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熟,顺应潮流的人生磨炼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mz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大戏剧家、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曾经说过:“过早的成熟就是十全十美。”但在今天,这种看法已渐行渐远,正像美国流行歌手小甜甜布兰妮在经历人生的千变万化沉寂四年后唱着“少女已过、女人未满”那样,到处弥漫着“半熟”的味道。“早熟”好像成为了有生活经历人们的伤疤,“半熟”成了新时代精神文明的产物。
   在现代社会,人们脚步匆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被局限于欲言又止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存压力不断吞噬和消磨了人们的精力和耐心,而网络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提供了一层保护膜,人们在这层保护膜里展开新的人际关系。从QQ、MSN再到微博,每一种社交手段都让人们热衷于线上交流,此时传统的熟人社交圈被打破,大家都试图依附于网络寻找新的宣泄口。本期调查中也显示,有22.66℅受访者认为新的社交网络带来了熟人社会的瓦解是半熟社会的优点。微信来到我们身边后彻底打破了“沉默”的僵局,把平时毫无关联的、形形色色的陌生人连接在了一起。不管是在地铁、公交车上都随处可见人们戴着耳机聊QQ、分享微博;只要我们一打开电脑和手机便可以了解到朋友的各种生活情况;逢年过节,一张电子贺卡也已经代替了短信和电话的问候……网络让我们的交际圈变得简单明朗,更多的人已经适应了网络社交的轻松自在,就像《生活大爆炸》中的谢尔顿说的:“我为什么还要在生活中去交朋友?我的Facebook上面已经有了300多个好友了!”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有这样一句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正好印证了网络社会的现实状况。网络带来了资讯的便捷和科技的进步,但网络也在一定程度上把人际交往从现实生活中剥离出来,导致人际关系松散,人与人之间好像变得只有在网上才能轻松自在地聊天谈心,而下线之后的面面相对却让人感觉尴尬和不自在,网络把人们逐渐演变成了游走在现实和虚拟中的“半熟人”。
   环境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让人的内心也开始变得南辕北辙。
   在本期调查中,80后人群占了44.41℅的比例;34.2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并不处于半熟期;而41.96℅的受访者则认为半熟期有点故弄玄虚,只是说明了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神态倨傲,姿态扭捏”,80后一度被打上此类烙印,“浮躁”是80后的代名词。现在,80后开始集体奔三,曾经典型的80后也已经度过了“浮躁”的蛰伏期,集体走向稳健。韩寒拥有了一个成熟男人的形象,郭敬明则成为了成功商人的代表,更多的80后在社会中开始努力扮演好成功的角色:穿着整齐的西装、好看的套裙穿梭于繁华的写字楼之间;在工作上独当一面、雷厉风行;回到家脱下职业装后却抱着玩具玩偶玩“卡哇伊”……就连在歌坛有大将之风的韩红也在一档综艺节目中透露,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熊猫玩偶,并收藏了很多玩偶来陪自己说话谈心。
   在所谓的成人社会里,大家的内心仿佛都住着一个彼得潘,留恋童年,留恋过去,半推半就地成熟着。成年人纷纷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心灵的童稚乐园,而满脸稚气十几岁的少男少女们却到处感叹自己“已经老去”。
   成人大多半熟,孩子却开始早熟,但这种早熟亦是一种半熟。这个“压力山大”的社会,永远的半熟还是会遭遇到各种困惑,这不仅是时代的问题,更是每一个时代里的人都会遇到的人生问题。因此,我们还是要朝着“熟透”的人生前进,期间一切也许要靠自我的救赎,并带着一颗积极坦率和热爱生活的心去修炼。
   (编辑 张黎 hope_sun@163.com)
其他文献
行走于世,每个人都有闪光点,或家世、学识、经历,或性格,总而言之,这种闪光点总能勾起人心中的一点隐秘的羡慕。当然这种“羡慕”具有双向性,譬如,浪迹于大街的浪子羡慕我们温馨的家,而我们有时也迷恋浪子不被书本围绕的潇洒自在。   听惯了别人纯正流利的美语,看惯了别人高举着的录取通知书,朝阳映着黑色的封皮上烫金的文字,反射进心里。心想,若只是无所事事混日子,就只能等待时光这把利剑的刻划。   林林总
期刊
(河北石家庄市)     写给梦想  梦想是已经南飞的雁阵  要闭上眼睛细听  隐隐约约似梦非梦  但总能在朦胧中发现你的身影     大地在冬夜中蜷缩平静  凄寒而无声  黑暗并不空洞  我能窥见云层背后的繁星     在蜿蜒的小径上找寻  荆棘挡不住我远行的脚步  梦想啊  向着你我开始永远的长征     寄给你的我的思念  淡淡的湖水映现出你的容颜  像极了明媚的春天  为你我想把
期刊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红透了整个华语圈,成为了一部现象级电影。在小清新流行的台湾,这电影能掀起风潮不奇怪,但是在声色犬马的大都会香港,这电影也能引起广泛共鸣那就值得好好研究了。更何况在这些地方,人们已经不再把这当成一部电影来观摩,而把它上升为一个社会话题来讨论。  当女孩变成群体信念符号   相信很多人关注这电影,首先是从关注电影导演九把刀开始。这位成名于网络,以表现新派武侠“侠骨”见长的
期刊
一支没有毛的“针笔”,一个装满水的玻璃缸,一位姑娘提笔蘸些彩墨随意点洒。柔和的水影间,大漠、骆驼、商人、云彩在波光间徐徐展现,构成一个“落日晚风吹沙舞”的景象。“针笔”再轻轻拨动,又忽然出现一群姿态万千的美丽“飞天”……   一段视频,让她迷上“灵动水影”   作画的姑娘郑歆韵是个85后女孩,出身于福州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父亲酷爱国画,在耳濡目染中,小小的她拿起了画笔,学习写意、工笔,手法独到,
期刊
朋友是南方人,事业上几经沉浮,屡遭打击,但他都挺了过来,并且一步步取得了如今的成就。在谈到坦然面对磨难的原因时,他给我讲了这样一段经历。   那年夏天,他去北方出差,偶然在野外发现一种植物开出的花特别美丽,芳香怡人。从当地人那里他了解到,其生长周期所需环境与南方相差无几,于是等到秋季再次出差时,喜爱养花的他顺便带了些种子回去,准备来年春天在家种植。然而奇怪的是,尽管精心照料,花种并未萌发,这令他
期刊
和独克宗初次邂逅,是在拜访松赞林寺的过程中,独克宗的美丽让我忘记了目的地,迷醉于过程中。   独克宗意为月光之城,但是我只敢在明媚的阳光中凝望她,我怕月光中她令人窒息的美会让我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龟山公园的明媚   坐在汽车上,眼被窗外的景物吸引:远方的山峰上,成群的鹰围着敖包盘旋;耳被嘹亮的歌声震撼:循声望去,在一个洒满阳光的广场上身着民族服装的盛装男女载歌载舞。广场旁的小山上,肃穆的寺庙
期刊
小区旁有家银行,入夜时分,带女儿来这散步,在狭长逼仄的24小时自助银行(ATM机室),见一身着保安制服的中年男子坐在小凳上,四顾茫然。常来这散步,见到此人,还是头一回,心怀好奇,近前和他聊上了。原来,ATM机曾屡遭破坏,无奈之下,银行请他来值夜班,看护机子,顺便也让夜里的取款人感到安全些。   问他一个月有多少钱?他说:“不高的,也就600块。”“就这么一点?物价上涨这么快,够一家人的生活吗?”
期刊
湖边常有许多退休老人组成的乐队,有的专业,有的不专业,但有一点是共通的,乐声一响,吹拉弹唱的人,都自得其乐。   有一次,在湖边散步时,突然被一小团体中的一位老人吸引住了。他坐在乐手下面几级的台阶上,正在一边打拍子一边引吭高歌。   唱到高兴处,还不时抬起头与那名主唱的老人对视一眼。此刻的他,一脸沉醉,手挥动得都要指挥整个乐队了。   很多游客驻足,都好奇地看着他,不是因为他唱得太投入,太动
期刊
一位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长辈曾对我说,在他的时代,人们不知道什么叫“狂欢”。不知他是否乐见,我们的时代,年轻人“制造节日”来狂欢。  风在吼马在叫,剩男剩女在咆哮,2011年11月11日,众多“数字节日”中,这个最是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顶着个大龄剩女的帽子,在这爱情婚姻风雨飘摇的时代,“百年一次的巨型光棍节”都为你准备了,不沾“光”,可谓“枉度此生”。  围绕光棍节,身边“剩下”的朋友们党色分
期刊
去你的物质至上,人类社会人类是中心,如果物质变成了中心,人都成了陪衬,有什么意思?去你的面子,面子面子,不过是鞋垫子,端着自己,自己难受,别人也不舒服,真实实在,万事顺利;去你的高文凭学历,科学家也要懂得生活,死知识很多,搜索引擎里都有,能在生活里用好才是王道。  ——80后民谣音乐人,北大新闻系毕业,文字、绘画、戏剧创作者邵夷贝。    我们这一代,以及后面的几代人都很幸运,都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