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21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是富有儿童情趣、生动形象,吸引力强、并略带惊险情节的记叙文。这些课文都要求执教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学好祖国语言文字而乐学、肯学、愿意下苦功夫学的感情,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并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下面浅谈我教第十册《跳水》一文的体会。
  一、破题入手,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倾向于某种事物或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它是实现某种目标的内在动力,是成功的入门。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行为学家通过实验表明:得不到激动,对事物不感兴趣的人,在实践过程中只发挥自己能力的20%~30%;而得到激动,对事物感兴趣的人却能发挥到80%~90%。由此可见,兴趣对于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行为心理上有这样一条公式:激发力量=目标实现概率×目标价值程度。也就是:兴趣力量=成功的可能性×成功的意义。可知激发兴趣对教好每一篇课文有着重要的作用。《跳水》这篇课文的生动、有趣,是学生喜爱读的课文。但仅喜爱还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身也感到有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一种满足和需要,无需外力也能自觉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读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去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要是在对某一事物处于想了解而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探究欲望最强烈的时候。根据这个心理特点,我在板书课题后,让学生审题,抓住“题眼”——“跳”字来设问:谁跳水?为什么跳水?经过怎样?跳水的结果又如何?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样学生对课文有了兴趣,产生了探究问题的欲望。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这时,我再让学生循着这条思路,通读全文,阅读后使他们知道这篇文章作者的思路。
  二、创设情境,增强兴趣
  1.初读课文,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初读课文之后,可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人物之间都是为哪一件事联系起来的?然后根据课后习题1的三个思考问题一边读、一边想,作好回答的准备。指导细读课文时,抓住重点的词、句、段,引导学生“披文入情”,进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同时创设情境启发想象。导读第一段时,启发学生抓住“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这个句子去理解。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深入理解。使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有初步的印象。教学第二段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看插圖。老师范读第二段,让学生闭上眼睛,进行想象。启发学生想象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的形象和情境。学习三、四段时,提出设问:除了船长想的办法外,你还有没有其它办法能救孩子?要让学生争论、评议,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后达到共识:“跳水”是在当时特定的情况下解救孩子唯一的选择,但不是万无一失的。从而懂得为什么用它来作题目。懂得安全与危险、取乐与放肆、追与爬、命令与得救,水手——猴子——孩子——船长等的内在联系。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这几个环节,教师把孩子、猴子、船长、水手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板书反映出来。
  2.精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胳,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要求学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要求说出分段的依据。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后;要求学生划出事情发展过程中描述孩子和水手表情变化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对故事情节发展所起的作用。通过这一教学活动,使学生懂得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让学生根据板书内容进行口述。懂得这个故事发生在一条船上,船上有水手、孩子、船长和猴子,他(它)们都活动在船上,必然会有种种联系。其中人与猴子是最主要的联系。由于水手拿猴子取乐,使猴子的活泼、调皮发展为放肆;猴子放肆起来拿孩子取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一定要追到猴子;水手的笑声和孩子的追赶使猴子更加放肆;自尊和幼稚促使孩子放开绳子和桅杆走上横木;由于船长的机智、沉着和水手的勇敢,使孩子脱险。故事就是在事物这样的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
  三、另辟蹊径,维持兴趣
  精读课文后,学生又会感到一种满足,这时我又另辟蹊径,提出一些有新奇感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1.当船长要孩子向海里跳时,站在最高横木上的孩子有没有听明白爸爸的话?为什么?
  2.有人说,这个孩子勇敢,能不顾一切地爬上最高的横木,是个英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3.船长为什么要用开枪的办法来强逼儿子跳水?
  以上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进一步加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最后归纳出当时的环境“风平浪静”与这个故事的每一个阶段——发生、发展、高潮、结局,都是紧密联系的;从中得出对人物的评价:水手——开玩笑过度,没分寸;孩子——任性,遇事不冷静,一味蛮干;船长——急中生智、临危不惧。这时候可因势利导,你佩服谁?佩服他什么?
  讲读完全文,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作简要的归纳:读一篇课文,可从审题入手,抓住题目与课文内容的联系,这样有助于课文的理解;注意人物之间、人物与事物之间、故事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这样就能分清段落;想一想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学习了这篇文章受到什么启发?这样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
  总之,在讲读教学中只要教师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探究性学习具有参与性和体验性,并在一定的教学情景中由教师指导下展开的创造性活动,在此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可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而教学情景的创设则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要前提,设计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有梯度,有针对性、趣味性、连续性、开放性和创新性,促使学生在迫切要求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究。  关键词:化学教学 探究式 教学
期刊
摘 要:新课程语文教学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能力,是学生的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语文素质的根本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上,培养语感,是切实提高小学生语言素质的关键。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素质 语感培养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清晰地理解“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并在立足生活,加强实践,重视体验等方面给予良好的指导,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和阅读水平,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语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这就把我们教师的任务和教学目的说得非常清楚了。双语教学亦是如此,必须在提高学生法定双语素质上下功夫。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学习母语和英语。只有这样
期刊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那么,如何在一堂语文课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关键点在于利用好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因此在课前谈话时,必须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化,启疑导思,力求做到堂堂有趣,课课更新,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在教学实践中,课前谈话一环,我常用以下几种
期刊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丰润了文本的内涵,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从中提高了学生的閱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想提高训练的实效,首先必须以文本为依托,找准训练点。有效随文练笔训练点的选择,能恰如其分地设计出掀起课堂高潮的写话练习,也是优化语文课堂的显著标识。所以说
期刊
科学学习的核心在于探究。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科学领域里从未知到已知的自行探究、自主探究,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訂计划——实验探究——分析论证——形成结论——汇报交流”等。由此可见,猜想与假设已成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引导学生开展猜想与假设成为当前科学学科教学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猜
期刊
教学中坚持“五个贯穿始终”(即情感教育贯穿始终、文化育人贯穿始终、探究体验贯穿始终、展示交流贯穿始终、习惯养成贯穿始终),使各环节都必须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等素质教育观。数学课堂教学时间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缩水,学生的课余练习时间少了,面对这一问题,每一名数学教师要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多年来我积极探索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学案导学”之教学模式,现总结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出具有探索性和有效性的数学问题,非常重要,对数学问题的展示和解决起到引领作用;同时,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数学品质。数学问题的设计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性、科学性、合理性及原则和方法。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并结合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感悟,谈一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问题的设计 原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大力推进,课堂、教材、教师、学生、教法、学法等教学元素的地位和作用也随之改变,如师生角色的定位、教学情境的预设、课堂氛围的营造、教法学法的设计等。总体呈现出了以下特点:教材变“宽”了,学生变“活”了,课堂变“乱”了,教师变“闲”了,试题变“难”了。教师传统的纯粹的“说教式”、“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了。  可见,如
期刊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因此,这种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单调的书写工作也常常是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做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