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16和p15基因已被公认为肿瘤抑制基因,通过参与细胞周期负调控调节机体代谢,维持自身稳定,控制着肿瘤的发生,作用较Rb和p53更直接,特异性更强,在多种肿瘤的发生机制研究及利用抑癌基因的治疗中引起关注。现就其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rnrn1 p16和p15基因的发现,定位,结构rn 1993年底Serrano等在研究与CDK结合的蛋白质时,发现一分子量为15.845kD的蛋白质,定名为p16蛋白。1994年,Kamb等在对近300种肿瘤细胞系进行普查时,在染色体9P21(约40kb)发现了两个肿瘤抑制基因,分别命名为多种肿瘤抑制基因(multiple tumor suppressor gene,MTS1和MTS2),后经证实MTS1即p16,MTS2即p15。rn p16,又称CDKN2或CDK4I,全长8.5kb,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外显子一(E1)含126bp,外显子二(E2)含307bp,外显子三(E3)含11bp,共同编码一个约16kD的蛋白质,含148个氨基酸,也有学者指出,E1有E1α和E1β两种。E1α和E2,E3共同编码一个约16KD的蛋白质,E1β约在E1α上游约20Kb处,含268bp,与E2和E3一起,在小鼠可合成一分子量为19kD的蛋白质,称为19ARF,在人类合成一分子量为13.8kD的蛋白质。rn p15又称p14,p15.5或INK4B,编码含137个氨基酸的p15蛋白质。Kamb等[1]认为p15含有三个外显子,第二外显子与p16基因有90%同源性,且两者内含子1的3′端与E2连接处的40bp保守序列也基本相同,Stone等[2]认为p15基因有2个外显子E1和E2。这些序列大约位于p16 E1上游约25kb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