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全面实施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要在课堂教学特别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从各个方面入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笔者就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石
  若想激发创造性思维,就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变“负担”为“享受”。笔者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点,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想方設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和素质教育改革的理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想象空间,精心雕琢自己的作品。正是由于学生的投入,使教学变被动为主动,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也正因为有了兴趣,学生的创造力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激发兴趣”阶段产生的兴趣不尽相同,有的浓厚,有的一般。由于某些原因还会使其减弱甚至消失。所以不能把培养和激发截然分开,需要在培养中继续激发,以调动起全体学生的浓厚兴趣。
  1.任务精心巧妙设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精心设计任务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一个好的任务,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2.内容要精讲细解。“精讲细解”主要是指讲的时候,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量上要做到少讲,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在质上要做到精讲,排除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自己可以理解掌握的知识。
  (三)努力巩固学生的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被赏识,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当他们得到老师的赏识和肯定时,就会有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认为自己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就能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增强学习信心,延迟了已有的兴趣,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的转化能够执行,从而巩固了兴趣。
  二、创造性思维在运用中得到升华
  学习兴趣的真正源泉是在于把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只有在这种时候,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掌握知识的欢乐。夸美纽斯指出:当学生看到“他所学的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属于柏拉图理想的什么东西,而是真正在我们周围的、彻底认识了就会给生活带来真正益处的物体,在这样的条件,智慧将会比较积极地用在学习方面,并且会更仔细地认出一切”。知识运用可以促进学习和智力活动的兴趣。
  譬如,制作动画不只是学习Flash一方面,它还包括更为广泛的其他知识,如故事情节的设计、色彩的搭配、物体的运动规律、场景的转换手法以及音效的使用等等,有些知识连老师也不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积极构建学习共同体,师生同学,共同进步。
  三、良好的多媒体手段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保证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而言,笔者认为最有效的多媒体手段是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实物投影机。充分地利用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顺利地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水平,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些多媒体手段能够在哪些方面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保证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布置任务
  一般上课之初,笔者会先用网络多媒体广播教学网将今天要完成的任务展示出来。它可能是一幅画,也可能是一篇文章,这些内容,如果仅仅靠语言的描述,显然是很苍白呆板的,有了画面就直观、易懂,任务也就明确,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辅助讲解
  当需要讲解一些必要的操作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广播系统实时播放教师的操作过程,使每一个学生清晰、准确地把握操作过程和基本概念。
  (三)演示与反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各种途径和手段启发学生的思维时,也应注意“听其言,观其行”,接收从学生身上发出的反馈信息,并及时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演示讲解大多数学生遇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控制调节。
  (四)作品展示
  当学生的任务完成之时,通过多媒体教学网展示学生作品,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点,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又可以使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延迟了兴趣的持续时间,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中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主宰者和知识灌输者的角色,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善于从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寻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立足点,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研究了函数(S)k(n)的均值性质,并用初等方法得到了关于它的一个渐近公式.
以空气和去离子水为标准样,利用Anton Paar DMA60 DMA602振动管密度计测定了常压下甲酰胺在20℃~60℃间几乎每相间1℃的密度数据.其中系统温度的控制精度在0.01℃,密度的测量精度
研究了一类具有HollingⅢ类功能反应且周期系统的三维非自治捕食系统,利用微分不等式给出了系统永久持续生存的充分条件;同时,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建立了系统正周期解存在惟一
研究了煤田采空区对地面地震动的影响以及采空巷道的动应力分布。采空巷道用地表下圆孔来近似模拟,入射波场为造成较大震害的刚波。该问题采用镜像法求解,利用波函数展开和内域
农村新课程改革的英语任务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困难,致使英语新课改中的任务型教学理念实施难以为继,从而在农村英语教学中被边缘化。   一、任务型教学概念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英美国家外语教学研究者和第二语言研究人员在做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一种语言学习模式,也是对交际语言教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第二
孔子与弟子“对话”,才有了被后人誉为半部就可以治天下的《论语》;柏拉图也正是在与老师苏格拉底的“对话”之后,才有了在世界哲学史上震古烁今的《理想国》……在人类思想的长河中,没有“对话”就不会有群星闪耀。巴西著名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也是一种创造。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个对话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受到精神情感的
桃花节、向日葵节、荞麦花节……近年来.浙江省台州仙居县下各镇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花节可渭是攒足了人气。而每年的五一节前后,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   其实,每个小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就已经接触到了数的概念,并在懵懵懂懂中学会了最简单的数的计算。比如,你给了他三颗糖果。他自己吃了一颗,你给他偷偷拿走一颗,他会发现少了一颗,哭着找大人索要那颗少掉的糖果。其实这就是无形中他已经成功地运用了“数的计算”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打造信息技术和谐课堂:提升精神境界,打造有爱的课堂;营造和谐氛围,创造民主的课堂;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搭建轻松快乐的课堂;认真研究教材,对教材进行创新处理。  关键词:信息技术;和谐课堂;教书育人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新兴基础工具课程,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承载着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作用,还蕴含着陶冶学生情操、
摘 要:本文对应用词块理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词块加强学生的语篇训练和运用词块进行创造性写作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对基于词块理论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为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词块理论;中学英语;写作教学  词块概念最早由Becker与Bollinger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其形式不仅包含词语和句子的相互组合,而且还包含语篇层次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