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123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对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改革全面的推进,体育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但是课外活动作为学校体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课外体育活动好与坏,直接影响体育的发展。在我国教育与学校体育的发展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认识,即使在同一时期的认识也有不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特征多种多样,是体育课的继续延伸和补充。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在改革上提出了诸多问题,因此,有的人不满足课堂教学的传统形式,提出"第二课堂""第二渠道"等。如何理解和认识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以及课外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这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一、课外体育锻炼的特点
  1.以健康乐为目的,追求锻炼的实效性
  课外体育锻炼是有鲜明的群众性,其目的在于从学生个人的实际出发,追求身心愉快、增强体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2.组织形式灵活,内容方法多样
  课外体育锻炼既可以班级形式进行,也可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活动内容也丰富多彩,可以根据每个人情况和要求进行选择。
  3.因人制宜,区别对待
  课外体育锻炼是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学生有年龄、性别之分,体质强弱千差万别,对活动内容要求各不相同,承担负荷的能力不一。因此,在安排学生体育锻炼时必须考虑上述的不同特点,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
  二、课外体育活动锻炼独特的原则
  1.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原则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优点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是这样的,有了兴趣就有了目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觉性。这样才能自觉积极地投身于锻炼活动,要求明确"生命在于运动"科学道理,同时锻炼过程中务必做到"意念专一",抛除一切杂念。
  2.适量性原则
  适量性原则主要是指锻炼要有适当的生理负荷,并在渐进的基础上有节奏地加大,并应随着人体机能的变化而变化。
  3.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主要是批锻炼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进行、不要千篇一律,强行统一。这一点正合乎了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特点。学到了自己想学喜欢学的内容。同时这也是教学大纲内容设计不到的,也是上课教学所达不到的。
  三、教学论的发展与课外活动
  现代教学论的方法,仍把教学看成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不过都主张同教师教学,学生学的传统方法,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因此,有人认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界线将逐渐消失,以至近几年来,有的教育家提出开展"第二课堂",但是,我们一方面要看到这种发展,充分地估价课外活动的作用,足够重视教学与课外活动的联系,同时也必须看到两者的差别。我们传统的认识是把课外活动理解为教学的继续、延伸和补充,这种理解至今也不能说是没有道理的,应当怎样正确地理解和认识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关系?既看到两者的联系,又承认它们之间的差别,可能是比较符合教育和教学规律。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德、智、体诸方面都要给学生打下良好基础,为了打好基础,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教育工作。在各种教育的组织形式中,教学是基本的组织形式,抓好教学工作,重视和发挥课外与校外活动的作用。才能全面地完成学校的教育任务。学校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各学科都有课外活动小组,体育课外活动是各种课外活动的内容之一,并与其它活动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学校的教育任务。
  四、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
  在讨论和研究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时,首先应弄清楚它们的概念与内涵,它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体育课要按照体育教学大纲,面向全体学生,并认真制定教学计划,系统的进行教学。每次课的内容和任务都是全学年,全学期的一部分,以保证其系统性与连续性。
  体育教学在体育场地,器材的使用上,能够首先得到保证,体育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年级进行系统的成绩考核,并评定出优劣。
  此外,还有一引起其它特点,所以体育教学比起课外体育活动与其它一些体育组织形式更有系统性,连续性、全面性、稳定性和法定性。
  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首先是巩固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果,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每周上两节体育课是不够的。在体育活动中,需要人体各组织细胞,分解能量物质供机体活动,能量物质在分解的同时,又不断地合成,这种分解与合成,在活动结束时,在保证营养供应的前提下,物质的合成大于消耗,并在一定时间内进退过原有水平,这就是"超量恢复"原理,这原理的根本所在关键是超量恢复的时间,据有关研究表明,每周进行五至六次体育活动每次一小时并安排适宜的运动量,对于发展学生身体改善生理生化功能是比较合适的。
  五、对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其它部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三个依靠,四个安排和五个结合
  三个依靠是,依靠校领导的重视,依靠室主任的支持,依靠有关部门的配合。
  四个安排是,每周两次班级体育锻炼排入课表,锻炼项目的活动内容排成轮流表。场地器材排好分配表,辅导教师出工表。
  五个结合是,普及与提高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一般项目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结合,传统项目与全面锻炼结合,运动竞赛与宣传教育结合。
  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增长体育知识,促进健康和提高运动水平等有其特殊的作用,每个学校均可根据自己的师资条件,场地器材设备和学生的爱好,选择一两项运动,长期开展,使之形成传统。总之,每个学校课外体育活动都要形成一种气氛,一种氛围,形成一种传统,一种特色。
  课外活动的另一种特点是在满足学生个人的爱好和发挥个人专长方面,比体育课有更大优越性。因此,课外活动对锻炼身体的实效性,具有自己的优势。
  综上所述,我们在强调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的同时,决不能忽视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重要地位与作用,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是不能相互代替的组织形式。因此,学校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必须积极认真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做到课内外密切结合,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数学课堂,其实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要提高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效率,我认为首要任务是抓好数学的课前预习。  一、重视预习,明确预习的重要性  什么是预习?预习是学生自主参与、获取知识的教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教师还应当渐渐地让学生明确预习的重要性。教师应当让学生知道预习的
期刊
现在我们传统的历史教学,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面讲板书或是在加上一定的地图演示相配合,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但是这都是很难发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作用的。我们现在的教育是需要改革的,是需要发展的,所以教育手段的更新就显得极为重要,而恰恰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并且体现了他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我来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还有哪些效用。  第一,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因地制宜的开发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如何才能使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充分的开发与利用,使得新课程标准顺利进行,使课堂教学目标顺完成;使所有学生达到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这将对体育教师必须尽快掌握开发与利用学校体育课程资源提出了挑战。  一、全面开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  如今,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逐渐打破了以往的封闭式的课程观,把体育课程看作
期刊
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体育运动技能测评结果表明:由于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水平呈增长趋势,导致反应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指标稍有下降,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明显下降。所以,现在国家要求学校,每个学生每天都要参加“体育活动一小时”的活动。我们的体育教师与兼职体育教师要好好利用体育课时间,特别是课余时间,合理安排内容,通过科学训练,让学生们积极运动起
期刊
如果把一张考卷的题目大体划分为积累、阅读、作文三大方面,那么积累是最容易得分,只要肯花点力气,死记硬背即可;作文有一定的评分量的标准,改卷老师大体能很好把握这个尺度,在所定的标准分或上一点或下一点打分,除非作文特好或作文奇差(包括字数太少),阅读就是最扑朔迷离了——水平、经验、认识、感受等方方面面的差异,要是说在积累与作文部分学生得分相当,那么得阅读者得高分。  是不是阅读题真得就是到了变幻无穷,
期刊
英语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语言教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英语语言教学的重点。任务型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具体任务的实施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任务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真实的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完成某个任务或解决某个问题不断使用语言,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任务型语言教学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互动课堂中,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
期刊
时间计算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包含了时区、地方时、区时、日出日落、昼夜长短及昼夜范围、晨昏线、太阳高度、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等知识。该知识点是高中地理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地理中是一个难点,具体命题可能结合某一重大地理事件进行,往往以日照图或材料题为切入点,进行时间和空间上大跨度的综合考查,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的考查。  一、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维构建经纬线上的地方时计算  高考试题或者在平时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信息日新月异。“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客观上要求今天的学生、明天的建设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语文能力是适应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表现出来的,其核心是思维能力。因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呢?我认为首先是教师应转变“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学观
期刊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如下要求:第一,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第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第三,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作为一名农村
期刊
情境教学主要指的是通过语言、实物或者音乐将课本中的氛围实质化,形成一种模拟的真实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达到刺激小学生感官的效果,使小学生能够进入到情境中进行体验,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情境教学的特点  1.情境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由于思维方式还不够成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只能够通过问题的表面现象回答问题,无法透过问题的本质,看清问题的实际意义。因此,对小
期刊