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8-0083-0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中高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要重视作文教学。我们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努力改进教学手段,研究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而现实情况是,学生们面对习作普遍感到两大难题:一是没材料写,二是有话写不出。如何化“难”为“易”,使习作成为孩子们心灵的乐园,并能通过习作激励他们寻求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呢?
一、培养习作兴趣是寻求美的前奏。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习作没兴趣,几乎每次作文都有抄袭应付的现象。“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发现他们不愿习作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兴趣,不会观察生活,作为老师,教学生写作文的首要任务不是急于指导学生如何去写,而是竭尽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乐于写,让学生在作文中快乐的行走,在快乐作文中发展。
学校每天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今天咱们班的活动是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机会来了,于是在比赛前就布置了任务,让学生们亲身经历、体验了拔河场上的气氛,获得了丰富的材料,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就非常生动了。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描写到:“我队同学咬紧牙,憋着气,脸涨得通红,双手握紧绳子,身子往后倾……渐渐地,对方的阵脚乱了,力量削弱了,绳子一下子被我队拉了过来。当体育老师挥动小旗时,我们情不自禁的跳了起来,大声喊道:‘我们贏了!我们赢了!’”这样拔河比赛时的真情实感就自然而然地从学生的笔下流露出来了。由此可见,通过讲讲、演演、玩玩、说说等轻松活泼愉悦形式,能有效的引导学生乐于写作。
二、走近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是学生在写作中发现美的圆舞曲。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是学生发现美的种子”,这句话点出了作文教学的真谛。
记得那是小学二年级的一次《找春天》的习作训练,尽管春天无处不在,但对于刚刚涉及习作的孩子来说,要让他们把春天的所见、所闻、所感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确非一件易事,这其间是有一个很大的跨跃。于是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春游活动,我带孩子们沿着学校旁竹山边的一条小路,来到一片桃树林,又带孩子们来到山下的一条小河旁,当时河边正长出青青的绿草,草地上也开着一些不知名的花,孩子们沿着河滩跑到河埂上,河埂边是一片田野,我就顺势引导他们观察,看、闻、摸、想、说。看了、玩了、累了之后,孩子们坐在小河边,一边把摘来的花串成串地挂在颈上当着花环,有的把花插在头上,还有的把花抛在水中,嘴里还念念有词:“花儿,花儿,飘呀飘,乘上小船去旅游……”。有的放声地朗诵着:“鱼儿把花当着伞,躲在下面乘凉呢。”男孩们则站在河边看小鱼,打水漂。看着他们那天真活泼的样子,仿佛我们也完全融入了这春天之中。这次的小习作,出奇的成功。一篇篇充满童真童趣,富有诗意的语言蹦跳在眼前,让我也享受一次美美的大餐,至今还历历在目,想起来就让我特别开心呢。
自此以后,我就鼓励学生们要多参加社会生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扩展自己的视野,在实践中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生活丰富了,写起作文来自然得心应手了。
三、发挥想象、自主写作是学生在习作中创造美的交响乐。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让学生“自由写作,自由表达,发挥想象”才是创造美的关键。
1.自主写作,给学生自由的空间。
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写作,鼓励他们把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的记录下来,如写写日记或观察日记。学会仿写、续编、创作课本剧等等。在他们写的过程中,应充分相信学生自己。他愿意交给老师,让老师指点,我们就义不容辞;他不愿意给老师看,我们绝不强求。学生三言两语,只言片语我们也绝不批评。因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自主写作的快乐。
2.激发想象,给学生发挥的空间。
想象力贯穿了整个作文教学之中,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内容空洞,立意不新,要让作文生动、鲜活,有着跳跃灵动的色彩,就必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习作的想象力。简而言之,就是尊重学生的想象,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这个空间里自由翱翔。
语文习作课堂中的审美教育既是一种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教育,又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过程。我们不仅要让美的情趣充满小学语文主课堂,更要让学生在习作中去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鉴赏美,真真正正让孩子们爱习作、快乐习作、自主习作,让美在学生习作的乐园里绽放。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中高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要重视作文教学。我们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努力改进教学手段,研究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而现实情况是,学生们面对习作普遍感到两大难题:一是没材料写,二是有话写不出。如何化“难”为“易”,使习作成为孩子们心灵的乐园,并能通过习作激励他们寻求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呢?
一、培养习作兴趣是寻求美的前奏。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习作没兴趣,几乎每次作文都有抄袭应付的现象。“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发现他们不愿习作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兴趣,不会观察生活,作为老师,教学生写作文的首要任务不是急于指导学生如何去写,而是竭尽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乐于写,让学生在作文中快乐的行走,在快乐作文中发展。
学校每天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今天咱们班的活动是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机会来了,于是在比赛前就布置了任务,让学生们亲身经历、体验了拔河场上的气氛,获得了丰富的材料,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就非常生动了。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描写到:“我队同学咬紧牙,憋着气,脸涨得通红,双手握紧绳子,身子往后倾……渐渐地,对方的阵脚乱了,力量削弱了,绳子一下子被我队拉了过来。当体育老师挥动小旗时,我们情不自禁的跳了起来,大声喊道:‘我们贏了!我们赢了!’”这样拔河比赛时的真情实感就自然而然地从学生的笔下流露出来了。由此可见,通过讲讲、演演、玩玩、说说等轻松活泼愉悦形式,能有效的引导学生乐于写作。
二、走近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是学生在写作中发现美的圆舞曲。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是学生发现美的种子”,这句话点出了作文教学的真谛。
记得那是小学二年级的一次《找春天》的习作训练,尽管春天无处不在,但对于刚刚涉及习作的孩子来说,要让他们把春天的所见、所闻、所感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确非一件易事,这其间是有一个很大的跨跃。于是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春游活动,我带孩子们沿着学校旁竹山边的一条小路,来到一片桃树林,又带孩子们来到山下的一条小河旁,当时河边正长出青青的绿草,草地上也开着一些不知名的花,孩子们沿着河滩跑到河埂上,河埂边是一片田野,我就顺势引导他们观察,看、闻、摸、想、说。看了、玩了、累了之后,孩子们坐在小河边,一边把摘来的花串成串地挂在颈上当着花环,有的把花插在头上,还有的把花抛在水中,嘴里还念念有词:“花儿,花儿,飘呀飘,乘上小船去旅游……”。有的放声地朗诵着:“鱼儿把花当着伞,躲在下面乘凉呢。”男孩们则站在河边看小鱼,打水漂。看着他们那天真活泼的样子,仿佛我们也完全融入了这春天之中。这次的小习作,出奇的成功。一篇篇充满童真童趣,富有诗意的语言蹦跳在眼前,让我也享受一次美美的大餐,至今还历历在目,想起来就让我特别开心呢。
自此以后,我就鼓励学生们要多参加社会生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扩展自己的视野,在实践中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生活丰富了,写起作文来自然得心应手了。
三、发挥想象、自主写作是学生在习作中创造美的交响乐。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让学生“自由写作,自由表达,发挥想象”才是创造美的关键。
1.自主写作,给学生自由的空间。
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写作,鼓励他们把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的记录下来,如写写日记或观察日记。学会仿写、续编、创作课本剧等等。在他们写的过程中,应充分相信学生自己。他愿意交给老师,让老师指点,我们就义不容辞;他不愿意给老师看,我们绝不强求。学生三言两语,只言片语我们也绝不批评。因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自主写作的快乐。
2.激发想象,给学生发挥的空间。
想象力贯穿了整个作文教学之中,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内容空洞,立意不新,要让作文生动、鲜活,有着跳跃灵动的色彩,就必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习作的想象力。简而言之,就是尊重学生的想象,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这个空间里自由翱翔。
语文习作课堂中的审美教育既是一种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教育,又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过程。我们不仅要让美的情趣充满小学语文主课堂,更要让学生在习作中去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鉴赏美,真真正正让孩子们爱习作、快乐习作、自主习作,让美在学生习作的乐园里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