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文教学:脉络、行动与阐释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刘恩樵,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全国新教育实验先进个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现为昆山国际学校初中语文教师、教科室主任,《中国教师报》特约编辑,《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封面人物。在《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语文建设》等报刊上发表文章百余篇,专著有《一个人的教育史》《新语文叙论》《精彩语文课》等,应邀在湖南、浙江、山西等地作讲座或上观摩课近百场(节)。
  2011年12月份,我的25万字的语文教学专著《新语文叙论》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4年2月,《语文教学通讯(B刊)》刊登了我的9千字文章《新语文:我的语文教学主张》。回首来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现今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在宏观与外在的语文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始终如一地站在自己的语文讲台前,在微观与个体的层面上摸索着,努力让我的语文教学既能上连天云,又能下接地气,既能大而化之,又能小而行之。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思考,我的初中新语文教学的主张与行动得到了很好的融合与提升。
  缘起:1998年,我的语文教学整体观
  我于1981年参加工作,任教初中语文。从1981年到1998年,在近20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酝酿了第一篇论文《试论语文教学的整体思想》。这篇论文提出了语文教学需要整体架构的观点,较为清晰地阐述了我那个时候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奠定了我日后新语文教学研究的基石。
  语文教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就语文课文而言,它是各种思想内容、各种表达形式的综合;就语文知识而言,它是字、词、句、篇、语言、修辞、逻辑、听、说、读、写等多种知识的综合;就语文能力而言,它是听、读、写种能力的综合;就语文训练而言,它是各种语文知识训练和各种语文技能训练的综合。但就当时的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许多偏差和误区来看,往往有一个共同的误区,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语文教学的整体思想把握不够,出现许多顾此失彼的做法。这些“盲人摸象”式的做法完全偏离了语文教学的宗旨。实践证明,为了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我们必须对语文教学进行整体性审视,全面研究,把语文教学当作一个整体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避免孤立地静止地研究和对待语文教学的各个局部和侧面,避免由于片面性而导致语文教学的僵化与低效。
  为此,我提出了从六个方面确立语文教学的整体思想。一、教学定“位”:语文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语文教育应该是语言的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的综合。这是语文教学性质的整体性。二、一箭数雕:语文素质是综合性的,其核心是听、说、读、写能力,配以知识、智力、习惯和审美情趣。这是语文教学目的的整体性。三、好大棵树: 教学大纲,全套教材,每册课本,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构成了一棵知识大树。这是语文教学教材的整体性。四、广阔的语文天地:语文教学“社会化”,学生生活“语文化”。这就是语文教学渠道的整体性。五、“三路”汇合:心中有本,目中有人,胸中有法。在语文教学中,将作者思路、教者思路、学生思路融汇起来。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六、合格+特长: 语文教学不仅要大面积提高质量,使所有学生都合格,而且要发挥学生的语文特长。这就是语文教学任务的整体性。
  提炼:2004年,语文素养的新表述
  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了,对于我来讲,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我那个时候语文教学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在研读了新课标后,我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我开始关注语文教学的特性与语文素养的内涵与表现。于是,我写了《“新课标”下的“新语文”构想》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第一次提出“新语文”三个字的概念,主要意愿是想借“新课标”之强劲东风,表达对改变语文教学现状的期盼。在《“新课标”下的“新语文”构想》一文中,我这样写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出台,应该说,这是语文教坛的一大盛事。新课标不仅科学地揭示了语文的性质和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而且描绘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路径和方法,是对当代中国语文教育的重大贡献,因此,新课标也就具有了语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新课标催生了“新语文”。
  然而,新课标毕竟不是语文教学实践的方案,它和语文教学的实践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把新课标中的理念转化为语文教学实践,或者说是行为和细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理念到实践,探寻新课程标准下“新语文”的策略,并构建其基本框架,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创造性工作。于是,我提出了新语文教学的“四重”、“三强化”与“六个一”。新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主要是“四重”:重素养,重实践,重自主,重开放。新语文教学的三个基本策略:强化“反三”(大量阅读),强化体悟,强化习惯。 新语文教学的六条基本路径:一笔好字,一张铁嘴,一肚名篇,一手美文,一颗诗心,一程心旅。尤其是“六个一”的提出,它从整体上勾勒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层面,对于新语文教学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匡正:2009年,破“旧四重”,立“新四重”
  到了2009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近十年,虽说新课改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们的教育激情,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国情背景、社会环境以及教育自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或制约,新课程改革仍是实效欠丰,步履艰难,任重道远。就语文教学而言,我们冷静思考,不难发现,尽管也有不少较为成功的个案以及有益的探索,然而就整体而言,语文教学仍然没有走上正确健康的轨道,仍然在应试的泥淖中挣扎,应试语文依然大行其道。为此,总结与分析语文教学的现状,我完成了《破“旧四重”,立“新四重” ——兼论语文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一文,痛陈语文教学的顽疾,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想法。我在文中指出“旧四重:确实沉重”,1.重教材:教材成了语文教学的全部依托。2.重课堂:课堂成了语文教学的唯一场所。3.重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4.重分数:分数成了语文教学的单一追求。针对这样的状况,我提出“新四重:为了厚重”,1.先改教材,再重教材与读物的结合。2.先改课堂,再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3.先改阅读(教学),再重阅读与听说写的结合。4.先改分数,再重分数与素质的结合。   结构决定功能。破“旧四重”,立“新四重”,在宏观上重新架构语文教学的结构,对于积极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实践:2010年,以“四多四少”重构语文课程
  2010年,随着我对语文教学思考的深入,一种新的实践思路在我的新语文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呈现,这就是“四多四少”的语文教学实践策略。即多读书,少学教材; 多写随笔,少做练习;学生多说,教师少讲;活动多点,考试少点。这“四多四少”是我的语文教学实践的一种自我突破。
  对于多读书,我的做法是,一是利用语文课堂共读;二是利用课外阅读。课堂共读,就是班级所有学生共读一本书。共读的目的是便于指导与交流。每共读一本书,我都会在共读前进行简单指导,然后放手给学生阅读,读完以后,再在班级里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围绕一些重点话题,展开讨论。共读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指导学生如何读书。课外阅读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大量阅读。班级建立图书馆,便可以拥有较多数量的图书,供学生自由选择。课堂共读与课外阅读构成了学生阅读的点与面、质与量的交织。少学教材,主要含义是精学教材,我对每学期的一册语文教材,进行筛选与整合,删去一些意义不大的课文,整合一些可以合并阅读的文章,精讲该讲的文章,这样,就能够省下不少的课堂时间。
  许多语文教师像数理化老师一样让学生做大量的语文练习,以此获得语文应试的高分,这是不争的事实。其实,语文素养仅靠练习是练不出来的,相反,倒是越练越差。一来让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二来僵化了学生的灵性,三来耽误了学生很多本该自由阅读与写作的时间。精简了教材中的课文,在一定程度上就精简了学生做练习的时间。我特别鼓励学生写随笔。写随笔是我的学生语文作业的主打。我的要求是每天必写。我自费为学生到市场上去挑选漂亮的随笔本,每天在学生的随笔本上与学生对话,为学生的随笔推荐发表或结集成“书”等等,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语文作品。
  学生多说,教师少说,这是我语文课堂的原则。我的课堂力主简约,力主开放,还学生以课堂主角的地位。在课堂上,我会根据文本特点,设计有意义有价值的主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交流。我绝不用我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用我的观点代替学生的观点,我一定少说,让学生多说,让学生充分地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与思想认识。
  活动多点,考试少点。考试是必须的,但是,我每学期只进行期中与期末两次测试。而语文活动是我的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语文活动大致分为如下几种类型,一是课堂活动。我在每天每节课的开始会安排三分钟小演讲活动。这已成习惯。每节课,按学号轮流,有一位学生到讲台前演讲,讲故事,讲见闻,讲事评都可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信,锻炼学生的口才。二是校内活动。基本上每两周就会有一次校内语文小活动,诸如读书报告会,班事沙龙(几个人围绕班级的某一件事以沙龙形式谈看法,班级其他人是观众),书法现场展示,辩论会,听微型报告(邀请教师或家长来班级作小讲座),课本剧表演,朗诵比赛,等等。三是校外活动。一般利用双休日两天,一学期组织一次,组织学生以语文文化游为主题,到周边城市或景区举行两日游。这样的语文游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也颇有语文收获。
  借鉴:2011年,台湾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为了进一步研究语文教学的问题,寻找一些对策,2011年,我开始将目光投向台湾的语文教学,希望通过比较的方式,借鉴台湾语文教学的经验,以此完善新语文的主张与实践。
  为此,我申请并获准了江苏省十二五重点立项课题《大陆与台湾初中语文教学比较研究》,研究两岸初中语文教学的异同。我走进台湾学校及课堂,听台湾教师怎么上语文课,同台湾教师交流,并且收集了大量关于台湾初中语文教学的资料,包括初中语文课程纲要,不同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台湾历年基测(类似大陆的中考)试卷,学生语文学习的各种资料,台湾关于语文教学研究的书籍以及刊物,等等。通过这样的课题研究,我完成了《台湾中学语文课程纲要的特点与启示》《台湾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启示》《台湾2011年基测试卷的特点及启示》等十多篇论文并发表。这对丰富与完善我的语文主张起到了积极作用。
  主张:2012年,让语文教学回归常识
  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中,我致力于新语文教学的实践研究,从开始的朦胧到现如今的渐渐清晰,从起初的理念确认到现如今的行动落实,让语文教学回归常识,已经成为我初中新语文教学的主张与实践策略。为此,我系统地整理了自己关于新语文教学的思考,完成了《关于语文教学常识的思考》以及《语文教学常识二十讲》并发表。
  让语文教学回归常识,就是坚守去除浮饰追求本真的态度,坚守大量阅读与大量写作并举的语文学习铁律,坚守真切体悟与充分实践交融的法则,坚守不唯教材、不唯宣讲、不唯分数、不唯考试的信念,坚守课堂上让学生深度思考与自由表达的策略。纵观我对新语文的认识,其实,新语文并不是“新”,它只是以“新”的名义消解应试语文的顽疾,让语文教学汲取传统的精华,坚守常识,尊重规律,让语文教学更加接近本真,接近本源,接近本色。把语文当语文教,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其他文献
一、检查初读感受,导入文章内容师:今天,我们学习澳大利亚女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透过这扇"窗",我们能看到些什么呢?(板书:窗)师:先问几个小问题。这篇文章中,写了几个人物?生
真空强排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动力固结法具有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低、效益好等优点。文章主要介绍真空强排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动力固结法在上海海港新城一期市政道路及雨水管道
一、 好课应追寻语文课的核心  语文课的核心在哪里?个人认为,就是要在字句间唤醒学生对文本的意会。  吕老师、何老师的课都能引导学生在揣摩文句的基础上浸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一开始,吕老师就抓住“我惊诧”安排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接着又通过对“踞、挹、掬”等文言词语及文言句子的细细品味,将学生深深地引进文本。何老师则是安排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抓住“油油、像杨花、飞花碎玉”等词语,帮助他们感受梅雨潭周
点支式玻璃幕墙柔性支承体系是一种新型的支承体系,因其通透性好、轻盈美观和施工灵活等特点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结合新疆石油管理机关办公楼单层索网玻璃幕墙的设计,对该类柔
现将我院2004-06/2007-06收治的青年脑梗死57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3例,女14例,年龄28-44(平均36.7)岁。本组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
摘 要 教学伊始,教师首先做好针对课文标题激发疑问式的引导,其次做好立足于学生阅读初始体验的初步释疑式的引导,再次做好借助梳理文本内容不断激发新疑的引导,然后做好研读探究文本深度解疑式的引导,最后做好释疑、留疑、延伸学习的引导,同时,充分体现课堂的平等性、发展性和延伸性。  关键词 问题 有效 策略  一、有效的导与有效的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落脚
我院成功抢救重度乙醇中毒患儿1例,护理体会如下。1病历摘要女,11岁。2007-07-14T18:40以昏迷不醒、呕吐6h入院,追问病史,患儿于中午11:00进食韭菜包子后出现昏迷不醒,呼之不应,频繁
我院通过对2003/2007年共收治31例早产儿颅内出血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科学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通过颅CT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男24
Pushover分析方法是一种逐渐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的评估结构抗震性能的简化方法,已经被我国现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采用。侧向加载模式的选取是Pushover分析方法中的一个关
为了研究基坑开挖过程中渗流场与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及其导致的基坑稳定问题,基于广义Biot固结理论给出了饱和渗流-应力耦合理论控制方程;进而结合有限元理论分析了某基坑开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