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是学科体系中的基礎科目,小学语文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本质属性除了知识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还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仅重视知识传递,还要兼顾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想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翻开小学课本,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强烈的可读性,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时会植入情感元素,这正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好这门学科,对于获取新知识,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教材文本内容选择上范围较广,有歌唱祖国壮美河山的、有传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还有关于英雄人物学习的等等。选择这些文本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品质。
  一、小学语文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因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把教学重点定位在考试大纲范围以内,过于追求学习成绩,用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忽略更为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考试成绩只能反映一段时间内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殊不知思想品德塑造却是影响学生一生的精神文明财富。为此,教师不能顾此失彼,要寻找忽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因,从而引起教育工作者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
  (一)客观方面
  从客观方面来看,需要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寻找原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终身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思想品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工作压力过大,一些家长把不良情绪从单位带到家中,容易暴躁和生气,时常冲孩子发火,使得孩子长间处于担惊受怕中,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形成敏感、焦虑的性格。
  当前,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言听计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孩子形成飞扬跋扈的性格,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背后是承受挫折能力的脆弱,一旦遭遇挫折就会自我否定,产生不良情绪,不利于思想品德的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尽管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可仍然没有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语文、数学、英语成为小学课程中的主角,音乐、体育、思想品德、美术等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课程成为配角。在课时配置比例上,语数外每天基本保证一节以上,甚至两节,其他课程每周只能维持在两节左右。课时配置比例很好地说明学校并没有真正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考虑更多的是语数外等主要课程的考试成绩,把考试成绩当成学校教育效果的唯一评价标准。
  (二)主观方面
  从主观方面来看,主要在于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识不高,授课方法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 法,只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讲授语言文字知识的内容,就等同于完成教学任务,却忽略了品德方面的教育工作。
  教师教育心理学知识也严重欠缺。很难注意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变化情况,当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出现问题质疑时,教师会认为这是对自己权威性的挑战,因而讽刺挖苦或者直接批评学生;当学生出现上课不听讲、窃窃私语的情况时,教师不去反思自己的讲授方法,而直接批评和惩罚学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沸点”降到“冰点”。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一)深入研究“课标”,把握德育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根据“课标”教师要牢牢把握德育的要求,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人文内涵的丰富性,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要注意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精神,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让学生把个人理想和祖国的发展需要紧密联系起来。要做到思想品德的渗透,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认真备课,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二)从教材中挖掘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只要积极挖掘就能发现其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如诗歌《看电视》就表达了浓厚的亲情:父亲喜欢看足球比赛却换成了奶奶喜欢看的戏剧频道,奶奶却把电视节目切换回足球频道,最终父亲和奶奶一致决定换成音乐频道,让做家务的母亲缓解疲劳。教师只要积极研究就可以向学生传递出尊敬老人、关心父母、努力营造和谐家庭环境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三)从课外读物中发现教育资源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给学生推荐一些有助于提高思想觉悟的书籍,如《三字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中外读物,定期组织学生写观后感,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思想品德教育。
  (四)巧借识字教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教师可以巧借识字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学习“国”字,教师告诉学生:因为国家的存在人民才得以幸福生活,我们所有人是在国家的保护下生活的,所以“国”字的外围是“口”,里面是“王”和“一点”,“王”并不是指国王,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所以这里的“王”指姓氏,这个姓氏代表了所有人,我们所有人应该有爱国意识,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人,保证我们国家繁荣昌盛,所以国字的内部是一个“王”加“一点”,内外组合起来构成了“国”字。
  三、总结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育工作是重中之重,因此排在“德智体美”的首位。语文课程的人文属性使开展德育工作具备了可操作性,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到语言文字知识,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翠玲.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J].中外交流,2016(15).
  [2]刘丽琴.小学语文教学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因分析 [J].小作家选刊,2016(35).
  [3]贾维.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 [J].人民教师论坛,2009(7).
  (编辑:张晓婧)
其他文献
“发现教室”是《小学生导刊》倡导的主题探索系列活动。我们惊喜地看到,即使是低、中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能将有趣的观察、游戏、手工、走访等活动开展起来,
【内容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对话交流来代替满堂灌的方式,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材深度、生活广度、情感高度,拨动学生心弦,让课堂重新焕发生命活力,也让学生在对话交流中升华情感与思想,在思维碰撞中深化理论知识与观点,自觉内化成行动。  【关键词】对话 初中思品课 活力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入对话交流,可打破灌输教育的弊端,教师不再将个人想法与现成观点加给学生,而是通过多样话题
【摘要】如今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与习作分为两大板块,除了日常的习字背书,阅读和习作就成了最重要的能力。然而閱读与习作本就不可分割,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的结合教学方法进行多元讨论,试从不同角度找出可实践的方式,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 性。  【关键词】互为一体;阅读;习作;有效性;互相促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与习作的重要性在书面考试所占分值比重中已然体现了,那么如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运用科学有效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  效性,让学生在课堂中收获更多知识,培养和提升语文素养,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日渐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小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
【内容摘要】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一定弊端,教师应该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加以分析和探讨,希望对高中历史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于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真正掌握历史知识。对于高中文科生而言,高中历史的重要性自然不
阜阳市局 £4a 局长——_MINtkMMtgj’#lnH$B——q.M——D收束志不他只邀狲位J则【科校为先导推动地租工作.B为广为戳民U用凶盼引眯B.习.互们羹宽.互狈槽竺汹IAn.刊 办好杂志。必
【摘要】新课改教学实施至今,一些教师作文教学还在走老路、弯路,孩子的童真常被扼杀,思维常被束缚,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人,教师只有以学定教,因学而导,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让学生放飞童心,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关键字】放飞童心;作文教学;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一、生活与作文的和谐统一  叶圣陶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教学新思潮的涌现,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关注“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教育思想,体育教师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和创新,社会各界对小学语文教育日益重视,老师作为传播者和引领者,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中,应该摒弃过去陈旧传统的拘泥于课本固定知识模式和结构的教学模式。我国教育目标和要求的上升要求在小学教学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这帮助小学生更透彻地了解小学语文的魅力所在和精髓。  【关键词】德育;教育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小学阶段,应该让学生学会使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促进自身成长。可以说,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