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精神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ol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诸子选读》所选篇章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其哲思之深,影响之远,原创性之强,可堪称空前绝后。所以,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内涵的探究。但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因为选文的写作背景与当今时代差异较大,时隔久远,另一方面又因为选文理论性太强,思想太深刻,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理解起来都有一定难度。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许多教师不愿意花过多时间讲授选文的内容含义,而更多时间是花在相关文言知识的讲解上,以至于普遍出现人文精神建设低迷的现象,将文化熏陶课简化成为知识传授课。
  作为一个奋战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我们何不以“先秦诸子选读”课程为平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先秦诸子的语录与文章来传承中华民族優秀的文化传统,提高文化修养,培养健康人格,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文化经典古为今用。
  那么该怎样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诸子的文章来传承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精神,挖掘经典的现实意义呢?笔者也有以下两点建议:
  一、知人论世,传承传统文化
  《孟子·万章下》主张“知人论世”,即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先尽可能地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为人,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到鉴赏诗歌作品中,也可应用到其他文章的学习。例如,在教授《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时,假如教师不把孔子当时所在的时代背景告知给学生,学生就无法理解孔子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勇于担当的伟大人格。
  又如,在讲授《当仁,不让于师》第8则“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时,如不把孔子拜见南子时的大概情景及南子“淫乱放荡”的特性告知学生,学生就无法理解孔子当时急于为自己行为辩解的焦急心情,也就无法理解这一则的作用与意义——凸显孔子师徒的平等关系。通过对这一则的学习,学生既了解了孔子可爱的一面,也深刻地体会到孔子所倡导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所以,欲要学生能深刻理解选文的内容与含义,教师必先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写作背景以便深刻理解和体会选文的含义。然后,在开课之初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资料提前了解诸子的生平及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诸子的思想主张。课堂上,教师再补充备课时查找的相关资料,并提醒学生注意积累这些文化常识,传承先秦诸子的思想和主张。
  二、联系现实生活,古为今用
  先秦诸子的散文充满了卓绝的智慧,“在我国古代几千年历史中,人们思考天与人、社会和人生,几乎都没有跳出这些哲人的樊篱”[2],学习先秦诸子的散文不能只停留在对古人思想和主张的认识上,还应该联系现实生活,挖掘经典的现实意义,让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它的作用,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建设。
  教师在授课时,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设计一些既与课文内容相关又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或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理解文段的内涵,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
  如,在讲授《齐人有一妻一妾》时,设计问题:在当代,我们在清明祭祀先祖后,也会把大部分祭祀用的食物拿回家吃,那为什么说这个去吃他人祭祀用的食物的齐人是卑鄙无耻的?如此一问,大部分学生会回看文段,再细读,然后就会发现问题:吃祭祀用的食物并不是卑鄙无耻的所在,问题关键在于齐人心有贪念,却无能实现,还隐瞒妻妾,伪装与富贵公子交往,实际是外出乞食,却还“骄其妻妾”。
  如此一来,问题解决了,学生也就理解孟子为什么要用齐人的言行来讽刺官场中那些钻营富贵利达的卑鄙无耻之人了,同时也懂得了君子爱“财”,“权”等,但也应“取之有道”的精神实质。学生通过对教师所设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不仅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涵养了德性。
  通过联系现实生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了解了古人的智慧,知道了几千年前的思想主张对现今的世界仍发挥着它的积极作用,从而引导学生重视对古文化、传统文化的学习,并尝试运用古人的智慧思考、分析问题,指导自己言行举止,让传统文化古为今用。
  总而言之,“先秦诸子选读”这一课程不应该只是一般知识型课程,更是一个认识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陶冶身心,加强人文精神建设的课程。讲授《先秦诸子选读》“文字理解是基础,内涵探究是结果,引发经典现代意义是重点,文化传承与提升思想是目的。[3]”故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文言知识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时进行,让传统文化古为今用。
其他文献
不知何时,天上已乌云密布,叶子在狂风里乱舞,窗外到处都是。一棵小树似乎已挺不住竖直的腰板,被吹得偏离了原本生长的方向。  就像是此刻的我,双手抵着下巴,半瘫在书桌上。我的脚下,躺着被风吹落的成绩单,上面醒目地写着:“后退X名”。这次阶段考,我在多门课目上失利,甚至将自己的长项硬生生地考成了倒数,眼睁睁失去了拉升分数的机会。  我想起自己的小学成绩,又回忆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并与多个同班同学进行了对比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其工作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一代新人。这就更加要求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要深信:每个行为后面皆有正向的目的;人在有选择余地时皆会为自己做最佳选择。唯有如此,在运用技巧时的态度、语调、措辞才能够一致并取信对方,得到正面的响应,有效的促进师生间的沟通。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对于班主任工作的认识首先是要做
期刊
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看书作文的能力。语文课堂就是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主阵地。古人说,“学贵有法”,所以,教学方法很重要。语文教师如何运用好的方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实现培养语文能力呢?  一、怎样说才会听——善教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所以,我们必须启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学习方法的指导。那教师在课堂上怎样说学生才会听呢,才能做到“善教”呢?  (一)善于开启课
期刊
【内容介绍】  《秋天》和《我的画》是鲁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美丽的秋天”主题下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都是抓住秋天的事物特点展开描写,为我们勾勒出一幅色彩艳丽而又充满人文情感的“秋景图”,从而抒发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其中,《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主要抓住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展开描写;《我的画》是以画画、送画为由,寥寥几笔,就把自己热爱生活、赞美秋天的情感真实地表达了出来。优美而富童真的
期刊
凯鲁亚克曾说:“在路上,我们永远年轻。”只有行驶在路上,永远保持着前进,我们才能跟上时代,才能不断发展。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壮志西行追古踪,孤烟大漠夕阳中”,一望无际的大漠之中,张骞一行人勇敢前进,“断匈奴右臂”,更是有“凿空”之功。日后,中华逐步建立起了同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我们灿烂的华夏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彰显,我们向外界展示了丝绸“红袖织绫夸柿
期刊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魅力的方法很多,我认为最为持久的是教师必须善于发掘语文教材本身的魅力。如果在教学时既能讲清文章的理、又能讲出文章的情,即挖掘出文章的魅力所在,用美好的情感来教育学生,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选用教材,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去钻研教材。  1.吃透教材,欣赏教材内容的自然美。作者在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也表达了作者的审美观点,如
期刊
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就是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我曾多次试验,不给学生布置任何任务去阅读,学生似乎很乐意,但读后印象模糊,直至淡忘,其实这是一种偷闲阅读,教师绝不可这样“放羊”,要有计划有序地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  一、选择推荐合适的书籍  学生由于年龄、性别
期刊
空山寻桂树,折香思故人。  ——题记  在偶然一个瞬间,我又想起她了。  时间的断层里,有些回忆,就像心底那一棵桂树,清风拂过,醉人的清香便流水似地缠绵而来,缓缓流淌。我迎着时光,逆流而上,慢慢寻回到最开始的故乡。  清秋微凉,桂花盛开的刚好。重游故地,物旧人已去。桂树孤立在那儿,轻轻摇曳着树枝,阳光穿过,在树荫里投下金色的影子。恍惚间,金影涌动,奶奶的身影忽然浮现。  奶奶的家是乡村里随处可见的
期刊
今天是重阳节,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它的传说、习俗,和我们一同品尝菊花茶,愉快地度过了这个美好的节日。  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三朵干菊花,花蕊金黄色,花瓣乳白色,花托是墨绿色,很有层次。它们蜷缩成一团,像一颗颗小小的刺球,摸起来既不扎手也不柔软,花瓣还不易脱落,干菊花的味道有一股浓浓的中药味。  把菊花放入杯中,倒入热水,菊花就在水中翩翩起舞,像一条条活泼的鱼儿。三分钟后,菊花像漂浮在水上的荷花似的,散發出
期刊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新科技成果融入到了生活中。当我们将古法制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时候,不仅保留了药效,同时也节省了时间,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中药救治的效果。这道跨跃时间的光芒,光照千古。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不只是为了造福更多的人,更多的是一个民族对千年文化的认知和传承,运用科技的手段让传统发扬光大。  近日故宫重新开馆,故宫的管理责任人把很多宫灯加以修改,于是兼照明和文物一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