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谈判:霸权意志力下的人定胜天?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200710081202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底在夏威夷落幕的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部长级会议谈判无果而终,也未能确定下一次部长级会议时间,多少有点令人诧异。前不久奥巴马总统历经艰难取得国会赋予的“快车道权限”,使得美国政府可以放心大胆地进行贸易谈判,无须担心国会以后对协定内容进行任何修改。有了这项授权,美国谈判人员曾表示 TPP 谈判可望在数周内结束,似乎对美国来说,TPP 路上最难的障碍只是国内的分权制衡体制。但最近一轮的谈判表明,各国之间关于利益的巨大分歧,才是谈判者需要艰难逾越的高峰。
  在很大意义上,TPP 是美国的“霸权意志力”的产物,而不是国际贸易格局自然演变的结果。实际上,TPP 的形成并不符合长久以来区域贸易协定谈判的非成文规则:国际社会的几个大型经济体之间不宜缔结自贸协定。目前这些大型经济体包括美国、欧盟、中国、日本。
  这是因为自贸协定天生带有歧视性,协定内成员实行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对来自非参加国的商品、服务、投资和人员却施加歧视性差别待遇。小国这样做犹可,大国之间如果也如此径直进行利益勾结,必然对其他国家利益伤害很大。
标题

  事实上,多年来默认的做法就是大国应该在以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GATT/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内起到领导作用,在世界范围内推动贸易自由化,但大国可以与小国以及小国之间可以签订自贸协定,作为多边贸易体制的补充。但如今美国在竭力推行的两个超级自贸协定,包括 TPP 和“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协定”(TTIP),将这个传统规则击得粉碎,会严重扭曲多边贸易体制。这其实也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仅仅涵盖两个或若干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将大行其道,国际经济中无数重重叠叠的协议搅和在一起,其未来方向不明。相应地,本应主导世界贸易自由化的 WTO 则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会被边缘化,除了争端解决机制仍在发挥作用外,在其他方面只能“蛰伏”为先。
  TPP 是美国企图将一帮“乌合之众”纠合一起,打造一艘国际贸易的最先进战舰,这毫无疑问是一种企图“人定胜天”的努力。自由贸易协定是为了实现参加国之间的经济融合,而根据融合的程度,可将自贸协定分成“浅度融合”(shallow integration)和“深度融合”(deep integration)的协定。鉴于国家之间发展程度的千差万别,世界上大多数自贸协定都可以理解为还处在浅度融合的阶段,而只有少数协定,如美国-韩国自贸协定、美国-新加坡自贸协定等,才约略达到深度融合的阶段。而当今世界自贸协定实现经济融合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欧盟的经济一体化了。
  一般来说,融合程度是由经济发达程度的“短板”来决定的。发达经济体之间可以进行深度融合,而发展中国家之间或一个发达国家与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自贸协定,只能进行浅度融合,因为必须要以协定参加国中最不发达经济体对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可接受程度来决定融合的程度。
  TPP 的特异之处在于,美国努力不懈要将这一协议建成一个最高水平的“21世纪”级别的自贸协定,其对深度融合的要求超过了现有的除欧盟外的所有自由贸易区。但另一方面,TPP 现有谈判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既有美国、加拿大这些本身贸易自由化水平很高的发达国家,也有日本这样虽然发达但外贸保护壁垒颇多的发达国家,还有墨西哥、智利、秘鲁、马来西亚这样发展水平中下的国家,也有越南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当前 TPP 谈判所面临的僵局,和各参加国的发展水平和产业利益有着莫大的关系。加拿大要保护其奶制品市场(加国对牛奶的关税是241%),但新西兰坚决不答应;美国想保护其国内糖业,这又触及到澳大利亚利益;墨西哥希望将汽车原产地规则定为65%,对此日本表示困难。最后,一个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美国为保护其医药业而坚持要求的知识产权高标准。美国要求对其医药行业的新药的数据信息的保护为12年,而其他国家(包括日本)只同意给予5~7年的保护。
  TPP 之最终谈成也许不是问题。这是美国的能力和意志力的巨大展现。毕竟,TPP 作为亚太范围内一个巨型自贸协定的发起和推行,是美国重塑国际贸易格局、改写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大棋局”的关键一步,也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经济支柱,奥巴马政府志在必得。但长远来讲,TPP 的两大缺陷如果不得到及时弥补,终究不是地区和国际经济之福。第一,TPP 谈判刻意排除了中国,这使得 TPP 推动者所宣称的区域经济融合缺了一个大口子;第二,自由贸易协议固有的歧视性安排必然扭曲国际贸易体制,破坏全球自由贸易。最终来讲,符合所有国家福祉的贸易自由化,还是应该通过 WTO 一体推动为好。
其他文献
有人用“失速”来形容东北经济,更耸人听闻的提法还有“断崖式下跌”。东北经济这一两年来的表现,确实让人担忧。《南风窗》第17期封面专题,将目光投向了东北,并从产业经济、区域文化、宏观调控、世界经济等角度,对东北经济困境进行了剖析。尽管开篇语谦虚地表示“无法把事情讲全”,但我认为已经触及了非常深刻的方面。尤其是这一个判断,“它的衰落和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冷战后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同步”,当世界“变平”
“内造化”是朱立伦改革国民党的重要内容。  1月17日,朱立伦以99.6%的超高得票率当选新一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这标志着国民党自2005年以后长达10年的马英九时代终于结束。  但是,朱立伦能否摆脱马英九的高开低走的声望模式,能否重新塑造国民党的政党形象,收复民意失地,不仅考验朱立伦的个人能力,还与国民党的权力结构、制度改革,以及台湾社会的分化变动直接相关。朱立伦领导下的国民党只有加强改革、扩大开
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差不多在每一场政治斗争中都属于失败的一方。他既不像一般失败者那样大做煽情的辩护,又无意效仿胜利者、宣称已经掌握了社会进步的永恒法则。他只是基于智识上的敏感,认定“一个全新的社会要有一门新的政治科学”,随后从自己所处时代的“新”、“旧”两个方面作出观察、评判和总结。《民主在美国》:  平等、民主制及其隐忧  所谓“新”,自然是《民主在美国》(旧译《论美国的民
台海两岸是什么关系?如何维持两岸关系现状?这两个问题分别从定位和路径的维度透视了“台湾问题”在当前中美战略互疑和台湾政治激荡背景下的新形态。5月底6月初,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访美十余天,不仅参访美国智库、企业和台侨社团,而且获邀进入美国国会山庄、国务院和白宫国安会办公室与美方政界高层见面,创下了美台断交以后台湾政治人物赴美拜会的新纪录。  不过,不管蔡英文走到哪里,这两个问题可谓如影随形,不仅众多媒体
近日,围绕《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和个税起征点的争议已经说明,税收成了今日中国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无论处庙堂之上还是江湖之远,税收相关的话题总能激起最热烈的争论。争论吵出了很多有意义的角度,也初步彰显了民意的威力。这几年,无论是增值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等,都在舆论的吵吵嚷嚷中让政府的举措带上了一丝谨慎。  但是,在征税权上,目前民意在制度层面上尚未形成刚性约束。  通过“减税”等举措藏富于民,
中产阶层追求的不仅只是一种物质地位和文化身份的象征,而且开始积极追求社会认可度。图 / 钟智  中产阶层一直都是一个含混的概念,但我们已经知道大致是哪些人了。  欧美的中产阶层,曾一度是中国中产阶层的梦想样本,但后者的孕育和成长,从骨骼到肉体,从物质到精神,其实都是根植在有鲜明的国情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土壤之中。  因此,在今天,当政治格局发生改变,经济形势出现变化,“新常态”形成并定格后,中产阶层在
3月16日,值全国“两会”进入尾声,新一届国务院领导班子及各部“掌门人”名单在万众瞩目下出炉,舆论对于下一步改革和发展的讨论进入更细致的层次。一方面,近年民众极为关注的经济增长、食品安全、环境污染、腐败等问题亟需解决,改革呼声高涨却前路崎岖,任务之艰巨直接挑战新一届政府的能力与魄力。而随着大部制改革及部门职能转变的方案尘埃落定,可以确定的是,未来5年乃至10年,中央政府都必须要以一种全新的改革思维
中国希望美国尽早取消对古巴的制裁。  第七届美洲国家峰会于4月10~11日在巴拿马举行。这是2013年11月美国国务卿克里宣示“门罗主义时代已结束”之后首次美洲峰会,也是21年来古巴领导人首次出席的美洲峰会。尽管美古重开大使馆的日期未谈成,奥巴马也未当场拍板将古巴从“支恐”名单中剔除,但他与劳尔·卡斯特罗在巴拿马城的握手和闭门会晤,还是象征着美国以让步换来了“美洲的合家欢”。  不同于1823年门
据2010年官方发布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提供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全国的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14亿人。这个数字,比德国、法国、英国这些科技大国中任何一国的总人口还要多。而今年2月科技部公布的数据则显示,在2009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51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  但量多不等于质高,庞大不等于强大。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世界第一的中国,远非人才强国。今年3月,全国人大批准的“十二五”规划纲要
2013年1月19日下午3时,河南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因强烈反对河南平坟出名、未能连任政协常委的赵克羅出现在列席名单中,再次引起媒体关注。实际上,让未连任省政协常委列席会议是按规定的“公事公办”,赵克罗告诉《南风窗》记者自己并没有去,因为“列席人员不是政协委员,且没有提案权,仅听会而已 ”。  近年来微博兴盛于中国网络,因微博“丢官”的人也越来越多,河南的赵克罗大概是最新的一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