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业园区智慧能源解决方案

来源 :电机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l_0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闵行工业园区智慧能源示范项目的 设计、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介绍.该项目包含屋顶光伏系统、大规模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和“风、光、储、充、控”微网系统.对比了两类储能系统的建设特点和安装方式,并总结了工业园区智慧能源项目建设和运行的相关经验.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盐酸氮卓斯汀滴眼液中依地酸二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 C18(150mm×4.6mm,5μm),梯度洗脱,流动相A为0.2%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乙腈(70:30),流动相B为乙腈,柱温35℃,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mL·min-1,进样量10μL.结果:依地酸二钠在10.29~102.9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8.17%,RSD为1.76%(n=9);测得3批样品依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类各专业尤其是功能材料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是该类专业学生研究材料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旨在培养学生功能材料设计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实践教学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知识结构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了当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途径.
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学化学课程的主旨,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以“科学探究”为途径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基础.基于核心素养下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因素分析,通过发挥素养为本的教学指导作用,合理组织探究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开展高水平的实验探究活动、改革教与学的方式和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
目的: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液中盐酸麻黄碱、磷酸可待因的含量.方法:取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液1mL,加入0.1 mg/mL内标物SKF525A50μL,加甲醇1mL,涡旋5 min,振荡提取20 min,3500 r/min离心15 min(离心半径5 cm),分取有机相,用0.22μm有机滤膜过滤,滤液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结果:麻黄碱的回归方程为Y=0.0231X+0.276(r=0.999),线性范围为8~2000(μg/mL);可待因的回归方程为Y=0.0119X+0.1837(r2=
理化检验技术在案件的侦破和定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案件侦破难度加大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学习和掌握不断发展的理化检验知识和原理,才能在实战中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本文就理化检验课程实验开展改革,基于省级毒品防控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平台,科学设计理化检验课程实验整体构架,结合公安实战案例,形成一套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公安实战性的理化检验实验课程.
为保证海上油田压力管道的正常运行,需要对压力管道定期进行检查维护.本文首次采用基于冷阴极X射线工艺对某海上油田压力管道进行了检测,成功实现了ψ89×7.5mm压力管道的探伤.与传统X射线相比,冷阴极X射线技术具有体积小、寿命长、效率高和响应速度快等优势,这一技术为海上油田压力管道的检测开辟了新途径,并表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学工程与技术及相近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本文针对师范院校化工原理课程普遍存在问题,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探索,以期更好的促进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
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工类本科生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成效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工类本科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工类本科生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全过程,分析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深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式方法等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工类“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优质课程建设的思路与途径,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追踪分析了采取新教法和措施后的成效,结果表明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化工原理是化工、化学、应用化学等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起着理论知识到实际生产的桥梁作用,其课程教学创新改革具有较大意义,本文阐述了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创新改革的相关实施,教学创新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强化学生课程知识、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三 个维度展开,取得了一定成效.
针对现阶段农林院校非化学专业学生教育现状,本文以学生职业道德素质(EIP)提升为前提,借助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大学化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同时提出相应的课程改革分析质量评价体系,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的同时,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等CDIO工程能力的培养是教改及其质量评价体系的重中之重.以推进我校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我校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