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黎元洪只是武昌首义时被湖北革命党人推出的领袖,或者是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事实上,黎元洪的一生波澜起伏,生动多彩。他不仅在中国近代史上声名赫赫,而且曾在政坛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黎元洪,字宋卿,湖北黄陂(今属大悟)人,1864年(清同治三年)生于汉阳,家境贫寒。1883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88年入海军服役。1894年,参加中日甲午海战,战后成为张之洞麾下爱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黎元洪被推为鄂军都督。中华民国建立后,出任副总统。1916年,由副总统继任总统。1922年,冯国璋下台后,他在直系军阀支持下复任总统。晚年投身实业,投资教育,成就斐然。
思想开通,新军中一呼百应
1894年7月中日甲午海战爆发,黎元洪时任五品二管轮,在“广甲”号参加战斗。“广甲”号管带吴敬荣贪生怕死,率部下不战而逃,在“大连湾三山岛外,迫近丛险石滩,该船弁勇告管带(吴敬荣),船已近滩,必不可进。管带不听,致船底触石进水,不能驶出”,因而搁浅,当时日舰追至,吴敬荣随即弃船登岸,狼狈逃窜。黎元洪和十几名海军战士凿船自沉。黎元洪不会游泳,当时只穿了一件救生衣,在与风浪搏斗了几个小时后才游到岸边,被一位渔民救起。
甲午战败,马关签约,丧权辱国,举国哗然。清政府开始大规模编练新军,其中卓有成效的是北方袁世凯主持的天津小站练军,和南方张之洞主持的南京自强军。张之洞初见黎元洪,就称赞他举止稳重老成,见解缜密周详,是数年未得一遇的干练之才,委派他监修南京城外的幕府山炮台,后又任命他为南京炮台的总教习。
1896年,张之洞回任湖广总督,黎元洪也回到故乡湖北,成为张之洞的心腹。他为张之洞筹练新军尽心尽力,张之洞对他极为赏识,曾手书“智勇深沉”的条幅相赠,并向朝廷褒奖他“忠勇可靠,堪当重任”。
1898、1899、1901年,黎元洪三次受命赴日本考察日本的陆军、骑兵建设及兵工生产,不仅在军事知识与技能上有不小的收益,思想与眼界也大为开阔。
平日治军,黎元洪一反清末军官苟且敷衍、松弛腐败的积习,勤勉有方。他不克扣粮饷,总是足额如期发放,还专门设立被服厂制发军服,因此所辖部属穿戴整齐,与其他队伍服装破烂的状况恰成反照。别的军官多住宿在私宅,他却长住在军营中,甚至过年也不回家,让子女到营中拜年。他起居作息与士兵一致,对有文化的士兵着意提拔,鼓励士兵学习上进。他从不虐待士兵,士兵有过失都交执法官审讯定罪,由此获得士兵广泛拥戴,威信极高。
1905、1906、1908年,清政府在北洋河涧、河南彰德、江苏太湖举行了三次秋操。参加演习的清军当时分为“北军”和“南军”,北军由北洋军组成,号称“北洋三杰”的段祺瑞、张怀芝、曹琨指挥;南军从湖北河南抽调,张彪为总统官,但实际指挥者却是黎元洪。在这几次演习中,黎元洪指挥得体,调度有方,特别是第三次秋操,他指挥南军在三大战役中均击败北军,因此声誉鹊起,成为全国名将。可以说,从1907年张之洞奉调入京之后,黎元洪实际上已成为湖北新军的真正能够一呼百应的首领。
怀柔政策对待革命党人
黎元洪虽是清军将领,但他毕业于水师学堂,还三次东渡日本,考察政治与军事,见识过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和强大,因此思想较为开通。他喜欢吸收有文化的特别是有新思想的秀才兵入伍,并积极选送人才出洋肄习。清末湖北留学人员为全国之冠,就是黎元洪向张之洞积极建议的结果。
黎元洪对革命党人一直采取怀柔政策,从不严刑滥杀,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多次保护过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1903年,著名革命党人刘静庵入马队第一营当兵,黎元洪当时是马队一营管带。他见刘静庵谈吐不俗,就提拔为护升,协理文书。第二年刘静庵与黄兴联络的信件被黎元洪截获,黎元洪不咎其罪,叫人示意刘静庵托病辞职,了却此事。1907年,革命党人季雨霖因响应同盟会的萍浏醴起义而入狱,黎元洪将其保释。1909年,《楚报》主编、革命党人张汉杰因揭露湖广总督陈夔龙贪赃枉法,指斥清政府大借外债出卖路权而获罪,黎元洪为其说情,最后仅将张轻判一年徒刑。不久陈夔龙调任,黎元洪又将其保出。
黎元洪做这些事并非是倾向革命,而是担心大兴党狱反酿巨变,一旦震动朝廷,自己落下个疏于防范的罪名,干碍仕途。他没有兴大狱、广株连,客观上保护了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的力量。
1911年10月11日晨,武昌起义宣告胜利,革命党人士兵马荣奉临时起义总指挥部命令,带兵闯入刘文吉家,请黎元洪出去“主持革命大计”。后来盛传黎元洪曾躲到床下隐藏,其实并无此事。“床下说”是1912年春《震旦日报》在攻击黎元洪的一篇社评中首先提及,以讹传讹,于史无据。黎元洪只是表示拒绝出山,但被革命党人不由分说簇拥到楚望台起义临时总指挥部。革命党人同时还争取了以湖北谘议局议长汤化龙为首的立宪派人士,并推举黎元洪为湖北军政府都督,汤化龙为湖北民政长。黎元洪不顾革命党人苦苦相劝,连声推辞,执意不从。革命党人要他在安民文告上签字,他连连说“莫害我莫害我”,最后只好由革命党人李诩东代签。
刚当上都督的黎元洪,终日正襟危坐,不言不語,形同偶像,但他的内心却处于激烈的矛盾之中。他并非不知道清朝的腐败,也有排满思想,但对革命知之甚少,总觉得革命党人力量太小,武昌起义虽然成功,但难以应付清军的反扑。
可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大大出乎他的意料,13日清晨,民军向瑞澄统率的清舰炮击,双方炮战达两小时之久,将清舰击退,打出了民军的威风和名声。黎元洪不得不对民军的实力刮目相看,对清政府的信心严重动摇。与其既当革命党人的高级囚徒,又被清廷看作“附逆”,不如索性把前程押向革命一边。当天下午他在革命党人的劝说下剪掉了辫子,还摸着光头笑道:“有点像弥勒佛了。”当晚,黎元洪主持了革命党人的军事会议,发表了任职后的首次演说。
大事当前,客观维护共和 当了几回傀儡、人称“黎泥菩萨”的黎元洪,面临重要关口,却并不糊涂——武昌起义后,黎元洪被革命军推为鄂军总督之后,相继任中华民国副总统、总统,始终是一个傀儡。但当时的“舆论”都称赞他是“忠厚长者”、“稳健派”,和蔼谦虚。号称“民国弥衡”的章太炎,清朝末年因苏报案坐过牢,文名满天下,被社会上层人士推为国学大师和革命先锋。他见了什么都要骂,惟有黎元洪是他歌颂的。在他的笔下,黎元洪是一个朴素而果毅的人物。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帝位后,第一道命令就是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消息传出,黎元洪的幕僚中有的主张不接受册封,有的主张容忍一下再从长计议。黎元洪坚定地说:“我意已定,决不接受,即使牺牲个人,亦所甘心。”
其实,在袁世凯迫不及待黄袍加身、授意杨度成立筹安会为其称帝作准备时,一些趋炎附势者风起云涌,伪造民意,以迎合图荣。袁世凯深知实行帝制非利用黎元洪不足以资号召,屡次派员示意黎元洪玉成,而黎元洪坚持反对,终不为所动。自1915年8月6日以后,既不出席参政院,一再请辞副总统、参政院长等职,愿意回到原籍湖北黄陂休养,但都没被袁世凯允许。
黎元洪知道离开北京是办不到的了,就借口夫人有病,居住瀛台过于寒冷,设法离得远一些。袁世凯终于同意他迁居东厂胡同。自11月起,他拒绝领受副总统的薪金和公费,请袁裁撤副总统办公处,并向参议院请辞副总统职务。此间,他对任何人都很少开口说话,像哑巴、木头人一样。
封王令发布后,袁世凯令在京文武百官赴东厂胡同黎邸祝贺,恳即日就封。在国务卿陆征祥宣读贺词后,黎元洪当即答道:“大总统虽明令发表,但鄙人决不敢领受。盖大总统以鄙人有辛亥武昌首义之勋,故优予褒封。然辛亥起义,乃全国人民公意,及无数革命志士流血奋斗,与大总统主持而成,我个人不过滥竽其间,因人成事,决无功绩可言,断不敢冒领崇封,致生无以对国民,死无以对先烈。各位致贺,实愧不敢当。”言毕,转身进入居室。百官默然离去。
下午,袁世凯又派永增军衣成衣匠至黎邸为黎量身做亲王服。黎坚拒不允,说:“我非亲王,何须制服?”一面具呈坚辞。隔了数日,政事堂送公文至黎邸,封面书“武义亲王开拆”,被收文者误启,呈黎阅时,黎元洪大怒:“我非武义亲王,岂能收受此公文!”饬令退还。
袁世凯又下令劝黎不要固辞,但黎置之不理。袁派内史监阮忠枢、公府顾问舒河阿前往黎邸,察看黎的态度,阮公然称黎为“王爷”,并说袁还打算加黎“副元帅”、“辅国大将军”称号。黎元洪忍不住吐出一句话:“你们不要骂我!”黎已看出袁世凯是个极端不讲信义的人,如果接受王位,只能落个骂名。黎元洪没有勇气正面反对帝制,但他不做这个并不光彩的王爷。
在此前两年,人们就看出了袁世凯称帝的野心,勸黎反袁。黎元洪说:“目前国情,以统一及安定民生为主,若全国统一,国会告成,袁如有野心,予志自雄,变更国体,即为违反约法,为国民公敌,不啻自掘坟墓。予当追随国人之后,誓死反对。即使予毁家灭身,继起者亦大有人在,中华民国断不灭亡。”在袁世凯称帝时,黎元洪坚定遵守与国民政府的约言。
纵观黎元洪一生,身不由己当了几回傀儡。但这一回人称“黎泥菩萨”、“好好先生”的黎元洪,在反对袁世凯称帝、拒受册封诸事上十分坚决,可见其于大处绝不糊涂的一面。辛亥革命后,黎元洪曾三任副总统,两任大总统,历经宦海沉浮。1923 年,卸任后的黎元洪东渡日本,歇息倦体。半年后回到天津,隐居张园,从此不问政治,致力于发展实业。他还很注重教育,不仅在天津为南开大学等学校捐款,更在故乡捐资修建黎氏宗祠,内设孝义小学堂,聘请塾师一人,塾师工资及学生学杂费用,都由黎元洪负担。
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脑溢血在天津去世。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准许“国葬”,以表彰其辛亥首义的功勋。在后来的历史叙述中,黎元洪被人为地丑化。著名史学家章开沅先生曾说:“长期以来,黎元洪没有享受过历史的公正。”如今随着史学家对辛亥革命以及黎元洪史料的发掘,这一近代重要历史人物正在被逐渐还原。
责任编辑 华南
黎元洪,字宋卿,湖北黄陂(今属大悟)人,1864年(清同治三年)生于汉阳,家境贫寒。1883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88年入海军服役。1894年,参加中日甲午海战,战后成为张之洞麾下爱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黎元洪被推为鄂军都督。中华民国建立后,出任副总统。1916年,由副总统继任总统。1922年,冯国璋下台后,他在直系军阀支持下复任总统。晚年投身实业,投资教育,成就斐然。
思想开通,新军中一呼百应
1894年7月中日甲午海战爆发,黎元洪时任五品二管轮,在“广甲”号参加战斗。“广甲”号管带吴敬荣贪生怕死,率部下不战而逃,在“大连湾三山岛外,迫近丛险石滩,该船弁勇告管带(吴敬荣),船已近滩,必不可进。管带不听,致船底触石进水,不能驶出”,因而搁浅,当时日舰追至,吴敬荣随即弃船登岸,狼狈逃窜。黎元洪和十几名海军战士凿船自沉。黎元洪不会游泳,当时只穿了一件救生衣,在与风浪搏斗了几个小时后才游到岸边,被一位渔民救起。
甲午战败,马关签约,丧权辱国,举国哗然。清政府开始大规模编练新军,其中卓有成效的是北方袁世凯主持的天津小站练军,和南方张之洞主持的南京自强军。张之洞初见黎元洪,就称赞他举止稳重老成,见解缜密周详,是数年未得一遇的干练之才,委派他监修南京城外的幕府山炮台,后又任命他为南京炮台的总教习。
1896年,张之洞回任湖广总督,黎元洪也回到故乡湖北,成为张之洞的心腹。他为张之洞筹练新军尽心尽力,张之洞对他极为赏识,曾手书“智勇深沉”的条幅相赠,并向朝廷褒奖他“忠勇可靠,堪当重任”。
1898、1899、1901年,黎元洪三次受命赴日本考察日本的陆军、骑兵建设及兵工生产,不仅在军事知识与技能上有不小的收益,思想与眼界也大为开阔。
平日治军,黎元洪一反清末军官苟且敷衍、松弛腐败的积习,勤勉有方。他不克扣粮饷,总是足额如期发放,还专门设立被服厂制发军服,因此所辖部属穿戴整齐,与其他队伍服装破烂的状况恰成反照。别的军官多住宿在私宅,他却长住在军营中,甚至过年也不回家,让子女到营中拜年。他起居作息与士兵一致,对有文化的士兵着意提拔,鼓励士兵学习上进。他从不虐待士兵,士兵有过失都交执法官审讯定罪,由此获得士兵广泛拥戴,威信极高。
1905、1906、1908年,清政府在北洋河涧、河南彰德、江苏太湖举行了三次秋操。参加演习的清军当时分为“北军”和“南军”,北军由北洋军组成,号称“北洋三杰”的段祺瑞、张怀芝、曹琨指挥;南军从湖北河南抽调,张彪为总统官,但实际指挥者却是黎元洪。在这几次演习中,黎元洪指挥得体,调度有方,特别是第三次秋操,他指挥南军在三大战役中均击败北军,因此声誉鹊起,成为全国名将。可以说,从1907年张之洞奉调入京之后,黎元洪实际上已成为湖北新军的真正能够一呼百应的首领。
怀柔政策对待革命党人
黎元洪虽是清军将领,但他毕业于水师学堂,还三次东渡日本,考察政治与军事,见识过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和强大,因此思想较为开通。他喜欢吸收有文化的特别是有新思想的秀才兵入伍,并积极选送人才出洋肄习。清末湖北留学人员为全国之冠,就是黎元洪向张之洞积极建议的结果。
黎元洪对革命党人一直采取怀柔政策,从不严刑滥杀,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多次保护过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1903年,著名革命党人刘静庵入马队第一营当兵,黎元洪当时是马队一营管带。他见刘静庵谈吐不俗,就提拔为护升,协理文书。第二年刘静庵与黄兴联络的信件被黎元洪截获,黎元洪不咎其罪,叫人示意刘静庵托病辞职,了却此事。1907年,革命党人季雨霖因响应同盟会的萍浏醴起义而入狱,黎元洪将其保释。1909年,《楚报》主编、革命党人张汉杰因揭露湖广总督陈夔龙贪赃枉法,指斥清政府大借外债出卖路权而获罪,黎元洪为其说情,最后仅将张轻判一年徒刑。不久陈夔龙调任,黎元洪又将其保出。
黎元洪做这些事并非是倾向革命,而是担心大兴党狱反酿巨变,一旦震动朝廷,自己落下个疏于防范的罪名,干碍仕途。他没有兴大狱、广株连,客观上保护了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的力量。
1911年10月11日晨,武昌起义宣告胜利,革命党人士兵马荣奉临时起义总指挥部命令,带兵闯入刘文吉家,请黎元洪出去“主持革命大计”。后来盛传黎元洪曾躲到床下隐藏,其实并无此事。“床下说”是1912年春《震旦日报》在攻击黎元洪的一篇社评中首先提及,以讹传讹,于史无据。黎元洪只是表示拒绝出山,但被革命党人不由分说簇拥到楚望台起义临时总指挥部。革命党人同时还争取了以湖北谘议局议长汤化龙为首的立宪派人士,并推举黎元洪为湖北军政府都督,汤化龙为湖北民政长。黎元洪不顾革命党人苦苦相劝,连声推辞,执意不从。革命党人要他在安民文告上签字,他连连说“莫害我莫害我”,最后只好由革命党人李诩东代签。
刚当上都督的黎元洪,终日正襟危坐,不言不語,形同偶像,但他的内心却处于激烈的矛盾之中。他并非不知道清朝的腐败,也有排满思想,但对革命知之甚少,总觉得革命党人力量太小,武昌起义虽然成功,但难以应付清军的反扑。
可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大大出乎他的意料,13日清晨,民军向瑞澄统率的清舰炮击,双方炮战达两小时之久,将清舰击退,打出了民军的威风和名声。黎元洪不得不对民军的实力刮目相看,对清政府的信心严重动摇。与其既当革命党人的高级囚徒,又被清廷看作“附逆”,不如索性把前程押向革命一边。当天下午他在革命党人的劝说下剪掉了辫子,还摸着光头笑道:“有点像弥勒佛了。”当晚,黎元洪主持了革命党人的军事会议,发表了任职后的首次演说。
大事当前,客观维护共和 当了几回傀儡、人称“黎泥菩萨”的黎元洪,面临重要关口,却并不糊涂——武昌起义后,黎元洪被革命军推为鄂军总督之后,相继任中华民国副总统、总统,始终是一个傀儡。但当时的“舆论”都称赞他是“忠厚长者”、“稳健派”,和蔼谦虚。号称“民国弥衡”的章太炎,清朝末年因苏报案坐过牢,文名满天下,被社会上层人士推为国学大师和革命先锋。他见了什么都要骂,惟有黎元洪是他歌颂的。在他的笔下,黎元洪是一个朴素而果毅的人物。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帝位后,第一道命令就是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消息传出,黎元洪的幕僚中有的主张不接受册封,有的主张容忍一下再从长计议。黎元洪坚定地说:“我意已定,决不接受,即使牺牲个人,亦所甘心。”
其实,在袁世凯迫不及待黄袍加身、授意杨度成立筹安会为其称帝作准备时,一些趋炎附势者风起云涌,伪造民意,以迎合图荣。袁世凯深知实行帝制非利用黎元洪不足以资号召,屡次派员示意黎元洪玉成,而黎元洪坚持反对,终不为所动。自1915年8月6日以后,既不出席参政院,一再请辞副总统、参政院长等职,愿意回到原籍湖北黄陂休养,但都没被袁世凯允许。
黎元洪知道离开北京是办不到的了,就借口夫人有病,居住瀛台过于寒冷,设法离得远一些。袁世凯终于同意他迁居东厂胡同。自11月起,他拒绝领受副总统的薪金和公费,请袁裁撤副总统办公处,并向参议院请辞副总统职务。此间,他对任何人都很少开口说话,像哑巴、木头人一样。
封王令发布后,袁世凯令在京文武百官赴东厂胡同黎邸祝贺,恳即日就封。在国务卿陆征祥宣读贺词后,黎元洪当即答道:“大总统虽明令发表,但鄙人决不敢领受。盖大总统以鄙人有辛亥武昌首义之勋,故优予褒封。然辛亥起义,乃全国人民公意,及无数革命志士流血奋斗,与大总统主持而成,我个人不过滥竽其间,因人成事,决无功绩可言,断不敢冒领崇封,致生无以对国民,死无以对先烈。各位致贺,实愧不敢当。”言毕,转身进入居室。百官默然离去。
下午,袁世凯又派永增军衣成衣匠至黎邸为黎量身做亲王服。黎坚拒不允,说:“我非亲王,何须制服?”一面具呈坚辞。隔了数日,政事堂送公文至黎邸,封面书“武义亲王开拆”,被收文者误启,呈黎阅时,黎元洪大怒:“我非武义亲王,岂能收受此公文!”饬令退还。
袁世凯又下令劝黎不要固辞,但黎置之不理。袁派内史监阮忠枢、公府顾问舒河阿前往黎邸,察看黎的态度,阮公然称黎为“王爷”,并说袁还打算加黎“副元帅”、“辅国大将军”称号。黎元洪忍不住吐出一句话:“你们不要骂我!”黎已看出袁世凯是个极端不讲信义的人,如果接受王位,只能落个骂名。黎元洪没有勇气正面反对帝制,但他不做这个并不光彩的王爷。
在此前两年,人们就看出了袁世凯称帝的野心,勸黎反袁。黎元洪说:“目前国情,以统一及安定民生为主,若全国统一,国会告成,袁如有野心,予志自雄,变更国体,即为违反约法,为国民公敌,不啻自掘坟墓。予当追随国人之后,誓死反对。即使予毁家灭身,继起者亦大有人在,中华民国断不灭亡。”在袁世凯称帝时,黎元洪坚定遵守与国民政府的约言。
纵观黎元洪一生,身不由己当了几回傀儡。但这一回人称“黎泥菩萨”、“好好先生”的黎元洪,在反对袁世凯称帝、拒受册封诸事上十分坚决,可见其于大处绝不糊涂的一面。辛亥革命后,黎元洪曾三任副总统,两任大总统,历经宦海沉浮。1923 年,卸任后的黎元洪东渡日本,歇息倦体。半年后回到天津,隐居张园,从此不问政治,致力于发展实业。他还很注重教育,不仅在天津为南开大学等学校捐款,更在故乡捐资修建黎氏宗祠,内设孝义小学堂,聘请塾师一人,塾师工资及学生学杂费用,都由黎元洪负担。
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脑溢血在天津去世。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准许“国葬”,以表彰其辛亥首义的功勋。在后来的历史叙述中,黎元洪被人为地丑化。著名史学家章开沅先生曾说:“长期以来,黎元洪没有享受过历史的公正。”如今随着史学家对辛亥革命以及黎元洪史料的发掘,这一近代重要历史人物正在被逐渐还原。
责任编辑 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