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几招,新品上市销量就翻番!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bin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产品准备上市的时候,营销策划人就要开始忙起来了:领导组织一个会议,告诉大家公司要上新品了,这个新品是基于用户刚需重金打造的,马上要做营销推广。然后强调新品上市如何重要,老板非常重视,一定要把销量做起来……
  这个时候,其实你是蒙圈的,然后接下来的几天你会收到无数与新品相关的文档,五花八门的都有,马上就能让你看到头晕脑涨。
  接下来,就是绞尽脑汁去做好用户分析、费尽心思整理好产品卖点、做策划写文案筹备活动、铺好产品各大宣发渠道……
  最终,新品顺利上市,声量也做得比较大,大多新老用户都知道了,终于可以松口气。但是,问题还是发生了:销量不行,新品买的人不多。
  新品上市无疑是个棘手的难题,但有问题就得思考,还得改。那如何思考,怎么去改进,解决方向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大工程,肯定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它包括了市场、产品、营销、公司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无法详尽。这里从几个角度分享一些自己的建议,启发你的思路。

用户的3种消费场景


  做营销,先不说很高级的顶层策略,至少你要明确你的产品对于用户来说处在什么消费场景。这里,需要从3个方面来看。
  1.用户对产品还没有需求
  对于绝大部分主流产品,都是有需求市场的。不过,很多用户没有意识到自己有需求,或需求没被激活。这时,做营销首先就要激活用户的需求,在他没有产生关注之前,你说再多也无济于事。这个时候,不要让用户关注你的产品,先让他们关注自己。通过给用户制造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的缺口,来激起用户的缺乏感,从而心动。
  2.用户有需求,但还不知道你的产品
  这应该是目前绝大部分产品所处的境地,市场很大,有需求的用户很多,但那些有需求的用户却还不知道你的存在,你的产品还没有参与竞争就被pass掉了。这个时候,做营销就要让消费者能接触到你的产品,记住你的品牌,记住你的产品是干什么的,记住你的产品能帮他解决什么问题。没有曝光,没有接触,消费者对你的产品没有丝毫印象,在决策选择时自然也不会把你放进去。所以我也会经常反思一个问题,不要整天追求广告的极致,总是想着脱离广告的属性,最终产品都没被用户记住,压根不知道是干啥的,那才叫悲剧。
  3.用户知道你的产品,但也知道别人
  还有一种情况是,用户有某类需求,他知道你的产品,但也知道别人的,毕竟,某种意义上来说,营销的本质就是竞争。
  这个时候,做营销就是让消费者从众多产品中选择你。
  是你的产品功能非常突出?品牌超级强大?价格有绝对优势?有差异化优势?还是给产品赋予了精神和情怀层面的价值?
  不管是什么,在这个阶段,各路门派大招齐发,你有差异化,我有高性能;你有格调感,我有实力派;你有个人情怀,我有粉丝经济;你有技术专利,我有明星代言 有什么大招都放出来。
  当然,我们做营销的时候,用户的这三个消费场景基本都会考虑到。所有的营销策划基本都是集合了多种功能,既能让人产生需求,也能让人认识到产品,还能从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
  只是,需要注意:你的产品现在处在哪个消费场景的阶段?重心应该在哪里?
  回到上面的新品上市案例,应该是属于第三类用户消费场景,前面说了这款产品是用户刚需, 而且经过渠道推广后,声量做得也比较大,大多新老用户都知道了。所以,它现在的场景是:用户知道它,但也知道别人,现在需要从众多竞争产品中脱颖而出,让用户选择它。
  针对这种情况,产品又有三种易于营销的场景,接下来我们重点说说。

产品的三种易于营销的场景


  当用户知道你的产品,也知道别人产品的时候,产品带来的价值和要付出的成本(金钱成本、时间成本、行动成本、学习成本、形象成本、健康成本等)一定是影响用户选择的关键因素。
  基于此,就可以推出產品易于营销的三个场景,即相对于同类产品:带来的价值上升,成本不变;带来的价值上升,成本下降;带来的价值不变,成本下降。
  可以看到,当你的产品属于以上三种情况的时候,一定是更容易做推广的。因为用户选择起来非常容易,利弊直接自己一对比就出来了,要么用更少的成本就能获得同等回报,要么用同样的成本就能获得更大回报。
  但是,现实中大多场景并没有这么容易判断,比如“新品带来的价值上升,成本也提高”,这个时候用户就会比较纠结了,在享受更好的价值时,也会损失更多的成本,太难选择了。
  并且,这种情况用户的心底会有强烈躁动情绪,会去考虑各种可能的损失,因为比起收获,人们对损失更加敏感,在造成损失时产生的痛苦远大于获得收益时带来的快乐!
  结果,为了规避损失,很多人也就放弃选择了,还是用之前的产品吧。
  那么到底如何解决这种新品难以抉择的问题呢?那就让产品也变成以上易于营销的场景!也就是提高产品价值感,同时降低成本损失感,让产品的利弊对比更为明显,顾客直接就可以做选择。
  怎么做呢?接下来给大家几个建议。

提高价值感,降低成本损失感


  1.突出可感知价值
  绝大多数购买场景,用户都不会去深入调研一个产品,仅凭一些表象或感觉就做出判断,而往往事实这个东西反而没那么重要,我们直接感知到的价值决定了我们最终的判断。
  所以说,如果你的产品用户压根就没能感知到它的价值,那也就没然后了;相反如果突出了产品可感知到的价值,那用户选择的概率会更大。
  绝大部分营销在引导人们进行决策时,创造这种产品价值感知往往都比产品事实更重要。比如小米体重秤就是利用精准数据来让用户感知到产品价值,从而赢得他们青睐。常用体重秤的人最大的烦恼就是担心秤测量不精确,而对于减肥的人来说,每天都要上秤几次,分毫必究。当一款秤可以精确到100g(市面上多数的秤都是200g),能做到喝杯水都能感知,这就是可感知价值。



  2.玩轉促销
  对于营销来说,促销毫无疑问是一个重要手段,也能大大降低用户的成本损失感。如何合理评估和运用促销策略是每个营销人都要好好学习的,不可能每次都是打折、降价。除了打折,还有秒杀、补贴、免单、满减满赠满返、买减买赠、搭售、好评晒图、试用、抽奖、送积分、团购、预售、众筹、跨界联合、阶梯价格、定金膨胀等各种组合手段。
  不仅如此,促销不只是在做价格上的吸引,更是在制造稀缺和紧迫感。不论是时间、数量、价格还是人群上的限制,都会让用户更愿意快速去做选择。
  3.打造产品高阶附加值
  附加值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产品的销售上总是比别人多点什么,比如包装更精美、送一个精致礼品、提供超诱人赠品、送一个头衔称号、提供超预期体验等,给用户带来更多惊喜感,强化产品被选择的筹码。
  一个产品,我们可以从它最基本的产品特征,到产品功能价值,再到更高层面价值进行分层分析,就像沿着梯子一层一层往上爬。因为,你在一层层思考产品价值和卖点的时候会发现,产品除了实用功能价值,还可能具备身份价值、社交价值、精神价值、文化价值等高阶价值。这些都是实现产品和用户的匹配,并构建与对手竞争壁垒的关键。
  并不是每个产品都有社交、精神、情感上的价值体现,如果你的产品能做好这一点,打造出产品高阶附加值,那就更能获得先机。比如“为发烧而生”“你本来就很美”“男士一生仅能定制一枚”等。
  4.跨类别对比
  每一类产品都有它对应的价值属性和归类,我们可以通过营销手段使之发生转换,使产品跨越固有类别,产生区别于同类的价值。
  比如蜜饯本是个小得可怜的品类,而叶茂中把“溜溜梅”策划成“没事就吃溜溜梅”之后,从原来的小零食归类,猛然一转换,成了打发时间的消遣品归类,这才有了之后上十亿的市场规模。香飘飘从奶茶这个类别,也转换成了“小饿小困,喝点香飘飘”,这个时候它的价值定位变成是能够缓解你疲倦劳累、增加饱腹感的功能型产品。一个类别的转换,让香飘飘开创了更多的消费场景,不再局限于冬季畅销奶茶,不管你是在上班、运动,还是熬夜追剧,都有可能小饿小困。只要你觉得饿了困了,就可能有了消费场景,而且对比其他饱腹产品,它显得很便宜。
  同样的产品,转换价值类别后就完全不一样了,一步拉开了与同类产品的竞争。同理,你也可以为你的产品找到新的价值归类,在这个归类之下,你和其他类似竞品都不是一类了。比如一个杯子卖几百块确实很贵,但Swell bottle把它转换成了高级装饰品,这个时候不是和普通杯子比,感觉就不那么贵了,作为装饰品这个价格很正常。
  5.利用经验习得效应
  广告无法创造购买商品的欲望,只能唤起原本就存在于百万人心中的希望、梦想、恐惧或者渴望,然后将这些“原本就存在的渴望”导向特定产品。当你想要让用户接受一个收益模糊而又有损失的新产品,可以想办法利用用户过去的经验来让他自己做出选择。
  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已经在同样的事情上失败过一次,就会因为不想失败第二次而产生行动,没人会喜欢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基于这个用户痛点,就要激发用户不想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的感受。你可以问自己这三个问题:1.用户过去在类似的情景下,做过了什么错误选择?或者经历过什么样的失败?2.用户过去在类似的情景下,做过了什么正确选择取得成功?3.你的产品能让用户避免什么错误,或者能帮用户继续带来什么正确的选择。
  6.让用户关注的重心转移
  前面已经说到,当用户面对多个同类型产品,已经确定要购买,但还在对比选择哪一个的时候,提高价值感,并降低成本损失感能帮他更容易判断利弊,做出决策。
  这个时候,价格肯定是影响用户选择的最大阻碍之一,或者没有之一。
  一旦用户觉得太贵,可能会直接跳过对产品价值的评估,或者无意识降低了对这个产品的兴趣,最终放弃选择。
  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有效地减少用户对于产品的价格排斥,让他的关注重心转移到其他地方,比如:塑造内行形象——“你要买贵的,因为你是内行,懂的人都是这么选择”;打击动机——“你要买贵的,因为那个便宜的不能帮你达到想要目标”;利用群体——“你要买贵的,因为不该买的人都买了,也因为同类人都买了”……
  7.替用户做好对比
  既然用户现在正在对比几家的产品,与其让他自己到处去寻找对比资料,倒不如我们主动替他做出专业的对比。
  再者,一个产品单独放在用户的面前,他是很难感觉到价值;但如果跟其他产品放到一起对比,那区别就非常明显了。不过,你永远不知道用户会去对比什么,也不知道他会从找到的资料中得出什么结论。毕竟,他也不懂。
  所以,这也说明了主动替用户做好专业对比的重要性,主动权在自己手中怎么都比在对手那里要强。
  每个产品都有它的核心卖点和关键价值点,我们可以列出产品的各项对比维度,然后把这些项拿出来和同行制造各种对比,有技巧地利用强项对比来适当抬高自己,突出优劣感,就像田忌赛马一样。
  总而言之,新品上市不是通过各种渠道大量广告,把新品推到用户面前就完事了。我们需要的结果是用户选择。
  营销就是打通产品和用户的关系,首先我们需要充分了解产品价值、对手以及产品处在的不同消费场景。然后,去分析产品不被选择的原因,多去反思和尝试。没有什么会给你答案,除了市场。(木木老贼,微信公众号ID:mumuseo)
其他文献
美国营销代表迄今为止营销的成就和教训,中国营销代表后发经济体营销探索的最高成就。把中美营销研究透了,也就能够无限接近营销的未来。本文希望通过对中美营销的基本分析,定义和解读中国营销。微观视角  中美营销谁更先进或者谁更能代表未来,是一个伪命题。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是,中美营销哪个更能造福大众,更有利于从有效需求和供给水平两个方面均衡地(在最佳状态下)满足大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美国公司自上而下,中国公司
期刊
3万件  腾讯方面表示,截至目前,该公司在全球主要国家的专利申请数量已超过3万件,已授权专利数量超过1万件,专利申请数量在国内互联网公司中排名第一,在全球互联网公司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谷歌。 10. 93亿元  近日,据媒体报道,在2018年曾经历舆论风波的华谊兄弟,最终交出了上市以来最差的一份年度成绩单:亏损10.93億元。 2000亿元  格力电器发布2018年财报,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000.
期刊
不久前,在腾讯总办会议上,公司最高级别的决策者济济一堂。不同以往,这次他们专门请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北大教授参与交流和引导讨论,希望务虚求实地思考接下来腾讯的发展及未来。于是有了北大教授之问:腾讯的灵魂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腾讯最聪明的一帮人,讨论了四个小时。经历那天讨论后,腾讯总办给出回答:“我们认为灵魂不该只是在谈产品体验、用户体验,而是要关注——用户体验最终服务于什么?”答案是:科技向善。  有
期刊
上海今智塔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今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冲  企业家导师分三种:能说的,能干的,既能说又能干的。采访王冲老师之前,我颇为踌躇——中国培训业虽然包罗万象,培训导师层出不穷,却鲜有真正卓尔不群的集大成者。没想到的是,王冲老师居然就是这万里挑一的第三种。  销售与市场:作为华人顶级企业家导师,您的知识点非常丰富,据说每期课程都能保持30%以上的更新,能连续讲课20多天。您的
期刊
厂家的经销商管理,有很多难题要解决。静下心想想,所有问题,都需要考核经销商的业务员。  厂家对经销商某件事情不满意,要先思考一下,这个是经销商的问题,还是他员工的问题。  那么经销商的业务员团队,现状如何?最重要,也最易被忽略的群体  前些年,厂家曾经流行过“营业所……线路辅销制”,喊出过这样的口号。厂家的人拜访终端,经销商送货。厂家掌握“商流”,经销商提供“物流和资金流”,不听话我就给你“人流”
期刊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在互联网上的运营,而在人才方面,也是越来越趋向年轻化,这些年轻人怀着对互联网的热情投身这个行业,但准备着手的时候发现自己对这个行业知之甚少。为了帮助个人或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互联网运营,本书以单个理论点、单个实战案例的方式详细分析了社群运营、活动运营、新媒体运营、内容运营、渠道运营等诸多模块及运营工作、渠道整合、社群知识、渠道优化等细节,力求让人们在求职路上快
期刊
提到王老吉,想必很多人都会说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你以为它只是国内凉茶行业的大爷吗?不,它还是国潮吉。  2017年起王老吉就开始在广州布局茶饮实体店,目前在广州、佛山、深圳、杭州等城市均设有门店,店名为“1828王老吉”,为的是突出品牌创立時间。然而今年,就在女生们互相敬告“4月不减肥,5月徒伤悲”的时节,1828王老吉正式推出了“喝不胖奶茶”!从凉茶到奶茶,王老吉注定要搅局。  一款是荷叶
期刊
最近,宜家的全新可持续发展概念店在格林威治正式开张,为了给其做宣传,它在倫敦的街头、公交站投放了一系列户外广告,并都是以指路标的形式呈现。  不过有意思的是,图中距离并不是以米、公里或英里等单位计量,而是以行走步数计算。  告诉人们:往前走5491步,就能到达这家刚开业的格林威治店,提倡以可持续的方式,去到“可持续”的商场。当然,对不喜欢步行的人来说,这可是个不小的数字,宜家也贴心地标明了可抵达店
期刊
有人说传统经典营销理论已是明日黄花,中国营销需要本土原生的理论体系;有人则说中国营销实践并未脱出经典理论的范畴,经典营销理论的指导价值依然不容否认……显然,中国营销界形成了新营销与经典营销两个阵营。  4月26日,由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和河南消时乐饮品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营销遇见项目启动会暨咖咖有声论营销”研讨会第一次论坛举办。启动仪式上,施炜、刘春雄、金焕民等大咖针对以上问题在现场火爆开撕,各持己见
期刊
英国著名的杂志《The Big Issue》创始于1991年,该杂志由有限公司与非营利机构两部分组成,最大的特色就是不在任何商业渠道销售,而是通过流浪汉街头售卖。同时售卖价格的一半作为报酬支付给街友,帮助他们重拾自信与希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对于其他纸媒而言,这也许只是内容渠道与发行形态的转变,但是对公益立家的《The Big Issue》而言,却是根本性打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