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石窟北朝菩萨造像的宝冠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ren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麦积山石窟,保留有众多的佛教菩萨造像。其中的众多菩萨宝冠造型,具有鲜明的地方艺术特征。然而,学界在引述这些宝冠时,名称不一,导致混乱。本文以麦积山石窟现存菩萨宝冠的样式特征出发,尝试建立较为合理的宝冠命名,并分析其时代特征、造型来源和演变规律,以彰显麦积山石窟宝冠的独特艺术风格。
  【关键词】麦积山石窟;菩萨宝冠;类型;时代特征
  【中图分类号】K879 【文献标识码】A
  麦积山,俗名麦积崖。五代天水人王仁裕撰写的《玉堂闲话》中说“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形象地说明了麦积山得名的缘由。周围群峰环抱,麦积一峰崛起,高 142米,自古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誉。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35公里的西秦岭山脉之中。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唐蕃古道均从这里经过,是中国佛教文化东传和南北方交流的重要枢纽之地。开凿于此的麦积山石窟中众多的佛教造像,保留了多种不同地域的文化因素,并最终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
  本文试以麦积山石窟现存菩萨的冠式特征,来探讨麦积山石窟菩萨宝冠的样式、来源和演变规律。
  一、麦积山石窟菩萨的冠
  (一)菩萨宝冠的作用
  关于菩萨的宝冠的作用,在佛经中有如下记载:
  《华严经》卷廿四载: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受灌顶自在王位摩尼宝冠,及髻中珠……愿一切众生,以智慧冠,庄严其首,为一切法自在之王。……愿一切众生,首冠十力,庄严之冠,智慧宝海,清净具足。……是为菩萨摩诃萨施宝冠时善根回向,为令众生,得第一智,最清净处,智慧尼妙宝冠故。”
  此段经文,菩萨佩戴宝冠象征其具有大智慧的作用显而易见。
  《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一:
  “经曰服乘白马至剃除须发者,述云此次入道类也。……宝冠璎珞者,即诸庄严具也。”
  这段经文说明,菩萨佩戴宝冠还具有庄严其身的作用。
  由以上经文可见,菩萨的宝冠,除了装饰作用以外,在佛教造像中还有象征智慧、显示光明、庄严其身等功能。
  (二)麦积山石窟菩萨宝冠的研究现状
  关于麦积山石窟菩萨的宝冠,目前就笔者掌握的资料,并无人对其作过系统的研究。魏文斌先生的《也谈仰月、日月菩萨冠饰--以麦积山石窟为例展开》一文,就其对麦积山石窟初期洞窟的考察,发现几个洞窟内的胁侍菩萨或交脚、半跏思惟菩萨的宝冠上装饰有仰月。他认为,这是来自波斯萨珊王朝的冠饰,在5世纪时影响到了中国的佛教造像。同时,麦积山的这种冠饰可能受到云冈石窟反传的影响,不是直接来自于西域或中亚,并以麦积山石窟为例对这一冠饰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然而,文中分析对象有限,没有涉及麦积山石窟现存的其它更多形式的菩萨宝冠。
  (三)麦积山石窟现存菩萨造像的宝冠
  由于一直没有一个系统的研究成果,不同的专家学者在面对麦积山石窟形式多样的菩萨造像时,对于菩萨宝冠的称谓可说是五花八门,相同或相似的宝冠被叫成不同的名称,而有些差别较大或干脆不同的宝冠,却被贯以相同的名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混乱。为此,笔者专门对《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8麦积山石窟雕塑》[ ]图版说明中的菩萨宝冠的称呼作了一个简单的整理,发现仅这一本书中30多身菩萨的宝冠,就出现了多达13种不同叫法。这些名称虽然都是多少体现出了该种宝冠的部分特征,但仍显混乱。上述诸多叫法,转列如下:
  1.宝珠花冠
  70龛左壁胁侍菩萨。
  2.三珠冠
  71龛右壁胁侍菩萨、169龛正壁弥勒菩萨。
  3.花冠
  80窟左壁胁侍菩萨、169龛左壁胁侍菩萨、23窟右壁胁侍菩萨、159窟右壁胁侍菩萨、44窟正壁左侧胁侍菩萨、60龛左壁胁侍菩萨、12窟正壁左右胁侍菩萨、62窟主佛左侧二胁侍菩萨、60龛右胁侍菩萨、库藏出土第1号石雕菩萨、库藏第1号菩萨。
  4.高冠
  100窟正壁左侧上龛思维菩萨与胁侍。
  5.宝珠冠
  128窟正壁右侧胁侍菩萨。
  6.三瓣花蔓冠
  148窟正壁左侧上龛思维菩萨、102窟右壁文殊菩萨。
  7.高花冠
  76窟右壁观音菩萨、163窟左壁前部上2龛右侧影塑菩萨、20窟正壁右侧胁侍菩萨。
  8.花蔓冠
  115窟左壁观音菩萨、37龛正壁右侧胁侍菩萨。
  9.小冠
  85窟正壁左侧胁侍菩萨。
  10.荷叶冠
  16窟左壁胁侍菩萨。
  11.莲蕾花冠
  123窟正壁左侧胁侍菩萨。
  12.莲花冠
  47窟正壁右侧胁侍菩萨。
  13.三瓣花冠
  78窟正壁右侧胁侍菩萨。
  上引13种宝冠称谓,根据笔者的实际调查,认为具有较大的缺陷:其一,不能概括反映麦积山石窟现存菩萨的宝冠种类;其二,这些命名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能科学地对麦积山石窟现存菩萨的宝冠进行分类。
  通常来讲,从图像学的命名原理来看,未知名称的图像命名,应以具有概括特征的主要构成要素来命名。而上述诸多名称,只是抓住其中的某一非主要构成要素特征进行命名,如同样由三个圆盘作为主要构成要素特征的菩萨宝冠,竟分别被称为宝珠花冠、三珠冠、花冠、高冠、宝珠冠、三瓣花蔓冠、高花冠、花蔓冠等。同样地,由三个莲瓣作为构成要素的菩萨宝冠,则被分别称为花冠、三瓣花蔓冠、花蔓冠、莲蕾花冠、莲花冠、三瓣花冠等。这些命名上的不规范或不科学,容易引起人们对菩萨宝冠认知上的错误和歧义。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归纳和分类。   (四)麦积山石窟菩萨宝冠的分类
  根据目前学者对麦积山石窟菩萨宝冠命名的现状,加上作者对这些宝冠的观察和研究,认为麦积山现存菩萨宝冠的命名应如下进行:
  1.三面冠
  三面冠是麦积山石窟北魏时期最常见的宝冠类型。其基本特征是在头冠正、左、右三面各有一个大型圆盘,每个圆盘的中心有一个孔洞,洞中有一缕发丝从孔洞中穿出或穿入,将头发笼于其后;圆盘的表面装饰有不同的纹样,有兽面纹、莲花纹、转轮纹等;圆盘之间亦装饰有不同纹饰,同时在头冠正面圆盘的上方往往有仰月装饰,有学者称为仰月冠。
  这种所谓三面冠的造像,在麦积山石窟中有众多不同的表现形式。
  现存74窟正壁右侧胁侍菩萨、78窟正壁左胁侍菩萨、76窟左右壁胁侍菩萨、169窟左壁胁侍菩萨等,其宝冠为典型的三面宝冠,三个圆盘的边缘基本相切,正面圆盘上,均饰以兽面纹样,额前正中的头发被收笼起来后,有一缕头发是从兽嘴里穿过,左右两个圆盘上的纹饰则为转轮,中心各有一圆形孔洞,有一股头发穿出来后打结,再与耳鬓部位的头发合在一起从耳后下垂到肩上(图1)。
  71龛左胁侍菩萨、100窟正壁左侧上龛胁侍菩萨、128窟正壁右胁侍菩萨、133窟1号造像碑上段左右胁侍菩萨、148窟正壁上龛思维菩萨、169龛正壁弥勒菩萨、115窟左壁观音菩萨等造像中,三面冠的三个圆盘边缘也基本相切,正、左、右三面的圆盘上均装饰成转轮样式,即在圆盘上围绕着中心塑造成旋转的纹线,或者装饰成轮箍的样式,正中的一缕头发则从圆盘中心的孔洞中穿过,左右两侧圆盘中心各穿出一束头发垂于圆盘底部打结后与耳鬓处的头发合成一股后垂于肩头(图2)。
  80窟左壁胁侍菩萨的三面冠,和其他三面冠有较大的不同。宝冠上的圆盘相较于其它窟龛内的明显要小,而且相互之间也已不再是相切的关系,而是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图3)。
  4)莲花冠
  在发髻上饰一圈垂露状的莲瓣纹作为宝冠上的主图案装饰的一种宝冠。如库藏第7号菩萨立像、库藏第9号菩萨立像、163窟正壁右侧胁侍菩萨、12窟正壁佛左右胁侍菩萨(图11)。
  二、麦积山石窟菩萨宝冠的特点
  从调查资料可知,麦积山石窟现存菩萨的宝冠,北魏时期以三面冠为主。这和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相同。但是,在敦煌莫高窟和云冈石窟中出现过的三面冠中,在前面的圆盘上装饰一尊坐佛的化佛冠在麦积山石窟中却没有遗存。同样的,敦煌莫高窟第288、285窟中带有鸟头装饰的宝冠[ ]类型也没有在麦积山石窟出现。另外,同样是兽面纹装饰,在云冈石窟中,兽面纹多以浮雕形式出现在菩萨花式高髻的正面(图12),而并非浮塑于圆盘上,没有构成三面冠。仅第三窟主室左右胁侍菩萨像上的兽面纹位于宝冠的正面,与左右两个图案组成了三面冠的形式。北魏晚期,在麦积山石窟还出现了在扇形髻前面仅有一个莲瓣,上面嵌有宝珠的单叶冠。除此之外,还有三叶冠,如133窟第11号造像碑中段的右胁侍菩萨。   到了西魏,在麦积山石窟三面冠已不见踪影,花冠则是这一时期的主流宝冠样式,如44窟正壁右胁侍菩萨、20窟正壁左右的胁侍菩萨、102窟右壁文殊菩萨、123窟正壁左侧胁侍菩萨。北魏早期大量出现的三面冠在这一时期的遗存中再没有出现。这和敦煌莫高窟在北魏晚期到西魏时仍有大量的三面仰月冠存在的情况大不一样。从敦煌莫高窟来看,三叶冠直至北周时期才普遍出现并取代三面冠,可见其出现的时间要比麦积山石窟晚上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莫高窟的三叶冠有可能是受到麦积山石窟的影响。
  北周时期,麦积山石窟的菩萨宝冠变得更加的丰富,如26窟正壁右侧观音菩萨的化佛花式冠、12窟正壁左右胁菩萨的莲花冠、60窟正壁左右胁侍菩萨在宝冠正左右三面各饰一个带莲花座,背饰火焰纹的摩尼宝珠的花式冠。
  隋代麦积山石窟菩萨的宝冠,除了沿袭北周宝冠的几种形式外,宝冠上的装饰变得更加的繁杂华丽。如13龛摩崖造像中的文殊和普贤菩萨。
  三、麦积山石窟菩萨宝冠的来源及演变
  目前,麦积山石窟出现最早的菩萨宝冠,就是三面冠。这种冠式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就是在宝冠上有三个较大的圆盘,再加上一些不同的附属装饰。关于宝冠上出现大圆盘的装饰,在我国最早见于新疆一带的菩萨像中,从最初的吐木休克出土的两件菩萨头上将圆盘作为束发的装饰到龟孜地区形成的固定形式,就是作为一种头冠在头上饰以一个或两个圆盘形装饰。在炳灵寺石窟第12号壁画中,阿弥陀佛两侧的菩萨像
  戴的头冠,也类似于克孜尔石窟菩萨的单面宝冠,同窟壁画中却未出现三面宝冠[ ]。这种例子在金塔寺石窟东窟中心柱南面下层龛右的胁侍菩萨的头上也可以见到。
  那么,麦积山石窟中出现的三面菩萨宝冠,到底是从西域直接传来,还是中国别的地方?可以说,三面冠是明显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根据魏文斌先生的研究,麦积山石窟北魏早期出现的三珠冠(本文中的三面冠),往往还有一些附加的仰月或者日月形装饰,这种冠饰在麦积山石窟的流行时间很短,都来源于中亚或者西域,它是波斯萨珊王朝的王冠上非常普遍的装饰。但是,却是首先传到云冈石窟后,再由云冈石窟反过来传到5世纪后期的麦积山、敦煌等地的石窟的。
  到了北魏晚期,这种带有仰月装饰的宝冠已在麦积山石窟难见踪迹,代之而起的是三叶宝冠。根据调查资料显示,这种冠式在北魏时期就已经出现在麦积山石窟,但它明显晚于三面冠。如第127窟正壁龛内的两身石雕胁侍菩萨,其宝冠就是在发髻的前面有一片莲花瓣,上面有一颗宝珠样的装饰。而在左壁龛内胁侍菩萨的发髻前面则有一片莲花瓣状的饰物,可见其已具有了三叶冠的雏形。另外,在库藏第3号菩萨立像的扇形发髻前,也有一个莲瓣形且前面有一颗宝珠的装饰,同样是与西魏菩萨三叶宝冠存在一定的联系。
  这些新样式,大都出现在受到南朝造像影响后形成的褒衣博带式风格的造像上。然而,三叶冠所具有的独特风格,如在菩萨发髻的正、左、右三面分别点缀性地装饰一个叶片状饰物,从而构成新的位置排列形状。此外,单叶冠中部也出现三角形的叶片。这些情况都说明,麦积山的三叶冠和单叶冠,尽管它和云冈石窟三面冠及山形冠之间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但仍然得说,它是麦积山石窟造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样式。这种冠式首先在麦积山形成并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到云冈模式的反馈,另一方面也和麦积山石窟位于东西向的丝绸之路和南北向的茶马古道交汇之地的优越地理位置有关。我们相信,对多元文化的兼容并蓄,一定会是麦积山石窟的宝冠演变走在河西地区前列的重要原因。此后,同时期或者稍后出现的花冠其它样式,则是这一时期多元化文化因素在图像方面的实物见证。而到北周时期,菩萨宝冠正、左、右三面带莲座的摩尼宝珠装饰的花式冠的出现,只不过是北魏早期三面冠的另一种形式的复古。
  四、结论
  麦积山石窟北朝时期的菩萨宝冠,大致可以分为三面冠、花冠两类,其中,三面冠在正、左、右三面圆盘上的装饰略有不同。花冠又可进一步分为三叶冠、花式冠、单叶冠、莲花冠四种。它们的样式是在吸收了北魏早期云冈模式的样式后,在此基础之上,凭借其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兼容并蓄了我国东西、南北佛教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自身特色的多种新样式。
  作者简介:白秀玲(1964-),女,天水市人,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人事教育科科长,馆员,主要从事石窟考古工作。
其他文献
在长春的每一天,《新晋商》记者都能感受到欧亚集团对这个城市的影响.rn“能在欧亚工作老厉害了.”出租车司机说.rn“退休的老头老太太到社区应聘做社会工作,人家都优先考虑
期刊
目的 介绍肱骨远端倒“V”形截骨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手术操作技术,并评价其近期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作者收治10例儿童肘内翻患儿,术前依照X线片测量肘内翻的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对英语课的内容发生兴趣时,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培养,都离不开兴趣。因此,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无疑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
期刊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和利用卫星图分析,以人文生态为视角,景观生态学、植物生态学等为指导,对昆明经开区园博园进行规划设计。在园区内以山体冲击谷景观为中心,将公园南北向与东西向的景观视线联系起来,形成以南北向“谷底景观”和东西向“高压走廊景观”相互串联、相互渗透的景观视廊。并对设计出的主入口景观节点、主场馆景观节点、冲击谷景观节点、花卉展示景观节点、企业展示景观节点等作了细致描述。并以此为契机弘扬地方
【摘要】本篇文章针对广场舞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广场舞的形式与艺术特点、广场舞的发展现状、广场舞有利于群众文化生活的繁荣发展、广场舞有助于群众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以及对广场舞的相关建议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广场舞的顺利发展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广场舞;群众文化;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最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柳丝袅袅风缲出 ,草缕茸茸雨剪齐”———阅罢黄一中先生编撰的《世界影视片名手册》的书稿 ,敬慕有加 ,感叹之余便想起了白居易的这段诗句。黄一中先生是我的前辈 ,中国电
第一堂课的教学任务跟一般课的教学任务不同,高职院校的学生特别是“00后”学生,又具有自己的特点,上好高职院校的第一堂课关乎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分析高职院校第一堂课存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良好的风险管理,要求管理者能够有效地识别、报告风险暴露情况,使企业的最高管理层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所面临的各类风险,从而迅速做出应对措施。本文重点分析了风险管理方面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