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高职教育实际,研究黄炎培职教思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精准对接,打造育人环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校企协同、精准育人,为高职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黄炎培职教思想;工匠精神;产教融合;因材施教;精准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012-02
随着“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和“中国创造”走向世界舞台,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职业教育存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度不够、职业岗位道德教育聚焦不力、人才个性培养创新不足”等问题,研究黄炎培职教思想、培养工匠精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一、黄炎培职教思想的内涵分析
(一)职业教育目的与职业道德观
黄炎培认为“一个社会人人有职业,有与其个性相适合之职业,则人人得事,事事得人,社会无有不发达者。”[1]黄炎培提出:“职业教育之定义,是为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而其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2]黄炎培强调职业教育在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把职业教育终极目标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黄炎培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把“敬业乐群”作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强调:“注意培养德性,养成健康人格,稗将来成为善良之公民”。黄炎培强调“求学为服务,服务勿忘爱国”,职业教育要培养“面向人人,服务人人”的爱国情怀,培育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服务和奉献精神。
(二)职业教育“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办学方针
所谓“社会化”是指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黄炎培指出“社会化是职业教育机关的唯一生命”。所谓“科学化”,黄炎培提出“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认为“职业教育以百业进步为追求,关乎国计民生,不可能在科学之外找到解决办法,无论中国外国,概莫能外”。所谓“平民化”是指办职业教育必须为大多数劳动人民服务。黄炎培强调:“如果办职业教育而不知着眼在大多数平民身上……即办职业教育,亦无是处。”
从“科学化”角度来看,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要尊重科学规律,以科学态度进行研究与实践,办职业教育不能随意跟风,不能照抄国外职业教育经验。黄炎培在考察美国前定出原则:“余之考察教育,所兢兢于心者,不敢忘一‘我’字。”黄炎培对于一切外国的教育经验,不是舍己从人,力求结合我国具体情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从“社会化、平民化”角度来看,职业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在于服务社会、服务平民大众。黄炎培认为“各地设立职业学校,必须教育与职业两方面极端联络”,主张职业学校和产业界要共同承担起职业教育的责任,黄炎培提出了“把教育和实业联为一体,一方安插人才,解决生计;一方即是开发地方产业”。职业教育要因地制宜,要与地方产业对接,解决学生的出路问题和产业发展问题,提出建立产学联合体、实行联合办学的独特见解。
(三)职业教育“人本性”“做学合一”
黄炎培强调职业教育“人本性”,主张职业教育“人各有特别之才能,本之天赋,苟一一用之于适当之途,与因学之不当、用非所长,或竟学成不用再一一废弃之,两者之一出一人,其影响于国家、社会前途,岂复可以数量计?”黄炎培强调职业教育要注重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早在1921年,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学生进行专业选择的时候,使用参照德国的仪器制成七种职业心理测验测评工具,对学生性格、兴趣等进行相关测试,开职业教育测验之先河。
黄炎培针对清末实业学堂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学生富于欲望而缺乏能力”的问题,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要手脑并用。”强调“做学合一”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强调利用职业发展与自己的个性(人的性格、兴趣和天赋)匹配,做到“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再到“敬业乐群”,最终达到“职教兴邦”目的。
二、传承黄炎培的职教思想,改革创新,培育“工匠精神”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以广东省一类品牌专业建设的机遇,针对职业教育的实际现状,传承黄炎培先职教思想,分析学生职业岗位需求和学习动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因材施教,培育 “工匠精神”,重点在以下方面实行改革。
(一)立德树人,价值引领,三全育人
从黄炎培职业教育道德观来看,高职教育要改变只重视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首要任务是从学生的就业需求出發,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同步,将职业道德、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实施“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构建产教融合、多方协同”的“三全育人”,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职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意识,在实践中打造IT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养成合作互助的精神,培养“服务社会”“敬业乐群”的稳定劳动者。
(二)产教融合,因地制宜,搭建育人平台,精准育人 从职业教育“社会化、平民化”特征来看,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解决就业、社会服务。职业教育要打破单一、封闭办学的弊病,改变与社会、行业、企业需求相脱节的人才培养模式。软件技术专业以广东省示范珠海职教集团为引领,因地制宜,建立“政、校、行、企”主导的校企“双主体”办学机制,根据区域经济软件产业的布局发展,与金山软件、蓝盾、南方软件园等龙头企业共建协同育人平台,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合作利益链,校企精准对接,共同打造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生产运营、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外国家、省级实训基地,构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命运共同体,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源动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由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建协同育人,导师团队利用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现校企精准对接、协同育人。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培育工匠精神
从黄炎培职业教育“人本性”特征来看,针对大学生基础差异大的特点和社会职业岗位分工越来越细的现状,职业教育如果按同一种模式、统一规格、同一标准来培养人才,就会丢失其本质特征。软件技术专业创新产教融合“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材施教,校企合作开设订单班、项目班,满足學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按学生兴趣分类培养,激发人才成长的内在潜力;通过“自然班、岗位班、项目班”分层教学完成从“专业基础→岗位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强化过程化培养与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提升了学习效果,实现“人人出彩”,提升了就业竞争力,实现了精准育人。
三、总结
黄炎培职教思想对现代职业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遵循高职教学规律,改革创新,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多方共赢。2018年“异步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创新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奖,进一步深化改革,与金山软件行业龙头企业开展订单式项目班改革实践,探索产教融合、精准育人,为高职教育改革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2]成思危.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文萃[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150,136.
[3]康玉忠,曾文权,余爱民.高职“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9(9).
◎编辑 赵瑞峰
[关 键 词] 黄炎培职教思想;工匠精神;产教融合;因材施教;精准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012-02
随着“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和“中国创造”走向世界舞台,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职业教育存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度不够、职业岗位道德教育聚焦不力、人才个性培养创新不足”等问题,研究黄炎培职教思想、培养工匠精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一、黄炎培职教思想的内涵分析
(一)职业教育目的与职业道德观
黄炎培认为“一个社会人人有职业,有与其个性相适合之职业,则人人得事,事事得人,社会无有不发达者。”[1]黄炎培提出:“职业教育之定义,是为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而其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2]黄炎培强调职业教育在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把职业教育终极目标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黄炎培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把“敬业乐群”作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强调:“注意培养德性,养成健康人格,稗将来成为善良之公民”。黄炎培强调“求学为服务,服务勿忘爱国”,职业教育要培养“面向人人,服务人人”的爱国情怀,培育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服务和奉献精神。
(二)职业教育“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办学方针
所谓“社会化”是指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黄炎培指出“社会化是职业教育机关的唯一生命”。所谓“科学化”,黄炎培提出“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认为“职业教育以百业进步为追求,关乎国计民生,不可能在科学之外找到解决办法,无论中国外国,概莫能外”。所谓“平民化”是指办职业教育必须为大多数劳动人民服务。黄炎培强调:“如果办职业教育而不知着眼在大多数平民身上……即办职业教育,亦无是处。”
从“科学化”角度来看,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要尊重科学规律,以科学态度进行研究与实践,办职业教育不能随意跟风,不能照抄国外职业教育经验。黄炎培在考察美国前定出原则:“余之考察教育,所兢兢于心者,不敢忘一‘我’字。”黄炎培对于一切外国的教育经验,不是舍己从人,力求结合我国具体情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从“社会化、平民化”角度来看,职业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在于服务社会、服务平民大众。黄炎培认为“各地设立职业学校,必须教育与职业两方面极端联络”,主张职业学校和产业界要共同承担起职业教育的责任,黄炎培提出了“把教育和实业联为一体,一方安插人才,解决生计;一方即是开发地方产业”。职业教育要因地制宜,要与地方产业对接,解决学生的出路问题和产业发展问题,提出建立产学联合体、实行联合办学的独特见解。
(三)职业教育“人本性”“做学合一”
黄炎培强调职业教育“人本性”,主张职业教育“人各有特别之才能,本之天赋,苟一一用之于适当之途,与因学之不当、用非所长,或竟学成不用再一一废弃之,两者之一出一人,其影响于国家、社会前途,岂复可以数量计?”黄炎培强调职业教育要注重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早在1921年,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学生进行专业选择的时候,使用参照德国的仪器制成七种职业心理测验测评工具,对学生性格、兴趣等进行相关测试,开职业教育测验之先河。
黄炎培针对清末实业学堂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学生富于欲望而缺乏能力”的问题,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要手脑并用。”强调“做学合一”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强调利用职业发展与自己的个性(人的性格、兴趣和天赋)匹配,做到“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再到“敬业乐群”,最终达到“职教兴邦”目的。
二、传承黄炎培的职教思想,改革创新,培育“工匠精神”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以广东省一类品牌专业建设的机遇,针对职业教育的实际现状,传承黄炎培先职教思想,分析学生职业岗位需求和学习动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因材施教,培育 “工匠精神”,重点在以下方面实行改革。
(一)立德树人,价值引领,三全育人
从黄炎培职业教育道德观来看,高职教育要改变只重视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首要任务是从学生的就业需求出發,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同步,将职业道德、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实施“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构建产教融合、多方协同”的“三全育人”,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职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意识,在实践中打造IT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养成合作互助的精神,培养“服务社会”“敬业乐群”的稳定劳动者。
(二)产教融合,因地制宜,搭建育人平台,精准育人 从职业教育“社会化、平民化”特征来看,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解决就业、社会服务。职业教育要打破单一、封闭办学的弊病,改变与社会、行业、企业需求相脱节的人才培养模式。软件技术专业以广东省示范珠海职教集团为引领,因地制宜,建立“政、校、行、企”主导的校企“双主体”办学机制,根据区域经济软件产业的布局发展,与金山软件、蓝盾、南方软件园等龙头企业共建协同育人平台,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合作利益链,校企精准对接,共同打造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生产运营、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外国家、省级实训基地,构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命运共同体,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源动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由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建协同育人,导师团队利用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现校企精准对接、协同育人。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培育工匠精神
从黄炎培职业教育“人本性”特征来看,针对大学生基础差异大的特点和社会职业岗位分工越来越细的现状,职业教育如果按同一种模式、统一规格、同一标准来培养人才,就会丢失其本质特征。软件技术专业创新产教融合“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材施教,校企合作开设订单班、项目班,满足學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按学生兴趣分类培养,激发人才成长的内在潜力;通过“自然班、岗位班、项目班”分层教学完成从“专业基础→岗位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强化过程化培养与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提升了学习效果,实现“人人出彩”,提升了就业竞争力,实现了精准育人。
三、总结
黄炎培职教思想对现代职业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遵循高职教学规律,改革创新,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多方共赢。2018年“异步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创新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奖,进一步深化改革,与金山软件行业龙头企业开展订单式项目班改革实践,探索产教融合、精准育人,为高职教育改革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2]成思危.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文萃[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150,136.
[3]康玉忠,曾文权,余爱民.高职“异步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9(9).
◎编辑 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