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ud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具有革命意义的、全新的文学批评模式。本文试从女权主义角度,概括阐释女权主义批评的背景、思想来源、各分支派别之间关系等,以加深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的了解
  关键词: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女权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泛指女性有关争取与男性同等社会权力的主张。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经日本中介传到中国,定名为“女权主义”,显示出着眼于男女社会权力平等的时代特征。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用“女性主义”代替“女权主义”提法,含有侧重争取男女之间文化与精神平等的考虑在内,同时也减弱了“激进女权”的西方色彩。另外一些学者则继续使用“女权主义”的概念。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具有革命意义的、全新的文学批评模式。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欧美,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高涨并深入到文化、文学领域的成果。它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其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女性创作和女性阅读等。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意图是改写文学史、文学批评史,重新发现在男性社会及父权中心下被埋没的女性作家和作品,建构支撑“女性写作”和“女性论述”的“女性话语”。它要求以一种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了猛烈批评。它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提倡一种女权主义写作方式。它灵活地吸收了当代西方影响很大的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等批评方法,容纳了生理学、人类学、现代心理学和美学等领域的知识和理论,呈现出一个多元开放的体系。搞清楚女权主义批评的背景、思想来源、各分支派别之间关系等,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方法,在此做一下简略概述。
  
  一、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现实背景和思想来源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与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密不可分。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浪潮出现在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初期,以1920年至1928年美英妇女获得完全的选举权为高潮标志。60年代后,出现了第二次女权运动。欧美政治斗争风起云涌成为这次妇女解放运动的直接导火线。第二次运动超越了第一次女权运动争取妇女财产权、选举权的范围和目标,逐步深入到就业、教育、福利和政治、文化各领域,并努力上升到对妇女的本质和文化构成的探讨。在这样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应运而生。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形成不仅有当时现实的社会政治背景,而且也有其文学理论、批评方面自身的思想来源,正如肖瓦尔特所说:“如果说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妇女运动的一个女儿,那么它的另一个父母则是古老的父权制的文学批评和理论成果。”(①P343)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思想来源大致有两个方面:(一)60年代起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发生重大变化和转折,给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提供了理论思路和方法上的多方面启示。20世纪20、30年代起,新批评和其他形式主义批评在英美等国占主导地位;50、60年代,法国以索绪尔语言学为基础的结构主义理论取代存在主义。自60年代后半期起,新批评和其他形式主义日益捉襟见肘,结构主义也迅速向解构主义转变,阐释学及随后的接受美学异军突起,新马克思主义在欧美影响日增。女权主义文学批评顺应了这种变动,并且多方吸收各派的理论营养,从中获得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例如一些女权批评家注意吸收被新批评所摒弃的作家生平资料,并重视进行社会学和文化学分析,解构主义为她们消解文学创作和作品中的男女二元对立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新马克思主义对她们洞察妇女自身的地位及女性文学与阶级、种族斗争的密切关系提供了帮助。(二)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继承了一些重要先驱者的理论创造。20年代前半期,英国女作家弗吉尼娅·伍尔夫和法国女哲学家西蒙·德·波伏娃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伍尔夫出版于1929年的长篇论文《一间自己的屋子》及其他一些文章,抨击了无处不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对女性文学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思考,给当代女权主义批评以多方面的启迪。波伏娃在1949年出版了《第二性》(后被封为“女权主义的宝典”),将女权主义思想大大深化了一步。她的“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成的”观点至今仍有十分广泛的影响。作为先行者,伍尔夫和波伏娃在思想观念和批评实践上,都为女权主义批评树立了榜样,开辟了方向。
  
  二、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派别
  
  (一)在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发展史上,曾出现了许多分支和流派。就思想发展倾向而言,曾出现过激进女权主义、资产阶级女权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等分支。
  激进女权主义兴盛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激进女权主义者认为,一系列的社会不公均起源于男性与女性的对抗,男性是她们最根本的敌对者。她们把世间一切坏的东西均归结为“男性”,把一切好的东西均归结为“女性”,主张将原来处于压迫者地位的男性放在被压迫者的位置,将原来处于被压迫者的女性放在压迫者的位置。激进女权主义鼓励女性团结起来,反对男性在性问题上将女性看作是被动的、物化的性对象,反对男性剥削女性,鼓励女性在性问题上自立自主,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它以为一切女性均是善良、纯洁的,将原有的男性压迫颠倒为女性压迫,这是片面的、不足取的。
  资产阶级女权主义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在80年代兴盛了数年。它主张“男性和女性是不同的,但他(她)们是可以平等的”;主张女性将自己的女性特征发挥到极致,将男性玩弄于股掌之中,从而进入社会的最高层。它不主张彻底改变现状,认为女性目前的主要任务是争取与男性相同。资产阶级女权主义强调女性争取权力的责任的重要性,强调女性进入原来被男性垄断的领域的必要性,是积极的,但它只是为少数妇女谋取社会权益,片面强调个人的重要性,忽视了女性作为一个整体的必要性和力量。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是在吸收了马克思及其后继者阶级分析的某些观点之后,并在激进女权主义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在理论上,它旨在分析和理解阶级基础之上的权力关系和性别基础上的权力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既考虑经济基础对女性地位的影响,又考虑上层建筑对女性地位的影响。它在男性世界和女性世界、在性别层面和阶级层面、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都向男性提出了挑战。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在理论和战略层面上,其纲领是理想的、较全面的;而在战术层面上,很难设计出清晰的战术措施。
  (二)就地域特色而言,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大体上分为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和法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1、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的主题是文学与社会的性别迫害,批评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女权主义者要求在象征秩序中得到同男人平等的机会和权力,并通过剖析男性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和揭示男性支配女性的方式,达到抨击父权制观念的目的。这一阶段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作品,除了凱特·米利特的《性政治》之外,影响比较大的还有玛丽·艾尔曼的《思考妇女》和苏珊·考普曼·科尼隆主编的《小说中的妇女形象:女性主义的角度》。后者收集了21位批评家的论著,着重剖析了19世纪和20世纪主流文学作品中失真的女性形象。
  第二阶段是70年代中期、晚期,探讨的重点不再限于平等待遇等显见的问题,而是语言文学的论述。女权主义者强调“性别差异与独特性”,并以差异性为名否定男性象征秩序。她们注重女性不同于男性的心理体验、象征表征和内在情思,重新解读女作家的经典作品,寻觅女性文学的传统。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批评家是爱莲娜·肖瓦尔特。她在《迈向女权主义诗学》一文中把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分为两个方面:作为读者的妇女与作为作家的妇女。前者称为女权主义文学阅读,主要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文学批评中对妇女的忽视和歪曲,以及男性建构的文学史的种种疏漏;后者称为女性文学批评,主要探讨女性作品的类型、主题、流派、结构,女性创造的心理原动力,女性文学传统的进化及规律等等。肖瓦尔特的论述奠定了女权主义批评的基础。这一阶段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作品有肖瓦尔特的《她们自己的文学》、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合著的《阁楼上的疯女人:女作家与19世纪的文学想象》、艾伦·莫尔斯的《文学妇女》等。
  第三阶段80年代以后。进入80年代,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不再拘泥于文学本身,而是把性别区分和女性的心理置于意识形态的作用中深入探讨,同时开始从纯文学领域扩展为跨学科的文化批评。一方面文学研究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结合,并引进各种人文科学的新思潮、新方法,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把视野从经典作家、作品扩展到大众作家和大众文化媒介(如电影电视等)。目前,英美女权主义批评仍在跨学科的女性文化研究层面上继续发展。
  2、 法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法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兴盛于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其代表人物的批评吸收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和拉康解构化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某些思想,重点放在“女性写作”上,希望建立一种文学乌托邦式的符号学。法国女权主义文学研究的重点是语言和文本。它认为女性语言与母性有关,与女性肉体有关,女性语言比男性语言模糊,缺乏明显的连接和逻辑。在文学批评中,批评家不赞同现实主义的反映论,否定作者对作品和读者的权威,认为文本的意义是独立的、开放的,不受作者与批评分析的束缚。法国女权主义学派的代表作有西苏的《美杜莎的笑声》、伊莉格瑞的《当我们的双唇一起说话》、克里斯蒂娃的《诗学语言的革命》、《妇女的时间》等。
  在西方女權主义文学批评中,除了英美和法国两大派以外,美国的黑人和女同性恋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它们以独特的内容丰富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从总体来看,女权主义各派别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缺乏统一、明晰的理论,但是它们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试图改变妇女地位;(2)向男性统治提出了挑战;(3)强调女性自主。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无论英美派、法国派,还是黑人女权主义,都有各自的局限,带有相当大的乌托邦色彩。
  纵观上述,女权主义文学批评顺应了西方社会妇女解放运动逐渐深化的趋势,对父权制社会给予了全面、深刻的批判,打破了陈旧的文学批评模式,给处于困境中的西方当代思潮和文学批评提供了巨大的思考空间,为西方文学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已成为世纪之交世界范围内的文学批评的主流话语之一。
  
  参考文献:
  [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2]《女性主义文学与欧美文学研究》罗婷著东方出版社2002年11月.
  [3]《女性主义批评不等于性别批评》申富英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4]《女权主义》孙绍先《外国文学》2004年第4期.
其他文献
摘要: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因特网凭借新媒介技术的优势,以“网络为王”的姿态出现在泛媒体时代的文化舞台上;网络文学也因为平等参与、虚拟互动等超越性品质,令人们对其期待甚高。本文主要通过描写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创作所产生的系列改变,分析其对传统文学的影响與反拔,进而说明网络时代的传统文学在被消解的同时,又有了被重塑的希望。  关键词:网络文学;传统文学; 消解; 重塑    当传统文学阵地主要是纯文学期刊
期刊
摘要: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一个趋势,但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作用的发挥往往不尽人意,由于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教师和机器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需要得到很好的处理,才能使教师的作用高效的发挥,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建构;多媒体;主体    1.引言    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深深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领域引进计算机进行辅助
期刊
摘要: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于造就学生的完美素质,培养学生的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有正确的人生观、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而美术教育是科学育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学生通过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具有一定的鉴赏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把审美教育在心理上的积淀转化为道德美、语言美、行为美,以形成人格的健全。学生通过思维,创造出美的画面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真正体味到
期刊
摘要: 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注重组织学生参加探究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和标志。除了观念上的突破外,更需要关注探究二字。  关键词:科学探究;课程改革;物理    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中的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好像是一座不易攻破的“堡垒”成为语文课堂公认的难点。如今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等多种信息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的闪亮登场,从全方位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以全新的思维视角给作文教学点亮了一盏希望的明灯,使作文教学的路途一片光亮并具有了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计算机; 激发兴趣; 创设情趣等    一、精心制作课件,创设自主写作情景    优化写作训练的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
期刊
摘要:低年级数学教学适时适度的运用电教媒体,可  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极大的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电教媒体; 数学课堂;导入     电化教学是近几年来逐步普及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与枯燥的数学课结合,可以直观形象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化静为动,花抽象为具体,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对直观
期刊
摘要: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王朝之一,它开创了许多治理封建国家的政策和措施。尤其是在西南夷地区实行的一系列边郡措施,对整个西南夷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更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汉王朝; 西南夷; 边郡举措    众所周知,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强大的王朝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基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汉王朝在
期刊
摘要军队财务监督是通过财务收支及其管理活动对军队财务实施的监查、指导和控制的一种经济手段,它是军队财务的基本职能之一。当令世界各国军队都非常重视财务监督。分析外军财务监督的特点,有利于完善我军财务监督,进一步促进军费使用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外军:财务:监督:特点:启示    一、外军财务监督的主要特点    1、设立专门财务监督机构  外军的财务监督机构一般规格较高、独立性较强,通常直届国防部
期刊
摘要:作为工作在教育最前线的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把握最新教育理念,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很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的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必须得注重阅读教学这一块,因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阅读兴趣 ; 阅读质量;人文素养; 情感体验    自从从事语文教
期刊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产生了广泛的数学美。可是,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误区,就是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更谈不上数学美了。大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为此数学教学中如何展示、渗透、挖掘、创造美,如何强化数学教学中的美育功能,成为摆在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下面,我将围绕这一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