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莲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p_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次与他邂逅,是在茶峒的山涧,云卷云舒,笙歌清亮。我看见,看见春的枝头氤氲的桃瓣,轻轻地开,缓缓地合,她说,她叫翠翠。我仰面嗅到青草的香,如故人的气息,似曾相识。前些年收到友人的信,素白的信笺,整饬的字,读来如同蔷薇扑面的温柔舒展。落款二字缀于纸上:赤子。无数次为这样的字眼所感动:赤子---笔墨不惊,心波已漾。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又有几人依旧心境澄明?
  想起汪先生对他的评价,星斗其文,赤字其人。这区区八字,不可不谓,字字精准;这八字,敲在心头,回声四起。在那些漂浮着赤色烟尘的岁月里,唯有他的笔尖,水烟凝碧,郁郁芊芊。若说翠翠是夏夜轻盈的月光,是水岸枝头娇羞细软的桃花瓣,把日子揉进那一声声缠绵悱恻的情歌。萧萧便是四月的莲,出淤泥而不染。那般青涩美好,在回忆的罅隙摇曳生姿。
  萧萧的生活在平铺直叙中缓缓铺开。这种完全自由的生命状态,人与人相处日渐生出的柔情,冲破了思想的桎梏,出其自然的地缓和了制度与人性的矛盾。他人眼中对于仅仅童养媳这个称谓的同情与悲悯,在乡人鄙陋而近乎可贵的麻木中自然地淡去。在年轻的萧萧看来,“出嫁只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她是什么事也不知道,就做了人家的新媳妇了。”
  “几次降霜落雪,几次清明谷雨,一家人都说萧萧是大人了。天保佑,喝冷水,吃粗砺饭,倒发育得这样快。” 大人们有着小孩子不理解的居心,所以日子看起来是如此地和平安定,即使无关痛痒的小矛盾已暗暗滋生。萧萧十五岁已高如成人,心却还是一颗糊糊涂涂的心。然而萧萧在丈夫与花狗之间的关系,却有了微妙的变化。因没有受过教育,萧萧对贞洁的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原始的欲望与本性的迷茫,使她在花狗的山歌声中,变成了一个妇人。
  萧萧毕竟是个姑娘,身体的突兀变化使她极端恐惧,而逃离失败则把矛盾推向了极点。于是,家里自然“生气的生气,流泪的流泪,骂人的骂人,各按本分乱下去”。对萧萧的惩罚措施,按理讲是十分严厉的。但此时人本能对生的渴望已完全压倒了对礼教这种抽象概念的忏悔。然而对现实的无措又唯有忍受着被时间推着走。在家人的消极执行下,萧萧又一如往常地住下去。丈夫与她还是像姊弟一般有说有笑地过日子,孩子出生后,大家依旧把母子二人照顾得好好的。
  在人性与制度的对抗中,沈从文写的是人性的胜利。农人以淳朴的天性对封建礼教做着无声的抵抗。恰如春光乍泄,恰如原上之离离青草,即使火光冲天,火势盛大,终究抑不得生命欣欣向荣之势。老子曰,“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能胜之”农人可贵的善念亦若深潭静水,于无声之中凝聚浩大之势,这是一个时代觉醒的风向标,是大同社会的追求与期许。这样的对抗,显然是不自觉的,倒也是合情合理的。
  萧萧早年丧母,又做了童养媳,寄人篱下。看到被蜇的丈夫,恍知犯了错误。她的命运是无法被自己掌控的,这不能不被看作是一个悲剧。然而她亦有天性的快乐,这快乐并不是对困顿的隐忍与倔强,而是生命本真的追求,即使潜藏着无知与麻木,却是灵魂于无声处最有力的反抗。快乐源于不知的无畏,源于封建的乡民的宽容,源于封建制度封建制度的重男轻女和上辈人消极的善意促成的侥幸,这也是萧萧的运气--在无声的抵抗中,她仿佛感受到新鲜生灵的萌发,她虽依然被时代之流所裹挟,不得翻身,然而命运却给了她希望,给了她善终。
  《萧萧》不是天籁,也许只称得上是乡野牧歌,调子中也有沉痛与疑问,但总体上是明朗的,宽缓的,少了金贵的奢华,多了人性的璞。沈从文描写人性,态度宽和,笔调从容,情节稍紧而感情舒缓,细节却丰富而微妙,他尽量淡化矛盾,却不逃避矛盾,也因此,构造出一个清清世界。他笔下的湘西,是一条承载着安逸与勤苦的河,在世人心里不紧不慢地淌。这也便注定了河边那朵四月的莲,不会同小团圆媳妇,似那泣血的杜鹃。
  是的,历史不会记住翠翠,不会记住萧萧。我们的后人,以及作为上一辈的后人的我们,至今仍在赞颂的那些看似永垂不朽的爱情,有太多不过是统治阶级违背常理的越轨。而我们接受的教育,自始至终,不过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刻板变换。我不能也无法对此提出异议,就像无法对那些以女学生为代表的“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先进青年一代表达丝毫的崇敬以外的情感。每个人终将被此洪荒巨流所裹挟,这是时代的必然走向。即使看似无知的萧萧,也对女学生异类的自由有着大过鄙夷的歆羡。
  在那段风气乍开的岁月里,女学生被看作新鲜事物中最有标志性的群体之一。她们那些看似遥远的背影,似暗夜里幽微而坚强的烛光,似乎预示了某种不曾见过的未来,实则唤起了人们心底对民主自由的诉求,对生命价值的反思与尊崇。萧萧的逃跑,不仅是保命的下策,还有对新生的追求,对时代的响应。而那些吃人的礼教,那些统治者手中残酷的工具,或许只是历史中一声语焉不详的叹息。但无可否认的是,人类不断追求的和谐,其实不过是对人性的合理尊重与满足吧。
  这便是真实生命的存在状态,或许我们大多数人,如萧萧一般,都是某个时代中最平凡的一个,受其辱,秉其重,用哪怕渴望的力量成就一个时代艰难而坚定的足音。在混沌喧嚣的尘世间,或如青草不息不渝,或如一支莲静静绽放于一隅,亦是足矣。 就让凡人唱着凡人的歌,且听风吟,怜盼华月。我经过你啊,回忆轻浅,牧歌在耳畔悠悠地散,四月清晨的这一天,遥遥地,我看到一朵含苞的莲。
其他文献
初识诗经,我沉浸在“式微式微,胡不归”的嘤嘤期盼,迷醉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戚戚等待,向往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爱情……  再识诗经,是学习它的文学常识与文章鉴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内容主题丰富,主要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从认识意义上说,它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三识诗经,我的
期刊
思想政治建设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担负不同工作任务不同干部职工身上都是不尽相同的,要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千篇一律的工作方法是不可取的。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需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  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针对不同情况和特点,确定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  每个单位的自身情况千差万别,担负的任务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人员的构成不同,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会相同。因此
期刊
【摘要】:是否容易接受、是否能满足自身需要,这是影响受众选择电视新闻的两方面因素。要提高电视新闻被受众选择的机率,强化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在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中就必须遵循提升易受性及满足受众各项需求的原则与规律。本文分析的编辑过程中需要在新闻内容的选择与补充便是重点。内容对于受众的选择行为有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新闻内容;编辑整合;易受性  在新闻内容的整合方面贯彻易受性原则,主要是体现在播
期刊
【摘要】:电影《红高粱》是张艺谋导演生涯中最激情澎湃之作,在国际上也同样收获了不少的赞誉和奖杯;的、电影《红高粱》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赞扬,离不开民族音乐的作用。在电影中,民族音乐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电影《红高粱》中的配乐部分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编写,在电影中主要运用了唢呐、大鼓等为主要配乐手法,这些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乐曲,这些配乐使电影情节想要构建的人物、情节等都描绘的很完美。本文主
期刊
【摘要】:媒体竞争、网络平台、新闻受众三者之间也不断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网络新闻编辑发展和创新的动力源泉。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新闻编辑需要不断开拓自身的创新意识,提升自己的策划才能,使自身具备更多的责任性和承担性。  【关键词】:网络新闻编辑;创新策略  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受众需求品位不断的上升,网络新闻编辑经过不断的历练己经日渐成熟,并且受到网络受众的广泛拥护。另一方面,虽然网络编辑在
期刊
冬华  料峭西风不尽,  残荷独翘寒谭。  但悲骤冷时光,  回首遥叹霁芳。  新贺词  宝珠一声一日尽,华夏满堂满夜喜。  新春初雪销旧愁,旧事老物盼新情。  昨夜徘徊岁何在,今日把酒言情归。  朝朝美景连花枝,暮暮更欢惹金辉。  守春  春晖连绵映四海,福光四溢罩九州。  湖海江流奔腾地,长卧磐龙神州起。  莫叹无缘空立腕,云澗清涤闲时风。  金戈铁马守中华,丹心一片报国恩。  新路  强军风
期刊
【摘要】: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是从原文内在的生态结构出发来对翻译作品进行选择。这一理论为电影字幕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视角,深入分析《精灵旅社2》电影的字幕翻译,探讨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如何把握“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处理好源语和译语的关系,减少文化差距,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关键词】:《精灵旅社2》;字幕翻译;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 
期刊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移动终端在各行各业的逐渐普及和智能化,4G技术的广泛运用已将图书馆送至掌中。本文通过研究4G网络对移动图书馆带来的契机和挑战,进一步探究高校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新模式,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革命。  【关键词】:4G技术;移动图书馆;机遇;服务模式  分类号 G250.76  【Abstract】: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期刊
【摘要】:印度诗人泰戈尔是全世界著名的爱国诗人,是著名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创作的诗集《泰戈尔诗选》更是在全世界被广泛流传,许多诗句都被翻译成中文和英文出版,成为脍炙人口、打动人心的佳句。因此,本文将结合《泰戈尔诗选》中的相关诗句,对其诗集中的意境美进行深入探究,以期能够为广大的阅读者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泰戈尔诗选;意境美  对于文艺作品来说,其审美意境都是诗人或者作家自身的个
期刊
一  天空中,飘着雨。林笑风呆呆地站在教学楼门口,他没带伞,就在那里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涌过,消失在雨中。  出了考场,林笑风并没有自己预计的那么激动,心中更多的是忧伤和不舍。一想到要和自己呆了三年的学校分别,心里就有说不出的失落。  “中考,就这样过去了?我们就要离开了?”的确,今后他就不再属于这里——即使他一百个不愿意。  “考的怎么样,班长?”是同班的叶一航。  “哦哦还行,你呢?”林笑风回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