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 实践性 生活性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ey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教育,同属教育,当然有它们的共同点;性质不同,各自的特性与追求应该不同。混淆两类教育的基本特性,偏离职业教育的基本追求,也就不成其为职业教育。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区别于普高语文教学的基本特性与追求是什么?本文将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基本特性与追求做一些探索。
  职业性: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突出职业特点,学习成为一种职业的需要。
  实践性: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强调实践主线,学习成为一种实践的需要。
  生活性: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充满生活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活的需要。
  
  一、语文教学的职业性
  
  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曾把职业教育的日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8届大会通过并发布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明确指出:“为就业作准备的职业技术教育,应当为卓有成效的愉悦满意的工作打下基础。为此,应当做到:①使受教育者获得在某一领域从事几种工作需要的广泛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在选择职业时不致受到本人所受教育的限制,甚至在一生中可以从一个活动领域转向另一个活动领域;②为受教育者从事的第一个工作提供充分的专业上的准备,并提供有效的在职培训;③使个人具备其职业生涯各阶段都可以继续学习所需要的能力、知识、态度。”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最终要通过课程来实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内在地决定了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职业性,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职业性主要体现在:
  (一)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性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语文课程开发,不注重教师课程开发核心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更不注重学生作为课程主人的地位以及课程开发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以课程专家为主(笔者无意排斥课程专家,只是认为职业教育语文课程开发光有课程专家参加是不够的),在“相当于普通高中文化水平”的框架下,开发出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没有本质差别的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其结果使所开发的课程无法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由此反思“相当于普通高中文化水平”的提法值得商榷,表面上看,此种提法有一定道理:或强调职业学校要加强文化课程;或强调职业学校文化课程的标准可以灵活设置。其实,这不符合职业学校的实际,理由是:概念模糊——导致混乱。这里的“文化水平相当”是指具有高中文化课的知识。还是具有高中文化的素养,理解上的歧义必然导致实践中的混乱;类型不同——不可相比,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教育同属于高中阶段的教育,但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类型不同,没有可比性;目的不一——无法相当。普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学生升学打基础,职业学校的目的是为学生就业作准备。因此。职业学校的文化课程包括语文课程应有自身的特色、标准、尺度和价值取向。
  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开发的主体应该体现多元化,要有语文课程专家的专业引领;要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直接参与,因为他们长期处在职业学校第一线,了解、熟悉职业学校,也是课程的教学者;还要满足职校学生的需求,因为他们是课程的主人和接受者;更要有行业人士参与,因为他们知道行业对语文课程的需求。只有具有这种多元性。才能开发出具有职业性的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职业性其核心内涵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思想素质,如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及职业综合心理素质:二是职业认知水平,如职业的综合文化素养和通识知识水平、特定职业的核心理论;三是职业实践能力。如一般职业中语文的应用能力、与具体职业相关的语文创新能力等。
  (二)课程内容设置的职业性
  目前职业学校中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内容必须为专业教学内容服务”,才能体现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职业性”,这种说法失之偏颇,理由是: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是并列关系——相互独立、互不依附,“技术知识与普通文化知识在职业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则是并列的,而不是依附关系”(徐国庆);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是辩证关系——相辅相成、两者互补,“应该根据专业需要学习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既要强调文化课为专业课打基础的递进与衔接关系,又要体现专业课对文化课能动的反作用”(黄可孝)。事实上,在职业学校中语文课程是无法完全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只可以是专业课程必要的准备。这里所谓的“职业性”是指语文课程内容应该引入与学生未来职业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将现代职业中与语文密切相关的内容融入语文教学中,但绝不是抛弃语文的性质、功能,以职业内容、专业理论替代语文内容,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具有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曾经有人做过试验,将专业应用文、职业行业的规章制度替代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内容,事实证明这是行不通的,这样的语文,教师不愿教,学生不爱学。笔者认为,为体现“职业性”,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可设计“职业模块”,并按照专业大类设置若干子模块,选用科技文章,与职业相关的应用文,体现职业特色(包括职业与企业文化)的文质兼美的作品。学校也可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专业特点等编写具有职业特点的语文校本教材。
  (三)课程实施的多端性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突出专业特色,选择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语文教学要体现职业学校课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更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优势,切实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服务。掌握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及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坚持因材施教。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创设与职业活动相似的情境。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础目标的前提下,尊重学生个性,积极开展“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成功的要求和发展的愿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四)课程评价的多样性
  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建立以课程目标为依据,评价主体多元化和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既要重视学习的结果,又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加强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努力把语文课程评价变成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逐步形成激励性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断获得自信心与成就感。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反思,另一 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二、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职业学校培养的主要是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的劳动者,而不是决胜考场的高分者,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各项语文技能的形成有赖于实践,职校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在职业生活中运用语文。因此,实践性既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也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基于这样的认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应强调、彰显实践性,灵活、生动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一)超越“封闭式”的课堂教学。确立“开放式”的大语文观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将传统的“封闭型”的教学转变为开放型的教学。语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和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又为社会生活服务。因此,语文学习不能只限于狭小的笼内,而应该向社会开放,将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从书本延伸到生活,这对于培养具有未来社会所需的人才素质的职高生来说,尤为重要。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必须冲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的束缚,超越“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旧框架,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为中心,实际需要为中心”的新观念,构筑“课外、社会、生活”的大语文观。将职高生语文学习课堂推向社会,将社会作为职高生语文学习的课堂。职校学生的见习、实习、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调查等都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特殊课堂,是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生活、接触群众、搏击市场经济大潮的最好机遇。只要我们教师点拨得当,贮藏在学生大脑中的知识就会产生奇迹般的变化,就能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能力。学生走向社会,又是向社会展示职教成果,巩固和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反馈教学得失的良好机遇。
  (二)革新“传输式”单向教法,创设“创造性”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课型
  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不少语文教师仍自觉不自觉地沿袭“老八股”或“新八股”的教学法,习惯于单向传输式的“一言堂”“满堂灌”。老师怎么教我,我就怎么传给学生,堂而皇之当起“二道贩子”。一代传一代,代代相袭。结果是老师灌,学生吞;今天记,隔天忘。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时代背景,作者介绍,阅读课文,讲解字词,划分段落,归纳中心,分析写作特点的老一套,把本来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搞成一潭死水,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或被教材牵着鼻子走,或沉溺于教参的介绍,或游离于课本之外海阔天空。职业学校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语文课程的主动求知者和探索者。不是被动的灌输对象,语文教学要积极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变语文课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师只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可根据职校学生的特点,创设一些生动活泼的课型,把单一的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讨论课。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有些学校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开展的“五名工程”(名曲、名片、名篇、名著、名画)是很好的举措。
  (三)解脱“应试型”教育模式,强化“适应性”能力训练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对就业而不是升学,师生没有升学的压力,学生从以升学为主要目标的频繁考试巾解脱出来,为培养语文素养创造了良好环境和条件。我们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教育价值取向,“应试”和必要的考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有许多职业学校,评判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还是注重考试的分数,教师的语文教学的目的也似乎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忽视了学生能力的训练,这实在是职校语文教学的一个误区。从宏观上看,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规格的;从微观上看,用人单位对求职人员的要求是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且有一技之长或一专多能。因此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必须突出适应能力的训练,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强化内外才的训练。一方面,强化内才的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整个职业教育阶段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点的高度看,主要应体现在内才的训练有素上。要根据谋职就业趋向,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只要是能适应社会需求,有利于学生就业的应知应会的实用语文技能,在教学训练中都不能掉以轻心。另一方面,强化外才培养,这有利于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展示职校生外在美的形象。语文教学中的外才训练,主要指口才和书法的训练和展示。如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有计划地组织演讲比赛、是非辩论,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还可以利用班会、晚会和社会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主持调度,以培养学生临场经验、即席演讲的口才能力。
  
  三、语文教学的生活性
  
  生活不直接等同于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但职校的语文教学若是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之于职校的语文教学,犹如水之于鱼,鱼需置身于水中,才能存活;职校的语文教学需融入生活中,才能具有生命活力。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基本特性。
  长期以来,学科本位使职校语文教学疏远了原初的生活情景和学生个体的生活世界,突出表现在:①重视语文学科的学术性基础,忽视学生的生活基础;②建构一个虚拟的应用世界,遮蔽了一幅真正的生活图景;③强调面向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活,忽视学生现时的日常生活。职校的语文教学应力求突破学科本位,改变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注重语文与生活的有机整合,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生活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
  语文教学目的:为了生活、服务生活
  语文知识本是生活的结晶。但当我们单纯把它作为知识传授,而根本不顾及它们对于生活的意义时,我们所传授的语文知识只是一堆与学生无关的僵化的东西。
  人通过语文学习更好地生活。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去经历生活的一切。去创造生活;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学会感受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不断领悟生活的意义;语文教学应使学生的生活品质不断改善,生活境界不断提高。总之,语文教学要使职校生不仅是为活着而生活,更重要的是在为更有质量、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生活而活着。
  语文教学内容:面向生活、通过生活
  职校语文教学是面向生活的教学,面向职校生的现实生活世界。职校语文教学内容要关注与职校生生活相关的活生生的生活经验,要使这些经验成为职校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职校生的知识接触面,让职校生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完善和发展。职校语文教学内容不仅要关注职校生的现实生活,而且还必须关注职校生可能的生活。学生所选择并正在实施的现存的生活方式及其活动过程,就是现实生活;一种对学生人生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就是可能生活。与现实生活相比较,可能生活是更具有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生活。它关注的是人的生活质量,是人的生命质量。如果职校语文教学只是简单的复制生活,让职校生陷于日常的、琐碎的生活中,任凭他们自己摸索而不加以引导,他们的生活就有可能由于没有方向而陷于停滞状态,学生也就无法提升自己,更不用说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了。面向社会生活,有两层含义:一是职校语文教学内容要面向社会;二是语文课堂学习要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生活的教学就是联系生活进行语文教学,使生活成为语文教学的手段,学生发展的手段。
  语文教学活动:基于生活、源于生活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活动要基于、源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经验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任何有效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体悟教育的核心是“拉近知识与学生经验的距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这是建构主义的精髓。
其他文献
摘要: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展望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教师除了要加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之外,还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到小学音乐课堂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小学音乐教育立德树人的有效方法,探讨了小学音乐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 立德树人 作用  一、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方方面面。推
一、工程技术人员阶梯状人才结构系统的概述  一定的人才结构系统由一定时期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条件所决定,并受社会传统的影响。半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先是机械化和电气化迅速发展,接着微型计算机、数控技术和互联网普及,社会生产又进一步向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一些国家通行美国的人才层次划分办法,将工程领域人员划分为工程师、技术员、技术工人、半技术工人、非技术工人五个档次。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联网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我国专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而作为一门新兴交叉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需要将专业建设与产业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开展产教融合促进课程建设。基于此,本文探究了产教融合的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建设。
编者按:    公民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培养公民而进行的教育。  法律意义上的公民以具备国籍为前提条件,公民身份与生俱来;而教育意义上的公民则强调责任感和权利意识,着力在公民意识的激发和公民行为的养成上。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现代化、国际化,对公民社会的期待和需求日益增加,公民教育的身影也渐渐地出没于各类学校的校园中,有识见的教育工作者们正为中国公民社会的最终形成和到来,不辞劳苦地在下一代身上播下
摘要: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门重点学科,高中物理学习与实验研究不仅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得到体现,还需通过一定的学习技巧与学习策略进行强化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物理实验研究的水平。本文对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展开了探究,为其他学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物理学习 实验 研究  作为一门实验性的学科,物理教师必须在提升学生实践操作的前提下,展开一系列探索性研究。另外,学生还应当在掌握一
最近,笔者观看了一部两年前上映4天破13亿元,最终票房高达三十多亿元的小成本电影《我不是药神》,给笔者带来了颇多的感动和思考。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笔者忍不住把政治知识融入电影和生活,并产生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人的第一需求永远是生存需要  这部影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原型陆勇和影片中程勇做的事情相似却不同,初衷可谓截然不同。在影片中,程勇是一名被前妻抛弃、交不起房租、靠卖印度保健品度日的中年
个人简历  朱明松,1966年生,江苏省六合职业教育中心校机电办主任、南京市机械专业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十佳”双师型教师、南京市技术能手,2009年被评为“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长期致力于机电/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主编三本国家职业教育项目式教材,参与新一轮国规新教材审定工作及江苏省机电/数控专业指导性课程方案研制工作,参与多个省、市规划课题研究,多篇论文获奖或在省市核心期刊上发表,其中2
摘要:中小学教师培训是教师提升自我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职业生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基于此,本文论述了一堂“国培”讲座课,以期让教师培训插上“享受”的翅膀,有效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  关键词:教师培训 “国培”讲座  2019年9月,笔者在“国培计划(2019)”第五批项目县乡村教师培训者团队研修班上了一堂“教师如何撰写教育案例”的讲座课,虽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但是在整个过程中,笔者一直努力
摘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以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现状,并提出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为同仁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中地理 实践力 培养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现状  在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仍旧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为了提高升学的质量,追求考试分数,很多学校对学生采
摘要:2013年,余额宝被推出之后,由于其门槛低、操作简单且收益高等特点被大众接受,尽管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由于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与启示,余额宝的运行也让国家与金融行业意识到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成为目前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余额宝的法律性质,以及余额宝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间的联系,旨在帮助人们全面认识余额宝。  关键词:余额宝 法律性质 金融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