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行的课程改革倡导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力求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音、诗、画”则是一味良方,能够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多种感官活动,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冲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音、诗、画这些资源,让历史课堂教学鲜活、灵动起来。 关键词:课程改革;历史教学;教学有效性;音、诗、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60-001
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好音、诗、画,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之成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提升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思维、道德、情操、审美、身心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一把金钥匙呢?
一、以音、诗、画创设情境。使学生爱上历史
历史教师如果天天只照本宣科,千篇一律,就容易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单调。如果我们把历史课堂教学当作一门艺术来挖掘,借助音乐、歌曲、诗词、图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蕴含艺术美的课堂教学情境,那么,学生的思维就能畅游在优美动听的音乐、歌曲声中,一幅幅色彩丰富的画面映入眼帘,伴随着身心的愉悦,注意力必定会集中,思维也会随之活跃起来。这样的课堂,学生沐浴在音、诗、画的和谐情境中,他们也会自然、主动地吸纳历史知识,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必将得到熏陶与升华。
音、诗、画又如一味妙药,让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让教材充满美的力度和灵气飞扬,对提高教育教学的时效性、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
二、以音、诗、画催生情商。使学生感悟历史
音、诗、画是心灵的营养剂,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视觉的震撼、心灵的穿透、人格境界的陶冶,对真、善、美的追求都更深刻更鲜明。带给学生奇妙的乐趣,引起他们对古今中外历史热切的神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民族崛起的自信,激发他们对国富民强的向往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如:在教授北师大版七下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一目时,出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画像,配上屠洪刚的歌曲《精忠报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也向学生展示了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
音、诗、画是还是情感的催化剂,在课堂上,巧用音、诗、画结尾,不仅能更好地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还能突出重点、升华情感,又令学生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如:在北师大版历史八上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学活动的结尾,以一首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结束。让学生体会到梁启超先生充满了对“少年中国”的未来的热切追求,美好向往,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肩负着民族复兴和祖国崛起的历史重任。
三、以音、诗、画提升智商,使学生玩转历史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以音、诗、画设计提问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我们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时,人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都更为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思维也会更加活跃。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学生常常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自主性得到发展,创造性得到培养,自停心得到提高。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鼓励、鼓舞”,音、诗、画能够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多种感官活动,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冲击,使学生能够快乐地记忆和深刻地理性思考,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思维能力、记忆力、理解力自然会提升,智力也会得到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处理材料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习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歌曲、诗词、图画的资料准备中,我鼓动学生去寻找好的、与教材知识相关的素材。学生热情地找来了许多好听的音乐、歌曲,还有很多与历史知识相关的诗词、图画,尤其是卡通画和漫画,这样既丰富了素材和教学内容,又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平等合作的观念。
最动听的声音是音乐,最美的语言是诗歌,最生动的是画面,在践行新课程改革和探究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教师若能把音、诗、画的科学性、社会性、教育性融入历史课堂教学中,无疑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曾说:“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当音诗画与历史教学相遇相融,制造出来的不仅是一顿历史知识的饕餮大餐,也是一次音、诗、画与历史相结合的绝美盛宴。这样的历史课堂必定会散发出诗意和美感,有了如此迷人的魅力,还愁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理解能力不能提高吗?相信到时,我们的历史教学必定会拥有崭新的一页,历史教学之效也会功到自然成!
参考文献:
[1]王立伟砌中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浅探[J].河南教育,1996,1:3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一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吕霞,王刚谈诗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现代教育,2006,7下:80。
[4]格桑次仁,恰当运用诗画资源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卟西藏教育,2009年,9:21。
[5]丁贤勇,陶水木.传承与创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6]刘军,赵亚夫.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朱汉国,王斯德.《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60-001
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好音、诗、画,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之成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提升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思维、道德、情操、审美、身心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一把金钥匙呢?
一、以音、诗、画创设情境。使学生爱上历史
历史教师如果天天只照本宣科,千篇一律,就容易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单调。如果我们把历史课堂教学当作一门艺术来挖掘,借助音乐、歌曲、诗词、图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蕴含艺术美的课堂教学情境,那么,学生的思维就能畅游在优美动听的音乐、歌曲声中,一幅幅色彩丰富的画面映入眼帘,伴随着身心的愉悦,注意力必定会集中,思维也会随之活跃起来。这样的课堂,学生沐浴在音、诗、画的和谐情境中,他们也会自然、主动地吸纳历史知识,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必将得到熏陶与升华。
音、诗、画又如一味妙药,让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让教材充满美的力度和灵气飞扬,对提高教育教学的时效性、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
二、以音、诗、画催生情商。使学生感悟历史
音、诗、画是心灵的营养剂,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视觉的震撼、心灵的穿透、人格境界的陶冶,对真、善、美的追求都更深刻更鲜明。带给学生奇妙的乐趣,引起他们对古今中外历史热切的神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民族崛起的自信,激发他们对国富民强的向往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如:在教授北师大版七下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一目时,出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画像,配上屠洪刚的歌曲《精忠报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也向学生展示了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
音、诗、画是还是情感的催化剂,在课堂上,巧用音、诗、画结尾,不仅能更好地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还能突出重点、升华情感,又令学生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如:在北师大版历史八上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学活动的结尾,以一首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结束。让学生体会到梁启超先生充满了对“少年中国”的未来的热切追求,美好向往,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肩负着民族复兴和祖国崛起的历史重任。
三、以音、诗、画提升智商,使学生玩转历史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以音、诗、画设计提问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我们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时,人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都更为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思维也会更加活跃。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学生常常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自主性得到发展,创造性得到培养,自停心得到提高。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师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鼓励、鼓舞”,音、诗、画能够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多种感官活动,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冲击,使学生能够快乐地记忆和深刻地理性思考,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思维能力、记忆力、理解力自然会提升,智力也会得到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处理材料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习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歌曲、诗词、图画的资料准备中,我鼓动学生去寻找好的、与教材知识相关的素材。学生热情地找来了许多好听的音乐、歌曲,还有很多与历史知识相关的诗词、图画,尤其是卡通画和漫画,这样既丰富了素材和教学内容,又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平等合作的观念。
最动听的声音是音乐,最美的语言是诗歌,最生动的是画面,在践行新课程改革和探究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教师若能把音、诗、画的科学性、社会性、教育性融入历史课堂教学中,无疑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曾说:“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当音诗画与历史教学相遇相融,制造出来的不仅是一顿历史知识的饕餮大餐,也是一次音、诗、画与历史相结合的绝美盛宴。这样的历史课堂必定会散发出诗意和美感,有了如此迷人的魅力,还愁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理解能力不能提高吗?相信到时,我们的历史教学必定会拥有崭新的一页,历史教学之效也会功到自然成!
参考文献:
[1]王立伟砌中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浅探[J].河南教育,1996,1:3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一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吕霞,王刚谈诗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现代教育,2006,7下:80。
[4]格桑次仁,恰当运用诗画资源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卟西藏教育,2009年,9:21。
[5]丁贤勇,陶水木.传承与创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6]刘军,赵亚夫.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朱汉国,王斯德.《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