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配置的困境与破解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zjs1989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配置的困境
  1.学校既缺教师,又超编
  从农村流向城市,是人才流动的基本倾向。农村学校的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调往城区学校,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总是尽可能地向较大规模的学校流动。加之农村小规模学校一般所处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各种工作生活设施落后。刚毕业的学生很少愿意去农村小规模学校任教,其他学校的教师很难调入农村小规模学校,即使还留在这些学校的教师也很不安心,一有机会就义无反顾地调走。农村小规模学校经常处于缺少教师的状态。在很多城区学校为打造品牌策划各种改革活动时,小规模学校却正在为找不到一个愿意来学校工作的教师而发愁。缺教师,学校就丧失了合理地配置师资的基础。
  从保障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方面来看,农村小规模学校是缺教师的,但如果从学校编制政策来看,这些学校又是超编的。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制定的《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提出了各类别学校教职工与学生比的标准,其中高中:城市1:12.5,县镇1:13,农村1:13.5;初中:城市1:13.5,县镇1:16,农村1:18;小学:城市1:19,县镇1:21,农村1:23。统一的师生比标准是基于理想的学校规模编制的,但对于小规模学校来说,这样的编制标准就明显不适合了。例如,某农村小学共70个学生,6个班,按现行师资配置标准,只能配3位教师,这就意味着所有教师满负荷运转也满足不了教学需要,3位教师同时上课,还有3个班级没教师上课。为了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数常常远超出编制标准,如以上所说到的学校,至少会有6个以上的教师,超编3个以上。这样一来,即使有人愿意来农村小规模学校任教,由于学校已超编,学校也进不了教师。
  2.学科教师配置不齐
  从学校层面看,教师配置的主要内容就是配齐配好各学科教师,落实国家的课程计划,也就是保障学校的每节课、每门课都有教师教。但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来说,要开齐开足课程面临很大困难。这些困难有两种表现,一是有些学校干脆不开某些学科,因为学校没有能胜任某些学科教学的教师。二是学校课表上按课程计划安排好了各门学科教学,但由于教师必须担任多门学科的教学,教学中教师就只选择其中重要的或者需要考试的科目教学,许多科目开而不教,这从本质上来说,还是缺乏学科教师,没有配置好学科教师。
  另外,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工作是繁重的。如以上所说到的某小学,安排7位教师,基本满足学校的教学需要,但教师的教学任务却是相当繁重的,按国家的课程计划,一、二年级有7门课程,每周25节课。三至六年级有9门课程,每周安排30节课,每位教师必须承担6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每周工作量达20节左右,教师还必须跨年级、跨学科授课,工作压力可想而知。也由于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工作任务特别繁重,自然就造成教师想调出学校,其他学校教师难以调入等配置难题。
  3.学校无法选送教师外出参加培训
  由于以上的一些原因,留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的教师,大多教学水平较低,这些教师迫切需要通过培训与进修提高教学素养,同时,小规模学校尽管规模小,所要开设的学科门类却不少,需要的学科教师也不少,但要保证小规模学校每门学科都有专任的学科教师,是不可能的,这就说明,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应该是综合型教师,也就是说,应是能胜任多门学科教学的教师。要成为综合型教师,教师就必须去参加培训与进修。
  但是,在小规模学校,教师“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教师去参加培训,某门课或某个班级就可能没人上课。面对这样的现实,即使校长有送教师外出培训的想法,也不可能有送教师进修的行动。
  二、破解教师配置困境的策略
  1.创新人事管理制度,破解小规模学校难以引进教师的困境
  (1)实事求是地重建编制标准。按国家现有的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农村小学的师生比是1:23)来配置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显然是不现实的。当地政府应根据各地实际,统筹考虑学校的课程、年级、班级等因素,灵活地制定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编制标准,如以“师班比”建立编制标准,若以师班比2:1来配置小规模学校教师,最起码能保证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数量,为学校开齐开足课程打下基础。
  (2)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城乡差别是客观存在的,绝对意义上的城乡均衡不可能存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教师的流动还会保持从农村向城市的趋势。基于此,要保障农村小规模学校应有的师资力量,要保证小规模学校教师既能调出,也有调入,就必须制定带有强制性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如城区优秀教师去农村支教制度,教师晋职、评优应有多少年农村学校工作经历制度等。
  (3)建立区域内(如乡镇内)或集团内教师统一管理制度。现在的教师,一般来说,是由教师所在的学校管理,也就是说教师是学校的人,教师在学校之间流动会受到人事关系、编制等因素的制约。正由于此,我们常会看到某学校教师多,没课上,而另一所学校缺教师,课没人上的现象。要破解这一困境,建立区域内(如乡镇内)或集团内(许多教育集团由城乡学校组成)教师统一管理制度,是必由之路。也就是说,区域内(乡镇内)或集团内教师不属于区域内或集团内各学校,而由区域内(乡镇内)的某学校或集团总部统一管理,统一安排所工作的学校,统一安排教学任务。这样一来,区域内(乡镇内)或集团内的小规模学校就不再是小规模学校,它已成为了区域或集团教育的一部分,学校教师的配置困境自然就化解了。
  2.优待教师,破解学校留不住教师的困境
  (1)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农村小规模学校一般处于偏远地区,工作在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大多不生活在学校所在的村庄,他们的工作、生活成本高,而城乡教师的工资标准是一致的,这对小规模学校教师是不公平的,这也是农村小规模学校留不住教师的重要原因。改革工资分配制度,是破解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配置困境的突破口。现在教师的工资由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构成,教师的基本工资一般全省统一,这里所说的改革教师工资分配制度,主要是指改革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县级政府应在绩效工资方面,优待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如湖南省L县就规定凡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工作的教师,每月每人多拨付奖励性绩效工资800元。实行这一政策后,L县农村小规模学校留不住教师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变。
其他文献
教育部:扩大教师注册试点更多教师将告别职业"终身制"为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决定在浙
教育技术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教育技术能力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应该如何习得教育技术呢?应该说,在走上教学岗位之前的师范教育中,由于实践机会有限,所掌握的教育技术也大多处于理论状态,实践经验和技能毕竟有限。因此,需要教师在工作岗位中逐渐探索与研究、不断学习与积累、善于反思与总结,更要抓住教育技术培训的机会,努力发展教育技术能力。  一、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技术培训的期待  自20
日前,经浙江省政府同意,省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联合印发了《浙江省高效节水灌溉总体建设方案》,确定到2020年,全省建成高效节水灌溉总面积402.9万亩,其中水稻区管道灌溉工程104.3
通过对当前福建省农业水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从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合理确定农业水价及建立农业灌溉水费财政直补惠农机制等方面对
9月20日上午,安徽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加快灾后水利水毁修复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电视电话会议,代省长李国英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以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精神,推进灾后水利
如今做教育的不谈“特色”似乎就是还没有进入教育的大门,无论是大报告还是小会议,随时都能听到“特色学校”“特色教育”“特色内涵”等词语。何为特色?特色不是标新立异,不是你无我有,更不是简单的“不一样”,毕竟教育是有规律的。  一、何为特色  词典是这样解释“特色”的:“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相继出台,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
青岛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由第三方机构实施,貌似避免了“第一方”和“第二方”的不客观评价的“嫌疑”;然而,谁来评价,终究是“表”的问题,是教育评价的枝叶问题。  问题在于,为什么要评价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评价是个难题,至今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学校不是工厂,教育不是工业,不是所有企业的先进做法、管理模式都可以为教育所“借鉴”、推广的。教育质量本身是个“模糊”概念、综合性概念,不少方
[本刊讯]2016年9月23日,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座谈会在郑州召开。中心杨得瑞主任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王冠军副主任主持会议,金海副主任做第二届特约研究员工作报告。
固相焊接因其突出的技术优势在先进金属结构材料焊接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冷压焊作为一种特殊固相焊接方法,其界面结合机理和结合强度预测是长期以来困扰研究者的两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