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学元素在赏石中的运用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l0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心中有爱就有美”。美也要去感受,美是对“色声香味触法”的一种领受,并且美无所不在(自然的、人文的),只要你去发现,去领会,甚至是去创造……
  美国教育家、哲学家杜威曾主张:美与实质生活经验有关(个人内在生命要素的需求不同);意大利美学大师克罗齐说:美是属于个人情感主觀的表达;而德国的哲学大师康德则认为:美是一种无目的的享受。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与诡辩学家希比阿斯辩论什么是美?苏格拉底问:什么是美?希比阿斯回答:美是漂亮的小姐。苏反问:难道竖琴不美吗?……而最美的猴子比起人,还是丑的,最美的人比起神,却也是丑的。最后,他们的结论是“要探究什么才是美?是困难的。”
  有人觉得下雨天浪漫,有人却觉得心烦;有人喜欢听古典乐,有人却不喜欢。因此,美的评价本身就很主观,每个人的感觉都不尽相同,会出现评价不一的现象(个人当过几次美石评审,发现七个裁判在评选石头上会有约1/4的不同),是可以理解的。
  同样,评论一件玫瑰石的美,也很难绝对去定义。虽然不容易定义,但还是可以有大多数人所能接受的“合理臆测”。比如玫瑰石的美,包含三个方面:彩、艺、宝——色彩性、艺术性与宝石性这三点,但因宝石性为天生,无法再施巧手,重点就会放在色彩性与艺术性上。尤其是艺术性,在于它是否有如画一般的美景、构图如何、主题是否明确、整体性如何(缺点越少越好),这就需要运用一些专业的“美学元素”来评析,而非主观上各自的认定。
  比如色彩表现,就该注意石品“美学要素”的呈现。
  一、作品的色彩有没有凸显出来,主题是否明确,色有没有跳出来,对比度如何,在处理石头时都要留意。
  二、色彩分布(与画家的色彩运用同理)是否和谐。
  关于色彩分布有三个要素:
  1、是否平衡。色彩的调和度如何,色彩的阳(彩度高、鲜艳)或浊(色沉)、浓与淡,色素的匀称度,都要观察与考虑。
  2、画面是否有律动感。色彩具有变化但又不失杂乱(连带景物也具备律动感、量感、明暗、立体感)。
  3、石头画面是否稳定。不偏颇,也不呆板刚硬。
  另外,石头色彩是否有符合其他美学规准,也可一并观察。如渐层美(观察作品造型、色彩的大小排列与浓淡分布)、对比、对称(倒影)、统合(景聚焦不松散)、比例恰当等,都可列入观察。
  再则,我们在打磨原石或裁制石画时,也要从美学元素中去考量和运用艺术性,比如:
  1、黄金比例:画面剪裁若能按照1.618的长短面比例,即构成黄金分割。但碍于内容很难完成,所以适度即可。
  2、量感:借助明暗、色彩、线条等造型因素,表达出物体的轻重、厚薄、大小、多少等感觉。如山石的凝重,风烟的轻逸等。
  3、空间感:在石品中,若发现有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时,必须善加保留或运用,使作品能表现出丰富的空间感。
  4、体积感:指在石品平面上所表现的可视物体中,能够给人以一种占有三度空间的立体感觉。现有的石头中,有时在特殊氧化切片或木瓜溪石上可以找到有立体感的作品。
  5、明暗的运用:石上墨色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了解石头:①亮面——直接受光部分;②灰面——中间面,半明半暗;③明暗交界线——亮部与暗部转折交界的地方;④暗面——背光部分;⑤反光——单面受周围反光的影响而产生的暗中透亮部分。依照明暗层次来处理石品,以达到渐层烘托之美。北宋郭熙曾说:“墨色不滋润,谓之枯,枯则无生意。”故石画中氧化锰黑中有干、有湿,需巧为运用,而不是像推土机般一律铲平。不光新品,有的旧品没处理好的,也可再行处理。
  另外,能有看画的素养,对石品的创作也会有不小的助益,宋朝郭熙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仰视);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俯视);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平视)。”所以,你若把美学素养加入石品,石头不但更美也会更有价值。还有,有的景是以大观小(推远看);有的是以小观大(拉近看),远有远的处理法,近有近的处理法,不要把近的处理远了,又把远的处理近了。石头是亿万年的稀物,交在你手上,若有好条件务必要善用、慎用。
  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曾提出“画忌六气,一曰俗气;二曰匠气,工而无韵;三曰火气,有笔仗而锋芒太露;四曰草气,粗率过甚,绝少文雅;五曰闺阁气,描条软弱,全无骨力,六曰蹴黑气,无知妄作,恶不可耐。”这虽指画风,但我们在琢磨石品时,所谓“立意在先”,所以要先有一份文人涵养,不要粗鄙为之,如若多予注意,仔细琢磨,必能化腐朽为神奇。
  诸君,平日能多多涉猎美学,看看画册,涵养自己的艺术观;不管评选作品或者从事实质的创作,必能展露其风华,赋予石头更美的元素。希望你就是那个推手。
其他文献
黄白黑自称老石癖,  他要用石头,建一个白黑石头国。  他的那些石头国,先后被人叫着不同的名字——“揀来的石头国”、“看走眼的石头国”……  这一回是“大树底下石头国”。  图1:黄白黑到闽都森林公园,他想围着榕树王垒一个“石头国”。  林官人指着森林博物馆说:那边给你垒。  图2:黄白黑在森林博物馆外砌他的“石头国”  图3:石头墙还没有砌好,一場台风赶着山洪来了。  林官人喊:台风来了,洪水来
期刊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十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刹那,对于杂志与读者们来说,确是波澜壮阔的。  十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十年,给我们留下了厚重的责任;  十年,见证了昨日的栉风沐雨;  十年,守望着明天的灿烂辉煌。  2017年5月9日,正值2017第十三届中国·深圳文博会龙园分会场暨“一带一路”国际奇石文化博览会开幕之际,《中华奇石》杂志也迎来了创刊十周年华诞。为庆祝“双喜临门”,杂志特邀全
期刊
[本刊记者 刘玉]2017年4月28日,“黎氏阁杯”中国·太原第九届赏石文化博览会在黎氏阁生活广场盛大开幕。  本次石博会以“石魂木韵装雅居,赏石文化进社区”为主题,为期十天,展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赏石爱好者的精美作品——泸州女子赏石协会、景德镇国汇陶瓷艺术名家协会大师、晋阳石友等,与全国的石商朋友们以及文化爱好者们共同打造一届规模宏大、品位高雅的奇石文化盛会。此次石博会,黎氏阁生活广场也将正式与万
期刊
陪几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去月塘捡雨花石。  这几位客人来自北京某著名高校,要是带他们去游公园、逛商场、看街景,我们就犯乡下土财主的愚蠢了:什么样的高楼大厦他们在首都没有见过,唯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们恐怕极少有条件领略到,还能给我们些许人的资本。  江苏仪征市月塘雨花石的储量,据官方资料宣传,占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否多到这个程度,我不敢确信。不过,月塘雨花石非常之多,这是毋庸置疑的。沿着中后山区特有
期刊
老石癖黄白黑,他的“石頭国”,屡拆屡建,屡建屡拆。上一次,是“看人急石头国”,这一次……
期刊
嘉义市玉山雅石协会已成立多年,数年前每年皆有会员研討会,但已数年未办,然而,今年王忠信先生荣任理事长后,为鼓励会员玩石、赏石、论石的风气,于2017年4月7日下午两点半,在王理事长家中,举办了会员玩石、赏石、论石座谈会,并邀请该会技术顾问吴谦舜及本夫妇参加。  当日抵达现场时,楼下便有义警为大家安排停车事谊,而楼上已有十多位会员及历任理事长到达,茶叙之间更是感受到了会员间的向心力和玩石热情。  座
期刊
山口百惠有自传《苍茫时分》,我用这个题目,没有掠美之意,我坐在月塘雨花石采石场一堆鹅卵石上头,这四个字就漫过我心。  雨花石的传说由来已久。相传南朝梁武帝时,有位叫云光的高僧,在今南京中华门外石子岗设台讲经,感动上苍,落花如雨,坠地为石。讲经处即雨花台,石即雨花石。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玛瑙,“火成”、“水成”、“沉积”等各类岩石在大江上游经过崩塌粉碎之后,汇入石头之旅游大军,浩荡东行,坚硬者为石,不坚
期刊
中国文化中,世界的秩序自上而下依次为“天、地、人”。“天”在人之上,人所不能参与或者决定的事物的变化,即“造化”。而“人”的概念中,“心”的发现是先秦哲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孟子和庄子是理论主导者,把“心”视作是人的最本质的部分。但心的范围却相当泛泛,心当然是和形相对的,形体是有形可见的,心则不然。心无形但却真实存在着,而且是形的主人和主宰者。心的存在状态,即“生命”,便成为中国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众
期刊
仙居  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为阴为体,仙为阳为用,阴阳平衡,体用结合,此山就有无限生机和灵气。  《山海经》记载,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山上有仙人,有长生不老药。此石恰有二座山峰,应景似“三仙山”。家在蓬莱(山东省),俗有“仙境”之称。海与天的衔接处,天之蓝和海之蓝交融里有着秦皇汉武寻觅的不老之地——海上仙山。如观此石,例数着:瀛洲、方丈、蓬莱,三座峰刚刚好。想必居于
期刊
前言  近年来,陆客开放来台湾旅游,除了欣赏台湾美丽的风光和品味传统美食之外,还时常在雅石市场或玉市看到金龙纹石的美貌,觉得台湾金龙纹石十分神奇,造型精致可爱。筆者在台湾当导游的朋友说:“陆客十分喜爱台湾金龙纹石,因为金龙纹石小巧玲珑,携带方便,很讨喜。”因此特别报道台湾的金龙纹石。  金龙纹石的由来与成分  金龙纹石是大约二十几年前,台湾南投县水里、民间、彰化县二水等地的雅石爱好者在找寻浊水溪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