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而有度 收而有法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e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理解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化体验,而不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这样一来,上课时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也随之活跃起来。课堂上,学生不会有必须如何理解的强制性烦恼,大多数学生不但能大胆发言,且常有自己独创的见解。
  但是,问题随之而来。诚然,一篇文学作品,应该允许有多样化的理解。学习一篇課文,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各抒已见。但问题在于,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应该提倡不同的理解呢?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理解能力的限制,其对于文本的理解难免有失当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在启发放开之余,还必须有收回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水平的质量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这就是如何使个性化的理解和谐统一的问题。如果在教学中只一味地提倡个性而否定共性,不加以必要的引导、评判,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恐怕大多只能保留在肤浅的层面,甚至产生错误的认识。当然,这里所说的共性,并非是标准答案,而是指在个性化体验的基础上得出的一种最能贴近作品的体会和感悟等。一篇文学作品,其主旨及作者的感情倾向应该是比较明确的。基于此,如果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出现偏差,我们是否该用最能贴近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去加以引导呢?如:在学习《项链》时,学生看完课文后,对文章的主题的理解出现了多种观点。有的同学赞同传统的观点,认为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但也有部分同学提出了几种不同意见:1、人的命运是由意料不到的“造化”安排的;2、妇女在以金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社会里,惟一的出路只能是饰物;3、一曲诚挚相爱的颂歌;4、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中,追求人格尊严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对于学生的不同理解,我没有简单地一概肯定。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一些关键句段,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达到了新的深度。可见,对那些貌似有理的“新奇”理解,如果我们过于强调个性化的理解而不给予必要的纠正和引导,则必然导致学生丧失是非标准,思想陷入迷茫之中,语文教学又会走入一个新的误区。
  基于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学生对文学作品有个人独特的理解和体验,这是应该鼓励的,但个性化理解也不能是天马行空,放任驰骋 ,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扮演主持人的角色,让每一个人都能畅所欲言,而却不能对其给予点拨、引导,那么学生的理解就很可能停留在一个低层面上,难以提高。因此,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而且更应该引导他们说得成理,即放而有度,收而有法。学生的理解既要有个性,又要有共识,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价值观念、思想感情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作者单位:262612山东省临朐县第三职业高中)
其他文献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班,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 农村初中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对于这些学困生, 老师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针对农村初中
期刊
隨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现代化媒体教学充分体现了其信息传播的优越性。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内容简单化,多角度的传递知识信息,活跃了学习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求
期刊
小學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精神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陈规,能够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实践和对未来的设想,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即能够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的学习活动。  下面就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八册第20课《她是我的朋友》一文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学习精神。    一、培养小学生创
期刊
看完王雅娟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后,我觉得是一节值得推广的课例,下面实录几个片段,加上笔者的一些思考,以飨读者。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片段1)  师:同学们,去过动物园吗?(去过)大家熟悉的笑笑、淘气、机灵狗也去了,它们看到了一头非常可爱的大象,我们去听听他们怎么说的,好吗?  (课件演示:笑笑、淘气、机灵狗看大象及它们的谈话。)  师:咦!它们
期刊
【摘要】对语文课程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工具性的层面是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了。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及人文教育被提升到了突出的地位上来,《语文课程标准》关键的一句话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文根据人文精神的内涵、倡导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倡导人文精神对语文教学的作用、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的途径四个方面,分析了语文教学中倡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的必要性。  【关键词】人文精
期刊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诀。  正如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的,“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其一字,不可增减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育数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多么重要。近年来,我加强了学生读的能力的训练,收到了较好效果。主要抓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初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阅读课文要从整体入手。每学一篇课文
期刊
语文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而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教材中,写景状物类文章颇多。在传统教学中,每当学习这些看似生动的文章時,学生学起来却感到索然无味,教学过程大多是学生的被动参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鉴于此,我们通过探索、实践,创建了“解说式”的阅读
期刊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不少古代著名散文家的散文名篇。如:韩愈的《师说》、《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周敦颐的《爱莲说》,袁枚的《黄生借书说》等。这些散文题目中的“说”都是古代散文的文体。  “说”这种古代散文的文体,它是韩愈、柳宗元等人领导的古文运动中应运而生的。  “说”这种文体的特点是:叙述和议论相结合,有的是侧重议论,兼有叙述;有的是侧重主叙,叙事显理,它和“论”无大异,属于论文的范畴,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它作为一门语言有着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但语文教学常以书本为基础,而学生将语文结合生活的意识淡薄。加之小学生有其自身的性格与学习特点,使得语文教学有时显得稍微枯燥。本文针对此特点,结合一些实际教学经验,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的方法上予以探讨。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其学习热情、布置适当的作业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期刊
“情感是人的精神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一类是认识活动本身的,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智力因素的认识系统;另一类是有关学习的积极性,如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系统。因为“一个学生的成才,不仅要依赖于智力因素,而且要依靠非智力因素”。“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情感是人对主(客)体关系的主观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