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POT技术检测供体特异性IFN-γ分泌频数在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方法及ELISPOT技术在供体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分为移植排斥组、实验处理组和同系移植组,每组20对.观察移植物存活时间和供心病理改变,应用ELISPOT技术检测受鼠脾细胞悬液IFN-γ活性分泌细胞频数.结果 移植排斥组及实验处理组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7.80±0.77)d、(14.80±1.01)d,同系移植组移植物存活均超过28 d,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排斥组与实验组及同系移植组相比较,移植物内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严重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移植术后第7天,3组供体特异性IFN-γ活性分泌细胞频数分别为(416±19)、(44±8)、(7±2)个/2×105,其与相应移植物存活时间存在明显负相关,而与病理分级存在明显正相关.而非特异性IFN-γ活性分泌细胞频数均很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ELISPOT技术检测术后早期供体特异性IFN-γ活性分泌细胞频数可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一个早期诊断指标.此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可用于术前供体配型。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甘肃临夏地区多为山岭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类型多样,选线时地质因素作为重要控制指标,地勘工作的质量对路线方案选择的成败与优劣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临夏地区高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前我国已建高等级公路大都采用半刚性基层,常用的是水泥稳定粒料和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基层,由于水泥稳定碎石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板体性、水稳性、抗冻性等特点,得到越来
建筑工程对地基承载力具有较高要求,在天然地基承载力无法满足施工需求时,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予以处理.本文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区房建工程地基处理工程
研究了一类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Δu+V(x)u=f(u),x∈RN,在H1(RN)中非平凡解的存在性,其中N≥3,位势V(x)是RN上的连续函数,并且存在V0>0,使得对x∈RN,都有V(x)≥V0>0.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整个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最为深入的贯彻与落实,而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也将绿色环保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作为极具我国特色的公路建设而言,必须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