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CAD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探讨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d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机械CAD技术”课程综合性强和授课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性特点,确定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指导思想,设计教学方案,优化教学进程和评价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从多方面启迪学生,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机械CAD技术”;教学方案;教学改革
  
  一、课程教学思想
  
  不少学者认为,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一种教育理念。到底什么是研究性教学理念,目前并没有精确的共识。但是,某一具体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却无疑是将此类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过程的实践。我们认为,某一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是针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基于调动一切因素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思想,通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科学研究要素与教育教学需求相互渗透,彼此促进,更好地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学生学习的“主体”以及各类教学资源支持的作用,从而将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终目标融为一体的,创造更佳综合效果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一门课程不仅仅要提高学生某一方面的学科素质,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学活动影响学生对学科实物的态度,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并学会用正确的思想看待问题、用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领悟走向成功的正确之路。课程对学生思想和方法的影响与课程的学科特性、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它体现在特定的知识、能力培育的过程和场景之中,一门课程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贡献,在于它以特定的学科知识、能力传授为载体,实施于受教育者积极态度、正确方法、认知能力的影响。如果说大学课程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承知识,更肩负着创新知识的使命的话,研究性的课程教学应当是一种创新知识的尝试过程,并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基于上述认识,作者在近几年承担“机械CAD技术”课程教学时,进行了研究性教学探讨。“机械CAD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它属于工科信息类课程,同时涉及到数学、计算机图形学、机械、计算机软件与程序设计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该课程知识学习方面要求掌握CAD技术的基本理论与算法;能力培养方面要求掌握至少一种CAD软件系统设计建模的基本技能,并能够用CAD系统的嵌入式语言进行机械零件的参数化设计。教学计划安排课程为2学分,本科第5学期开课。该课程综合性强、知识和能力培养要求高,与本科第5学期学生还不太适应综合性强的课程学习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些特点构成了我们设计研究性教学方案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
  
  二、教学方案设计
  
  1.理论教学的方案。围绕本课程CAD建模、参数化设计两方面主要教学内容,以知识为横坐标,能力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则知识线、能力线、素质线可表示如图1所示。假设s1、E1为学生开始本课程学习时掌握的相关知识、能力状况,S2、E2为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后可以达到的知识、能力状况。由于课程学分数客观上限制了学科知识体系讲授的范围,故S1和E1间的距离相对确定,依据本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思想,重点是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使S2-E2线尽可能增长,素质线的斜率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明显提升。
  依据图1,本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三条线有机结合、齐头并进的原则设计教学进程。知识讲授围绕CAD建模原理和实现技术等核心问题,按照CAD模型生成、控制、表达三大块内容进行:重点讲授计算机几何造型原理、曲线曲面建模理论,模型的几何变换、投影变换,三维模型的轴测投影、透视投影算法等。技能性知识坚持少而精讲授,原则上不在课堂上介绍具体的软件操作。采取实践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学习课程的技能性内容。
  课堂讲授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学科知识掌握问题。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讲解基础性知识,强调CAD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与相关学科知识的关联性,为学生进一步应用和研究CAD技术打下理论基础。讲授时注重传授方法,影响态度,打通思路,开阔眼界,引导学生敢于挑战如曲线曲面设计等理论难点问题,挖掘本科阶段学习和运用理论知识的潜力。
  2.实践教学的方案。实践教学承担着本课程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因此,设计实践教学方案,首先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重点培养学生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理论知识的习惯。其次,实践教学应当贯穿机械CAD技术课程教学全时段,不受理论教学内容顺序的束缚,同时又与知识讲授有机结合。具体采取技能性的内容都提前学、适于自学的内容都要求学生自己学、与理论教学关系密切的实践内容都及时学的方法。适当调整课堂讲授的顺序,创造条件使实践教学与知识讲授并行进行,覆盖整个课程教学时间段。再次,组织学科竞赛,并使之常规化。具体做法是抓住CAD建模和参数化设计两大能力培养重点,结合教学进程组织三维CAD建模竞赛和参数化设计竞赛,要求每位同学都参加,使学科竞赛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常规行为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效果的一种测试方式。
  本门课程的传统安排是先理论教学,后上机实验,实验教学完全从属于理论讲授的进程,实践教学效果差,达不到能力培养的要求。为了提高课堂和实践教学两方面的效率,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设计了如下实践教学进程:学生自学与助教帮助相结合的三维CAD建模实践(开课第一周周末开始)——教师提供例程的参数化模型生成练习(与曲线设计、几何变换等的理论教学内容结合)——三维CAD建模竞赛——CAD软件二次开发能力训练(零件参数化设计试验)——参数化设计竞赛等。
  成功实施本研究性教学方案,研究生助教起到重要作用。研究生助教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学互动,扩大指导的范围,加深指导的深度,既可以给学生提供实时的帮助,又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压力,提高课堂授课效率和效果。因此,要精心挑选助教,保证责任心、学术能力等综合素质达到要求。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助教的工作包括解答学生的课余疑问、指导学生上机实验、提出学科竞赛的方案、批改作业并对作业情况进行总结等。
  
  三、实施研究性教学
  
  “机械CAD技术”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学科通识平台课程),知识基础性和专业综合性的特点都很突出。该课程涉及基础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数学基础、线性代数和矩阵理论、力学、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程序设计方法、机械设计等多学科内容,综合性和应用性强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因而,依据学科知识发展的内在联系,结合教师科学研究的实际体会,在教学方案总体设计的框架内,采取丰富多样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本课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了如下多种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讲解每一节内容前,设计 一系列启发式的问题,根据教学的进程不断提出。布置作业和实验任务以及上讨论课时,提问成为一种通常的方式。通过提出问题、讲解原理、讨论疑点、寻求答案,层层揭示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归纳、分析问题,综合各类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2.剖析比较式教学方法。结合工程实际和教师的科研体会,深入揭示CAD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如讲解三次参数样条曲线内容时,采用结合船体放样介绍利用力学知识获得数学模型、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数学模型、利用三次样条端点性质推导矩阵形式数学模型等三种方法剖析难点,总结方法,使学生既了解三次样条曲线的工程背景,又体会到各种方法可以殊途同归的妙处,最后总结出本学科主要采用的线性代数作为工具的数学方法,使学生理解了向量和矩阵知识在机械CAD技术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层层剖析、逐步总结的方法能够使学生比较好地掌握利用Hermite曲线的矩阵形式和曲线端点性质,推导Bezier、B-spline曲线和Coons曲面数学模型等方法,加深了对曲线曲面难点内容的理解。
  3.由内而外、由表及里教学方法。基于多年的科研体验,总结提出以CAD可视化模型的生成、控制、表达三个环节为知识链,构建从几何形体计算机内部表示、几何建模关键算法、曲线曲面的数学表述、几何形状和位置控制方法、三维形体可视化表达等由模型内而模型外的学科知识表达模式,并固化在教材中。讲解时以观察到的大量工程现象入手,通过举例引出问题,再深入分析。例如,由汽车、飞机外观造型引出曲面建模问题,由城市建筑立体图引出透视投影变换问题等。内容的由里而外符合知识的结构和认识的大逻辑,讲解的由表及里符合学习的需求和理解记忆的小逻辑,以此帮助学生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4.理论与实践融合,提高教与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如前所述,研究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发掘,为教学目标服务。合理规划,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资源,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第一堂课介绍教师在CAD领域的科研成果以及由此总结归纳的“CAD软件系统学习十大要素”开始,不断地针对教师和助教发现的学生试验中的具体问题,结合理论教学进行点评式分析,加深学生对实践内容的理解。理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曲线曲面和几何变换等,则由教师给出例程,要求学生课后调试,绘出图形或生成模型,加深对抽象数学内容的理解。采取相关实践内容提前讲解、提前布置上机作业等方式,借助实验环节促进理论学习。这种能力培养提前启动,实践内容跟随教学进程逐步增加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实施上述多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倡导师生交流,学术平等。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发言,鼓励学生当面指出教师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观点,开展讨论甚至辩论等。课后则提供面对面、网络等多种师生交流的渠道。
  
  四、学习效果的评价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通过课程考试来实现,存在评价目标单一、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法简单化等缺陷,课程学习所导致的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情况难以得到充分体现。构建一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研究性教学应当探讨的重要内容。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应以学生现实表现为主进行评价。重过程、重体验,综合评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学习能力等。二是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起到鼓励学生提出新观点,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的作用。对于“机械CAD技术”课程来说,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先积累,后发展的过程,因此,记录和评价学习过程十分重要。本课程对学习效果的最终评价,课内、课外的各种表现占总成绩的50%,其中上机实验占45%、学科竞赛占35%、平时作业占10%,出勤情况、主动意识、协作表现、探究精神等占10%,并分阶段公布。理论学习部分采取开卷考试,占评价总分的50%,试卷的难度相比以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设有较高要求的选做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发挥的空间。这种评价方式可以较充分地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展,及时显露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形成,起到激励作用。
  
  五、成效
  
  研究性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课程总结报告和考核结果可以看出,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是理论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普遍认为课程理论学习部分不再那么难懂,学后思路清晰,理解较为深刻。课堂轻松活泼,大学第五学期本科生常见的惧怕学习综合性强课程的现象大为减少。部分同学还有兴趣挑战CAD领域的理论难题,立志在这一研究领域发展与深造。其次是实践教学效果喜人。学生们始终保持着对上机实验的热情。崇尚实践、乐于动手、喜欢建模和编程形成了一种风气。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对自己的CAD建模和参数化设计能力很有信心,认为自己的CAD能力增长最为显著。该课程教学的效果更是通过后续的课外科技活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充分地体现出来。
  当然,本课程研究性教学也发现,如何更好地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何处理课时少与课程教学目标要求高的矛盾等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实践、完善。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为学而存在,学又要靠教来引导。我们体会,实施研究性教学,授课班级的规模应有所控制,应当为从事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所有教师配备研究生助教,并充分开放实验室,此举可以使教师全力投入课堂教学改革,学生有更多机会通过实践自主学习,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平祥,陈晓琳.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4).
  [2]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
  [3]刘子建等.现代CAD基础与应用技术[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文和平]
其他文献
本文概述了70800吨自卸散货船典型甲板舱室复合岩棉板的布置,门,窗的设计和卫生单元的运用。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低年级学生抱怨说“数学没有语文好学,我不喜欢数学,数学课让我好烦哦!”学生从低年级就对数学课产生了厌学感。作为一位数学老师,当听到学生说这种话
摘 要: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是由普通公民亲身参与司法审判的一项法律制度,是有效体现司法民主、司法公正等价值一项法律制度。本文从概述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价值和功能出发,对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诠释和说明,进而探索解决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以期该制度能发挥更大的效用。  关键词:司法民主;人民陪审员制度  一、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价值与功能  第一,人民陪审员制度有利于实现司法民主。人民陪审员制
摘要:文章通过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与实践动因的阐述,提出了基于主体间合作地位不同和专业培养目标不同的实践路径,对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教学模式、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践路径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互促进、办学资源与社会资
新加坡自推行“居者有其屋”制度以来,成功解决了外来人口与城市低收入人口的住房问题,民众拥屋率几近100%,其成功之处主要在于政府主导、部门专管及一系列有效的制度推动了组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力支持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天津市教育工委、南开大学定于2010年6月12—13日在南开大学共同举办“2010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的融合”高层论坛。  本次论坛将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精神的学习,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交流文化素质教育,尤其是在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的融合中取得的成果
第二届“全国高校数学文化课程建设研讨会”于2011年7月14~15日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这是我国高校数学文化课程的一次高水平展示和交流。  数学文化课程的特色是“文理交融”和“素质教育”,其精髓是传授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与数学精神的有机融合,是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  2008年,南开大学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联合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数学文化课程建设研讨会”,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 要: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真正践行者和探索者,他们对于教改工作的关注程度与积极性直接影响着教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长久以来,高校行政化管理色彩制约着教师教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打破这种局面、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于教改事业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需要在整体战略、基层组织制度、教师评价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上做出调整与变革。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师;组织重构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
在普通高等学校开设军事类通识课程,既是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学校军事课程建设的必要举措。本文从军事类通识课程的内涵、课程选题与申报、课程专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