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myc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历史与社会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展现教师人格魅力、挖掘教材内容,应利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多元的评价标准,灵活地处理教材。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心理健康教育;法宝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完善和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有的心理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因为人的心理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基础,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其他素质赖以发展的前提。而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发育的“断乳期”、“危险期”,中国的独生子女更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中学历史与社会教材本身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因此,如何将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培养会学习、会创新、会与人合作、能积极适应社会、积极进取、真诚善良、有着健全人格的人才,将是历史与社会教学研究的方向,这也是历史与社会新的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
  
  一、 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现是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本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水平,具有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
  作为社会教师,更要有广泛的兴趣、渊博的知识,让学生佩服你并被你所吸引,并且时不时地涉及学生们的兴趣领域且给予关注,以使自己不高高在上,使学生产生较大的距离感,利于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微笑着面对学生,积极地鼓励学生、评价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注、信任与尊重;用生动的语言、丰沛的感情来再现历史,体现历史教学的“情化”魅力;言谈举止中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乐观向上、宽容大度、坚强自制、幽默睿智等精神品性……春风化雨般地感染学生。教师自身人格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是说教形式所不能取代的,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优化自己的性格结构,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 挖掘历史与社会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但它很少直接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隐含于社会知识中。因此,要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深入挖掘历史与社会课中的教育资源。课程资源的挖掘,需要社会老师有“透视”的眼光,能看到历史与社会课程内容深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充分挖掘社会课程中的“潜台词”,“把文章做足”。
   1. 从历史与社会课程内容的综合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结构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综合性。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对人文科学知识,甚至是自然科学知识进行了有效的综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整体把握课程的结构和内容,特别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且能体现多学科整合的主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多学科的背景下,对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进行质疑和反思,从不同的视角探究事物发生的原因、影响和联系,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2. 从历史与社会课程内容的生活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历史与社会是为培养当代中国公民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为初中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生活的现实社会是他们学习的方向,挑选那些对于现实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能为学生所认同。因此,教师须对历史与社会课程进行取舍,特别要挑选那些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材料,充分运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社会的各项活动,提高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综合认识水平。
   3. 从历史与社会课程内容的生动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更多地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只有对其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进行强烈的刺激,才有利于其理性知识的获得。人教版的历史与社会在内容选择、编排设计方面力图突破传统教材的窠臼,使新教材充满时代气息。精美的图片、有趣的阅读卡、生动的语言,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关怀,应该是教师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素材。
  
  三、 多样的教学模式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在历史与社会课中也不断出现新的教学模式,发挥着不同的健康教育作用。
   1. 师生交往对话式
   与“一灌到底”、“我讲你听”的老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是,新课程提倡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倡交往对话式教学方法。而心理教育本质上也就是一种交往──生成性实践,“是以师生相互承认,尊重对方的存在为基础,通过师生间的话语交往、精神交往、思想交往等活动,从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学生的心理能力,丰富学生个性的教育实践活动”。交往昭示着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师生互教互学,互惠互动,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置身其中,学生的自主性不断得到开发和提升,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在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课时,谈论到有关康熙帝的评价,学生在课前查找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有的从康熙帝智斗鳌拜、平定三藩之乱、平定噶尔丹叛乱等角度出发,认为这个人物对中国历史是有积极作用的;而有的同学则认为康熙帝不好,说正是因为他的作为,延长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争论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评,从而既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2.合作探究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但是如果不给它提供食物,这种需要就会萎谢,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因此,合作探究式不失为是满足学生这种需要的好的教学模式。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不仅能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大的学习热情,更能够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因为小组合作学习要成功的话,小组成员必须学会关注他人,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善于协调组员间的分歧、善于相互交流、善于向同伴提问等。这不仅需要老师教,更需要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学习。所以,在不断的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的那种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形成的自我中心意识开始得到扭转,开始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承受被同伴的否定,学会在困难面前奋进,从而有利于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3. 自主开放式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不仅要有“想学”的欲望,而且要有“会学”的能力。新课程也要求学生能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社会,在社会大课堂里,自主开放地学习。如“保护身边古老的文明”一课,笔者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写出有关宁波市文物的保护现状和对策的调查报告。许多学生利用双休日,走上街头,向游人分发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有关宁波市文物保护方面的信息。在调查过程中,有些人给予了友好的配合,其中包括外国人;而有些却给以拒绝,甚至有的学生被骂成了骗子。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使自己的心理素质得到了一次考验,得到了一次锻炼和升华。如何说服他人获得帮助,如何学会承受被拒绝,如何克服害怕心理与陌生人交谈等,都是其中的收获。
其他文献
介绍了电力系统中无功电力与电压、线损的关系,以及无功补偿设备合理配置和无功补偿的重要性。对合理安排无功电源,优化补偿方案,达到无功电力就地平衡,减少油田电力需求和电网损
近日,沈阳市近5万名教师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期末考试,但他们这回不是作为监考,而是要与学生同场同卷参加考试。就在前不久,沈阳市教育局决定教学质量监测的对象不再只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往来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间交往的重要工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学英语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学校,初中英语
4年来,Bongkot油田的气采收率增加了5%,而井的费用却降低了50%,这是通过修改生产策略,即把传统的多层完井技术改成无油管的单井设计而获得的。无油管的井筒设计允许腐蚀性更强的射
1995~1996年分别在重茬条件下进行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大豆根腐病、生育与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重茬大豆连年间隔深松耙茬1995年、1996年分别较对照增产21.2%、16.2%。大豆生育期间调查发现,间隔深松比翻
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的授课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难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激发
英语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以外的,由学校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的英语方面的教育活动。《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外活动有利于激发兴趣、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培养能力。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由此可见,英语课外活动对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外语兴趣,提高英语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掘活动题材,是创造性地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关键。只要我们
个人所得税是就个人各项所得而征收的一种税。1994年我国参照国际上通行的办法,进行了以分税制为内容的财政体制改革。按照税务职责分工,个人所得税属于地方税的征收范围。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