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赏梅记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yuan3660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早春时节的游乐活动,人们最喜欢的莫过于赏梅了。
  杭州三大梅景——余杭的超山,湖上的孤山,玉泉的灵峰,游客大多耳熟能详。殊不知,近年来西溪赏梅异军突起,梅花之盛,人气之旺,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我们一行三人由城区出发,坐车不足20分钟就到了西溪。踏进湿地公园,一路灯笼高悬,暗香浮动。未走几步,梅树修竹就夹道相迎了。拱桥石径延伸到梅院深处,湖水清波荡漾,梅林花团锦簇,令人眼花缭乱。
  古人云:“西溪之胜,独秀于水,四望皆芦苇障目,地多梅花。”杭州的几处著名梅景,灵峰、超山,梅树多栽在岭脊,可称旱梅。而西溪赏梅却独秀于它的水乡梅林,西溪的梅花翠竹依水而立、曲水萦回。游客缘溪探胜,循水赏梅,隐蔽于梅林之中的草舍庭院,更增添了水乡梅园的古趣。
  西溪探梅有三大特色:一是时间长。由于湿地气候关系,河渚梅林的盛花期比别处要略晚一些,因而,观梅时节可延续到3月中旬。晚梅姗姗来迟,仿佛是在满足人们的惜春赏梅、挽春留梅之愿。二是它的垂梅。所谓垂梅,也就是西溪梅树竟如同湖畔杨柳一样,能“弯腰”垂入水面。游客西溪探胜,最好的方法是坐上一叶扁舟,慢慢摇进梅林深处。游客坐在船头,从梅枝下飘然而过,细细品赏两岸红梅翠竹的万种风情。此时,垂梅会拂到游客脸上,仿佛在欢迎游人光临。三是梅树多倚溪而栽,花明柳暗。“花开十万家,一半傍流水”。西溪赏梅的不同于众还在于它的莺啼鸟鸣,梅径通幽。
  “十里梅花放,门前水亦香。溪山皆成艳,草木尽成妆。”踏进梅乡,脑海中不觉浮上这两句诗来。西溪探梅由来已久。早在南宋,西溪梅花就已成为钱塘一大胜景。明代有“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树干短粗壮,形若黄山松。好事者取小棵树,做成盆景出售,而得其名”的记载。清代,西湖十八景就有“西溪探梅”。清代西溪梅林最为繁茂,梅花大多临水而植,树茂而花艳,且品种繁多。
  我们一行泛舟西溪,小船飘进迷宫般的荒芦梅海之中,曲水蜿蜒,溪窄水浅,两岸梅竹相拥,花影扶疏,遮掩在万花丛中的竹篱茅屋则令人幽趣横生。古人游西溪,最为醉心的事莫过于乘舟由梅树下而入,观赏漫如弥天飞雪的梅景。
  船到僻处,竟然飘起细雨,梅柔惹湿,笼烟荡漾,散发阵阵幽香。举目四顾,梅竹拥村,茅屋草舍,木门虚掩。溪中,残瓣铺水,落红逐流。舟行花下, “一曲溪流一曲烟”的意境悄然而至。此时,花迷人醉,游客欲梦欲醒,人忽有系缆登岸的冲动。推门入院,许能在这里寻访到昔日梅痴林和靖老先生呢!
  穿行不久,就到了梅竹山庄。梅象征孤艳傲世,竹代表高风亮节。梅竹,则体现了人格的高尚风范。清代文人章次白在西溪筑梅竹山庄,每逢节日,学士们雅聚于此,吟诗作画。他们以西溪独特的自然风貌为背景:梅的冷艳,竹的风骨,孤芳自赏,愤世嫉俗。今日,梅竹山庄的恢复,则展现了西溪赏梅的现代价值 。
  
  
  旅游小贴士:
  1、西溪八景:烟水渔庄、秋雪庵、西溪水阁、梅竹山庄、深潭口、西溪梅墅、西溪草堂、泊庵。
  2、门票40元,船票40元
  3、交通:三条公交线路到西溪湿地公园。从黄龙旅游集散中心乘观光巴士5号线直达西溪湿地公园,或者从灵隐乘游13线直达西溪湿地公园,还可以乘公交310石马——骆家庄线途经周家村下车。
  4、开放时间:上午8:30——下午4:30。
  
  ● 旅游风向标 ●
   考古新发现
  (1)成都平原沱江流域首现4000年前“宝墩时期”遗址
  考古部门在成都市新都区发现一处距今4000多年的“宝墩时期”聚落遗址,遗址中的古蜀人人骨被认为具有重大研究价值。这也是成都平原沱江流域首次发现“宝墩时期”遗址。
  遗址位于新都区斑竹园镇,面积近500平方米,距沱江上游重要支流毗河仅500米。遗址的一个探方中,有两个墓穴呈紧邻平行分布,其中一个墓坑中,有一具头颅和四肢尚存的骨架,总长度约170厘米。
  遗址出土的两件小型磨制石锛和一件石矛做工最为精美,通体磨光,虽历经4000多年,但刃口还十分锋利。遗址还出土了数千枚陶片,根据其残片的形状分析,它们尚未破碎之前,曾经是宽沿平底尊、敞口圈足罐、盘口罐、喇叭口罐、镂孔圈足罐、绳纹花边口沿罐的组成部分。正是从这些器物的形制,才判断出其所处的时代。
  (2)秘鲁发现5500年前的古仪式广场
  由秘鲁和德国考古学家组成的考古小组在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约368公里的卡斯马地区发现了这个广场。这个广场直径约为14米,隐藏在一个名为SechinBajo的遗址下面,广场附近还发现了许多雕刻着战士的壁缘。
  秘鲁国家文化学院负责监管本次考古活动的科学家塞萨尔·佩雷斯说:“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发现,整个科学界及考古学界都为此感到欣喜异常,可能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国家的历史。”
其他文献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也是“国际重要湿地”。在这片湿地上,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4种,二级保护动物76种,各种鸟类383种。常年有300多万只鸟类在这里栖息、繁殖、越冬。    迁徙,是候鸟生存的本能。到了每年2月下旬至3月,在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越冬的候鸟就要向北方迁徙了。  为了拍摄候鸟迁徙的景象,今年这个时节,我便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陪
期刊
6月,栀子花开的时节,淡淡的芳香盈溢着初夏的味道。没有流火般无法呼吸的灼热,只是一场淅淅沥沥的梅雨,涤荡着绿色的希望……  高考,6月里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别样风景,犹如黑夜中孤傲地散发隐隐芳香的昙花,只因那顷刻间的美丽,便要耗尽经年的累积……  旅游,因6月而倍受学子青睐。走出考场的瞬间,压在心头的所有阴郁在顷刻间化为淼淼云烟消逝在6月的空气里,不再焦虑。在这样一个日子里,和我们一起去游山玩水…… 
期刊
多次去过甘肃,但从未听说过张掖的五彩山,在旅途中意外获知,便一改行程火火赶去。  汽车穿过村落,绕上扬尘的路径,惊然望见形状奇异、色彩火红的山峦。登上山顶环视,山梁纵横交错,山体纹理清晰,似莲花、如坐佛,禁不住仰天长叹:“巍巍五彩山啊,是谁造就了你?”  为拍五彩山的瑰丽,在一户姓牛的农家住下。主人小牛新婚,中等身材,被风吹红的脸膛透着西北后生的稚气和憨厚。  第二天一放亮,小牛就推着摩托车来敲门
期刊
奥运来了!奥运随着2008年的和煦春风早早地来到了协办城市秦皇岛,世界各地、五湖四海接踵而至的体坛奥运明星,人心所向、多姿多彩此起彼伏的迎奥活动……跟我们畅游吧,图文并茂地感受这里的奥运情、中国心!      在距离北京奥运越来越近的日子里,用文字和镜头去追寻第29届奥运会足球比赛协办城市秦皇岛,那里人民与奥运同行的日子,可用“澎湃激情燃烧岁月”来形容,也可用“红旗飘飘五彩缤纷”来感慨。扶摇直上的
期刊
6月23日 奥林匹亚雄风再起    题记:从庄严的奥运会会歌第一次唱响希腊雅典到神圣的奥运圣火第一次传遍全球各地,游人的脚步一直追寻着奥运的足迹前行。2008年,与奥运一起旅游,用镜头记录一个个精彩瞬间,见证那些英雄创造的一个个奥运神话,我们应该记录下这样一个日子。    1875~1881年,德国库蒂乌斯人在奥林匹克遗址发掘的出土文物,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
期刊
上饶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现辖上饶、广丰、玉山、婺源、铅山、弋阳、横峰、波阳、余干、万年10县和信州区,代管德兴市等十县一市一区。面积22791平方公里,人口660万。    上饶古属扬州,春秋为吴越之地。自东汉建安年间析豫章郡地设置鄱阳郡以来,已有1700多年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上饶的政区设置几经变动。晋时,鄱阳郡改为信安,南朝改吴州,隋朝改饶州;明朝分设饶州府、广信府。新中国成立后,
期刊
1750年6月19日  第一幅北京内外城区实测地图完成    题记:因为我们把首都北京遭帝国主义铁蹄践踏当成了今天与旅游有关的日子,所以,我们就应该把北京最早的全图绘制完成日也当成与旅游有关的日志。这不仅在于地图是我们出门旅游的工具,而且更在于我们的祖上,也重视掌握山河情况,这张图,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前150年,就郑重出炉了。    1750年(乾隆十五年)6月19日,乾隆朝历时五年绘制的《乾隆京
期刊
●翻动泥土的芬芳  ●倾听花开的声音    迎春花黄杏花粉,桃花红艳梨花白,花是春天的诗句,花是春雨的锦囊,花是我们亮丽的心情,花期里有蜜的酿造、果实的睡梦……去吧,去山野里和花如期相约,那是不带半点功利色彩的心与自然的会面,地老天荒了、海枯石烂了,它们都会年复一年地等在那里,为你开放,让你被时间磨损的纯真再绽放一次,漫野的灿烂会在你生命中刻上一种永恒,心情的永恒——花开不败。
期刊
▲佐拉的脚  让世界足球王国之风捷足先登    4月20日消息:意大利国足将到秦皇岛进行小组赛。  谁人能不喜欢看意大利的足球呵!意甲独树欧洲足球五大联赛中的一帜;意大利的国队是世界杯的常客,4次世界杯冠军的得主;那里有世界足坛王子罗伯特·巴乔,他忧郁的眼神、指点江山的经典手势让很多中国球迷在记忆中挥之不去。意大利,给了我们喜欢看足球的理由。  因为8月的赛事,意大利球队在赛区公布的第二天,就派他
期刊
春天来了!有花的地方总是滋润明媚、一片俏丽,让人想起湿的土地、美的阳光,连芳香都是立体的浸润而非扑鼻的,站在迎春花、杏花、桃花、梨花、樱桃花树下,深深呼吸,你才知道什么样的空气叫沁人心脾。在4月里的郊外、5月里的原野,实在是有太多鲜花盛开的好地方。    踏春去,长寿山里春花黄    山海关长寿山景区,是人们每年踏春的首选地,因为那里不仅交通便利,有山有水,青山早绿,药仙活化于雕石之上,而且,也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