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对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来源 :美术文献·学校体音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123r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往的小学艺术课程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节音乐课,乐兴有余而形象感染力不足;而一节美术课,则静谧有余而活泼气氛欠佳;艺术教育缺少艺术的特点,往往感觉到艺术教育不“艺术”。目前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一门新课程——艺术课,使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堂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不仅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不同艺术门类开始以生态的方式交叉和融合,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史、艺术创造等不同领域间也开始相互渗透。课改给艺术课带来新的生命。我也从一名单一的音乐教师一下子转换成一名综合艺术教师,对我来说是个挑战,但我也在短短的时间内摸索中尝到了教学的点滴甘甜。
  一、艺术课程在目标的定位上,提出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
  艺术课不是一种单纯教授艺术的知识和技能的技术课程,而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艺术和人文素质的人文课程,它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和人性。


  音乐是培養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少年儿童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一生。一曲《爱的奉献》,曾经促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援灾区,资助素不相识的失学儿童……今天,一首《我才不带你》,又使多少小朋友懂得了不付出辛勤地劳动是没有收获的,学习也是如此。
  又如《小鸟的家》这一课,通过听一听、学一学、飞一飞、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方式,学生参与面广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情感得到了体验,个性得到了体现与培养,不仅使学生对家有了新的感悟,知道家既可以遮风雨、御寒暑,知道家孕育着许多温馨和爱的故事;而且还懂得了怎样去关心、爱护小动物;同时又进行了一次环境保护的教育,受益匪浅。
  艺术教育活动需要情的流淌,爱的滋养。艺术课程通过多种艺术形式,把学生领入到充满温馨和美妙的艺术氛围中来,帮助学生找寻那天真的爱的世界。如:《妈妈的爱》这一单元,是让学生们体会和了解,妈妈的爱的温馨与幸福,感受成长的力量。从欣赏、学唱由妈妈的爱所凝聚的歌,到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表现,来表达学生们的内心感受,体会到爱的情感的强烈冲击。在各种艺术活动的交织中,爱的体验会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学生们的心里,使他们的情感升华,从而懂得珍惜和感谢母爱。
  二、艺术课程的设计从传统的分科教学转变为多门类艺术的沟通和融合
  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但艺术课程不是艺术简单的添加,不能抹杀各艺术的独特性,而是在人文主题的统领下,既充分发挥每门艺术的价值和个性,又寻求艺术的共性和规律,使各门艺术相互支撑、补充和统一。如:在美术教学中注入音乐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加进美术欣赏,使这两种教学中都做到“声中有画,画中有声”,两者和谐统一,从而既有利于创设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又有利于学生愉悦身心、激发灵感、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
  例如在教《画画做做小动物》这一课时,开始,我把走的、跑的、飞的、游的、玩的、讲话的、吵嘴的等各具形态的小动物画像贴在黑板上,先给学生以美的视觉享受,仿佛进入了动物的世界。接着,教师播放小动物叫声各异的录音,并加一段“动物狂欢节”的录音故事。主讲人活灵活现的讲演,使同学们浮想联翩,各种动物的画图在他们脑子里已具雏形。继而,教师再播放录音,一曲《动物狂欢节》的旋律划破了教室的静谧,学生活跃起来了,情不自禁地和着旋律,踏着节奏,挥动两手,模仿着各种动物的动作。当学生安静下来,教师又引导他们观察各种小动物(画像)的外形、动作、神态,然后再播放《动物狂欢节》。随着轻快的乐曲,同学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森林、池塘、远山、追逐玩耍的动物们……至此,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已是水到渠成了。
  三、在艺术课程的教学方式上,建立了全新的师生关系
  音乐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提出了总目标: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要达到这样新的目标,教学方法也要有一定的转变。在艺术教学中,打破了原来统一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多种形式的综合性艺术教学活动,而且艺术课程强调在轻松、愉悦、民主的氛围中,在师生、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中,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的创意,热情鼓励和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在上《找呀找,找朋友》这一课时,我先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个“找朋友”的游戏,然后我要求学生画下自己的好朋友,有几个学生在下面说:“老师,我可以画你吗?”我说:“可以啊!老师不就是你们的好朋友吗!”一个学生接着说:“老师,我可以给你画上长头发吗?我觉得你留长发肯定很好看的。”我笑着说:“可以啊!”又一位学生说:“老师,我给你换件漂亮的衣服,行吗?”我说:“当然可以,不过你要把我画得漂亮一点。”那位学生调皮地说:“是,Madam!”我们就这样亲密的接触着、交流着……他们也慢慢地喜欢上了我,确切地说是喜欢上了艺术这一学科。
  又如:在歌曲《拉勾勾》的教学中,在听录音时,我走到学生的边上,弯下身来和他们拉勾勾,小朋友们一个个都很高兴的伸出了他们的小手,很高兴地唱着歌曲,所以这首歌学生唱得很好,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老师们,讲台不是你永久的舞台,让我们都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多和学生交流、弯下身来和他们说说话,做他们的朋友吧!
  四、在艺术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构建了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传统的艺术教育是以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它忽视了学生的存在,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艺术课程主张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情感、经验背景等方面。新课程、新课堂,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冲击,是一股涌动着的春潮。   如,一进入教室,我就让学生感受到进入了艺术的殿堂:三五成群的课桌自由而有序地围成了半个圈,威严的讲台不见了。在默契的对歌声中,《我们的动物朋友》拉开了帷幕:“你最喜欢哪种动物?请你演给大家看一看。”孩子们出色的表演惟妙惟肖,就连平时害羞的女生也放开了手脚,课堂里笑声不断。“你能把自己打扮成一种动物吗?”顿时,一群孩子呼啦一下钻在了材料堆里,七手八脚地剪裁、穿戴起来;其余的三五成群,凑在一块画起自己喜欢的动物来。课堂里“乱”成了一锅粥,连我也被学生拉来拉去帮忙。孩子们的忙碌终于有了结果,在优美的音乐里,他们一个个亮出了自己的“絕活”:憨态可掬的小熊猫;长耳朵、红眼睛的白兔;威风凛凛的狮子大王;长鼻子、大耳朵的大象……我惊叹于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最后,在老师的引领下,打扮成各种动物的孩子载歌载舞,从教室一直玩了出去。
  没有了讲台的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学习的“学堂”:生活的乐园、学习的天堂!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位子,都把自己打扮成了自己喜欢的动物,都显露出自己的个性来。这样的课堂,才可能充满孩子们成长的气息,折射出孩子们个性化学习的萌芽:有的喜欢用表演展示;有的喜欢用绘画表达;有的喜欢将自己打扮起来……无论哪一种方式,都能最真切地表达出孩子们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心声。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这个世界,让孩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解读吧,因为只有不一样,世界才精彩。要鼓励孩子成为那片属于自己的树叶,而不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那片最美的树叶。这正如孩子们希望把自己打扮成不同的动物一样。而舒缓、优雅的音乐,各具特色的动物造型,正使孩子们浸润在一种艺术创作的快乐中,怡悦性情、积淀美感。


  五、在艺术课程的评价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发展潜能、增强自信心的机会。评价主要采用描述性、富有情感性的语言,对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进步做出肯定性评价。教师不要忽略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个神情、一个动作、一个想法、一句话、一幅画、一首歌,这正是学生学会欣赏、懂得审美的开始。学会了欣赏,也就学会了评价。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最多的是赏识、激励和引导。
  在综合艺术教学中评价的主体也扩展了,加强了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艺术评价标准,而且提高了其艺术评价能力尤其是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学生只有成为一个积极的自我评价者,才有可能变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对于有心的教师来说,教学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如今的人才培养有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我们的教改实践正是向这个方向迈出的坚实一步。
  在教改中,我大胆地尝试,虽然还有一些不足和问题,但是我想教改的本身目的就是在于让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体系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来繁荣教育。那么这还需要我们新时代的年轻教师来努力,来完成。正如我在一本书的结尾所读到的:“未来属于超常努力的人。”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抓住现在,把握今天,创造未来!
其他文献
从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改变是世界的潮流,而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美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去营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这是美术教育的目标。  创造性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在我国美术教育中较普遍存在着将技能的掌握,看成创造的观念。或者口口声声说创造,但落实到对象身上,还是一板一眼的技能
期刊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校体育艺术工作,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根据《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决定2017年度继续举办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专题研讨班。  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专题研讨班的内容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解读《国家教育事业
期刊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合唱又是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合唱,使学生进入艺术的殿堂,领会艺术的真、善、美,提高欣赏水平,培养高尚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合唱才能发展得好的孩子十分聪明,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做事认真,目的明确,语言发展好,记忆力强。新课标从三年级开始在合唱方面已有所要求,这是很有必要的。  合唱是音准、节奏、声音均要协调统一的声乐艺术,而学生开始接触合唱,常会出现声部之间互相干
期刊
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已进入全面深化、巩固提高阶段。新课程标准的论证实施,无论从目标,内容还是结构评价上都有了重大突破。作为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思想,从而制定出正确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结构,积极探索和发展运动技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贯彻终身体育意识,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特点,搞好体育课堂教学改革。  
期刊
兴趣就是一个人的大脑两半球内的有关部位由于附近已形成特殊的暂时神经联系,因而特别易于感受某类事物的刺激,并且特别易于在这类事物的刺激作用之下,形成最优越的兴奋中心的倾向。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很大程度上受兴趣品质的制约。为此探讨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改革其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举措。  所谓兴趣品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兴趣的差异性表现,一般可概述为四个方面。  一、兴
期刊
小学体育课看似简单,实则教好并不容易。那么,要上好一节体育课,我个人认为应该做到“熟”、“精”、“活”、“细”四步。  一、“熟”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  1.熟习教学大纲。  因为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依据,它对本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时数有详细的规定,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教学规律。因此,熟习大纲,将大纲的精神融汇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2.熟习教材。  熟习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
期刊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中小学教育改革在教育观念、课程结构、教材、教学方法以及各学科具体教学等几个方面的全面展开,给中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强调中小学体育课程应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努力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但我们也发现,由于缺乏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改革的理念追求,目前中小学体育
期刊
一、教学流程  三学:预学互学评学  五步:创境导学自学互教合作探究展示评价拓展创新  二、基本要求  1.“三学”具体要求。  【预学】  (1)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在一定情境中把学生带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中,既要达到激趣的目的,又要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2)给足时间,让学生依照教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或是自学提纲凭着自己的意愿快乐先学,小组互学,以达到自学能懂、互学能助的目
期刊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笔者认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
期刊
学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体育新课标更新了体育教学的观念,小学体育模式创新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等论述了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与健康》中实践研究,并从多种角度阐述了实现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途徑和方法。  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就是放孩子出来玩玩,活动活动筋骨,上不上体育课都无所谓,更不用说对体育课有进一步的理解。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体育课也渐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