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洗砚记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u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时制砚、购砚为的是用,记账、写信、写春联或者画画,不可或缺。我小时跟随乡人陈显达老人习画,下笔前先要理纸磨墨。过去的书画家常说:人磨墨,墨磨人。就是说把急躁的性子一點一点磨下去,心性澄明,笔端自有烟云。吴悦石先生在《快意斋论画》中亦云,今人图方便使用墨汁,因而缺少了旷逸之心,也失去了悠游之态。他认为“笔墨生发在千磨万磨之中,中国书画不磨墨则不知其所以”。
  就我了解,除了极少数老派的书画家,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于使用墨汁,我本人也是如此。原先拿碗碟贮墨,后来承友人赠砚,便往里面倒上墨汁,用完了又懒得去洗,久而久之积成“砚山”。《小窗幽记》提醒“清闲之人不可惰其四肢,又须以闲人做闲事”,其中一项便是“洗砚宿墨”,而我却恨不得养一两只《闻见异辞》中所说的广东墨猴,“长约三寸……以舌舐墨,砚田可终年不洗”。
  据说黄宾虹先生作画后也从不洗砚,甚至连毛笔也懒得往清水里过一道,所以砚中多有宿墨。他是不是因此受了启发我不敢妄下断语,只知道他将宿墨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远非常人所能及。宿墨的优点显而易见——渣滓沉淀,易留笔痕,易出墨晕,看上去既得风骨又得气韵。黄先生还喜欢在画的墨浓处再施以极浓的宿墨,干后与浅淡处形成对照,尤显浓黑透亮,行家们谓之“亮墨”,可起到点睛之用,使整幅画的神采为之焕发。
  砚于文人,犹如衣裳之于女子,永远少那么一件。先贤视良砚为砺友,可怡情也可致知。我家有端砚、歙砚近十方,虽没有多大价值,却也舍不得拿来蓄墨,只作案上观。这些砚台中,真正让我动心的只有区区一方龙尾砚,依原石之形而凿出祥云,砚堂处有金星闪烁,颇得其趣。家中原先还有一方洮砚,是太太从甘肃带回来的,线条简洁,碧绿如水。我把玩之后顺手搁于书架上,被小猫踩翻摔成几瓣。我数次拿起,又舍不得扔,太太揶揄:“黛玉葬花你葬砚,不如给它做个砚冢,成就一段佳话。”
  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失去了旧时的娴雅,失去了宁静的心境,失去了含蓄与质朴,失去了从容与浪漫,我想这正是砚台这类古物愈来愈受追捧的缘由。
  (摘自《今晚报》,千百度荐)
其他文献
大盂鼎是西周青铜器,属于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大盂鼎在陕西眉县礼村出土,但当时该鼎还没有确定的名称,甚至其真伪也不能判定。道光三十年(1850年),任汉中府教授的凤翔府岐山县凤鸣镇乡绅宋兑成回家省亲,听说岐山县京当乡地主董天有要出售大盂鼎。宋兑成与董天有再三讨价还价,最后用一马车银元买来了大盂鼎。  几天后,京当乡又有户人家要出售小盂鼎。原来,就在大盂鼎出土后
期刊
众所周知,我国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是一位了不起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可以说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理工男”。他首次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第7位,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000多年后的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祖冲之创制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为后世的天文学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位世界大师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还是一
期刊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与秘鲁作家略萨都是当代拉美文坛的泰斗、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30多年间,原本亲如兄弟的他们却将对方视作仇敌。英国媒体近日披露,是一个女人让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目成仇。  略萨的爱如云朵,飘忽不定  1954年,18岁的略萨爱上了自己大舅的小姨子胡莉亚,两人冲破一切阻挠结了婚。为避免非议,他们搬到了法国巴黎。1961年,胡莉亚的外甥女帕特里西娅到巴黎求学,住进了略萨家。  
期刊
到“大象孤兒院”去参观的那天,正好碰上管理员领着数十头大大小小的象到附近的河里去洗澡。有些象一边欢快地走着,一边畅快地拉屎,一坨坨粪便沉甸甸、热腾腾的。令我诧异的是,这些色若夕阳的粪便全无臭味。仔细看时,我发现在金灿灿的粪便里,掺杂着许多没有消化的草茎和叶子。  在斯里兰卡中部象群聚集的滨纳瓦拉村,斯里兰卡人从大象的排泄物里敏锐地嗅出了商机。  —他们利用象粪来造纸。  大象食量极大,以吃香蕉、椰
期刊
为了某本杂志的工作,我得走一遍美国的一条登山步道。那条登山步道连接优胜美地山谷,走完全程得花一个月。  上路前,我虽然对山上的风景有所期待,但一想到那种不能天天洗漱的日子就提不起劲儿。在这种状况下,要振奋自己的心情,得靠准备工作。  这趟行程中最重要的工具自然是登山鞋。我特地提前搭飞机到旧金山,又租车在山路上开了三个小时,找到一家做鞋子做得很好的店铺。店主法兰克先生是我的朋友。我告诉了他我的行程,
期刊
唱戏是复旦大学不少名教授的家常便饭。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复旦登辉堂(又名400号大礼堂,今相辉堂),名教授们常常粉墨登场。  “赵家班”全家上阵  在登辉堂演出最多的,大概要算赵景深先生了。赵景深(1902—1985)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他自1930年起就在复旦大学任教,是著名的中国戏曲史家,被刘大杰先生称为编、导、演、唱俱佳的戏曲通才。  赵景深在课堂上主讲古典戏曲,喜欢言传身教,示范表演
期刊
有时候,我们反复整理房间,当我们环顾四周时,却发现没啥进展。其实这个问题可以简单地解决,只需遵守一个原则:一物进一物出。即每当家里增添新物品时,必须去除一件功能相似的旧物品。这个策略可以确保你家里的东西不会多得泛滥成灾。  在处理相似的物品时,一物进一物出的原则最有效。衣橱里要添一件新衬衫的话,必须取出一件旧衬衫;增加一本书,那就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如果要添置一套新盘子,那么旧的那套就请出去吧;要
期刊
62岁的王振海是辽宁省抚顺市的一位锔瓷匠人,别号“王老邪”“关东鬼才”。他自幼父母双亡,4岁那年就来到北京,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别的孩子还在弹玻璃球、跳房子时,王振海就已经给做锔匠的爷爷打下手,跟着他走街串巷揽生意了。爷孙俩挑着担子,打着拨浪鼓,一边走一边吆喝:“锔盆锔碗锔大缸……”  瓷器既坚固又脆弱,日常生活中难免有破损碎裂,不忍將之丢弃之人,便会拿去找人修复。经锔瓷匠人之手,它们便能起死回生。
期刊
如果你热爱巴赫的音乐,那你一定绕不开古尔德这个发烫的名字。22岁那年,古尔德初抵美国,以一部《哥德堡变奏曲》成为因演奏巴赫的音乐而光芒四射的名星。他像一位探险家,另辟蹊径,拐向矿藏深处,发掘出音乐的钻石。  这部作品宛如库容强大的水库,而古尔德解放了以往循规蹈矩的演奏。一个个行云流水般的变奏仿佛有着治愈功能。这个演奏版本从诞生之日起就熠熠生辉,经得起时光的磨损。  让人为之惊诧的并不单单是这个年轻
期刊
7年前装修时置下的立式衣柜的碰珠坏了,衣柜门合不上,于是我到市场上去买碰珠。  第一家店挺大,营业员是个精致的女人。她坐在那儿不停地刷微信,见有顾客上門很高兴,但她就是不明白“碰珠”是个什么玩意儿。最后,她把柜台里所有的小配件都给我搬了出来,一个一个地拿给我看——“是不是这个?”  第二家店也挺大,老板是个中年男人,正在玩电脑游戏。我问他店里有没有碰珠,老板一脸莫名其妙。  第三家是家小店。一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