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中与张自忠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an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国民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有两个音同字不同的高级将领,张治中与张自忠,不熟悉的人常常将两人混淆不清。
  张治中字文白,1890年生于安徽省巢县,著名爱国将领,黄埔系将领,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领导人之一。
  辛亥革命后,张治中在上海参加学生军,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17年加入北洋安武军,同年南下参加护法战役,1924年后,任黄埔军校学生总队长、军官团团长,1926年参加北伐,1928年后,任国民政府中央军校教育长、国民政府第五军军长、第四路军总指挥、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参加中日淞沪会战,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1945年,调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张治中任国民党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其间营救了一批共产党员回延安。1945年8月27日,张治中代表国民党当局去延安迎接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张治中作为国民党谈判首席代表,为《重庆谈判纪要》的签署作出了贡献。1949年4月,张作为国民政府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率国民政府代表团赴北京与周恩来为首的中央代表团谈判。当和平协定被国民党拒绝后,张治中留在北京。6月,张治中发表了《对时局的声明》,宣布脱离国民党阵营。
  张治中被称为“谈判将军”。早在大革命时期,张治中就与周恩来、恽代英等共产党人建立了友谊。他是“一位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军人”。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张治中于3月2日向蒋介石上《万言书》,痛陈对中共问题处理的失策,力主两党和谈。1942年,蒋介石派张治中为代表,在重庆曾家岩与中共代表周恩来等进行商谈。1944年5月,国民党政府又派他为代表,三度与中共和谈,均因蒋介石没有诚意,谈判未果。1945年8月27日,毛泽东来到重庆,住在张治中的官邸桂园。在谈判中,国共双方分别指派张治中和周恩来等为代表。经过40多天的商谈,在桂园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2月,由周恩来、张治中和马歇尔组成的军事三人小组会议,谈判签订全国军队整编方案。1949年4月1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率领国民党政府代表团赴北平,与中共代表团进行和平谈判。最后写出一份《国内和平协定》草案,南京方面悍然拒绝,和平破裂。国民党方面宣布开除他的党籍,并发出通缉令。张治中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于6月26日发表了一篇《对时局的声明》,毅然投向人民。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张治中与“谈判”结下不解之缘,有人戏称张治中将军为“谈判”将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1969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
  张自忠1891年出生于山东临清,以中华民国上将衔陆军中将之职殉国,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著名抗日将领,同时也是二战中盟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从1917年开始先后担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
  张自忠戎马近三十载,竭尽微忱。自抗战时起,命运起落无常。曾被污为汉奸,备受责难。又抱定“只求一死”之决心,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五战于枣宜,终换得马革裹尸还,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以一生之践行,换得了名中的一“忠”字。
  张自忠战死后,日本人发现张将军遗体,审认无讹,一起膜拜,用上好木盛殓,并竖木牌。并全军向他行礼,甚至在他的遗体运回后方之时,日军收到消息便下令停止空军的空袭一日,避免伤到张自忠的忠骸。可见,张自忠将军在对日抗战所展现军人武德,连当时崇尚军国主义的日军都为之感动。
  张自忠殉国之后,尸骨运回后方,经检视,身有八处伤口,其中炮弹伤二处,刺刀伤一处,枪弹伤五处。随后,将军遗体被运往当时的战时首都重庆安葬,路经宜昌时,十万军民送灵柩至江岸,其间日机三次飞临宜昌上空,但祭奠的群众却无一人躲避,无一人逃散。1940年5月28日晨,当灵柩运至重庆码头,蒋介石、冯玉祥等政府军政要员臂缀黑纱,肃立码头迎灵,并登轮绕棺致哀。蒋介石在船上“抚棺大恸”,令在场者无不动容。蒋介石亲自扶灵执绋,护送灵柩穿越重庆全城。国民政府颁发“荣字第一号”荣哀状,举行国葬,将张自忠牌位入祀忠烈祠,并列首位。随后,国民政府在重庆为张自忠举行下葬仪式。蒋介石题词“勋烈常昭”,李宗仁题词“英风不泯”,冯玉祥题词“荩忱不死”。
  张自忠殉国时,年仅49岁,他的夫人闻耗悲痛绝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后建有张自忠将军陵园和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周恩来曾亲自写下文章称赞张自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两位将军音同字不同,年龄相差一岁,尽管开始的道路不同,但是最后都效忠国家,成为著名的爱国将领,同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共同名垂青史,让人敬仰。
其他文献
那年,我16岁,一个很淳朴很倔强的农村女孩。外面的经济大潮冲击着小乡村人们的头脑,我也下决心要走出小村,看看外面的世界。  初中毕业,不假思索报考了艺术学校。为此,老师为我叹息,但我不后悔,自己看准的事就干下去,那时的我丝毫没有想到会遇到许多棘手的事情。  面试那天,我带着书本,捎着路上解渴的几个甜瓜,独自踏上了去县城的路。初试取前5名,但我一点儿也不胆怯,因为我相信自己,几年来多次参加各种演出练
期刊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不久拍摄的故事片《戴手铐的旅客》中,有这样一个颇有趣味的细节:一个戴红袖章的红卫兵姑娘在水果摊上东挑西拣地选大苹果,售货员大嫂不耐烦地对她喊:“要斗私批修!”红袖章姑娘则回敬她一句:“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从总体上说,这部电影表现的“文革”是不真实的,有许多从政治概念出发图解“文革”经不起推敲的地方,但前面提到的那个细节却十分真实。了解“文革”的年轻人或外国人在看到这
期刊
工作之余,上网加了几个QQ群。有道是“同道相惜”,进群之后,一帮兴趣爱好、工作性质相近的天南海北的朋友们聚在一起,天地间骤然小了许多,心与心骤然贴近了许多,经常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嗑,诉不完的情。虽说彼此素昧平生,但时间长了,便也成了不见面的好朋友,于是,围绕网名的乐子事也就应运而生了!  我最初进群时用的网名是“唐伯虎”——我敬重“江南四才子”之一唐伯虎的“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
期刊
金生背着背包早早地来到村头等候过路长途班车,迎面撞见一位姑娘,金生一愣——真是冤家路窄……  姑娘叫腊梅。  腊梅像发现猎物似的,两只眼射岀灼人的光,对金生怪怪地笑了笑说:“作家先生,不在家里搞创作,背着大包去干什么?”  老实巴交的金生见腊梅又要拿他开涮,这回他可真急眼了,第一次鼓起勇气厉声反击:“送稿子去!你管得着吗?”  腊梅大吃一惊!这小子往日在她面前小绵羊似的,今儿个咋这么邪门了?腊梅神
期刊
一  小区门口往右处有一小小垃圾房,垃圾房门边有两棵大树,枝桠相互交叉,枝叶浓密。而他与她便是垃圾房的“主人”,他们在两颗树的相交处上面盖上布膜,下面铺上一块木板,木板上一席席子,如此,造了一个简陋的“家”。所以,他们是小区最忙碌却也是最不起眼的人。  他们以捡垃圾为生,男的每天早出晚归,女的在“家”整理垃圾。而每到饭点他必定带吃的回家,两人有说有笑地吃饭。慢慢地,他们的“家”多了很多“家具”。一
期刊
幽默面对衰老疾病  在一个有众多名流出席的晚会上,已失去昔日风采,鬓发斑白的巴基斯坦影坛老将雷利拄着拐杖蹒跚地走上台来就座。主持人开口问道:“您还经常去看医生?”“是的,常去看。为什么?因为病人必须常去看医生,医生才能活下去。”此时,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人们为老人的乐观精神和机智语言喝彩。  主持人接着问:“您常去药店买药吗?”“是的,常去。因为药店老板也得活下去。”  台下又是一阵掌声。“您常
期刊
亲爱的子扬、子安:  我希望这信不会给你们训人的感觉。这信上的话,只是跟你们说,不要蹈你老爸的覆辙。  11月26日,你妈妈周年追思礼拜的前3天,爸和刚认识的孙老师共进晚餐。孙老师问起你妈妈罹癌的事,我突然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想到去年4月的一件小事——你妈妈那时胃切除了不到3个月,她告诉我:“我这辈子还没去过阿里山呢。”第二天,我请了假,驾着老车,拉着你妈开了几百公里的路,晚上8点住进了阿里山宾馆。
期刊
7个月女儿被诊断为脑瘫  和所有的母亲一样,孙华永远忘不了女儿出生的那天。1997年,她34岁,一切都是那么的圆满,她的国际贸易公司拿下了全球顶尖的特殊化工材料品牌的中国代理权,事业蒸蒸日上。同时,她又怀上了宝宝,要当妈妈了。在经历了胎位不正,羊水早破的种种危险后,她抱着刚刚出生的女儿萱萱,心里满满的都是爱和希望……  可是这份爱过了没多久,就变成了担心和焦虑。都说月子里的孩子就是能吃能睡,萱萱不
期刊
新一年,总是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福。元旦是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中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
期刊
中西名词翻译一向是个有趣的话题。因为文化和语言上的本质差异,很多时候彼此互译都存在隔膜,如隔靴搔痒,可偶尔也会有神来之笔,让人拍案叫绝,不光是在文化上,在商业和技术上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比如Coca-Cola,译成可口可乐,可谓是音、义兼备,历来被奉为中译之经典。不过在这译名出现之前,还有一段趣闻。  Coca-Cola诞生于1886年,一问世即大受欢迎,风行于世。这种饮料进入中国很早,不过多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