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一例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e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人类的隐球菌病.约110%-15%有皮肤损害.我科收治1例以肉芽肿损害为主的皮肤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者.现报告如下.</p>

其他文献
先证者男,19岁,哈萨克族牧民,未婚.从4岁时起头部开始出现突出皮肤的圆形结节,后逐年增多并发展到面部、颈部和躯干部.无任何自觉症状,亦失洽疗付.自幼生活在牧区,平日身体健康.
期刊

患者男,48岁.于1990年8月诊断为界线类偏瘤型麻风而予以联合化疗,利福平1200mg和氯苯吩嗪300mg每月1次监服,同时氯苯吩嗪50mg/d和氯苯砜100mg/d自服.

用青蒿琥酯对实验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致敏前,激发时,激发后12小时三个不同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蒿琥酯用于致敏前,激发后12小时对皮炎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此外用青蒿琥酯对小鼠体内、外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IL1)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青蒿琥酯对体内外IL1活性均有抑制,提示青蒿琥酯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免疫调节剂,临床可推广用于治疗湿疹皮炎.

1937年7月至1988年2月,我们采用局部注射干扰素的方法治疗寻常疣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用抗体擂捉ELISA法检测了87例血清梅毒抗体阳性标本和93例血清梅毒抗体阴性标本中的CMV-IgM结果,梅毒血清阳性者中有45例CMY-IgM阳性,占52%,梅毒血清阴性者中有i8例CMV-IgM阳性,占30%,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x2=8.7,P<0.01).提示在梅毒患者中CMV的感染率较高,性传播可能CMY的重要传播途径.我们认为抗体捕捉ELISA法是临床诊断C
药物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反应,重症者常伴内脏损害.现报道我院1971年以来368例药物性皮炎,并作简要讨论.
报告97例慢性光化性皮炎(CAD)的随访研究.其中男89例(97.8%)、女仅2例,平均年龄58.7岁.表现为暴露部位的慢性皮炎和湿疹性损害,在形态学和组织学上有时呈现有彼性琳巴瘤的表现.患者均有光敏性,其中52.2尚有接触变应性.光试脸示85.5%患者对UYB敏感,部分对UVA也敏感.避免种种光饭物可使病情逐步控制.对CAD的病借研究及其诊断标准进行了讨论.
患者,男,50岁.1990年6月下旬于饮酒、进食鱼虾海腥后次日,全身皮肤泛发瘙痒性红斑,一般挑过敏治疗无效,并有低热.转某院诊断红皮病,而用强的松及丹参静滴等治疗,住院22天,热退且皮疹明显好转出院.当减停强的松后,皮疹复有加重又伴低热,于8月24日来我科住院.
期刊
用半合成酚糖脂抗原(NT-O-BSA)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yan(ELISA)和半合成爵糖脂抗原(NT-P-BSA)致敏明胶微粒凝集试验(MLPA).检测贵州省12县麻风病人密切接触者血清抗体1715例,现症麻风病人137例:结果:接触者阳性率ELISA和MLPA分别为17.84%和13.94%(R=4.8514,P=0.0004);麻风病人阳性率分别为91.97和8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