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传统美德融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a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新时代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迫切需要。那么,在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如何传承发展好中华传统美德?在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又如何强化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作用?近日,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研究基地等主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高端论坛”,聚焦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这一实践主题,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十余所知名高校的60多位专家学者,结合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思想要义,就新时代如何系统研究阐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思想精华和道德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了具有建树性的建议和意见。
  深度挖掘传统美德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专家们一致认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准确把握道德建设领域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明确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要求,对于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维度来阐释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发掘其对于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传统美德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将其与时代需要结合起来,会大大提升公民道德的建设水准。理解传统美德首先要理解这种“美”的丰富内涵,做好对传统美德的时代解读。传统美德中的“中”,是礼乐、美德、原则、法度、智慧、方法等多个方面的呈现。传统美德中的“宽厚”,具有日常性、限制性、差异性和派生性,在当代社会不能缺位。传统美德中的“修身”,可从修身目的、修身内容、修身主体、修身文化以及连接人与社会关系等方面,为深化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借鉴。要以道德实践的方式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说教、道德论证固然重要,但道德实践更重要,需要依靠全体人民身体力行。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需要坚强的制度保障。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在切实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的同时,必须强化道德建设的法治保障。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道德建设离不开法治保障。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立法修法规划中,把社会主义道德要求融入社会治理,探索建立重大公共政策道德风险评估机制。结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实施,专家们一致认为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应有立法保障。爱国主义教育立法并非是要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律,而是在教育法律或相关法律当中加以呈现。除立法保障外,执法与司法保障也同样重要,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法治保障问题,要用道德约束个体的责任观与义务观,但道德责任的自觉承担要以意志的自愿为前提,道德义务的履行要以个体权利的保障为前提,并通过现代法治对其加以保障。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加强培养时代新人的教育实践,要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的环境和氛围,引导他们树立具有国际视野的思维意识,在实践当中锻炼、培养、造就时代新人。要用建构性的眼光,从发展和开放的角度看待道德建设,注重道德建设的阶段性,并在职业素养的提升中去培养公民的道德。政德对于社会道德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主体可对社会道德建设具有示范作用,其规范对社会道德准则具有统摄作用,其涵养对社会道德风尚具有引领作用。
  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通。新时代的公民道德建设,必须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话与融通。专家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道德与中国传统道德之间的关系,并非对立或割裂的,而是一种特殊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当代中国社会,社会主义道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传统道德为根源与基础,以西方道德为借鉴。在中国讲传统美德,研究美德伦理学或德性论,应有马克思主义的视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同一性的生态哲学思想,与中华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一致性与相通性。当前向世界昭示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中国抗疫精神,无不承载着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厚意蕴,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道德在价值内核上的一致性,为把中华传统美德融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孙秋香
其他文献
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倡导共建“一带一路”,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热烈响应。《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关于“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相结合的高度,充分展现了“一带一路”从愿景到行动、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壮阔历程和丰硕成果,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徐州市铜山区紧紧围绕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突出“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目标导向,不断补短板、锻长板,全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区域样板,经济发展质效持续提升、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走在了前列。2020年,再次被评为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是徐州市唯一获奖县(市、区)。  全面小康社会建
期刊
如何让传统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魅力,这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时代使命。近年来,我们涟水县坚持制度思维、强化制度建设、实行制度管理,聚焦文化创作体制机制建设,把准时代节奏,紧扣现代题材,着力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之路。先后成功打造三部现代淮剧《鸡村蛋事》《留守村长留守鹅》《村里来了花喜鹊》(下文统称“村官三部曲”),荣获了省“五个一工程”獎、文华奖、紫金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9项省级大奖
期刊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的南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砥砺奋进,日新又新。从1993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200美元、提前七年实现“翻两番”的世纪目标,到1998年实现总体小康;从2009年提前一年实现以县区为单位全面达小康,到2017年明确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南京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全面小康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南京市牢记习近
期刊
启东市海复镇滨海村以其水韵之美、生态之美和美丽的生产生活形态,催生了以吸引上海游客为主的“美丽经济”,铺就了一条美丽乡村的小康之路。  走出特色美丽小康路  滨海村地处黄海之滨,长江入海口北侧,海复镇最东端。其与上海隔江相望,距浦东直线距离仅70公里,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滨海村有农户1007户、人口2401人,所辖面积4860亩,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最具魅力乡村、南通市文明村
期刊
江苏省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是全省农业“大包干”发源地。1978年,敢为人先的垫湖人迈出“大包干”的坚定步伐,实现了由靠救济粮生活到向国家出售余粮的巨大转变,拉开了江苏农业农村改革的大幕,被赞誉为“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近年来,垫湖村“两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整村农民搬进楼房,土地全部实现流转,碧根果、软籽石榴种
期刊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这是上世纪80年代儿童歌曲《小草》的唱词。进入新时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浪潮中,广袤的中国农村大地涌现出诸多因发展各类产业而闻名于世的明星村、网红村,其中,句容茅山老区的西冯村就是凭借种草而走上了致富之路。  与草结缘,见证西冯村的华丽蜕变  20年前,西冯村是茅山老区一个有名的贫困村,西冯村穷,穷根在缺水。全村有5000多
期刊
总部经济具有明显集聚效应。作为一种高端经济形态,不仅能够集聚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也是城市产业升级和职能转变的“催化剂”。近几年来,南京市建邺区抓住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主动服务南京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球创新名城和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的现实需要,高质量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总部经济主体规模持续扩大,累计达到71家,对全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带动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  综合实力明显增
期刊
近年来,淮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绘就全面小康画卷的淮安精彩篇章。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错综复杂的宏观发展环境双重压力,坚持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坚定坚决打好小康建设决胜之战,到
期刊
乡村治,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阴市华西村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不懈创新乡村治理,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村级治理新格局,打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