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的一天,美国人伍德和平常一样驾驶着校车载着16名学生,再过一个弯,就到学校了。然而就在此时,突然发生危险,司机突发心脏病,手已经脱离了方向盘,马上就要冲向教学楼,这时学生杰瑞米马上跳起来冲向驾驶座,紧急把握好方向盘,同时踩下刹车,让车停下,拔掉钥匙。整个过程只用了16秒。千万别小看这16秒,如果没有杰瑞米敏锐地发现司机的异常,准确地判断校车的失控,那么校车极有可能冲向教室,将会产生巨大的灾难。在车停好后,车内没有一丝慌乱的迹象,杰瑞米迅速拿起手机报警,同时学生强尼熟练地和杰瑞米对司机进行心肺复苏术,直到救援人员赶到,为成功抢救司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人们不禁要问,这两个孩子,怎么会如此冷静和专业呢?其实这就得益于美国的生命教育。正是这两个儿童从小接受的生命教育,才有了这样的一幕。美国中小学开展的生命教育,让学生关注死亡,认识生命,珍惜生命,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均衡、健康发展的人。通过营造关怀生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和平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学会生活。所以,当紧急情况出现时,学生的表现才会如此出色。
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思想,并且在美国加州创建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思想。到1976年美国有1500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发展至今,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成绩斐然,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认同和效仿。
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形式因地而异,如印第安纳州通过互联网及电子传媒推动生命教育;life Skill Ministry是另外一个专门训练青少年生活技能的机构,用来帮助青少年远离犯罪、贫穷等。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死亡教育、品格教育、个性化教育、挫折与逆境教育、生活技能教育、健康教育。
1.死亡教育。美国的死亡教育最早在大学开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并逐渐扩展到中小学。在美国,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进行大众化、普及化的生命教育。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死亡相关的知识,正视生活中的死亡,从而引导学生珍惜生命,避免轻生和自杀。美国一些小学校开设别具一格的“死亡课”,让从事殡葬行业的人走进课堂,跟孩子们讨论人死之时会发生什么,并且让他们轮流通过情景剧方式,模拟一旦遇到亲人因车祸死亡等情形,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凄凉感,或走进火葬场参观火葬全过程,甚至设计或参加模拟“向亲人遗体告别”仪式,等等。
美国生命教育的基点是死亡教育,主要以实际生活的体验或情感活动为主,通过探讨“死亡的本质”,促使学生反省与自己、他人、自然的关系,感受死亡的本质,思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1960年代开始,死亡教育逐步成为美国学校的常见课程,从小学到中学,都通过开展死亡教育课程等形式开展死亡教育。通过这些课程,系统介绍和探讨死亡的生理过程、对人的心理影响、自杀的原因及预防等知识,希望帮助学生增加对死亡的认识,正确地对待死亡这一过程,加深学生的思考,从而实现生命教育的意义。
2.品格教育。为了改变青少年精神缺失的状态,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品格教育,并在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发展最快的教育运动。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六种核心价值观,分别是可信赖、尊重、责任、公平、关爱、公民的职责与权利。这六个方面的价值观,其目的就是促使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共同生活。品格教育中的尊重就是要尊重和宽容他人,不伤害他人;关爱包括富有爱心和同情心,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责任是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奉献社区,为营造美好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品格教育强调尊重、关爱、责任,同时强调教师、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美国纽约州还专门设立了道德品质主体活动周,如“勇气周”“诚实周”“友爱周”。华盛顿州通过设置青少年“荣誉墙”,每年把30名荣誉青少年的名字刻在墙上,用以表彰。在培养公民职责方面,加州的一些学校通过设立听证会、学生议事会,同时学生还经常参加乡镇、城市等事务会议,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美国通过开展品格教育,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尊重生命的理念,从而产生关爱生命的体验。
3.个性化教育。美国的文化多元非常强调教育的个性化,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个性化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组成部分,非常强调培养个体的独立意识、自信心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家庭、学校和社区等主体的共同努力,为个体发展能力提供条件,以便培养有创造性的个体。美国托马斯·杰弗逊科技高中的个性化教育体现在暑假学校。在这里每位学生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参加学校的科技课程。比如物理学科,从加工材料做起,锯、剪、焊、接、电脑编程等基本技能在这里就可以学会,短短的暑假就可以学会多种技能。美国对于生命个性的培养体现在教育的各个阶段和层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信心,教育学生不迷信权威,通过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来寻求真理;在教学方面,通过启发式的教学,创造轻松的范围,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小学阶段,注重表现力和主动性的培养,借助于轻松的课堂气氛,自由的教育氛围,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和讨论,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个性。在中学阶段,让学生主动依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独立学习,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重视考试成绩,从而塑造学生的独立个性。
4.挫折与逆境教育。美国的教育专家认为,面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学生时期的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形成的,因此希望通过挫折教育,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和独立能力。美国在开展生命教育的同时开展了挫折教育,鼓励学生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自己去努力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德克萨斯州一些州立中学,为了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和适应生活的能力,明确规定:学生必须有一周不带分文,独立谋生才能毕业。美国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不论家境多好,学生在12岁后就必须做家务,比如送报、割草等,家长同时也会支付一定的“报酬”,体现按劳索酬。家庭和学校通过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性。 5.生活技能教育。生活技能教育是在1971年由联邦教育总署署长西德尼·马兰发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的问题。美国以学校为基础的生活技能教育分为小学和中学两个阶段,不同的阶段要求不同。但无论哪个阶段,学校都要求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兴趣和具备的能力,并使之与社会的要求同步、融合。
在小学阶段的生活技能教育,主要是实施职业认识教育,在这个阶段,通过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概念,培养职业的兴趣,从而对课程和职业之间的关系有初步认识。在中学阶段,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分别为职业探索阶段、职业抉择的开始阶段和职业预备阶段。通过职业兴趣了解的不断深入,与社会需求相一致,从而让学生了解职业的意义,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通过生活技能教育使学生了解职业的真正意义,增强生命个体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与动力,从而更加深入了解生命的价值。
6.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与死亡教育结合进行的,目前在美国有36个州将其作为必修课。美国教育界认为,死亡教育在中小学不可能成为一门独立的科目,它最好与健康教育结合进行。
美国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健康教育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身体健康教育,包括预防疾病、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增强体质;二是心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挖掘心理潜能,提高整体素质;三是社会行为健康教育,传授关于影响健康的各种社会、环境等因素层面的知识。通过对学生进行精神健康调查,学校根据调查结果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开展普遍性的心理干预,及时缓解学生自身的不良情绪。对那些需要个别干预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通过以上措施开展健康教育,实现生命教育的目的。
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除了形成以上系统的教育内容外,其在教育模式上也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和参考。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一般都是政府指导、学校推进、社会支持、家庭配合,还有一些民间团体和社会机构也积极参与其中,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命教育生态氛围。比如,政府制定了生命教育计划和政策法规,设立了专门进行生命教育的学校及专门的未成年人心理服务机构,生命教育也得到家庭、医院、社区、媒体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普遍认可和支持。而在中小学的课程教育中,美国生命教育较注重将课堂讲授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形成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即美国生命教育基本是以专门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以及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辅助结合的方式展开的。各种教育融合,共同担负着生命教育的职责,其中上述的死亡教育、品格教育、挫折和逆境教育等内容,尽管不是以生命教育命名,但都凸显了生命教育的特征,潜移默化地鼓舞着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和提升生命的价值。另外,美国的生命教育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建立生命教育基地,从生命教育内容的传授到实施形成了生命教育体系。
人们不禁要问,这两个孩子,怎么会如此冷静和专业呢?其实这就得益于美国的生命教育。正是这两个儿童从小接受的生命教育,才有了这样的一幕。美国中小学开展的生命教育,让学生关注死亡,认识生命,珍惜生命,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均衡、健康发展的人。通过营造关怀生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和平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学会生活。所以,当紧急情况出现时,学生的表现才会如此出色。
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思想,并且在美国加州创建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思想。到1976年美国有1500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发展至今,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成绩斐然,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认同和效仿。
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形式因地而异,如印第安纳州通过互联网及电子传媒推动生命教育;life Skill Ministry是另外一个专门训练青少年生活技能的机构,用来帮助青少年远离犯罪、贫穷等。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死亡教育、品格教育、个性化教育、挫折与逆境教育、生活技能教育、健康教育。
1.死亡教育。美国的死亡教育最早在大学开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并逐渐扩展到中小学。在美国,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进行大众化、普及化的生命教育。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死亡相关的知识,正视生活中的死亡,从而引导学生珍惜生命,避免轻生和自杀。美国一些小学校开设别具一格的“死亡课”,让从事殡葬行业的人走进课堂,跟孩子们讨论人死之时会发生什么,并且让他们轮流通过情景剧方式,模拟一旦遇到亲人因车祸死亡等情形,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凄凉感,或走进火葬场参观火葬全过程,甚至设计或参加模拟“向亲人遗体告别”仪式,等等。
美国生命教育的基点是死亡教育,主要以实际生活的体验或情感活动为主,通过探讨“死亡的本质”,促使学生反省与自己、他人、自然的关系,感受死亡的本质,思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1960年代开始,死亡教育逐步成为美国学校的常见课程,从小学到中学,都通过开展死亡教育课程等形式开展死亡教育。通过这些课程,系统介绍和探讨死亡的生理过程、对人的心理影响、自杀的原因及预防等知识,希望帮助学生增加对死亡的认识,正确地对待死亡这一过程,加深学生的思考,从而实现生命教育的意义。
2.品格教育。为了改变青少年精神缺失的状态,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品格教育,并在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发展最快的教育运动。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六种核心价值观,分别是可信赖、尊重、责任、公平、关爱、公民的职责与权利。这六个方面的价值观,其目的就是促使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共同生活。品格教育中的尊重就是要尊重和宽容他人,不伤害他人;关爱包括富有爱心和同情心,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责任是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奉献社区,为营造美好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品格教育强调尊重、关爱、责任,同时强调教师、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美国纽约州还专门设立了道德品质主体活动周,如“勇气周”“诚实周”“友爱周”。华盛顿州通过设置青少年“荣誉墙”,每年把30名荣誉青少年的名字刻在墙上,用以表彰。在培养公民职责方面,加州的一些学校通过设立听证会、学生议事会,同时学生还经常参加乡镇、城市等事务会议,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美国通过开展品格教育,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尊重生命的理念,从而产生关爱生命的体验。
3.个性化教育。美国的文化多元非常强调教育的个性化,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个性化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组成部分,非常强调培养个体的独立意识、自信心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家庭、学校和社区等主体的共同努力,为个体发展能力提供条件,以便培养有创造性的个体。美国托马斯·杰弗逊科技高中的个性化教育体现在暑假学校。在这里每位学生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参加学校的科技课程。比如物理学科,从加工材料做起,锯、剪、焊、接、电脑编程等基本技能在这里就可以学会,短短的暑假就可以学会多种技能。美国对于生命个性的培养体现在教育的各个阶段和层面。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信心,教育学生不迷信权威,通过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来寻求真理;在教学方面,通过启发式的教学,创造轻松的范围,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小学阶段,注重表现力和主动性的培养,借助于轻松的课堂气氛,自由的教育氛围,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和讨论,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个性。在中学阶段,让学生主动依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独立学习,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重视考试成绩,从而塑造学生的独立个性。
4.挫折与逆境教育。美国的教育专家认为,面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学生时期的不断受挫和解决困难中形成的,因此希望通过挫折教育,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和独立能力。美国在开展生命教育的同时开展了挫折教育,鼓励学生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自己去努力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德克萨斯州一些州立中学,为了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和适应生活的能力,明确规定:学生必须有一周不带分文,独立谋生才能毕业。美国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不论家境多好,学生在12岁后就必须做家务,比如送报、割草等,家长同时也会支付一定的“报酬”,体现按劳索酬。家庭和学校通过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性。 5.生活技能教育。生活技能教育是在1971年由联邦教育总署署长西德尼·马兰发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的问题。美国以学校为基础的生活技能教育分为小学和中学两个阶段,不同的阶段要求不同。但无论哪个阶段,学校都要求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兴趣和具备的能力,并使之与社会的要求同步、融合。
在小学阶段的生活技能教育,主要是实施职业认识教育,在这个阶段,通过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概念,培养职业的兴趣,从而对课程和职业之间的关系有初步认识。在中学阶段,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分别为职业探索阶段、职业抉择的开始阶段和职业预备阶段。通过职业兴趣了解的不断深入,与社会需求相一致,从而让学生了解职业的意义,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通过生活技能教育使学生了解职业的真正意义,增强生命个体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与动力,从而更加深入了解生命的价值。
6.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与死亡教育结合进行的,目前在美国有36个州将其作为必修课。美国教育界认为,死亡教育在中小学不可能成为一门独立的科目,它最好与健康教育结合进行。
美国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健康教育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身体健康教育,包括预防疾病、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增强体质;二是心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挖掘心理潜能,提高整体素质;三是社会行为健康教育,传授关于影响健康的各种社会、环境等因素层面的知识。通过对学生进行精神健康调查,学校根据调查结果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开展普遍性的心理干预,及时缓解学生自身的不良情绪。对那些需要个别干预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通过以上措施开展健康教育,实现生命教育的目的。
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除了形成以上系统的教育内容外,其在教育模式上也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和参考。美国中小学生命教育一般都是政府指导、学校推进、社会支持、家庭配合,还有一些民间团体和社会机构也积极参与其中,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命教育生态氛围。比如,政府制定了生命教育计划和政策法规,设立了专门进行生命教育的学校及专门的未成年人心理服务机构,生命教育也得到家庭、医院、社区、媒体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普遍认可和支持。而在中小学的课程教育中,美国生命教育较注重将课堂讲授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形成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即美国生命教育基本是以专门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以及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辅助结合的方式展开的。各种教育融合,共同担负着生命教育的职责,其中上述的死亡教育、品格教育、挫折和逆境教育等内容,尽管不是以生命教育命名,但都凸显了生命教育的特征,潜移默化地鼓舞着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和提升生命的价值。另外,美国的生命教育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建立生命教育基地,从生命教育内容的传授到实施形成了生命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