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垃圾之治看人民城市管理的“序”

来源 :城市管理与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70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5月1日,北京市牢牢抓住“科学管理、长效机制、习惯养成”三个关键,结合北京实际,推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按期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通过一年的工作开展,北京垃圾之治的经验也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与启示。

一、升华人民城市管理之“序”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笔者认为,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中的“人民”,包含了定义城市属性的人民、作为建设主体的人民与作为服务对象的人民三重内涵,是对城市发展的价值观、动力逻辑和发展主体关系的重塑,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城市管理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城市的“序”
  对于中国城市管理者而言,既要认识到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在我国国情的现实语境中,探索把握城市发展的三个关键之“序”。
  时间之序。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智慧创造的凝聚和发展进步的标志。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各级各类城市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市区快速扩张等原因,产生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梳理和把握城市发展的“时间之序”,妥善处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对于城市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空间之序。空间是城市存在的基础,是城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要素的运行载体。当城市内部缺乏空间、规模、产业的统筹规划,城市就会失去秩序。因此,城市管理必须先有好的城市规划,通过空间规划设计,把握自然生态之美,创造人工设施之善。
  信息之序。各类人、地、事、物、情和组织都在城市时空中交错,这些交错的核心交集便是信息。数字化所带来的高效计算和智能处理等,为城市应对自身复杂性提供了途径。通过推动城市内部关键信息流动的标准化、统一化和集中化,打造城市全息数字化中枢与神经系统,将重构城市信息秩序,使城市更加具有智慧生命体的整体性特征。
  城市管理者需要从理念到方式进行全方位、多维度提升,找准发力点,善用巧劲四两拨千斤。一是,在时间维度上,要关注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维护的全流程,关注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不同时间维度上产生的数据,落脚点逐渐从“有没有”“够不够”上升到 “好不好”。二是,在空间维度上,通过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乡村规划,以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等为重点,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三是,在信息维度上,通过收集并利用城市基础地理数据、空间规划数据、城市建设管理数据、政务数据等,盘整城市各类信息资源,综合运用智慧治理与传统治理手段,实现对城市更加精准、全面、快捷、智能的预测与治理。
  (二)从管到治:“序”的升华
  从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是迈向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系列重要升华。
  从治物到治人的升华。在城市运行中,物、财、信息、空间、文化等都是管理的对象,惟有人,既是管理对象,又是管理主体。因此,城市管理者可以思考如何通过创新治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最活跃的“人的因素”同其他各种“物的因素”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发展。
  从治人到治心的升华。城市善治很大程度取决于人民群眾的满意度,必须落脚于真心真意为人民谋福利。通过提供精细化、人性化的治理与服务,把涉及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落细、落小、落实,将冲突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让人民群众尽情感受城市之善。
  从治心到治德的升华。城市管理离不开每一个市民的道德修养。让城市管理的过程成为传导讲文明、树新风的过程,使之制度化、常态化,大力培育积极向上的公民道德情操,用身边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教育,探求以人为本、以德为重的城市治理。
  从治德到治法的升华。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必须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尤其是完善法律治理体系。因此,既要通过依法立制、精准管理,让治理有的放矢、有规可循,又要做到文明执法、人性管理,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通过德与法的双向互动,规范执法依据,打造德法并举的城市治理。
  从治法到治道的升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蕴含着共治共享的治国之道。通过联合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将人对城市各要素的需求从实体时空和信息涡流的约束中解脱出来,让“人适应城”转变为“城适应人”,真正实现人民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二、从北京垃圾之治看人民城市管理“序”的回归


  (一)垃圾是什么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城乡垃圾的产生量快速增长,探索适当的垃圾分类、回收和利用方式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从“序”的角度对垃圾进行辩证认识,我们会发现“垃圾”是相对的。
  从时间之序看,很大一部分垃圾是受限于特定发展阶段的人类生产制造技术和循环利用技术而未能充分利用所产生的,具有历史阶段性。
  从空间之序看,很多垃圾是人口流、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等循环在有限范围内,相互组合不合理、不匹配而产生的,具有地域局限性。
  从信息之序看,垃圾的产生和处理不当是信息不对称、不连通、不共享的结果。很多时候,由于不掌握先进生产与分解技术、资源循环利用的上下游主体情况、垃圾处置场所与设施使用情况等信息,才使得垃圾无法变废为宝。还存在部分地区垃圾处理能力超载,部分设施资源闲置等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垃圾问题压力。
  垃圾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垃圾分类是挖掘与释放能量的关键起步。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成为一面折射出向人民城市管理“序”的回归的镜子。
  (二)北京垃圾之治的经验成效
  北京既是国家首都,又是常住人口达到2189万(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超大城市。在超大城市的压力与首都的表率双重要求下,必须深入系统思考垃圾治理的方式,探索和优化创造价值的方式,保证城市资源充足、经济与社会长期繁荣发展。自新版《条例》实施以来,北京全民垃圾分类参与率高达90%,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增长11.6倍,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7.5%,治理成绩可圈可点。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把握时间之序。通过设定阶段性目标,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将生活垃圾分类行动坚持到底。起步阶段,北京市以干湿分开为切入点,将居民家庭产生的厨余垃圾分出量作为重要指标检验分类成效,并出台《厨余垃圾分类质量不合格不收运管理暂行规定》,倒逼源头分类责任落实。《条例》实施仅半年,分出量便在3700吨以上,分出率达18%~22%,基本达到稳定状态。随后,北京市划定18%的各区家庭厨余垃圾分类达标线,推动厨余垃圾分类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同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资源回收、“减量”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体系建设上。截至2021年4月底,居民家庭和餐饮单位厨余垃圾分出量达到3878吨/日,干湿分开战略基本实现,分类效果广受好评。
  覆盖城乡、分类指导,统筹空间之序。为确保城乡区域垃圾分类行动取得成效,北京市政府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城市地区推行居民家庭“两桶一袋”分类模式,在农村地区推行上门收集、垃圾不落地,实现厨余垃圾就地处理。经过近一年的落实推进,北京全市基本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一把手”负责制,实现市、区、街(镇)、社区(村)四级管理“一贯到底”,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制度体系基本建成。针对不同城市单元和行业领域出台的34项分类和减量指引,以及针对农村地区厨余垃圾及农林废弃物处理总结提出的5类19种处理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到广泛好评。
  智慧管理、舆情监督,畅通信息之序。生活垃圾分類关系万千家庭,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助推。北京正在构建市、区、街三级贯通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信息平台,完成后可实时上传末端处理设施、运输车辆、密闭式清洁站的数据信息。通过车载计量、桶装“芯片”、卫星定位等计量和流程管理措施,北京市建立起了一条全程追溯、责任到人的管理链条,城市垃圾分类治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4月底,各类媒体对“北京垃圾分类”信息报道近40万篇,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日益成为主流意识,“绿色、低碳、简约、适度”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三、未来北京垃圾之治展望


  北京垃圾分类治理周年告捷、成绩斐然,但需要注意的是,现有的成果是在政府大力推动、桶前值守和倒逼机制监督约束、存在“二次分拣”的条件下实现的,如果外力消失,仍存在反弹风险。因此,还需从完善硬件体系、培育人民自觉、推进源头减量、构建长效机制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六治合一”,实现城市垃圾分类治理常态化、自觉化、长效化,回归人民城市管理之序。
  (一)治物:持续优化分类设施建设管理体系
  制定城市管理发展规划及环卫事业专项规划,明确生活垃圾分类总体目标和年度指标,统筹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和建设时序。加强和优化分类投放基础设施,规范垃圾投放站点设置;加快补齐再生资源回收点、中转站、分拣中心设施短板,支持大型回收企业市场化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强化收运环节监督管理,整顿和规范生活垃圾收运市场;推动厨余垃圾处理工艺改进,提升资源化产品质量,促进垃圾分类设施及建设管理体系优化提升。最终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总量平衡、动态平衡和区域平衡,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硬件体系。
  (二)治人:精准提升居民自主分类水平
  依托社区力量,发挥党建引领优势,聚焦年轻人、上班族、租住户,老旧小区、部委大院,小门店、小餐饮等,开展“敲门行动”,通过桶站指导、“红黑榜”、积分奖励、城管执法进社区等措施,促进居民自主分类,减少生活垃圾“二次分拣”。积极拓展示范小区、村创建工作,扩大覆盖范围和创建比例,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垃圾自主分类意识与水平。
  (三)治心: 积极推进源头减量和低碳生活方式
  聚焦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多措并举、深化减量。践行“光盘行动”,推广油水分离、控水控杂等设施设备,促进餐饮单位厨余垃圾源头减量。推动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践行包装减量措施。落实限塑令,禁止或限制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利用。推行净菜上市,鼓励旧货交易。在商业街区、商务楼宇及农业、园林绿化、水务等行业领域,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特色分类模式。鼓励垃圾焚烧厂、填埋场等处理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主动向社会开放参观渠道,并加强信息公开,积极接受社会组织和公众监督,有效避免“邻避效应”。
  (四)治德:培育“无废文化”常抓不懈
  积极导入全球和国家“无废城市”建设理念,通过新闻、讲座、走进社区等多种形式向社会推广,使公众积极投入到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的环境保护工作中,促进“无废家庭”“无废社区”“无废街道”“无废饭店”“无废机关”等“无废城市细胞”创建活动,逐步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促进形成特色鲜明的“无废文化”。
  (五)治法:着力构建垃圾分类长效机制
  严格规范执行《条例》,并加快相关配套管理法规、规范、标准的制定,形成体系化的法律依据。在此基础上,强化科技赋能和信息支撑,完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全程追溯计量体系。推进城管执法进社区。研究探索居民生活垃圾收费与激励政策,加快完善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激励及惩处机制,大力查处非法倾倒垃圾污染环境及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监督考核机制,推动考核重心下沉至小区、村层面。不能为了分类而分类,要尽快建立回收利用完整的产业体系。只有在下游利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严格推广垃圾分类才真正有意义,也只有垃圾分类过程产生效益,才具备可持续性。
  (六)治道:“政府、市场、市民”三手协同
  垃圾分类看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垃圾分类不仅是改变生态与自然的过程,更是改变民生与文明的过程。由于生活垃圾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仅仅依靠政府“大包大揽”显然独木难支。因此,还需要通过联合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着眼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信息维度,营造全民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响应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北京迈向首善人民之城。
  (责任编辑:荣荣)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考察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时强调,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在全球蔓延显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时不我待,是加快城市经济复苏、安全防控、智慧治理的新契机、新抓手。针对疫情防控、城市治理中存在的诸多短板,应以新基建为契机,加快建设城市大脑,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源。一、制定新基建规划,建设城市决策新大脑  (一)加強
北京垃圾分类“关键小事”按照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开展一年以来,社区垃圾治理取得了重大成果。截至2021年4月底,北京市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投放率分别达到98%、90%、85%,厨余垃圾分出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其他垃圾减量率分别达到20%、37.5%、25.68%,数据同比均显著提高。生活垃圾治理未来必将嵌入社区日常生活,成为制度化、常规化基层治理的一部分。在良好的治理
在工业革命、数字革命之前,人类一直以假肢的角度看待自己与科技的关系,并作为拓展人类能力边界的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人机关系的融合,是在赛博格(一个被技术赋予力量的人)上实现的。本文总结了赛博格未来在艺术设计、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潜力和变革,并从赛博格的起源、历史发展背景、赛博格与人类的认知关系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赛博格在当代社会的特点。
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以“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为遵循,围绕“整洁、干净、有序、安全、群众满意”目标定位,大力实施“法治化、市场化、智慧化”管理,城市环境持续优化,功能配套日益完善,特色个性愈发彰显,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等称号。2017年,宿迁市以全国第一的优异成
广州首列垃圾分类主题有轨电车发车  广州市既是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也是管理着超过2200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近年来,随着城市空间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的深刻变革,面临着城市治理承压明显、发展空间不足、发展水平不平衡等诸多挑战。广州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
漫步北京东城,以胡同为核心的市井文化,始终冒着“烟火气儿”.一条条或宽或窄的胡同,一座座或大或小的四合院,都极具张力与活力,蓬勃脉动.rn位于天坛北门附近的金鱼池地区,前
期刊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执法难度也越来越大,仅仅依靠传统的“现场执法”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城
期刊
“亢慕义斋”旧址 摄影:鞠焕宗北京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 摄影:郭海鹏香山革命纪念馆 摄影:梁志坚陶然亭慈悲庵 摄影:邢广利长辛店二七纪念馆 摄影:李欢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经过综合修缮、环境整治和精心布置,以全新的景观面貌向社会集中开放,成为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动课堂。  北京革命旧址资源丰富,既有北京李大钊故居
城市管理工作是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城管队伍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城市有序高效运行、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
期刊
大学生是珍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其中的特殊群体——学生干部,既是学生又是管理者,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传统上,多数观点认为学生干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