良方案:
4.1针对课前视频自学模块。
对于较不自觉的学生或硬件缺失严重的学校,可以采用教学辅导用书进行有针对性地自学并初步自我检测训练。同时,针对重点难点,可以利用小黑板或针对性地印发材料加以补充(要求内容短小精悍)。以此替代视频观看环节。 4.2针对网络硬件及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欠缺问题。
通过课后自学小组的构建及晚自习科任教师的合理设置,小组与教师可替代网络和信息化教学平台提供学生在自学阶段的疑难咨询。对于未参与晚自习同学则建议利用自习课和课余完成相关的自学内容。
以《动能定理》的第一课时教学为例:
学情分析:整体学习能力较弱,自我约束能力弱。
学习配备:具有“预习导学”及“课堂讲义”环节的辅导用书,必修2课本。
学习环境:晚自习时段,学习小组,科任教师于方便咨询处备课。
学习内容:根据课本及“课堂讲义”自学《动能定理》,填写“预习导学”内容,勾画“课堂讲义”中重点内容,并完成习题。注:习题的筛选应以理解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学会基本解题步骤为目标。
学习方式: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边看书边完成“预习导学”部分。然后勾画并理解“课堂讲义”内容,尝试做相关练习。经观察发现:对习题部分,学生需要较大的帮助,组员或查看参考书,或与同学讨论,当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往往会寻求老师帮助。
评价方式:为促进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先个人等级评价后小组综合评价方式。对小组作业综合评价涉及两方面,首先是是否全交,其次为组员得分是否平均在B以上。小组综评每月整理一次,采用游戏性的惩罚与奖励。小组综合评价促进了组员的互督互助式学习,同时由于目标不难,既保护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又避免了为追求分数而出现的抄袭。
4.3针对课堂活动环节。
新知识探究课堂:依学生课前自学情况,教师进行专题讲解,时间不超过20分钟。
实践应用课堂:如习题课,教师集中讲解时间不超过5分钟。
协作学习阶段操作详解:
其一,分组人员的设定:每一小组以4-6人为佳,各组之间整体学习能力不宜相差过大。各小组中至少有一名学习能力较强且乐于助人的同学,由其组织组员学习及讨论。
其二,讨论方式:引入Kathy Michael(美国克拉克学院老师)的“蜂巢”讨论模式的思想,并针对国内班级学生普遍偏多的现实做了适当的调整。主要调整措施为:不论小组数的多少,只依据讨论专题数分成几个大组,且令同一专题的研讨小组相邻,以提高讨论效率及教师指导效率。
这样,教师在巡回指导时就不会出现一个问题解释重复出现在多个小组,导致指导效率过低的问题。学生也能自由选择讨论对象及讨论专题,毕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一样的问题,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同一种讲解方式。
如此,学生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个性化的知识内化,提高互助式讨论过程的学习效率,并避免由于各小组之间由于成员能力的不均导致的成绩的差异。同时,又能较好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保护弱势学生的学习热情。
5.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在于通过课堂结构的颠倒,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个性化教学仅面对班内个体差别是不够的,还要考虑地区硬件、学情,在把握其实质的前提下,对其操作形式进行因地制宜的微调,才可能做到个性化教学的最大化。
以文字性材料替代视频,以改良后的“蜂巢”讨论模式替代原有的固定小组讨论模式,即是在实践中针对局部区域提出的一种改良。对于地区硬件薄弱、学生人数过多、学情艰难等区域,这种改良后的翻转课堂实施方式可以在提高课堂探究效率和教师指导效率的同时,实现真正的以生为本,个性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8-10
[2]王新新.比尔·盖茨:美国可汗学院具有革命性的潜力[J].世界教育信息,2013(4):80-80
[3]刘健智,王丹.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6(3):68-71.DOI:10.3969/j.issn.1674-5884.2014.02.026
[4]苑永波.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 中国电化教育,2012(3):161-161
[5]何杰.浅谈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尝试[J].读与写:上,下旬,2014(7)
[6]王光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中学教学模式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114-116.DOI:10.3969/j.issn.1009-3958.2007.03.046
[7]陈玉兰.对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运用和思考[J].科技信息,2010(13):38-38.DOI:10.3969/j.issn.1001-9960.2010.13.362
[8]王红,赵蔚,孙立会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8):5-10.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8.001
[9]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
[10]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46-51.DOI:10.3969/j.issn.1672-0008.2012.04.005
[11]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 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3(19):59-64.DOI:10.3969/j.issn.1009-458X.2013.10.010
[12]李朋.赫伯特·斯宾塞的社会历史观——解读中国人眼中的斯宾塞[J].学习与探索,2004(3):127-130.DOI:10.3969/j.issn.1002-462X.2004.03.033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关键词】翻转课堂;个性化教学;实施方式;蜂巢式讨论;改良
1.选题背景
翻转课堂最早来自2007年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教师(乔纳森·伯尔曼&亚伦·萨姆斯)的创意。为了帮助缺席课堂教学的学生,两位教师提前录制教学视频并发布于网上,令学生可于课前自学。而后,逐步形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科学探究或完成家庭作业,不再出现教师讲解占课堂时间过半的情形。
同年,可汗学院成立。免费的网上课程、简短又丰富的教学视频资源令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迅速风靡全球。我国的教育研究界更是掀起了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热潮。
但是,国情及学情的不同必将影响到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及应用。如何依据翻转课堂的内在本质进行因地制宜的改良?这正是本文试图探索的内容。
2.翻转课堂的实质
论及翻转课堂的实质,我们可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洋思中学模式的区别说起。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将传授新知识的过程(对学生为知识的传递过程)放置于课堂,而关于新知识的识记、理解及应用等各方面的训练(对学生为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则放置于课后,是一种“以教导学”模式。由于课堂授课过程主要用新知识的探究理解及接收,故而教师在备课内容上更为系统,对重点难点的讲解上也较为从容。但容易陷入“满堂灌”,学生学习的课堂主动性受到压抑,又或者接受容易应用难的怪圈。诸如高中物理教学,很容易出现上课听得懂,课后做题做不来的普遍现象。
洋思中学教学模式则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增强了学生在知识传递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了课堂学生学习热情,并恰当地进行了新知识实践应用训练,弥补了传统课堂中学习能力较弱学生在课后难以独立解决问题的缺陷。但是,由于兼顾了知识传授与当堂训练,造成了知识传授时间减少的同时,知识内化时间也显得不够充分。另一方面,在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及知识内化的教学过程中,其保留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集体进行,统一步调的习惯。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则是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知识传授放置于课前,由学生根据教学视频自行学习,学生自行安排学习速度,在网络、同学或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新课知识的接收及初步理解。课中则通过小组形式进行针对性科学探究、作业训练,除小组内同学互助学习外,教师巡回指导,借此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理解并应用过程。如此在知识的接收与知识的内化两阶段都显得从容,且很好地实现了对班内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
可以看出,相对于前两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在于对教学结构的安排进行了颠倒。将学生感觉较为简单的知识的传递过程放置于课堂之外,将学生普遍感觉较难的知识吸收内化过程放置于课堂之上,通过当堂训练、教师的巡回一对一指导、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到较好的提高。
借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突破传统课堂局限,由传统意义上的“以教导学”转变为“以学定教”模式,加强了对学习过程的辅导与训练,试图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
3.翻转课堂的实施方式与局限性
翻转课堂实施方式主要分为两个模块:
首先是课前设计模块:分为教学视频的制作,课前针对性练习两项内容。
其次是课堂活动设计模块:分为确定问题、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成果交流、反馈评价等五个步骤。其中小组是互动课程的基本模块,协作为小组内。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在教学视频的制作与学习方面,翻转课堂的核心内容在教学视频,教学视频决定教学质量。然而,相对于教学视频制作技巧问题,教学环境的支持似乎更容易出现硬伤。
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农村中学、山区学校、民办学校、民工子弟校等教学资源较为落后,在网络资源及硬件提供、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构建,及电脑等信息技术配套硬件的配置上,均难以有效实现翻转课堂模式的课前视频自学过程。另外,经济较发达地区也有其烦恼。在忙于应酬的家长没时间在旁监控,或一个班级人数超过60人的督修教师没精力逐一监控学生视频学习的前提下,学生是否能自觉科学利用手中的平板电脑学习,而非用于游戏和网络冲浪社交。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犹如在政治上,斯宾塞期望用制度而非仅靠道德约束去限定权利的私用一般,不进行制度或环境的改进而仅寄希望于每一位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是一种对问题的逃避。
其次,在课堂活动环节,学生的数量及学习能力分布对小组探究的深度及教学效率及进度颇有影响。对此,国内很多学校的班级学生过多,有些班级学情明显颇为艰难,又或者班上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如此种种带来的问题在协作学习环节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小组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对所有的教学任务进行有效的协作学习讨论,探究能力的组间不均衡将极大影响弱势小组学生的学习信心与热情,影响整体的知识内化过程的教学效率、并进而影响到课堂管理及教学进度的安排。另一方面人数较多带来的小组过多,将令教师无法有效地在较短时间内兼顾到所有小组,特别对于学情艰难的班级。
4.翻转课堂在局部区域的因地制宜改良探索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针对以上两方面问题,尝试提出改良方案:
4.1针对课前视频自学模块。
对于较不自觉的学生或硬件缺失严重的学校,可以采用教学辅导用书进行有针对性地自学并初步自我检测训练。同时,针对重点难点,可以利用小黑板或针对性地印发材料加以补充(要求内容短小精悍)。以此替代视频观看环节。 4.2针对网络硬件及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欠缺问题。
通过课后自学小组的构建及晚自习科任教师的合理设置,小组与教师可替代网络和信息化教学平台提供学生在自学阶段的疑难咨询。对于未参与晚自习同学则建议利用自习课和课余完成相关的自学内容。
以《动能定理》的第一课时教学为例:
学情分析:整体学习能力较弱,自我约束能力弱。
学习配备:具有“预习导学”及“课堂讲义”环节的辅导用书,必修2课本。
学习环境:晚自习时段,学习小组,科任教师于方便咨询处备课。
学习内容:根据课本及“课堂讲义”自学《动能定理》,填写“预习导学”内容,勾画“课堂讲义”中重点内容,并完成习题。注:习题的筛选应以理解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学会基本解题步骤为目标。
学习方式: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边看书边完成“预习导学”部分。然后勾画并理解“课堂讲义”内容,尝试做相关练习。经观察发现:对习题部分,学生需要较大的帮助,组员或查看参考书,或与同学讨论,当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往往会寻求老师帮助。
评价方式:为促进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先个人等级评价后小组综合评价方式。对小组作业综合评价涉及两方面,首先是是否全交,其次为组员得分是否平均在B以上。小组综评每月整理一次,采用游戏性的惩罚与奖励。小组综合评价促进了组员的互督互助式学习,同时由于目标不难,既保护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又避免了为追求分数而出现的抄袭。
4.3针对课堂活动环节。
新知识探究课堂:依学生课前自学情况,教师进行专题讲解,时间不超过20分钟。
实践应用课堂:如习题课,教师集中讲解时间不超过5分钟。
协作学习阶段操作详解:
其一,分组人员的设定:每一小组以4-6人为佳,各组之间整体学习能力不宜相差过大。各小组中至少有一名学习能力较强且乐于助人的同学,由其组织组员学习及讨论。
其二,讨论方式:引入Kathy Michael(美国克拉克学院老师)的“蜂巢”讨论模式的思想,并针对国内班级学生普遍偏多的现实做了适当的调整。主要调整措施为:不论小组数的多少,只依据讨论专题数分成几个大组,且令同一专题的研讨小组相邻,以提高讨论效率及教师指导效率。
这样,教师在巡回指导时就不会出现一个问题解释重复出现在多个小组,导致指导效率过低的问题。学生也能自由选择讨论对象及讨论专题,毕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一样的问题,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同一种讲解方式。
如此,学生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个性化的知识内化,提高互助式讨论过程的学习效率,并避免由于各小组之间由于成员能力的不均导致的成绩的差异。同时,又能较好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保护弱势学生的学习热情。
5.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在于通过课堂结构的颠倒,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个性化教学仅面对班内个体差别是不够的,还要考虑地区硬件、学情,在把握其实质的前提下,对其操作形式进行因地制宜的微调,才可能做到个性化教学的最大化。
以文字性材料替代视频,以改良后的“蜂巢”讨论模式替代原有的固定小组讨论模式,即是在实践中针对局部区域提出的一种改良。对于地区硬件薄弱、学生人数过多、学情艰难等区域,这种改良后的翻转课堂实施方式可以在提高课堂探究效率和教师指导效率的同时,实现真正的以生为本,个性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8-10
[2]王新新.比尔·盖茨:美国可汗学院具有革命性的潜力[J].世界教育信息,2013(4):80-80
[3]刘健智,王丹.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6(3):68-71.DOI:10.3969/j.issn.1674-5884.2014.02.026
[4]苑永波.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 中国电化教育,2012(3):161-161
[5]何杰.浅谈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尝试[J].读与写:上,下旬,2014(7)
[6]王光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中学教学模式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114-116.DOI:10.3969/j.issn.1009-3958.2007.03.046
[7]陈玉兰.对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运用和思考[J].科技信息,2010(13):38-38.DOI:10.3969/j.issn.1001-9960.2010.13.362
[8]王红,赵蔚,孙立会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8):5-10.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8.001
[9]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
[10]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46-51.DOI:10.3969/j.issn.1672-0008.2012.04.005
[11]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 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3(19):59-64.DOI:10.3969/j.issn.1009-458X.2013.10.010
[12]李朋.赫伯特·斯宾塞的社会历史观——解读中国人眼中的斯宾塞[J].学习与探索,2004(3):127-130.DOI:10.3969/j.issn.1002-462X.2004.03.033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