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与企业污染排放——来自中小企业层面的证据

来源 :财经问题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ay1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推进绿色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2011—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合并后的中小企业样本、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编制的省级层面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深入研究了数字金融对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降低中小企业污染排放强度,无论在企业层面还是省份层面对标准误进行聚类,结果都是稳健的。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具备的普惠金融属性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减排,在环境规制程度提高时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和减排作用更为明显。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金融主要影响民营企业,这反映了数字金融的普惠金融属性,与此同时,数字金融主要通过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和数字信贷发挥作用。本文的研究对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该肩负起自身的管理重责,从多个方面针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内容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得以贯彻落实到日常管理工作当中。为进一步确保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得以达到预期,文章主要以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重点针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正>优秀的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以教材为主体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思想,一直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又或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都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民族文化心理是指一定的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稳固的心理定式。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
期刊
<正>一、活动策划动机江西是我们生于斯、养于斯的故土,江西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勤奋朴实的江西老俵创造了内涵丰富的赣文化,包括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苏区文化等,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在社会日益变革进步的今天,江西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全省人民正在"为中部地区崛起"而努力奋斗。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我省青少年对江西的了解非常有限,对生养自己的家乡缺乏深厚
期刊
<正>北朝佛教造像艺术受朝代更迭和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了从犍陀罗风格到中原风格的过渡,完成了佛教造像中国化的进程,并奠定了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基础。北朝是指从北魏明元帝泰常五年(420)到北周静帝大定元年(581),中国北部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诸代。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快速发展。尽管时间跨度只有150多年,但是由于经历了几次朝代更迭,以及受不同民族文化的影
期刊
<正>传统的信息安全工作通常偏向于事中或事后检测漏洞,随着敏捷开发工作的逐步推进,商业银行认识到安全架构设计在实现IT降本增效方面的独特优势。近几年,商业银行逐步构建了安全架构设计工作体系,在组织人员、安全技术与管控流程方面,与企业IT架构密切协同,着力建设安全公共能力,为银行业务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期刊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我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互联网公司的经济收入在我国经济总量中成为一大重要支柱。然而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与科技创新息息相关,但由于过分依靠自身科技技术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具有不确定性及滞后性。选择企业并购成为互联网企业获得经济利益及完善企业自身的商业体系的重要手段。本文选取阿里巴巴全资并购“饿了么”案例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企业并购和并购协同效
钢筋混凝土管片裂缝是影响隧道结构安全、耐久和美观的最主要因素,论文针对地铁隧道管片裂缝,深入分析了管片结构的损伤机理,基于隧道管片在初期微细裂缝,研制具有强度高、收缩小、固化快、可灌性强等优点的高性能修补材料,对管片不同部位裂缝修复;同时针对管片体积庞大,试验操作困难等特点,采用倾角梁和板来模拟管片裂缝修复加固前后的力学和疲劳性能试验,最后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试验进行数值计算,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机械复制技术导致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审美本质的冲突,大众文化的兴起,解构了传统艺术的审美结构,建构了现代艺术新的审美特征。本雅明对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生产方式和意义呈现方式的前瞻性预测,对现代艺术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启示性,在其理论中,“光晕”已经成为了一个美学范畴,它有自身的价值和独特的魅力,代表了艺术作品在机械复制的过程中相对于传统艺术失去的因素,它指向过去,但并不否定当下和未来。当下随着艺术
作者、译者和读者是翻译主体研究关注的对象,而主体间性研究则主要着眼于翻译主体间的对话、理解过程。翻译的主体间性与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这两个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具体来说在翻译过程中各主体间的“对话”就是“视域融合”的过程。因此本文以政治文献中的典故翻译为研究对象,将典故翻译过程分解为两次“视域融合”过程,深入剖析每次“视域融合”过程中译者如何准确理解并阐释主体间的“视域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