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c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结合非常紧密的基础自然学科。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多观察、多思考、把化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要想在课堂上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作为主要的目的,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即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辅助者。现在我把这种模式在我课堂中的应用情况归纳如下。
  一、教学时我把教学分为:出示教学目标和要求、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习题巩固这五个环节来实施
  1.在上课时,我先出示学习目标和要求,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内容。例如:在上《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出示的学习目标是: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验满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学生会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盲目学习的现象。
  2.提出在这一节课中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3.根据提出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己阅读课本自学,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氛围,还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
  4.自学后学生按照问题先自己解决问题,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集体解决。通过学生说、学生做、师生评议等活动,让学生自己获得答案,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想学。
  5.习题巩固。通过做习题对本节的内容进行巩固,习题的设计要由简到难,层层深化,紧扣教学内容,多设计些与中考联系紧密的习题和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习题。
  二、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1.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结合实际,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教学大纲和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化学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要从知识教育、能力教育、思想教育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教学方案是对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是实现化学课堂高效率的必要前提。
  2.做好观察、实验,体现化学课堂教学特色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加深对实验结果、结论的认识。在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演示实验本来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做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它对于以后的学生实验有着示范作用。到了一定阶段,在学生做了几个分组实验后,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们的注意力特别集中,收效比较好。也可以边讲边实验
  三、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
  在课堂上要大胆放手,更多的为他们提供参与机会,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多思考。力求做到:让学生先自学,基本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先掌握,主要内容要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自己寻找,重点让学生探索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帮助,难点尽量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
  四、存在的问题
  1.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无论是个人独立思考、同桌讨论,还是小组合作交流,都没有主人翁精神,缺乏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有的学生懒洋洋地坐在旁边听别人说、看别人做,不愿抛头露面,妄想坐享其成;有的学生自恃才高,独霸话语权,听不进不同见解,合作学生效果较差;有的学生不会发现问题,经常处于无问题状态,只有被动地接受;有的学生不会制定学习目标,也不会选择学习方法,造成学习的低效甚至无效。
  2.由于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偏爱把知识嚼碎了喂到学生嘴里,担心自主学习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许多教师以教材挖掘得深透为能事,热衷于带领学生“钻地洞”。其实,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学生就学得越苦、越累、越烦。长时间地灌输,学生还会产生思维惰性。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技能,还要加强过程监督和管理,实施多元评价。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合作性,而不能把是否得出结论或结论是否正确作为唯一或最主要的评价目标,既要看学生的认知,也要重视学生的态度、情感、分析与解决问题等多方面潜能的发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我的教学中应用以来,本人将这一模式应用于化学教学中收效甚好,但要想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需持之以恒的在教学中使用这种模式,教师要对学生有爱心、有恒心、有耐心、要认真备课,深入了解学生,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我们知道许多物理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很多的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为此,教学中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物理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让学生感悟与发现物理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物理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 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一、积极引导,让同学自己体验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拿到课
期刊
摘 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虽然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强大冲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仍然有其旺盛的生命力。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更加热爱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并且为祖国文化的繁荣昌盛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 课堂 渗透  中华文明辉煌五千年,源远流长。在这条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无数经典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虽然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强大冲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仍然有其旺盛的生命力。人们
期刊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物理基础知识主要是指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的,就必须重视和加强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概念反映了大量物理事实及复杂物理现象中最本质的、最抽象的东西
期刊
由于地域因素、城乡因素、发展因素,长期以来教育投入的不公平,使“城市教育像欧洲,农村教育像非洲”。这种现象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学习现状及原因  1.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热情不高,态度冷漠,不认真学习。部分学生因自己成绩差,感到升学无望,更是什么都不学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主管领导用经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给学校、老师、班级定升
期刊
摘 要: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教学,使音乐教学走上了浅显易懂、成效快的捷径。它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枯燥的音符动起来,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知,不知不觉完成了学习任务。  关键词:动画 图片 节奏教学 感知感受 情感体验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陶冶情感的艺术,具有净化心灵、调节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情感的作用。在幼师专业的音乐课教学中,教师要以音乐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与其它姐妹艺术有机地结合起
期刊
一、问题及其问题产生的原因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课程改革对学生作业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学生的作业也随之出现了一些变化,开始向着眼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性作业转变,以前单一的作业对错评判和简单的“优良中差”、“甲乙丙丁”评判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基于此,围绕“如何突出批语的人文性,发挥批语的评价功能,促进作业的变化向良性循环发展”,我进行了作业批语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核心环节,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提高 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有些课堂未能通过多边活动的优
期刊
摘 要:农村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先天不足,农村孩子相对搜集信息的能力不够,搜集信息的途径比较狭窄,这就严重影响农村孩子预习的效果。为提高农村孩子预习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家长作好培训,依托家长的教学力量,明确每一次预习任务、完成任务的方法;其次凭借学校课外阅读、班级集中预习、小组合作预习、联系其余学科等拓宽预习的途径,以望收获丰硕。  关键词:农村学生 依托家长 集中预习 合作预习  城乡差异,
期刊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心理活动,它是由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以及智力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众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新课程理念也明确阐述,要变传统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观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功能观,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与反思我们的教学理念,站在地理学科文化的高度,高度重视情感在学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好地使地理教学为学生的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学应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进而使学生获得对物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