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竞赛为先导的高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来源 :高等建筑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y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应用型本科强调理论学习的简明性,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估价课程,是一门理论覆盖面广,且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但学时数又相对较少。基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融合学科竞赛优势改进课堂教学,提出以学科竞赛为先导的教学模式,在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工程估价;学科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6)06007205
  2014年教育部启动高校转型改革,全国1 200所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中,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在教学实践中,如何针对“应用型”目标进行教学改革是一个可深入探究的课题。研究型大学要求
  学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高职院校则以“够用”为标准。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既不能按照研究型大学的标准,也不能按照职业教育的准则,而应理论“坚实”,构建系統性理论体系的同时,强调理论的简明性,注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1]。
  成本控制作为建设项目管理的“三控”之一,贯穿在项目管理的始终,因此,工程估价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课程本身还兼具理论的系统性与工程的实践性这两个特点,并且,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往往学时数不多(只有48学时,甚至更少)。所以,寻求高效、可行、创新的教学方法成为亟待探索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中的各类学科竞赛,在院校的支持下,得到广泛的发展 [2]。学科竞赛作为课后实践的平台,是相关课程群的补充和延伸,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创新性、团队协作性。但同时尚存不足,各个学校的竞赛管理模式不尽相同,对竞赛的重视程度差别较大,同样的竞赛在不同学校之间的开展情况,以及学生的受益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如何充分挖掘与利用竞赛资源与优势并将其服务于教学,服务于人才培养,服务于应用技术型本科的建设,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以学科竞赛为先导的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竞赛资源,实现高效教学。针对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估价课程,笔者提出了以竞赛为先导的高效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以竞赛为先导的高效教学模式显著特点为:在工程估价的课堂教学未开始前,学生先参加与工程造价相关的学科竞赛,如“海西杯”福建省高校招投标大赛(下文简称“海西杯”)。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完成造价文件编制的任务。例如:“海西杯”编制的是投标报价文件(附加三维建模算量复核清单工程量)及相关的投标文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竞赛为先导,在工程估价课堂教学中,将竞赛工程与竞赛实践融入教学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并进”的效果。在课程结束后的课程设计中,可适当增加难度和工作量,贯彻“放心、放手、放开”的设计实践理念,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以竞赛为先导的高效教学模式是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实践为先导,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挖掘学生潜能的一种教学方式方法,属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4]。
  二、以学科竞赛为先导的教学模式的难点与创新
  以竞赛为先导的高效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所突破与创新,实现这种教学模式的难点在于以下三方面。
  (一)学科竞赛指导方式
  在学生学习工程制图、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工程经济学、土木工程施工、施工生产实习等先导课程,但未学习工程估价、工程造价管理、工程概预算等造价相关课程的情况下,参与造价类学科竞赛,完成投标报价或施工图预算等造价文件的编制。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学生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具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强的实践能力、独立自主的工作能力、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更需要教师独具匠心的巧妙引导,促成良好的竞赛氛围。
  对这种模式下的竞赛指导进行总结,发现学生完成竞赛任务所需攻克的难关并不是相关软件的应用。对于当今的大学生而言,软件操作易懂易学。在短时间内,学生可以熟练掌握软件的各项功能与操作,熟练程度甚至优于教师。对于学生而言,难点在于工程图识图、计价原理、定额的套用。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1)鼓励学生搜集并分享相关资料,如清单、定额、图集、工地现场照片、已完工程实例。
  (2)鼓励学生多渠道多方式解决问题,参赛QQ群探讨、咨询教师、咨询主办方、咨询兄弟院校朋友、咨询造价公司人员、加其他造价QQ群、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搜寻答案,甚至,对于建筑细部构造(如反口、沉降缝、闭门器等)不理解的地方,鼓励学生在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科学楼等地方找到相应的建筑细部进行实地观察。
  (3)教师及时在线答疑。答疑及时是教师存在感的体现,是鼓励学生迎难而上的强大动力,例如:每天晚上固定1~2个小时左右的在线答疑时间。
  (4)从交流中发现学生实践成果的缺漏,例如:获悉学生在初步实践中,容易忽略土方放坡、降效、换算等,并可及时提醒与引导。
  基于以上方式的引导,很多学生能渐入比赛状态,有些学生甚至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竞赛准备中。学生在竞赛中能发挥团队精神,在互帮互助的比赛氛围中,潜心学习与探索,获得知识与乐趣。
  (二)缺少学时
  如何将学科竞赛取得的初步成果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实现“少学时大容量”,“学以致用,用之有道”的教学效果。
  1.引入竞赛工程的案例教学法
  工程估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是很多教师的共识。若以学生参加过的竞赛工程实例作为教学案例,学生带着竞赛中尚未解决的疑问听课,容易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竞赛中,很多学生苦恼于措施费(二)中的模板、脚手架等的列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指点迷津,学生恍然大悟,印象深刻。   2.课程与学科竞赛优势互补
  造价类竞赛中,对工程量的计算,往往强调的是三维算量软件的建模计算能力,而忽略了工程量的手算能力。在计量的课堂讲解中,选取竞赛工程的某些分部分项,经过精心编写,作为课堂例题和课后作业,达到手算电算优势互补,相互验证的效果。在计价的课堂讲解中,学生具备了竞赛的实践基础,对清单计价模式、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投标报价策略、单价合同、总价合同、暂估价、暂列金额等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的融会贯通,是非常有帮助的。
  3.基于竞赛的自学能力培养
  工程估价课程知识体系广,涵盖内容多,但授课学时少,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授之以渔”。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摸索出了学科的特点和一定的自学方法。在这种模式下,适当增加计价部分的学时,相应减少计量部分的学时,可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以自我探索方式完成竞赛任务的过程中,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故教师在课堂中,侧重于原理的讲解,而对于计算规则的讲解,应该由精到粗,注重培养自学能力。例如,土方工程工程量计算的讲解,需要2~3学时,逐步过渡,精简课程,到混凝土工程工程量计算只用1学时,再到装饰装修部分的工程量计算,则需更少的学时,做点拨式的串讲,留给学生自学。
  (三)加强实训辅导
  應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继工程估价课程后,往往会有1~2周课程设计实训。“以竞赛为先导的高效教学模式”的课程实训,能否起到提升课堂学习成果的作用,关键在于课程设计任务的设置,以及实训过程的辅导方式。
  1.巧设任务、提高标准
  首先,作为课程设计,需选取有代表性的工程,但不宜与竞赛工程有太多的相似性,故可选取与竞赛中初赛的工程有一定区别,难度适当增加,但不宜选择复杂的工程。并且,教师宜对图纸的多项参数进行更改,以便于学生分组。不仅可以考验学生的独立完成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对各个参数的理解。例如,设置不同层高,改变了墙砌体、柱混凝土、抹灰的工程量,学生需要根据图纸说明判别是否需要设置圈梁(或拉结),圈梁(或拉结)的做法,以及根据取费标准判别工程类别,是否超高,是否降效等。
  学生完成课后的手算工程量作业后,课程设计在手算方面需提高要求,不仅手算的涵盖范围为整套图纸(只要图纸所见,都必须列项计算),还对计算书的格式做了严格的要求,需要采用统一的“大小格”横格本手写计算书,“大格”用于列式及计算,上面的“小格”用于对计算式的标注。不仅如此,造价文件编制的规范化程度进一步加强,例如,编制说明的书写需规范、全面。在图纸的理解、定额的套用、定额的换算、定额的补充、列项的完整性等方面,都需要作更高标准的要求。
  2.学生主导、教师“参谋”
  参与竞赛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造价文件编制能力,甚至,参加决赛的学生,以及参加过多次、多届造价类比赛的学生,具有更强的能力和更成熟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如果“包办”过多,解答过细,则事倍功半,竞赛的优势也无法利用。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参谋”,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应坚持开放式的引导原则,列举各种可能的情况,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互帮互助,积极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而获取最优答案,教师在这之后才做点评。
  虽然,以竞赛为先导的高效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放心、放手、放开”,但这并不意味教师的任务可以减轻。相反,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随时关注当下工程管理动态,要与学生“共同奋战”,贴近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倾听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动态满足学生需求。
  三、学科竞赛为先导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对所在学校12级工程管理专业103位学生(其中33位学生参与竞赛)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情况如表1所示。
  成果提交率55%,在本次参加比赛的福建省各高校中,居首位,并且初赛优胜队伍代表学校参加省级决赛中,取得了本科组二等奖的成绩,在参赛的15个本科院校中,排名第五。说明未修相关造价课程先行参与学科竞赛是可行的,并且成果优良。
  自然分班的两个教学班级,学生总数相当,参与竞赛的人数2班是1班的10倍,在参赛学生的带动下,2班的期末成绩及课程设计成绩优于另一个班级。虽然,学生的平均成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学效果。
  在学科竞赛为先导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仅提供某1 000 m2左右教学楼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蓝图及任务书,学生在2周的时间内经过列项、手算工程量、定额套用、计价等步骤,完成了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文件的编制。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完成过程的有序性、列项的完整性、工程量计算的精确度、定额套用的准确性等均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学科竞赛为先导的教学模式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与好评,学生的评价可以总结为:虽然学习过程需要付出更多,但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乐趣与收获多于辛苦,并且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增强了自学的能力,增加了就业的信心。
  四、以竞赛为先导的高效教学模式的扩展和延伸
  以竞赛为先导的高效教学模式可在以下几方面扩展和延伸:(1)不仅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在毕业设计中,亦可一脉相承,探索多方向的毕业设计命题及指导方式;
  (2)应用于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等其他相关专业的工程估价课程,探索与专业特点相匹配的教学模式;(3)学校建立完善的竞赛模式与机制,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群策群力;(4)建立激励机制,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发现和培养优秀创新型应用人才。
  五、结语
  以竞赛为先导的高效教学模式,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估价学习中具有优势。以竞赛为先导,教师引导,学生以自学、讨论、探索的方式,完成造价文件的编制,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以竞赛为基础改进课堂教学,课堂与竞赛优势互补,可实现少学时、大容量、高效能、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效果。基于竞赛先导与改进课堂教学的课程设计,可促使课程设计容量、难度、精度进一步提高。以竞赛为先导的高效教学模式是一种“翻转课堂式”实践性强的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10-11.
  [2]李德慧.招投标竞赛模式在交通工程实践课中的探索与应用[J].大学教育,2015(9):148-149.
  [3]李娇.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运行体系研究——基于“挑战杯”竞赛的探讨[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539-543.
  [4]Lage Maureen J,Platt Glenn J,Treglia Michael.Inverting the classroom: 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ssoning environment [J].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2000,31(1):11.
  [5] 姚远.翻转课堂在工程估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5(85):157.
  [6] 徐盛林,陈强,王琨,雷丹.将学科竞赛作品的深化研究融入毕业设计[J].改革与研究,2012(2):91-92.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由于受学生人数、经费、时间、教师配置以及实习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存在诸多不足。针对建筑结构模型解析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总结,分析了该模式各环节对土木专业技能和素养锻炼的作用和贡献。该实践教学模式能够突破传统实践模式的条件限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操作性强,有助于学生建立和强化专业知识体系,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该实践教学模式能锻炼学生的实
期刊
摘要:随着土木工程科技化程度的提高和服役结构性能的降低,对工程结构进行试验研究越来越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工程结构试验过程也逐渐依赖网络进行设备、材料的购置,该方式可引入土木工程结构试验的课程教学中。传统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教学方法以课内理论和试验为主,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文章提出设置网络信息平台进行试验材料购置的实践环节,通过网络的互动,增加学生试验参与度,增强学生对结构试验的认识。  关键
期刊
摘要:文章在明确土木工程与建筑实验教学中心定位的基础上,阐述了“4-4-12-X”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中4平台、4层次、12模块和开放式实验项目之间的关系,重点介绍了中心开设实验项目类别、特色实验项目以及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方法。实践表明,中心实验教学资源在实验教学、科研和校企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学生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实验教学;土木工程与建筑;教学资
期刊
摘要:基于对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实验特点及教学现状的分析,重点探讨了以往实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的不足,并从  实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  对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以提高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关键词: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3;TU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
期刊
摘要:文章根据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授课方式的问卷调查结果,对传统授课、多媒体授课及两者结合授课的三种结构力学授课方式进行了比较。数据分析表明,传统授课方式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多媒体授课为主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传统授课模式,但不能算作最佳的选择;而两者结合授课无论在接受程度上还是教学效果上都明显好于某一种授课方式。因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和体会,提出了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
期刊
摘要: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结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市政、环境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情况,分析和总结了毕业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毕业设计选题、多媒体课件指导、全过程监控等方面介绍了毕业设计改革的实践成果。研究结果将为高等院校市政、环境类专业及相关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毕业设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类专业;改革与实践  
期刊
摘要: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涉及的知识面也较宽广,给该门课程的教与学带来较大的影响。文章针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这些特点,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将CFD软件和源程序的强大数值模拟功能,引入工程流体力学课程辅助教学中,通过利用CFD软件和源程序进行数值模拟教学这一环节,探讨流体力学课程对接科研成果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一模式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C
期刊
摘要:中国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大规模基础建设期,土木工程学科如何抓住国家大建设的机遇,全面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美国历史上也经历了多次基础建设高潮,也随之诞生了一批蜚声世界的土木工程高等教育办学典范。文章以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土木系为例,介绍了其主要学科方向在不同历史时期介入大型工程项目,积极创新,将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水平提升到世界领先地位的经验;分析了中国高校土木工程办学中
期刊
摘要: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对培养科技后备人才至关重要,因此,高校应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主动开发科教资源,与中学衔接,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多层次的科技教育与科技体验活动。通过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建立机制,文章提出组建科教专家团,开发共享科技教育基地,打造科技体验品牌活动,与中学协同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培养青少年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素质。  关键词:高等学校;青少年;
期刊
摘要:  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生产力。新加坡为了提高建筑业生产力,设立了建筑生产力和产能基金。文章简要介绍了该基金在促进人力资源建设、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加强企业能力培育等方面的举措,并结合中国国情,给出了提高中国建筑业生产力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新加坡;建筑生产力和产能基金;发展;启示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6)06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