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教学材料进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学科的教学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还必须是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的,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注重听说读写,促进学生语用能力;强调读写结合,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学科特点;核心素养;体现
从传统的语文学科的教学来说,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从文学体裁来分,可以分为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还有就是从文体上来分,可以分为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习惯性地从文体特点出发,结合文体知识教授相应的文本,不外乎就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体会遣词造句、理解重点句段、学习写作特色等等。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倍受谴责,认为这样的教学是割裂了文本的整体,破坏了文本的美感。转而强调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淡化文体的口号。从此,语文学科的教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开启,关于语文学科的教学又进一步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学科要教什么着实让语文教师无所适从。因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毕竟太多,语文老师肯定是没有办法一一顾及。那么,什么样的文本适合于着重培养什么样的核心素养就让语文老师倍感头疼了。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就像有些专家所说的:“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看起来都像什么学科,就是不像语文学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其根本原因就是语文老师对于语文到底要教什么的问题不是很明确。
从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来说,语文教材或是课外的一些阅读材料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其根本目的还在于通过这些例子进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说,语文学科的教学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还必须是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的,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感悟。因此,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上起来像其他的什么学科是完全错误的。语文学科就是语文学科,课堂上着重要解决的当然是语文学科的事儿。
那么,初中语文课堂要如何才能更好地起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很好体现学科的特点呢?
一、 有感情地朗读,倡导个性化的阅读
著名语文教育家余映潮先生曾经说过:“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只是课,不是美的语文课,语文课,老师必须与学生一起美美地听,美美地读。”余老师的这句话道出了语文课堂的根本任务。语文课堂学习的是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对于语言文字的学习,最首要的就是多多诵读。因为只有反复地、有感情地诵读,读者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精美巧妙之所在,也才能很好地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循序渐进地培养起语文学科的各项核心素养来。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应该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教给学生各种朗读的方法,组织引导他们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朗读,使得学生能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不断深入地感知课文,完成学习的目标。
可以这么说,没有读书声的语文课堂就不是好课堂。同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朗读没有读出应有感情色彩的课堂也不是好的语文课堂。所以,初中语文老师要着重教导学生各种朗读的方法,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由此引领学生流利朗读、正确表达情感的方式方法。比如说,对于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文,要读出忠心耿耿、依依不舍的情感来;对于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一文,则要读出积极向上、争当民族脊梁的志气来;对于朱自清先生的《春》一课,就要让学生能够读出生机勃发、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喜感来;对于刘成章的《安塞腰鼓》,要读出蓬勃的激情来……
二、 注重听说读写,促进学生语用能力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科的四项基本能力。初中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这四项基本能力,以课文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的提高为己任,注重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培养。而不是过多地从功利的角度出发,从应对考试考查的角度出发,只是侧重于学生的写这一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听、说、读等三个方面的训练。要知道,虽然是现行的教育考查体制更多地侧重写方面的考查,但是这样并不代表着其他三种能力不重要。我们应该有个清楚的认识,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听、说、读、写四项语文基本能力的全面发展。
以教学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一文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聆听朗诵家示范的音频基础上进行模仿朗读,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朗读。等学生们通过朗读对课文有整体的把握之后,我们再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等学生合作探究结束之后,语文老师再组织他们进行交流展示,使得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的个性化学习成果能够得到汇总,使得他们的思维能够产生碰撞,听一听他们对于别人的学习成果是什么样的意见与建议。最后,我们再组织学生就课堂学习所得及学习的感悟写一下课堂小结,或者是要求学生模仿课文情节,应用文章中运用的技法写一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通过这样的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学生往往就能够很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意旨,很好地完成学习的任务。
三、 强调读写结合,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语文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最好的语文学习模式应该是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延伸开来,由课上所学到的语文知识与能力进行课外的拓展学习。这样的话,语文学习的外延空间才能得到有效拓宽。在学生进行课内外迁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从读写结合出发,通过各种各样的语文学习方式进行有侧重的训练。这样的话,学生才能通过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形式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培养起较高的语文综合能力,并且训练出核心的语文素养来。
参考文献:
[1]周美芳.试论学科核心能力对学科建设的战略价值[J].当代教育论坛,2007.
[2]刘晶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构成[J].教育探索,2016.
[3]雷建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教育界,2017.
作者简介:
林杰,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广播电视大学南靖学院。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学科特点;核心素养;体现
从传统的语文学科的教学来说,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从文学体裁来分,可以分为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还有就是从文体上来分,可以分为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习惯性地从文体特点出发,结合文体知识教授相应的文本,不外乎就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体会遣词造句、理解重点句段、学习写作特色等等。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倍受谴责,认为这样的教学是割裂了文本的整体,破坏了文本的美感。转而强调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淡化文体的口号。从此,语文学科的教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开启,关于语文学科的教学又进一步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学科要教什么着实让语文教师无所适从。因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毕竟太多,语文老师肯定是没有办法一一顾及。那么,什么样的文本适合于着重培养什么样的核心素养就让语文老师倍感头疼了。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就像有些专家所说的:“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看起来都像什么学科,就是不像语文学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其根本原因就是语文老师对于语文到底要教什么的问题不是很明确。
从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来说,语文教材或是课外的一些阅读材料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其根本目的还在于通过这些例子进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说,语文学科的教学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还必须是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的,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感悟。因此,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上起来像其他的什么学科是完全错误的。语文学科就是语文学科,课堂上着重要解决的当然是语文学科的事儿。
那么,初中语文课堂要如何才能更好地起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很好体现学科的特点呢?
一、 有感情地朗读,倡导个性化的阅读
著名语文教育家余映潮先生曾经说过:“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只是课,不是美的语文课,语文课,老师必须与学生一起美美地听,美美地读。”余老师的这句话道出了语文课堂的根本任务。语文课堂学习的是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对于语言文字的学习,最首要的就是多多诵读。因为只有反复地、有感情地诵读,读者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精美巧妙之所在,也才能很好地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循序渐进地培养起语文学科的各项核心素养来。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应该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教给学生各种朗读的方法,组织引导他们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朗读,使得学生能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不断深入地感知课文,完成学习的目标。
可以这么说,没有读书声的语文课堂就不是好课堂。同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朗读没有读出应有感情色彩的课堂也不是好的语文课堂。所以,初中语文老师要着重教导学生各种朗读的方法,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由此引领学生流利朗读、正确表达情感的方式方法。比如说,对于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文,要读出忠心耿耿、依依不舍的情感来;对于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一文,则要读出积极向上、争当民族脊梁的志气来;对于朱自清先生的《春》一课,就要让学生能够读出生机勃发、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喜感来;对于刘成章的《安塞腰鼓》,要读出蓬勃的激情来……
二、 注重听说读写,促进学生语用能力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科的四项基本能力。初中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这四项基本能力,以课文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的提高为己任,注重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培养。而不是过多地从功利的角度出发,从应对考试考查的角度出发,只是侧重于学生的写这一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听、说、读等三个方面的训练。要知道,虽然是现行的教育考查体制更多地侧重写方面的考查,但是这样并不代表着其他三种能力不重要。我们应该有个清楚的认识,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听、说、读、写四项语文基本能力的全面发展。
以教学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一文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聆听朗诵家示范的音频基础上进行模仿朗读,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朗读。等学生们通过朗读对课文有整体的把握之后,我们再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等学生合作探究结束之后,语文老师再组织他们进行交流展示,使得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的个性化学习成果能够得到汇总,使得他们的思维能够产生碰撞,听一听他们对于别人的学习成果是什么样的意见与建议。最后,我们再组织学生就课堂学习所得及学习的感悟写一下课堂小结,或者是要求学生模仿课文情节,应用文章中运用的技法写一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通过这样的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学生往往就能够很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意旨,很好地完成学习的任务。
三、 强调读写结合,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语文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最好的语文学习模式应该是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延伸开来,由课上所学到的语文知识与能力进行课外的拓展学习。这样的话,语文学习的外延空间才能得到有效拓宽。在学生进行课内外迁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从读写结合出发,通过各种各样的语文学习方式进行有侧重的训练。这样的话,学生才能通过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形式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培养起较高的语文综合能力,并且训练出核心的语文素养来。
参考文献:
[1]周美芳.试论学科核心能力对学科建设的战略价值[J].当代教育论坛,2007.
[2]刘晶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构成[J].教育探索,2016.
[3]雷建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教育界,2017.
作者简介:
林杰,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广播电视大学南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