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ulu0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猜想是科学发现的重要途径,是人们进行创新思维,开发创造能力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需注重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归纳、类比、实验等丰富多彩的猜想活动,启发他们大胆猜想,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引趣设疑激发猜想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1 引趣设疑,激发猜想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和爱好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国际国内知名的学者、科学家都一致赞同爱因斯坦所提出的这一论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对于猜想的兴趣和爱好。教师在教学中把握有利的时机,经常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些科学家、发明家如何利用猜想作出伟大发现、发明的事例,如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费尔马猜想以及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在证明这些猜想过程中所作出的新发现等等。有时创设一些猜想的情境,如:学了三角形、四边形内角和后,引导学生求五边形、六边形……内角和,然后让学生猜想n边形内角和是多少?使学生尝试猜想成功后的喜悦,体验到创造的乐趣。这样,学生就会激发出一种高涨的学习情绪。
  
  2 加强”双基”,奠定猜想基础
  
  猜想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测和碰运气,尽管有时猜想似乎源于直觉,一看到问题就想到该这样解决,似乎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是,“偶得”并不偶然,它必然来自长期的积累,是建立在深厚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在猜想时,它需要学生结合感觉、知觉、记忆和习惯等认识特征,将学过的知识、方法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内部规律性的整体思维结构。学生这种知识的积累量越大,其猜想的领域就越宽广,猜想获得创造性结果的机会也就越多。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其创造造性的“教”来诱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使学生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更多地运用到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和对新事物的探索中去,从而产生新见解,发现新方法。教师还要灵活运用教材中例题、习题,从不同层次、角度、知识背景等进行“—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以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迁移,促进猜想能力的发展。
  
  3 创设情境,培养“归纳”猜想能力
  
  归纳,是指对一个对象的属性,从部分到整体进行的一种推理。“归纳猜想”也就是根据这种推理作出直觉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归纳猜想能力,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问题创设猜想情境,让学生进行归纳猜想的尝试。如:计算:
  为了猜想结果,先将n=1、2、3的计算结果分别求出:
  n=1:s1=9€?+19=100=102€?
  n=2:s2=99€?9+199=9801+199=10000=102€?
  n=3:s3=999€?99+1999=998091+1999=102€?
  这时,再让学生猜想Sn就水到渠成了。当然继猜想之后,还要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证明,因为猜想的结果有时也可能足错误的。培养学生的归纳猜想能力,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完成。长久下去,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形成归纳猜想的完整思维过程:联想情境——归纳猜想——证明。
  
  4 新旧联系:培养“类比猜想”能力
  
  类比,是在两个不同的对象之间进行的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类比猜想”则是运用类比的方法,去发现待解决问题与相关问题间的内在联系,猜想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比猜想能力。一般来说常采用新旧联想,熟练运用类比方法,准确选择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适当的时候可作转化),然后果断地作出猜想。
  
  5 启发想象,培养“多种猜想”能力
  
  现行数学教材展现在学生面前的,都是由概念到定理法则再到例题的纯数学系统,略去了数学概念和思考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形成所经过的艰难历程,从而也湮没了数学发现、数学创造和数学应用所经历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照本宣科,那么无疑会抑制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妨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重视数学活动教学,必须揭开数学严谨、抽象的面纱,将凝结于教学内容的数学活动展开,使课本知识由静到动,使例题、性质、定理及数学规律以猜想形式展现给学生,老师组织引导,启发诱导学生进行实验、归纳、类比、直觉等猜想,促进猜想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猜想能力,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做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多动手做一做,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让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猜想、检验证明。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猜想能力,他们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也必定会得到大的提高和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之间的联系不断加深,电力市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扩张。越大的城市,对电量的要求越高,为了可以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电力
摘要自主学习作为新课改极力倡导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自主学习作为新课改极力倡导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是指在课堂上,学生通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着重从开发和利用教师、学生、教材三方面的资源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
摘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是校本教研追求的重要目标。笔者在近几年的高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初步探索出“自主探索——解题反思——捕捉火花——总结规律”教学模式,收效显著。  关键词自主探究再创造总结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荷兰著名的数学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
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已经成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必然趋势、本文根据新课程理念要求,就在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中注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注重学生探究实践能力的提升,注重
摘要小学数学的所有运算定律中,“乘法分配律”是教师公开课的易选课,其主要原因在于“乘法分配律”的三个“最”:最特殊,唯一含两级运算的定律;最难,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思维程度最高的定律;最多,乘法分配律对应习题出现频率最高。那如何上好这一课呢?学校教研组开展了“同课异构,效率检测”的教研活动,针对这节课进行了研究,笔者结合三位教师运用三种不同的引入方式谈些个人体会。  关键词乘法分配率引入方式对比 
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将课堂教学创新作为贯彻新理念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课堂教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文是对一起工程施工中机械设备发生事故的检验报告,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钢丝绳断裂,通过对钢丝绳、滑轮、电动葫芦等的检验和分析,找到了导致钢丝绳断裂的真相,并对防止类似事故的
研究目的了解肿瘤医院低年资护士危急症护理核心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肿瘤专科特点及低年资护士危急症护理核心能力,通过定量及定性研究,构建肿瘤医院低年资护士危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