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如何变化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xiong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有不少同学感到困难,其中分析U、I的变化量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列出关于电压或电流的函数关系式,再结合数学知识,问题便迎刃而解.我们将这样的问题分为两种典型情况:第一种,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列出关于U的函数关系式;第二种,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列出关于I的函数关系式.
  1 根据U的变化列出函数关系式
  例题1 如图1所示电路,电源的内电阻不能忽略.现闭合开关S,电压表有确定示数,调节可变电阻R的阻值,电压表的示数增大了ΔU.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可变电阻R被调到了较小的阻值
  B.电阻R2两端的电压减小,减小量等于ΔU
  C.通过电阻R2的电流减小,减小量小于ΔU/R2
  D.路端电压增大,增大量等于ΔU
  分析与解 A选项、由题,电压表的示数增大,R和R1并联的电阻增大,得知R增大,所以R被调到较大的阻值.A错误.
  B、C选项、R增大,外电阻增大,干路电流减小,通过电阻R2的电流减小,电阻R2两端的电压UR2减小,又因为路端电压U端增大,所以R1两端的电压UR1(即电压表的示数)增大.列出电压函数关系式U端=U UR2,再标出变化情况,ΔU端(增大)=ΔU(增大) ΔUR2,所以ΔUR2小于ΔU,故B错误,C正确.
  D选项、ΔU端(增大)=ΔU(增大) UR2(减小),所以路端电压的增大量ΔU端小于ΔU.故D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C.
  例题2 在如图2所示电路中,闭合电键,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下滑动时,四个理想电表的示数都发生变化,电表的示数分别用I、U1、U2和U3表示,电表示数变化量的大小分别用ΔI、ΔU1、ΔU2和ΔU3表示,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A. U1/I不变,ΔU1/ΔI不变
  B. U2/I不变,ΔU2/ΔI变大
  C. U2/I不变,ΔU2/ΔI不变
  D. U3/I不变,ΔU3/ΔI不变
  分析与解 四个理想电表中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电压表V1测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电压表V2测电阻R2两端的电压U2,电压表V3测路端电压.
  A选项、定值电阻R1阻值不变化,故U1I=ΔU1ΔI=R1不变.A正确.
  B、C选项、当滑头P向下滑动时,R2接入电路有效阻值R2′变大,U2I=R2′变大.此时,列出电压的函数关系式,U2=E-(U1 U内),可得ΔU2=Δ(U1 U内),而Δ(U1 U内)ΔI=R1 r,故ΔU2ΔI=R1 r不变.B错误C正确.
  D选项、当R2′变大时,U3I=R外=R1 R2′变大.此时列出电压的函数关系式,U3=E-U内,由此可得ΔU3=ΔU内,故ΔU3ΔI=ΔU内ΔI=r不变.D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A、C、D.
  巩固练习 在图3所示电路中,开始时电键S1、S2均闭合,现先断开电键S1,则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均发生变化,设他们的示数变化量之比为M1=ΔU1/ΔI1,再断开电键S2,两表新的示数变化量之比为M2=ΔU2/ΔI2,若已知,则比较M1与M2的绝对值大小应有
  A.M1>M2 B.M1=M2
  B.M1  分析与解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列出电压函数关系式U=E-Ir,可得ΔUΔI=r,当外电路结构变化时,电源的内阻r不变,则有M1=M2.故本题答案为B.
  2 根据I的变化列出函数关系式
  例题3 如图4所示电路中,电源的内电阻为r,R1、R3、R4均为定值电阻,电表均为理想电表,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触头P向右滑动时,电表的示数都发生变化,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ΔI、ΔU,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小
  C.ΔU/ΔI  D.ΔU/ΔI>r
  分析与解 R1、R2并联,再与R4串联,与R3并联,画出的等效电路如图6所示.R2向左滑动(图4中R3右移),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设R1、R2、R3、R4的电流分别为I1、I2、I3、I4,电压分别为U1、U2、U3、U4.干路电流为I总,路端电压为U,电压表测量路端电压U,等于R3电压.电流表电流为I,则I=I2 I3.
  A选项、R2变大,外电阻变大.故A正确.
  B选项、外电阻变大.由I总变小,又U3变大,所以I3变大.由I4=I总-I3,现I总变小,I3变大,所以I4变小,U4变小,而U1=U-U4,现U变大,U4变小,则U1变大,I1变大,列出电流的函数关系式I总=I2 I3 I1=I I1,现I总变小,I1变大,所以I变小.故B正确.
  C、D选项、由欧姆定律U=E-I总r,得ΔUΔI总=r.根据电流的函数关系I总=I I1,标出变化情况ΔI总(变小)=ΔI(变小) ΔI1(变大),则ΔI>ΔI总,ΔUΔI<ΔUΔI总=r.故ΔUΔI< r.故C正确,D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A、B、C.
  例题4 在如图6所示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右滑动时,三个理想电流表的示数都发生变化,电流表A1、A2、A3的示数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ΔI1、ΔI2和ΔI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表A2的示数一定变大
  B.电流表A3的示数一定变大
  C.|ΔI1|一定大于|ΔI2|
  D.|ΔI1|一定小于|ΔI2|
  分析与解 先根据电流法分析出R1、R2、R3三者并联再和R4串联.   设R1、R2、R3、R4的电流分别为IR1、IR2、IR3、IR4,设电流表A1、A2、A3的示数大小分别为I1、I2和I3,干路电流为I总,则I总=IR4=I1,电流表A2的示数I2=IR2 IR3,电流表A3的示数I3=IR1 IR2.
  A选项、滑片向右滑动,R1值减小,R1、R2、R3三者并联的总阻值减小,所以R1、R2、R3两端的电压减小,流经R2、R3的电流IR2、IR3减小,所以A2的示数I2减小.A错误.
  B选项、列出电流的函数关系式I总=IR1 IR2 IR3=I3 IR3,现干路电流I总增大,IR3减小,所以A3的示数I3一定变大.B正确.
  C选项、干路电流I总增大,IR2、IR3减小,所以IR1变大.I总=I1=IR1 IR2 IR3=IR1 I2,标出变化情况ΔI1(变大)=ΔIR1(变大) ΔI2(减小),所以无法判断ΔI1与ΔI2的关系, C错误.
  D选项,I总=I1=IR1 IR2 IR3=I3 IR3,标出变化关系,ΔI1(变大)=ΔI3(变大) ΔIR3(变小),所以ΔI1<ΔI3,D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B、D.
  巩固练习 如图8,当变阻器的滑片P滑动时,四个电表的示数变化的绝对值分别为ΔI1、ΔI2、ΔU1、ΔU2,则有
  A.ΔI1<ΔI2,ΔU1>ΔU2
  B.ΔI1<ΔI2,ΔU1<ΔU2
  C.ΔI1>ΔI2,ΔU1>ΔU2
  D.ΔI1>ΔI2,ΔU1<ΔU2
  分析与解 设R1、R2、R3的电流分别为IR1、IR2、IR3,电压分别为UR1、UR2、UR3,设电流表A1、A2的示数大小分别为I1、I2,I1=I总=IR1,I2=IR3,电压表V1、V2的示数分别为U1、U2,U1=U端,U2=UR2.
  假设滑片P向下滑动,则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外电阻减小,干路电流I1增大,路端电压U1减小,电阻R1两端电压UR1增大,电路中并联部分的电压U2减小,列出函数关系式U1=UR1 U2,标出变化情况ΔU1(减小)=ΔUR1(变大) ΔU2(变小),所以ΔU1<ΔU2.
  干路电流I1增大,通过R2的电流IR2减小,则通过变阻器电流IR3增大,列出函数关系式I1=IR2 I2,标出变化情况ΔI1(变大)=ΔIR2(减小) ΔI2(变大),所以ΔI1<ΔI2.
  故本题答案为B.
  从上述两种情况可见,先写出需要分析的物理量(U或I)的函数关系,然后再分析变化量关系,便可使这类问题化繁为简,迎刃而解.
其他文献
一位教师在听完某老师的课后,对该教师的挥洒自如以及师生交流的自然无痕发出感慨:“为什么学生总能跟您这样地‘配合默契’呢?”这位老师回答:“因为我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的教,而是自己的教学怎样去配合学生的学.”这位老师的这种教学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以学定教”.但目前传统教育制度的弊端主要在应试教育框架里采用灌输式教学,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就教学中“以学定教
苏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实施已经好几年了,作为新教材的试验教师,不仅为新教材的美文所深深折服,也为新教材中精美插图紧紧吸引,但最令我喜爱的苏教版中的特色课--“文包诗”。浏览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主要包括五个层面: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模式,教学内容与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作为职教的核心,其改革直接决定着所培养人才质量的优劣.本文
阅读是阅读主体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吸收和应用的复杂的心智过程,是现代文明社会人们所不可或缺的智能活动,是人们从事学习的最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在科学教学中扎实有效开展阅读,对于学生的科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科学概念的理解及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存在思想上不愿意阅读、情感上不喜欢阅读并且阅读的专注性缺乏的现状,经常跳跃性、选择性走马观花般阅读,没有形成科学有
江湖俚语称“烟酒不分家”,高中教学则有“数理不分家”.确实,解决物理问题与数学手段的关系最密切,没有数学基础,物理是不能学好的;但人们不能忽视,物理之与数学,同样有着重要的“反作用力”,这里例说几个,请大家欣赏鉴定并批评指正,共同探讨数理交融教学的得失.  利用重心概念证明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必定相交于一点:  模型为一块均匀三角形薄板,把它平行于一边分割成无数条等间隔条子,则每小条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理念,使科学学习体现趣味性,突出探究性.在初中科学新课程改革走过的12个年头里,无论是两次修改的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还是多次修改的初中科学教材,都把学生的实验能力作为极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但是尽管如此,据笔者调查发现,科学老师的实验教学思想、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较以往分科教学时变化不大,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师生共同应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科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数学思想方法与物理教学的联系.笔者认为对于高中物理知识探究而言有两条路是不可缺失的,其一实验探究,另一个则是数学推演.数学思想方法不可被孤立到物理学习之外,应该将其视作为物理学科的重要组分,本文首先就数学思想方法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接着就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简单的阐述,望能有助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着诸如学困生多,课堂积极性不高,整体物理素养水平不理想,以及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等种种困境.作为初中阶段主要学科之一,又是自然学科,物理学科的学习本身具有一定难度但又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任课教师进行反思,不难发现还是应当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本文主要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际存在的困境进行阐述,并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在多媒体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情境教学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广泛应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真实再现历史情境,还原历史真相,进而优化课堂教学。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件本身就具有吸引学生的地方,甚至很多成语典故都由历史故事演化而来的,学生对这些内容都非常感兴趣。实践证明,有趣的历史故事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使
三角函数求物理量的极值,往往是求出与被求物理量相关的三角函数表达式,经过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化简,再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或不等式等知识进行处理得出结论.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例利用三角函数求解物理极值的问题,以求在教学中能对培养学生的这方面能力有所帮助.  1 利用两角和(差)公式及三角函数有界性求解  三角函数里有很多关系式,如:sin2θ=2sinθ·cosθ、sin2θ cos2θ=1、cos(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