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曼:通向永恒的象牙路

来源 :财富圈TID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nhu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要一谈起歌剧,外表沉静的她就如神附体、眉飞色舞。著名词作家乔羽这样评说金曼:“歌唱得好,干别的也行,这是比较少见的。”
  
  正如周杰伦在当前80 后一代人中的影响力一样,20 多年前金曼凭籍一曲《金梭和银梭》,在众多60 后、70 后的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北京奥运前夕一个难得的雨天,在坦博艺术中心一座从安徽原样迁来的明代祠堂里,金曼娓娓道出这30 年“歌唱—经商—回归艺术”的心路历程。明眸皓齿的她,美貌历经岁月的淬炼,沉淀出高雅的韵味。
  她献身舞台艺术几十年,走遍祖国大地,出访过二十多个国家,为中外广大观众歌唱,获得好评和奖项无数;她在中国首创交响清唱剧的音乐形式,推出了现在已成为音乐经典的交响清唱剧《江姐》;她创制了中国歌剧作品音乐会《中国咏叹》,并将之带入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的金色大厅,第一次向西方国家集中展示了中国歌剧的风貌;她曾下海经营公司、做过房地产,又转型回归文化产业;她也是对国家文化事业积极建言献策的全国政协委员;近三年她又全身心投入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的筹建工作,正在为北京大学乃至国家创建歌剧学学科而努力。她的经历足可以写一本书。
  近40 年来,由于一直站在聚光灯下,令她无比认真地对待和爱惜自己的名声,对于本刊的采访提纲,她认真地逐一写下书面的回答,字斟句酌,字里行间有着文艺理论文章的严谨性。但只要一谈起歌剧,外表沉静的她就如神附体、眉飞色舞。“我的朋友说我每过五分钟不说歌剧,就不正常。尤其这几年,有点儿像祥林嫂,在不停地谈论北大歌剧研究院和歌剧。”
  
  
  “江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金曼特别喜欢看《士兵突击》, “我喜欢许三多那种永不放弃的执著劲儿”。出身于朝鲜族、在黑龙江大森林长大的她,继承了朝鲜民族能歌善舞的天赋。她8 岁时即登台演出,20 岁出头便在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获得一等奖。不久后她成为空政文工团的独唱演员,很快又以《金梭和银梭》、《祝你一路顺风》唱红全国。至今,在一些铁路路段的火车上,还不断地播放她演唱的《祝你一路顺风》。
  


  她热爱歌唱艺术,而歌唱艺术撑起了她人生之舟快行的风帆。真正让金曼展现非凡才华的是歌剧《江姐》。1984 年,空政文工团第三次复排现代歌剧《江姐》。“当时有很多人竞争江姐这个角色,我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认真学习和刻苦练习,最终在竞争者中胜出,成为A 组江姐的扮演者。”金曼抓住了属于自己的机会,第一次便在歌剧舞台上立住了。许多评论认为,歌剧《江姐》产生以来,金曼是众多的江姐扮演者中最佳的。
  一位音乐评论家在谈到金曼唱歌时说:我最喜欢的是她歌唱时的状态。金曼说: “每当我走上歌剧舞台,立刻觉得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沉浸在音乐里。”对于她塑造的经典人物形象江姐,金曼说:“第一次演江姐,只算是一个简单的模仿。当我逐步尝试着用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有理想的人去理解她的时候,才觉得真正‘入骨’地读懂了江姐。”
  在金曼看来:“江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就是选择一个目标,然后不惜一切地为之奋斗的人。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江姐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女人,只是共产党的一名基层联络员,但是她身上的理想主义精神使她在严酷的考验面前,迸发出撼人心魄的力量。”
  金曼相信,任何一个有理想有信仰的人,都会被江姐的崇高精神所感动。“我在19 岁时就看过有关圣女贞德的书,当时对圣女贞德崇拜之极。这说明,为理想和信仰献身的精神是超越国家和民族的,是普世和永恒的。”
  饰演江姐的历程,对金曼来说,是一种难得的体验,更是一种学习。她十分庆幸,自己能有江姐这样一位不寻常的人生老师。她不仅把对江姐的感受和思索融化在唱腔、表情、歌词及舞台的举手投足中,在生活里她觉得自己也时时刻刻受着江姐的激励和鼓舞。
  
  “换个活法”
  
  1991 年,金曼以其深厚的表演艺术功力成功塑造了江姐这一人物形象,并因此获得第九届全国戏剧梅花奖—这是中国戏剧界的最高荣誉。
  “我是个不安份类型的人,九十年代初,我还正当‘红’,频繁地下部队演出,总是唱那几支歌,虽然很受战士和观众的欢迎,但年复一年,自身各个方面得不到补充和提高,没有系统学习的机会,很难登上更高一级的台阶、进入一个新的层次,这种状况令我很苦恼而无奈。我不认为歌唱是我唯一能做的事情,我喜欢尝试新事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酝酿,我决心换个环境,换种活法。”
  于是她“下海”了,一切又从头学起。“我是个非常要强的人,为了让自己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有一段日子非常忙碌,全神贯注,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即使是我所热爱的歌唱艺术。”
  当金曼稍微稳定下来并在各方面有了些积累之后,那深入骨髓的艺术情结又浮上来了。“当初经商是我谋生的需要,而并非喜欢。这种感觉到后来越来越强烈。”金曼又转而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开始策划和创制文化艺术方面的产品。
  记者问: “你拥有演员、商人、政协委员和艺术教育者四个身份,你最认同哪个角色?”金曼说: “人的一生会扮演很多角色,碰上了就是那个角色,无论你喜不喜欢。”
  


  虽然金曼坦承她并不很喜欢经商,但她感谢那十年的经商经历:“经商使我的社会接触面宽了,视野开阔了,阅历丰富了。这种经历让我产生的最大变化,就是不再光从艺术的角度看艺术,而是从社会的角度看艺术,着眼点大了许多、宽了许多。以往是如何唱好那几首歌,完成好团里交给的任务,而现在,考虑的是歌唱艺术、歌剧艺术如何呈现、如何发展更好,这种变化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逐渐地、自然而然地形成的。”
  金曼说: “艺术实践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实践更需要能力。比如一个作曲家要将自己的交响乐作品呈现出来,如果没有机会,没有资金,没有合作者,没有市场的运作能力,他的作品仍然只是停留于纸上的符号。现在很多音乐家的创作都是受委托创作,做的是命题文章。虽然音乐呈现和收入有了保障,但弊端也是明显的,做别人想要的不一定是自己想做的。”
  “当前艺术创作者的创作状态比较被动、浮躁,又无力改变。”她庆幸的是: “我有了经商的经历,选择面就宽得多,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创作我真正想要的舞台艺术作品。”
  
  “东乐西渐”
  
  金曼是大陆率先进入文化产业中高雅文化部分的人。中国的文化产业领域是一个混沌初开的领域,是一个机遇和困难并存的领域,是有勇气有实力的人才能立足的领域。她在文化产业的突破口是交响清唱剧《江姐》的出台。
  2000 年,她重回舞台。“重返舞台的第一场演出就是交响清唱剧《江姐》。它不但保留了歌剧《江姐》的精华,还以交响乐队演奏和清唱剧的形式丰富、突出了《江姐》的音乐表现力。”
  清唱剧作为一种长于表现史诗性、英雄性题材的音乐形式,起源于17 世纪的欧洲,是一种用管弦乐队伴奏,由合唱、重唱、独唱组成的大型音乐作品。金曼以交响清唱剧的艺术形式,宏大、华丽地对歌剧《江姐》进行新的演绎,使这一红色经典剧目成为“高雅艺术的极致”。这一创新引起艺术界,特别是音乐界、声乐界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罗天婵、李心草、杨洋、戴玉强、袁晨野、丁毅、张晓玲、于爽、王刚、李杨等艺术家,张海庆、薛皓垠、张英席、吴静等青年歌唱家都参加过该剧的演出。
  交响清唱剧《江姐》于本世纪初的头二三年里,便在全国巡演近百场,在许多省市掀起了“江姐热”。在广州、深圳、重庆等南方城市演出时,常常是剧场都爆满。面对高雅艺术和红色经典,面对江姐新的舞台形象,无论是青春年少还是白发皤然的长者都以热烈的掌声、芳香的鲜花、激动的泪水,表达他们对英雄江姐、对艺术家们的敬意。
  2005 年,金曼携天津交响乐团赴香港演出交响清唱剧《江姐》,这是歌剧《江姐》自诞生以来第一次在境外上演。行前,很多人提出这样的疑问:香港人能喜欢看么? 金曼回答说:“《巴黎圣母院》我们不是照样喜欢看么?香港和大陆在制度和意识形态上或有不同,但是交响清唱剧《江姐》所高扬的精神是会得到认同的。”果然,在香港的两场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反响十分热烈。演出过程中,不时爆发出掌声,很多人因感动而流泪。演出结束后,观众起立鼓掌,久久不愿离去。
  


  文艺界对于金曼的创举给予很高评价,有著名评论家写道:“她大胆地摆脱了传统的束缚,以交响乐清唱剧的形式使歌剧《江姐》变得更有张力更具现代气息,强化了剧作的音乐性,弱化了剧情,突出了主要人物形象,令人耳目一新。此外,因简练而缩短了时长,更加附合今天的观众对演出时间上的要求。”
  趁热打铁顺势而为,金曼又先后成功创制和推出歌剧化现代京剧音乐会《东方的咏叹》、歌剧音乐会《中国咏叹》,在高雅艺术市场上掀起一阵阵旋风。
  《中国咏叹》是一台以介绍、展示中国歌剧作品为主的音乐会。这台音乐会中列入的十几部中国歌剧的精彩唱段和音乐,是从数百部中国歌剧作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是十几位才华横溢的中国作曲家的经典之作。金曼告诉说,“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散发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
  她认为,文化艺术,即使是大众文化艺术,也有品位高下之分。歌剧是艺术的最高综合形式,与其他表演艺术相比,无疑代表着更高的艺术品位。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文化市场化、庸俗化倾向日益明显的状况下,国家以何等品位的文化艺术作引领,来提升国人的精神需求品质,以何种艺术形式“走出去”,来树立国家的文化形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从这一点上说,中国歌剧应该得到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得到更好的发展,应当与外部做更多的交流,这将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中国文化形象。
  在她的努力下,今年1 月, 《中国咏叹》走进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这次演出是中国音乐家与欧洲音乐家—奥地利维也纳音乐艺术家交响乐团—共同诠释中国歌剧作品的合作,也是海内外著名华人歌剧艺术家、音乐家—金曼、梁宁、孙秀苇、吕思清、王峰、王海涛、张海庆以及旅俄青年指挥家林涛等一起在欧洲舞台上的亮相。《中国咏叹》优美而风格多样的歌剧音乐,不仅让欧洲观众感到新奇,也让他们发出由衷的赞叹。一位欧盟官员说,他曾多次被邀请观看中国艺术家来维也纳的演出,而这次中国优美的歌剧音乐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奥地利《欧洲联合时报》刊登了一篇题目为《东乐西渐的红丝带一有感于<中国咏叹>新春音乐会》的文章,写道:“《中国咏叹》音乐会让人耳目一新,借一位奥地利观众的话:这场音乐会的主力认既是民族精神的宣扬人,又是中西交流的推动者。”文章认为,“过去东方学习西方,而在二十一世纪,无论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东方都一再影响西方,音乐也是如此”。文章评论《中国咏叹》“是一场严肃音乐会,它全力推介中国歌剧,以希求其在西方的认同意识”,在曲目选择上“既充满怀旧又试图创新,且兼顾中西观众”。文章在结束语中说:“希望更多的中国音乐人在国际舞台展示自己的杰作,让东乐西渐的红丝带飘得更高,扬得更远。”《文艺报》也就此次演出对金曼进行了专访,给予了很高评价。
  
  “歌剧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在舞台上取得成功后,金曼对中国歌剧艺术如何更好更快发展的问题,开始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她认为,中国歌剧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近30年的发展中,虽然进步不断,但进步速率缓慢。除了制度性、文化方面的因素外,艺术教育的不足和滞后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有许多人站出来,共同担负起责任,改变这种状沉。
  从2007年开始,她每年都坚持从专业团体招收学员办歌剧培训班。在这里培养、锻炼了一批不久后在中国音乐界崭露头角的青年歌唱艺术家,像张海庆、张英席、薛皓银、关致京、吴静、刘晓婕、徐春雨等。金曼告诉记者:“歌剧是综合的艺术,是极致的艺术。歌剧的完美呈现,需要由优秀的歌剧人才来完成。我认为,现在一般的歌剧人才很多,缺的是优秀甚至是杰出的歌剧创作、表演人才。只有在良好的人文科学环境中,通过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和训练,才能培养出杰出的歌剧人才。歌剧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应当建立这样一门学科,培养更多的优秀歌剧人才,创作更多的歌剧作品,来推动中国歌剧事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这就是我萌生建立歌剧研究院的出发点。”
  她认为,北京大学拥有的底蕴深厚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优良教学环境,是建立高等歌剧研究和教学机构的最好地方。在她的提议和争取下,在北京大学校领导的积极支持下,经过精心设计、策划和多方努力,北京大学启动了建立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的工作。金曼被任命为筹建歌剧研究院的负责人。
  如今,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的教学方案、运行方案以及建设方案,经多方面反复论证.均已获通过,资金筹募工作也接近完成。金曼为实现自己的歌剧理想而设定的目标,正一步一步得以实现。尽管金曼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和牺牲是巨大的,但她从没有后悔过。
  回眸这精彩的前半生,著名词作家乔羽这样评说金曼:“这个人了不得,歌唱得好,干别的也行,这是比较少见的。”
其他文献
罗蕾莱(Loreley)是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诗歌神化下的女妖,她用天籁般的甜美歌声使往来于莱茵河上的船夫神迷。之后,人们于河道旁建立了罗蕾莱德雕像,自此她便成为了莱茵河浪漫的象征。    奥迪品牌诞生在欧洲中部的德国,它就似莱茵河畔的罗蕾莱,以悠久的良好口碑以及精良的品质迷住了全世界的人们。  奥迪有一句宣传语叫“智者先行”,这句话几乎可以涵盖奥迪A8L 与S8从外观到科技含量的各个方面。第一次在悠
期刊
与柯鲁先生相识,缘于一次朋友的推荐:让我去看看他那个隐匿在紫竹院边上的二层老宅。电话约定时间的时候,我被话筒那头流利的京腔震撼,老院子由此更增添了神秘色彩。而当我终于推开那扇朱红木门,绕过一道影壁,站在古色古香的正厅里,那般明显的中国情结,久久不能散开。  柯鲁的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加拿大人,父母都是英国共产党员,1947年被中国革命吸引,来到解放区调查并支持中国解放事业。他们协助中国政府在北京创
期刊
这块游离于北欧大陆之外的岛国,面积只有7万平方公里,却可以领略到冰川、热泉、间歇泉、活火山、冰帽、苔原、冰原、雪峰、火山岩荒漠、瀑布及火山口,绝对让人不可思议。    寻常的欧洲旅游已经司空见惯,那些到达北极圈探险的人们才是真的行者。北欧,世界上自然环境最佳的地区,森林湖泊,蓝天碧水,是一片充满现代感的宁静而安详的土地,那里有着寂寞漫长的冬夜和夏日午夜的阳光,有着雪山速滑和河边垂钓等完美的情趣。这
期刊
他最终还是离去了,或许他厌倦了江湖,厌倦了做令人瞩目的英雄。如同《和平饭店》里整整十年的债务终于完结的一刀。  这一刀斩断了周润发与香港影坛的所有纠葛,也斩断了他与江湖的关系。当他的背影在《和平饭店》渐渐模糊后,他的江湖也开始渐渐地消逝。    做一个孤独无依、独断专行的寡人,还是一个恣意纵横、叱咤江湖的英雄;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多年前周润发曾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多年以后,让我们记忆犹新的仍然是那个被
期刊
不拍戏的时候,刘威葳就是一汪静水,清澈地简单着,没有梦想,笑得舒服。可镜头一开她就活了,或暗流浮涌,或波涛澎湃,每个眼神都勾魂摄魄,让人惊惶……    《左右》的出现让在荧屏上摸爬滚打暗香浮动了这么多年的刘威葳一举跃上了大银幕。她也终于可以完成优雅的蜕变,燃烧自己惊醒一次飞翔。  在刘威葳看来,自己比很多人幸运的是因为选了演员这职业,所以可以在今生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就能体验到各种生命的狂喜与绝望,似
期刊
在葡萄酒领域中所谓的新世界与旧世界,就是国人眼中现代化世界的格局,而中国未被列入旧世界也未被列入新世界,也说明了在外界看来,中国还未真正进入现代化世界的格局之中,恰如3000年前的波斯和欧洲不在我们的格局中。    “葡萄酒作为饮料最有价值,作为药最可口,在食品中最令人快乐”,希腊人的名言代表了数千年来钟情于葡萄酒者的心声。这种曾被称为“神之血”的饮料,时而令人变得狂放不羁,时而又让人的心灵得到抚
期刊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酒店的城市会是怎样的,它是否会变得冰冷,毫无生气毫无人情味?那些以各种姿态林立在钢筋水泥丛林内部的酒店像是一个暖炉。不仅成为了诸多的在他乡异地人的一个驻足之所,也在用它的温暖展示着城市的包容与接纳。也正是这个居留之所,在其功能更多的多元服务更加的人性化之后,渐渐的不再只是单纯的休憩,而升格为一个社交场所。无所不具的豪华套房、风格迥异的佳肴名菜,热闹喧嚣的酒吧舞池,百宴群英的宴会大厅
期刊
几十年波澜起伏的职业生涯让张兰形成了对自己客户群体深刻而独到的看法,这些看法不但决定了兰会所的面貌,也在影响着活跃在兰会所当中形形色色客户的公共生活。    中国这30 年发展起来的财富人群正在迅速汇集到几个高端会所当中,他们集结的速度和热情甚至超过了当初汇聚财富的时候。这些会所的创建者也因此而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经营者,而成为一个掌握了公共领域的建构方式的引领者。张兰就是其中之一,几十年波澜起伏的
期刊
郝迪是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的新任总经理。从21 岁开始,他便怀着环游世界的梦想不停地辗转迁徙于世界各地。一边享受生活,一边感受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同时不断更新和完善他的酒店经营理念。这些年他一直住在酒店里,时而是客人,时而是主人,对于他来说家不是指一幢房子,经营酒店也不仅仅是一个职业。他用他的生活和事业,为人们诠释着一种新的可能性。    愈丰富愈宽容    郝迪生于英国, 1977 年在福特集团
期刊
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是现代商业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各城市之间的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大量的商务人士必须在各个城市中飞来飞去,去处理各种事物,另一个是旅游观光者队伍的扩大。财富的积累、现代化的交通方式、传播媒介的鼓动和游说,使潜伏在人性深处的对遥远他者的浪漫化想象转化成身临其境的行动。商务旅行者和旅游观光者构成了人口流动大军的主力,成为酒店最稳定的客源和促进酒店业发展的原动力。作为国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