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子宫内膜对不同剂量雌激素的反应及其与生殖预后改善的关系

来源 :实用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q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子宫内膜对不同剂量雌激素的反应与生殖预后改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宫腔镜中心确诊并接受以TCRA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16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IUA中度114例,IUA重度49例;每组内术后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雌激素(戊酸雌二醇)大剂量组(8 mg/d,中度57例,重度24例)、中剂量组(4 mg/d,中度57例,重度25例),用药2月后复查宫腔镜对比分析子宫内膜修复和再粘连情况;将宫腔形态基本恢复的可备孕患者改行小剂量雌激素(1 mg/d)人工周期维持至孕3月,B超监测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对比分析备孕1年内的生殖情况.结果:①术后2个月IUA中度及重度患者宫腔镜复查,IUA中度患者的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在正常/基本正常宫腔率、内膜上皮化满意率、内膜腺管密度满意率及再粘连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UA重度患者的大剂量组的内膜上皮化满意率、内膜腺管密度满意率优于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宫腔形态恢复正常的143例患者采用小剂量雌激素(1 mg/d)进入备孕阶段,IUA中度及重度患者的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间有反应型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143例患者中,子宫内膜对小剂量雌激素有反应型85例,78例获孕;低反应型58例,10例获孕.子宫内膜有反应型的患者自然受孕率、辅助生殖受孕率、足月产率均高于低反应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RA术后大剂量雌激素对IUA重度患者子宫内膜的修复更有效,TCRA术后远期小剂量雌激素的运用在大剂量组及中剂量组间差异不明显,但对远期小剂量雌激素有反应的子宫内膜可能意味着更好的功能性修复,可能是影响生殖预后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产道损伤是指在顺产过程中软产道发生的损伤,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盆底及会阴软组织所组成的弯曲管道,妊娠期软产道发生相应的生理改变,以利于娩出胎儿[1].软产道损伤是产科分娩时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包括会阴、阴道及子宫颈的损伤,严重的损伤可深达阴道穹窿、子宫下段及盆腔.产道损伤导致产后大出血发生,严重影响产妇身体健康,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产道损伤对母婴生命安全都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产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期刊
血管舒缩症状(VMS)是围绝经期女性最常见症状,激素替代治疗是有效改善围绝经期症状的治疗方法,但是激素替代治疗并非适合所有女性.目前已探究出多种对VMS有效的非激素治疗方法,但尚缺乏非激素治疗VMS的较大样本的临床资料证据支持.另外,目前对VMS的改善标准也缺少统一的评价指标.神经激肽3受体拮抗剂(MlE-4901)未来有望成为VMS的靶向治疗药物,但仍需更多基础及临床试验证据支持.
目的:探讨薄型子宫内膜(TE)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两种内膜准备方案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治疗,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EMT)≤7 mm,并行FET的319个周期,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自然周期组(NC组,180个周期)和激素替代治疗周期组(HRT组,139个周期).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控制两组患者的混杂因素,经1:1配对后共计纳入患者各106个周期.比较匹配前后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H FS)患者全脑白质结构的异常以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26例H FS患者(患者组)和2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应用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分析患者组与对照组各项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的差异,并与患者的面部肌肉痉挛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胼胝体膝部和体部、双侧下纵束和下额枕束、左侧上纵束、放射冠前部、后部及上部、双侧内囊后肢以及左侧丘脑后辐射等白质纤维束存在广泛异常.进一步分析发现,患者组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降低伴有径向扩散系
淋巴结受累是影响早期妇科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前哨淋巴结(SLN)被认为是最先接受原发肿瘤引流的淋巴结,发生淋巴转移的可能性最高.近年来,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在早期妇科恶性肿瘤中发展迅速,已有部分基础及临床研究初步阐明妇科肿瘤淋巴转移机制,并初步证实SLNB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及良好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但SLNB在早期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仍面临诸多问题,如淋巴结跳跃转移现象带来的漏检、示踪剂的种类、注射部位不同带来的检出率差异以及病理评估结果对预后的影响、辅助治疗的决定意义等.本综述
1病历摘要rn患者,31岁,因剖宫产术后7小时,子宫切除术后6小时,于2020年9月29日急诊转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监护室.患者孕期于某二甲医院规律产前检查,孕24周时,诊断妊娠期糖尿病,饮食运动控制血糖正常.2020年9月27日因宫内孕40周,妊娠期糖尿病入院引产,分娩前实验室指标大致正常,纤维蛋白原(FIB)2.35 g/L.9月28~ 29日予米索前列醇25 μg促子宫颈成熟,9月29日下午自然破膜,破膜后30分钟孕妇出现烦躁、紫绀,胎心出现延长减速,考虑胎儿窘迫,立即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出血
期刊
目的 分析血管外皮细胞瘤(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特点及MRI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HPC患者21例及血管瘤型脑膜瘤患者23例,均行MRI检查,分析HPC患者、血管瘤型脑膜瘤患者的MRI影像学特点,进一步分析MRI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21例HPC患者中,MRI诊断17例,3例误诊为血管瘤型脑膜瘤,1例误诊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与临床病理结果诊断一致性为0.726.HPC肿瘤内坏死占比明显低于血管瘤型脑膜瘤,表观扩散系数(ADC)明显高于血管瘤型脑膜瘤(P<0
目的:对2016~2020年全国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谱进行调查,为阴道分娩并发症防治策略的制定和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使用2016 ~ 2020年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QMS) 15 ~49岁阴道分娩孕产妇数据(2016~ 2020年纳入三级医院数据,2020年纳入二级医院数据).阴道分娩并发症病例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版(ICD-10)编码识别.结果:共纳入15 ~49岁阴道分娩孕产妇14445908例.2020年阴道分娩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18.7%,在二级、三级医院分别为14.7%和22.
目的:评价对于处在不同绝经状态下轻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女性,进行盆底肌锻炼干预对其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盆底中心就诊的中老年轻度(Ⅰ~Ⅱ期)POP患者(年龄45~65岁)共计16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殖衰老分期系统(STRAW+ 10)将其分为绝经前期组(45例)、绝经早期组(62例)、绝经晚期组(58例).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锻炼(PFMT),分别干预12周,通过POP-Q分期、PERFECT法盆底评估、盆底肌电评估(Glazer法)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髂耻韧带固定术治疗女性中盆腔缺陷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新乡市中心医院妇瘤科收治的83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髂耻韧带固定术的中盆腔缺陷患者,记录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并发症等指标,客观评估围手术期安全性,术后随访应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分评估手术效果,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20(PFDI-20)、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问卷-12(PISQ-12)评价手术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