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建筑节能施工技术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887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更多人开始关注经济发展和节能环保之间的密切联系。政府鼓励建筑行业和相关的施工单位在具体的项目施工中将节能环保的理念落实到实处。新型环保产品伴随着新时代应运而生,象征着国家的节能技术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为当前的建筑行业注入了节能环保的新鲜力量。文章着重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应用,了解当前建筑工程中节能环保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为日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建筑节能; 施工技术; 措施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能源的过度消耗,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恶劣的环境影响,加强建筑施工节能实施的重视和研究措施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对能源的再利用,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要想在新时期在建筑行发展好立住阵脚,必须将建筑节能施工的工作做好。
  1、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基本概述
  1.1含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为了保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逐步完善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技术,由此提升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取得良好进展。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应用节能技术来规划施工流程,以此建设更加优质、性能较好、适用舒适的建筑物。
  1.2重要意义
  伴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国家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攀升,应该积极推动国家的建筑企业迈上新台阶。结合当前的国际环境分析,我国的建筑企业拥有较大实力,资源储量十分丰富。但现实问题是人口基数的影响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某些贫困地区应该合理应用节能环保技术,以保证充分的发挥节能的功效,促使建筑行业取得良好进展。
  2、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技术的作用
  将节能施工技术运用到建筑土建工程中,能够降低施工时期能源的消耗及住户日常生活、工作期间能源的损耗,有利于缓解当前状态下的能源匮乏所产生的矛盾。不仅可用以减缓能源的损耗问题,还能推动节能环保行业及建筑土建施工行业的向前发展,是行业的一次重大改革。同时推动其他领域的发展,比如空调、电气自动化等领域,推动其研发更为有效、功能性更高的技术,节约了土建施工中的施工成本、人力、物力,提高建筑的实用性和循环利用能力。在国内被广泛采纳的节能施工技术包括太阳能、生物能等可以再生的利用资源,大大降低了对煤炭、天然气、原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缓解了日渐枯竭的能源问题,并可减少建筑施工的成本,使得土建工程更为经济。
  3、现阶段建筑节能施工主要存在的问题
  3.1节能制度不完善
  虽然国家对节能性的建筑颁布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过于笼统,没有明确建筑施工中哪个环节需要运用节能施工技术、达到节能型建筑的标准等。实际操作中没有约束性,国内大部分建筑单位都未将节能施工技术应用到建筑土建工程中。
  3.2节能建筑设计存在问题
  国内土建工程实行节能施工技术时间不长,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技术成熟的国家相比,在节能型建筑的设计上有太多欠缺。比如自然气候,国内的建筑屋面的传热系数是同类型国家的3.5~6倍,导致钢筋混凝土建筑出现大量的散热,影响建筑热能的利用率,造成能源的浪费。建造时需要消耗的能源是其他国家的1.6倍。
  3.3施工人员的节能意识不高,浪费严重
  建筑施工人员因要在规定时间内交上完成的建筑项目,往往对于建筑材料中的一些还可以再利用的建筑材料或没有完全用完的材料直接扔掉,导致资源的直接浪费。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建筑材料的随意堆放,车辆的碾压或者遭到浸泡等使原本可以利用的建筑材料无法再使用,对建筑材料的保管不完善,也导致了建筑资源的浪费。从另一个侧面而言,在建筑行业领域,懂得节能建筑技术的人员大都分配到科研领域,在建筑施工单位中相对较少,由于施工人员培训不完善,造成建筑材料的使用混乱和后期的处理工作的浪费是一个重要的浪费诱因。
  4、节能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中的应用
  4.1加强节能技術的理论创新,加强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制与应用
  在节能技术理论创新层面,健全建筑节能政策体系和节能技术支撑体系,不断加强成熟的节能技术开发和应用,注重施工的创新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节能减排和环保效果,在具体的节能减排的实践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节能效果和环保效果,在实践中发展创新技术,进行大量调研,吸取优秀经验,从而更好的完善技术应用。与此同时,对于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制与开发层面,加大对科研领域的人才培养,积极选拔对此项目感兴趣的人员培养,不断吸引高科技人员参与建筑工程建设,不断扩展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领域,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节能减排的优秀成果中汲取经验,进而制定出准确科学的节能标准,进而研制出更加新型的建筑材料。
  4.2加强监管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标准
  制定节能专项施工方案,对方案进行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审核意见,针对不同的施工材料进行相应的科学系统的监理。严格按照要求对施工单位和各个工序设计和工艺措施进行执行,做好各种质量控制点的工作。加强防水施工建设的监督和管理,节能建筑的施工重点与防水工程的施工重点基本一致,要想在整体上降低能耗必须考虑到节能防水材料和节能工程实施两大方面。在墙体施工过程中,监管人员应注意按照施工图纸和相关要求进行验收,尽量从技术角度加以保证和规范,做好在屋面施工过程中对于屋面保温层建设施工的监理工作。
  4.3加强建筑节能工人的节能意识,从思想上进行重视
  施工单位应做好节能的宣传和管理工作,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让施工人员从思想上提高建筑节能的重视。注重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施工队员的素质,将每个人的节能意识真正贯彻到每一个施工人员的身上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每个人应注重相互监督,注重施工技术和技巧的提升,在实践中注重全程监控,提高安装过程的技术性。
  结语:
  目前,国家仍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阶段,伴随着严峻形势的驱使,合理应用节能技术推动建筑行业发展成为必然。为了更好的凸显节能技术的优势,应该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寻找国内国外的明显差距,及时采取适当对策平衡建筑业的发展,由此保证节能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闫利群.简述建筑施工节能技术[J].民营科技,2015(01).99-101.
  [2]赵晹.基于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0).12-14.
其他文献
【摘要】建筑材料的研发与使用问题已越来越被政府和建筑行业所重视,我国政府适时制定了相关的规划,将建筑业列为节能与环保的重点行业。而建材行业作为消耗自然资源、能源高,破坏土地多,废气、粉尘排放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行业,节能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因此,发展新型节能型建筑材料,就成为未来建筑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和趋势,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环保节能;建筑材料
国家经济全面发展使得人们对用电需求大大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及其运用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其不管是对电力系统供电稳定性还是对供电系统可靠性都具有现实意义.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能源支撑,并且它的主导地位在近几十年内不会改变.而开采沉陷区的数据采集手段和数据处理方法一直是广大科技工作者
【摘 要】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无疑是重要的途径和手段。本文针对目前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平台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能力 课外科技活动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
【摘要】建筑节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建筑节能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加快建筑节能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培养每一位中国公民的节能意识,相信建筑节能在建筑空间设计中能够长足发展,并取得成功。本文对基于节能策略的建筑空间设计思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节能策略;建筑空间设计;思考  在社会形态和经济模式已经高度完善的今天,建筑节能设计是建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学思想文化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并简单介绍了如何实施对数学思想文化的渗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求精神。  【关键词】方法 教学 数学思想文化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015-02  【Abstr
日前,在科技部公布的2013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北京佰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金磊、江苏航科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王浩静、甘肃圣大方舟马铃薯变性淀粉有限公司的田映良、湖
循环流化床锅炉已经在我国有着20多年的发展历史,并且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锅炉性能不断提升,高效低污染是现代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其有效的解决了燃煤污染问题.我国相关研
结合某辖区的实际,分析承接产业转移企业呈现的特点,剖析承接产业转移企业存在的问题、暴露的风险及产生的影响,力图探索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有效途径,并提出切合实际、行之有
【摘 要】结合当前职教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特点、研究现状,从拓展实践教学研究内涵、架构实践教学能力的内容体系、加强职教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提出了研究构想,阐述了职教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实现策略和工作方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 师资培养 实践教学 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