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课堂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在新课程理念的召唤下,语文教学中设疑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教师个人教学水平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对课堂提问这个环节,笔者结合日常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概括为:第一、问题设置要难易适中,抓住学生思维的聚焦点;第二、问题设置要突出重点,开启学生思维的发散点;第三、问题的设置要注重艺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以供同行商榷与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问题设计 探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课堂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课堂提问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新课程理念的召唤下,语文教学中设疑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教师个人教学水平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此,课堂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来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质量呢?
一、问题设置要难易适中,抓住学生思维的聚焦点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笔者认为这样的问题往往过于简单和程式化。还有一些问题由于设置过难,学生无从下手,只好表示“沉默”,教师只好自问自答。也就失去提问的价值和本意。如何避免语文教学中的这种尴尬的现象呢?这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问题的设置目的在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可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一些难易适中,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果。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领会作者表达的童趣,感受作者的亲切怀念”是本文的一个探究重点。这不仅仅是文章的主旨问题,也是作品的写作手法,把儿童心灵上感受到有趣的事写出来,文章主旨也流露在字里行间。因此,关键要看文中叙述的几件事,是不是儿时“我”心中的趣事。我的教学方法是,首先让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明为什么喜欢。归纳整理后,我提出如下问题:
1.为什么记忆中一些野草的百草园,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我”为什么对美女蛇的故事津津乐道?
3.“我”喜欢“我”的先生吗?三味书屋是我的“苦屋”吗?
同学们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探究和讨论,都说出了自己不同的认知和观点。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对课文主动探究的兴趣,也使学生有独特的体验和理解,防止了表面肤浅的,甚至是随心所欲的发问和解读,真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避免了课堂上的“沉默”现状。
二、问题设置要突出重点,开启学生思维的发散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特殊目的就是发展智力,培养聪明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更是一门学问,需要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好每一节课,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以求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语文课堂中的提问不应该是平淡直白的,否则学生就提不起精神了,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创新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设计得新颖一点,巧妙一点,独到一点,就能使学生对文章产生兴趣,会认真钻研和感悟这篇文章最深层次的内涵。另外,独到的问题可以使原本沉闷的课堂中耳目一新,让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聚精会神地投入到对文本的思考上来。这种全新的、另辟蹊径的、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能使我们的语文课程充满活力,在解决文本重点、难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如进行教学《爱莲说》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上哪些人具有“莲”的精神品质呢?又如,学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这些发散性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向纵向、横向的多维发展,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三、问题的设置要注重艺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而富有价值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时,笔者首先通过知识竞赛导入:“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亭台楼阁广布大江南北。请问同学们,哪位知道中国的四大楼阁呢?”,一问既出,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思维异常活跃。“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谁都不甘落后。在意犹未尽中,我又抛出了第二问:“哪位同学还能列举有关写四大名楼的诗句呢?”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学生的思维再次被激活。一学生道出:“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因势利导:“真棒!那么你知道这句名言出自哪位名家的那篇名作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很好!今天我们就要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来感受范仲淹的这一伟大的政治抱负”,学生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兴致勃勃地赶紧打开书仔细阅读起来,达到了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不仅愿意学习、乐于学习,而且学生的思维灵感不断得到迸发与跳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非常重要。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针对如此,问题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提问艺术,通过多维有效地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问题设计 探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课堂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课堂提问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新课程理念的召唤下,语文教学中设疑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教师个人教学水平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此,课堂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来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质量呢?
一、问题设置要难易适中,抓住学生思维的聚焦点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笔者认为这样的问题往往过于简单和程式化。还有一些问题由于设置过难,学生无从下手,只好表示“沉默”,教师只好自问自答。也就失去提问的价值和本意。如何避免语文教学中的这种尴尬的现象呢?这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问题的设置目的在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可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一些难易适中,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果。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领会作者表达的童趣,感受作者的亲切怀念”是本文的一个探究重点。这不仅仅是文章的主旨问题,也是作品的写作手法,把儿童心灵上感受到有趣的事写出来,文章主旨也流露在字里行间。因此,关键要看文中叙述的几件事,是不是儿时“我”心中的趣事。我的教学方法是,首先让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明为什么喜欢。归纳整理后,我提出如下问题:
1.为什么记忆中一些野草的百草园,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我”为什么对美女蛇的故事津津乐道?
3.“我”喜欢“我”的先生吗?三味书屋是我的“苦屋”吗?
同学们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探究和讨论,都说出了自己不同的认知和观点。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对课文主动探究的兴趣,也使学生有独特的体验和理解,防止了表面肤浅的,甚至是随心所欲的发问和解读,真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避免了课堂上的“沉默”现状。
二、问题设置要突出重点,开启学生思维的发散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特殊目的就是发展智力,培养聪明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更是一门学问,需要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好每一节课,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以求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语文课堂中的提问不应该是平淡直白的,否则学生就提不起精神了,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创新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设计得新颖一点,巧妙一点,独到一点,就能使学生对文章产生兴趣,会认真钻研和感悟这篇文章最深层次的内涵。另外,独到的问题可以使原本沉闷的课堂中耳目一新,让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聚精会神地投入到对文本的思考上来。这种全新的、另辟蹊径的、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能使我们的语文课程充满活力,在解决文本重点、难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如进行教学《爱莲说》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上哪些人具有“莲”的精神品质呢?又如,学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着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这些发散性的提问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向纵向、横向的多维发展,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三、问题的设置要注重艺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而富有价值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时,笔者首先通过知识竞赛导入:“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亭台楼阁广布大江南北。请问同学们,哪位知道中国的四大楼阁呢?”,一问既出,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思维异常活跃。“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谁都不甘落后。在意犹未尽中,我又抛出了第二问:“哪位同学还能列举有关写四大名楼的诗句呢?”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学生的思维再次被激活。一学生道出:“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因势利导:“真棒!那么你知道这句名言出自哪位名家的那篇名作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很好!今天我们就要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来感受范仲淹的这一伟大的政治抱负”,学生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兴致勃勃地赶紧打开书仔细阅读起来,达到了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不仅愿意学习、乐于学习,而且学生的思维灵感不断得到迸发与跳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非常重要。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针对如此,问题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提问艺术,通过多维有效地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