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纪念曾熙诞辰160周年学术研讨会

来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h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曾熙先生诞辰160周年之际,为宣传曾熙先生书画艺术成就,弘扬曾熙文化艺术精神,由衡阳师范学院主办、美术学院和文学院联合承办的纪念曾熙诞辰16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21年l2月24日上个杠美术学院会议厅举行.
其他文献
从西汉到隋唐,贤良科由一项察举特科转变为科举制下的制举科目.唐代“举贤良”仍遵循皇帝降诏开科、举主推荐、策试评定等第并授官的传统模式,但举主推荐不再是选拔的关键环节,唐文宗时甚至允许贤良自由报考.策试环节则由察举制的合格性考试转为科举制的选拔性考试,统治者以策问“束问”鼓励贤良畅所欲言、直陈时事.作为制举科目的贤良科,因其无需守选直接授官的特点,成为唐代士人理想的入仕途径之一.
功能对等是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达提出的翻译理论.文章从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社会文化语境及文体四个方面阐述该理论在语篇翻译中的运用,分析该理论在翻译实践中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应办法.
文章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如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强化课程过程性评价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首先根据“自动控制原理”的课程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了课程平时成绩考核项及其所占比重,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自主研发的各种辅助教学软件与MOOC平台考核各项教学活动并实时反馈,真正实现“以评促教”和“以评促学”的目标,引导“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
《兰亭集序》叙述了王羲之与众位贤士修禊事的活动,在“庄老告退,山水方滋”的魏晋时代,作者用修禊事表达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在这种追问之中实现了两次情感的升华,并借此阐述了作者对人生现实状态和实质意义的深入思考.作者在享受自然美景之乐的基础上,书写了人生变化无常、人生短暂的悲叹之情.而《兰亭集序》最高的价值在于对生命价值的追问和思考,在对人生存在状态和意义的思考过程中,寻求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既寄情山水、放浪形骸,又坚守生命的现世价值,寄寓了作者超越尘俗的生命意蕴.
东方各国戏剧作为一个区域戏剧体系,在空间上呈“聚宝盆型”的构图.真正有条件形成低地、使东西南北汇于中的,只有中国戏剧.外来戏剧要素与固有的戏曲传统在中国熔铸化合之后,形成了最具“东方性”、最能代表东方的“东方戏剧”.从东方学的角度看,戏剧也是东方认同与东方建构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中国学者先是强调中国戏剧所受印度等国的影响来进行“东方”认同的,然后又在认同中辨异,否定了“印度戏剧中心论”,从而为“中国戏剧是东方戏剧的汇聚中心”这一结论奠定了基础,并由此确认了“东方戏剧体系”的存在.
人本思想是船山学说的重要内容.船山人本思想的建构以天道为理论依据,建构人的主体性、仁义性和生命性的特征,凸显了其以阳性为根本的思想特质.船山人本思想的天道依据以乾道、易道和气道三层逻辑进行展开,彰显了天道的行健、吉利和生生的发展方向,并以此为依据建构了健强、仁吉和生存为根本的人本思想.乾道以健为本,要求建构大德和正德,实现以人为本.易道以变为本,要求建构仁德和吉德,实现以人为本.气道以化为本,要求建构生命保障并进行人性培育,实现以人为本.船山人本思想的三层天道依据体现了天道大德和人性化育的基本特征,以大德
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结合基于产出的工程教育理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智慧课堂工具实现“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贯穿式教学,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考核方法、课程思政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的必然性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其提供了时代背景,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为其奠定了实践基础,习近平的核心地位为其提供了重要保障.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的标志,因为这一思想对新的时代课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具有鲜明的原创性,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并且其真理性已被实践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以第二次飞跃为基础,实现了对第二次飞跃的超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飞跃的深刻启示是:必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胡安国的政治伦理思想集中体现在其所著《春秋传》中,而《春秋传》的核心思想主要是“尊君强本”.由此可见,胡安国的政治伦理思想核心在于“尊君强本”.这是由胡安国早年求学太学,得《春秋》之旨和理学之义,而后基于其对“义利”“常变”的理解催生而来.胡安国解“元”为“理”,解“理”为“心”,并主张“尽心成性”,为“尊君强本”的政治伦理思想奠定了哲学基础.其“尊君强本”思想包括三层最基本的内涵:贵德贱利、尊君抑臣和尊华攘夷.其中,“贵德贱利”为“尊王抑臣”“尊华攘夷”之总纲,核心在于“贵德”;“尊君抑臣”为内政之方,
置身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即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所提出的“民族大家庭”思想,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出的“两个离不开”“三个离不开”“两个共同”等思想,再到新时代明确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看到党在民族工作中始终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些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明确提出则进一步体现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