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经济发展机制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383910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人为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起点,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归属点。但现阶段,我国在就业、居民收入增长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因此,我国应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不断推进包括“双创”机制、劳动力价值补偿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在内的创新,为我国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经济发展 机制创新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F211 【文献标识码】A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方针,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也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深度变革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确立起“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方式,即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保证发展成果实现全民共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发展理念,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也体现了经济发展是为了增进人民福祉。因此,经济发展的机制创新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激发劳动力创造价值的能力,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短板


  “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重点在于做好就业、居民收入增长以及社会和谐三方面工作。通过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与“以人为本”发展的现状与关系发现,三大重点工作可以用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来分析。“劳动异化”是指因机器化大生产使得工人的技能被分工固化,每个工人都成为总体的一个组成要件。该发展模式背离了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按照“以人为本”理念衡量,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三个短板。
  
  就业短板。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未来就业问题将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但是仍受很多因素的约束。不同的就业形态有着不同的约束条件,在体制内就业遵循资源约束,在体制外就业则遵循需求约束。相对而言,体制外就业更容易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市场经济背景下,体制外就业受到技术系数配比的影响。根据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可知,在体制内就业,“劳动异化”体现在劳动者追求的公平性与人才考核的隐形矛盾;在体制外就业,“劳动异化”则体现在受资源投入经济发展的影响,体制外岗位资本对劳动者更容易产生排斥效用,这表明体制外就业的制度保障亟待提升。
  居民收入增长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民生问题,而居民收入水平则是民生问题的晴雨表。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探索科学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目前,我国收入薪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同行业间的薪资差距;二是国企内部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的薪酬差距;三是资产性收入的流动性问题。这些差距与问题都是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的短板,严重制约我国居民的收入增长,与“以人为本”理念相背离。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过渡阶段,资产性收入对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是由劳动力市场的强势议价能力决定的。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使得就业管理的决定权在人格化后的企业手中,这些企业主往往采取压低劳动者报酬的方式来压榨劳动者,导致处于弱势地位的就业人员只能接受低薪就业,造成劳动报酬低于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的情况出现。
  社会和谐短板。随着工业由人工作业向机器作业的转换,劳动者必须依附机器才能劳动,劳动者身心、技能的发展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一些企业受利益驱使,只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忽略人的自我发展。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个体劳动技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在未来的较长一段时间内这种现象将继续存在,因此,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社会和谐问题仍然是我国亟需正确面对和处理的关键问题,不断提升人的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践行“以人为本”,推进我国经济机制创新


  尽管“以人为本”是我国经济机制创新的方向,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较多短板,在处理经济发展和“以人为本”关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我国应不断推进机制创新,解决好这一问题。
  加快推进“双创”机制创新,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面。在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劳动力是最为活跃和最重要的,价值的创造过程就是劳动力经济活动的过程。没有持久的劳动创造,就不会有经济的持续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就是要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群体积极创业,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路径,也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双创”机制的顺利推进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与科教体系的共同支持。因此,一方面,要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为“双创”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完善反垄断、反倾销、知识产权与环境保护等法律体系,保障市场经济的有序开展,提高劳动力创造价值的效率;加大违法成本,强化负外部性的管制力度。另一方面,要优化科教体系,为“双创”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实现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协调合作;深化教育机制改革,加大科教投入力度,为企业培育优秀的技术人才;突出科技创新的地位,完善资本运作、人才集聚与科技创新的协作机制。通过“双创”来扩大我国劳动力的就业面,实现我国经济的稳健增长。
  建立健全劳动力价值补偿机制,千方百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在我国,部分家庭养育子女的费用远远超出了劳动力生产的基本费用。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指出,劳动力工资主要用于劳动再生产的费用、养育子女的费用、继续教育与培训的费用。当前,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劳动力价值补偿机制,突破按级别与资历分配工资的模式,增加岗位实际绩效奖金的权重。同时调整分配制度,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收入分配制度创新应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来缩小差距。在“互联网+”浪潮下,各级政府应主动发挥云计算与大数据的优势,充分挖掘劳动者的价值,构建信息共享平台,让劳动者通过一技之长来获得额外收入,健全劳动力价值的补偿制度,促进居民收入增长。
  大力优化社会保障机制,千方百计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以人为本”视角下的社会和谐要求政府部门优化社保机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国各级政府应合理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加大政府转移支付能力,重点强化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投入,加强贫穷和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经济不发达地区脱贫致富,将财政转移支付逐步向基本公共服务转变。明确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负责人,做到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完善农村的社保制度,完善当前的医疗保险制度,更好地保护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优化政府转移支付制度,保障政府各项行政职能合法合规。一方面,实现社会和谐要求将产业经济与生态系统发展相结合,同步实现经济目标与环境目标,进而全面提高我国经济生活的生產效率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社保机制创新要考虑教育、医疗、养老等多元化的指标,加快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努力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增强人民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
  (作者为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朱辉宇:《以人民为中心与共享发展》,《湖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
  责编/刘芋艺 姜成 美编/于珊
其他文献
在明确学生专业研究素养的基础上,就磁性材料及器件专业学生研究素养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经教学实践,学生研究素养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和赞同。
"师法自然"是人类一切艺术完善的源泉,无论从技术到展现的方法,一切都能从生活中感受到,所以我们要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去创造。
河北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在6月中下旬即可达到24℃以上,棉株进入开花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多阴雨,光照不足,导致大量蕾铃脱落,影响中期成铃;9月
徐州芽黄与其它品种间杂交的杂种,具有较高的中亲优势、高亲优势、竞争优势,优势率的大小,以产量指标最高,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产量因素中,以单株结铃数最高,铃重次之,
对高职院校药学、食品专业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刻不容缓。主要是通过大学语文课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并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融合,与他们毕业后的工作相联系,教育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合丰202,以抗虫、抗病、高产棉花新品系145系为母本,以高产、优质、综合性状优良的206系(冀棉20号纯系)为父本,经过杂交选育而成。1997-2003年,从(农大326&#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深刻的变革,而作为高等教育载体的高校也经历了内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是高等院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
【摘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是具有全球视野、人类情怀的大格局,表达了中国政府对人类整体命运的终极关怀,与海内外中华儿女追求幸福的梦想相通相融,也与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相互联系。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华侨华人堪称一支可资倚重的独特力量,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  【关键词】华侨华人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科技人才,就如何培养新农村建设紧缺人才的途径进行了探讨,在分析我国新农村紧缺人才的基础上,提出了几项针对性措施,有利于更好地培养新农村紧缺人才。
【摘要】任何实际问题的产生都是和人的思维方式密不可分的。思维方式科学,那么从事具体工作的方式方法也会很得当;思维方式落后,那么就会违背客观实际情况,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只有以精准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认真全面,细致具体的分析,才能真正提高工作落实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精准思维 精准治理 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成功开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